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材>虎杖叶

虎杖叶

《中药大辞典》:虎杖叶

药材名称虎杖叶

拼音Hǔ Zhànɡ Yè

出处《本草拾遗》

来源为蓼科植物虎杖叶片

化学成分叶含异槲皮甙,较多的叶绿醌C和叶绿醌B,鞣质17%。

功能主治①《本草拾遗》:"捣敷蛇咬。"

②《本草推陈》:"治风湿痛。""采其嫩芽,干燥后煎汤为解热剂。"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虎杖叶

药材名称虎杖叶

拼音Hǔ Zhànɡ Yè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来源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虎杖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gonum cuspidatum Sieb.Zucc.[P.reynoutria Makino;Reynoutria japonica Houtt.]

采收和储藏:春季及夏、秋季均可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灌木状草本,高达1m以上。根茎横卧地下,木质,黄褐色,节明显。茎直立,丛生,无毛,中空,散生紫红色斑点。叶互生;叶柄短;托叶鞘膜质,褐色,早落;叶片宽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6-12cm,宽5-9cm,先端急尖,基部圆形或楔形,全缘,无毛。花单性,雌雄异株,成腋生的圆锥花序;花梗细长,中部有关节,上部有翅;花被5深裂,裂片2轮,外轮3片在果时增大,背部生翅;雄花雄蕊8;雌花花往3,柱头头状。瘦果椭圆形,有3棱,黑褐色。花期6-8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谷溪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河北、陕西、甘肃等地。

化学成分茎叶含少量羟基蒽醌类化合物,并含枸橼酸(citric acid)酒石酸(tartaric acid),苹果酸(malic acid)等。叶中尚含槲皮甙(quercitrin),异槲皮甙(isoquercitrin),瑞诺甙(rey-noutrin),萹蓄甙(avicularin),金丝桃甙(hyperin),芸香甙(rutin)[1,2],以及较多的叶绿醌(plastoquinone)C和B[3],鞣质约17%[4]。

性味苦;性平

功能主治祛风湿;解热毒。主风湿关节疼痛;蛇咬伤;漆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浸渍。

各家论述1.《本草拾遗》:捣敷蛇咬。

2.《本草推陈》:治风湿痛。采其嫩芽,干燥后煎汤为解热剂。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大报春花

    药材名称大报春花别名水白菜、报春花、大癞痢来源报春花科大报春花Primula pseudodenticulata Pax var. polyphylla (Franch.) W. W. Smith,以

  • 油柑根

    《中药大辞典》:油柑根药材名称油柑根拼音Yóu Gān Gēn别名余甘子根(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出处《岭南采药录》来源为大戟科植物油柑的根或根皮。全年可采。原形态植物形态详&quo

  • 泥鳅滑液

    《中药大辞典》:泥鳅滑液药材名称泥鳅滑液拼音Ní Qiū Huá Yè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鳅科动物泥鳅皮肤中分泌的粘液。功能主治治小便不通,热琳,痈肿。复方①治小便不

  • 炉甘果

    药材名称炉甘果拼音Lú Gān Guǒ别名罗庚梅、角刺。来源药材基源:为大风子科植物大叶刺篱木的幼果。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lacourtia rukam Zoll.et Moritz.采收和储藏:8

  • 金背枇杷花

    《中药大辞典》:金背枇杷花药材名称金背枇杷花拼音Jīn Bèi Pí Pá Huā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为杜鹃花科植物陇蜀杜鹃的花。5~6月采摘,晒干。性味甘苦,平。功能

  • 一叶荻

    药材名称一叶荻拼音Yí Yè Dí别名叶屈珠、小粒蒿、花扫条、马扫帚牙、小孩拳、叶下珠(《中国药植志》),狗舌条(《东北木本植物图志》),八颗叶下珠(《浙江天目山药檀志》

  • 草本水杨梅

    药材名称草本水杨梅别名追风七、老五叶、海棠菜来源蔷薇科水杨梅属植物草本水杨梅Geum aleppicum Jacq.,以全草或根入药。夏季采挖,切碎晒干。性味辛、甘,平。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

  • 铁粉

    《中药大辞典》:铁粉药材名称铁粉拼音Tiě Fěn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钢铁飞炼而成的粉末;或系生铁打碎成粉,用水漂出的细粉。化学成分由钢铁飞炼而成者,主要含四氧化三铁;由生铁打碎而成者,主要含金属铁

  • 接骨树

    药材名称接骨树别名绿泽兰、蚂蚁鼓堆树、戳皮树来源马鞭草科腐卑属植物思茅腐卑Premna szemaoensis Pei,以茎皮入药。全年可采,晒干研末。性味甘,平。功能主治舒筋活络,接骨镇痛,止血生肌

  • 鱼虱子

    《中药大辞典》:鱼虱子药材名称鱼虱子拼音Yú Shī Zi别名鱼鳖、鱼寄生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浪飘水虱科动物张氏鱼怪的全体。捕得有鱼虱子寄生的鱼后,自鱼胸鳍的白色囊中取出,炕干或晒干。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