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材>蜀漆

蜀漆

《中药大辞典》:蜀漆

药材名称蜀漆

拼音Shǔ Qī

别名鸡屎草、鸭屎草(《日华子本草》)。

出处《本经》

来源为虎耳草科植物常山嫩枝叶。夏季采收,晒干。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常山"条。

生境分部主产于四川、贵州、湖南。此外,湖北、广西亦产。

性状干燥嫩枝,圆柱形,细弱,叶多皱缩,枯褐色或棕绿色,完整的叶椭圆形、广披针形或长方状倒卵形,先端尖,边缘有锯齿,基部楔形,光滑无毛。体轻而薄,质脆易碎。嗅之有特殊的闷气,味微苦。以无者梗、叶大不破碎,味浓者为佳。

化学成分参见"常山"条。

性味苦辛,温,有毒。

①《本经》:"味辛,平。"

②《别录》:"微温,有毒。"

③《药性论》:"味苦,有小毒。"

归经得配本草》:"入手、足厥阴经。"

功能主治除痰,截疟,消症瘕积聚。

①《本经》:"主疟及咳逆寒热,腹中症坚痞结,积聚邪气蛊毒。"

②《别录》:"疗胸中邪结气,吐出之。"

③《药性论》:"主治瘴疟多时不瘥,去寒热疟。治温疟寒热。"

④张元素:"破血,导胆邪。"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钱;或研末。

注意凡正气虚弱,久病体弱者慎服。

①《本草经集注》:"栝楼为之使。恶贯众。"

②《药性论》:"不可多进,令人吐逆。畏橐吾。"

③《四声本草》:"桔梗为之使。"

④《得配本草》:"胃虚,老幼虚弱,二者忌用。""忌葱茗。"

复方①治疟多寒者,名曰牝疟:蜀漆(洗去腥)、云母(烧二日夜)、龙骨等分。杵为散,未发前,以浆水服半钱匕。温疟加蜀漆半分,临发时服一钱匕。(《金匮要略》蜀漆散)

②治小儿暴惊,卒死中恶:蜀漆(炒)二钱,左顾牡蛎一钱二分。浆水煎服,当吐痰而愈。(《纲目》千金汤)

各家论述①《本经逢原》:"蜀漆,即常山之苗,故《本经》治疟,及咳逆寒热,积聚蛊毒,功效与之相类。

②《得配本草》:"蜀漆,其气升散,其性飞腾,能开阴伏之气,能劫蓄结之痰,破血行水,消痞截疟。甘草拌蒸。生用性升,炒炭稍缓。"

③《药征续编》:"凡仲景之治动也,共活法有三:有胸腹之动,则以牡蛎治之;有脐下之动,则以龙骨治之;有胸腹脐下之动剧,则以蜀漆治之。此为仲景治动之三活法矣。故仲景之方,有以蜀漆配之牡蛎者,或有配之龙骨者,或有配之龙骨牡蛎者,是又仲景用蜀漆之法也。本论不载此法者,盖属脱误,故晋、唐以来,无有知蜀漆之功者。"

④《本经疏证》:"凡药非鳞介飞走,未有云气腥者,惟仲景用蜀漆,必注曰洗去腥,则可见其气之恶劣异于他草木矣。"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蜀漆

药材名称蜀漆

拼音Shǔ Qī

英文名twig and leaf of Antifebrile Dichroa

别名鸡尿草、鸭尿草、七叶

出处出自1.《吴普本草》:蜀漆如漆叶,蓝青相似,五月采。

2.《别录》:蜀漆,生江林山川谷及蜀汉中,常山苗也。五月采叶,阴干。

3.《唐本草》:蜀漆,日微萎,则把束暴使燥,色青白湛用,若阴干,便黑烂郁坏矣。

4.《本草衍义》:蜀漆,常山苗也,治疟多吐人,其他亦未见所长。

来源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虎耳草科植物常山的嫩枝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ichroa febrifuga Lour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晒干。

原形态常山灌木,高1-2m。小枝绿色,常带紫色,无毛,或稀被微柔毛。叶对生;叶柄长1.5-2cm;叶形变化大,通常椭圆形、长圆形、倒卵状椭圆形,稀为披针形,长5-10cm,宽3-6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密的锯齿或细锯齿;中脉上面凹陷,侧脉弯拱向上。伞房花序圆锥形;顶生,有梗;花蓝色或青紫色;花萼倒圆锥状,萼齿4-7;花瓣4-7,近肉质,花时反卷;雄蕊10-20,半数与花瓣对生,花丝扁平;子房下位,花柱5(4-6),初时基部合生。浆果蓝色,有多数种子。花期6-7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1200m的林缘、沟边、湿润的山地。

资源分布:主产于四川、贵州、湖南、湖北、广西等地。

栽培1.气候土壤:喜阴凉湿润的气候,忌高温。以肥沃疏松、排水良好、腐殖质多的砂质壤土为宜。

2.整地:深耕30cm左右,作成高10-14cm、宽1-1.4m的高畦,如用种子繁殖,每亩可施以饼肥150-250斤及等量草木灰作基肥。

3.种植:可用扦插、种子、压条、分株等方法繁殖,主要是用扦插繁殖,其次是种子繁殖。

3.1.扦插繁殖法:扦插时期在每年 11月至次年3月间,剪取15cm长带有三介健全芽的插条。按行距30cm开沟,深15cm,沟的一面稍倾斜平整,将插条以3-5cm的距离排好,覆士压紧。如开穴扦插,则每穴插入3根插条,行、株距30cm见方,插后覆土压紧。

3.2.种子繁殖法: 3月中、下旬播种。播前将种子拌和细土或细沙,均匀地撤播于苗床,稍加镇压后覆盖稻草一薄层,以保持土壤温度和湿度。幼苗生长培育至第二年秋季,按行株距30×30cm移栽。

4.田间管理:育苗期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清除杂草,搭棚遮荫。苗高3-4cm时,追施稀薄粪水肥1次。过密时要间苗。定植后每年须中耕除草4次,并结合培土和追肥。追肥每亩用硫酸按15斤,饼肥60斤,混合施用,或施人粪尿、过磷酸钙。在冬季则施厩肥或饼肥。

5.病虫害防治:病害主要为叶斑病,在发病前喷射波尔多液预防。虫害有象鼻虫、花面天蛾幼虫、金花虫、猿叶虫,发现后进行人工捕杀;并可喷射六六六粉或砒剂毒杀。

性状1.性状鉴别 嫩枝圆柱,细弱,有纵皱纹。叶皱缩破碎,褐绿色或黄褐色,完整者展平后,叶片呈椭圆形、广披针形或长方状倒卵形,长5-17cm,宽1-6cm,先端尖,边缘有锯齿,基部楔形,两面疏被短或光滑无毛,叶柄长1-2cm。多嗅有特殊闷气,味微苦。

2.显微鉴别 叶表面观 上表皮细胞表面观多边形,垂周壁波状,下表皮细胞表面观不规则形,垂周壁波浪形,有气孔。气孔不定式。非腺毛单细胞。

性味味苦;辛;性温;有毒

归经阴经

功能主治除痰;截疟。主症瘕积聚,疟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或研未。

注意1.凡正气虚弱,久病体弱者慎服。

2.《本草经集注》:括楼为之使。恶贯众

3.《药性论》:不可多进,令人吐逆。畏豪吾。

4.《四声本草》:桔梗为之使。

5.《得配本草》:胃虚,老幼虚弱,二者忌用。忌葱者。

复方①治疟多寒者,名曰牝疟: 蜀漆(洗去腥)、云母(烧二日夜)、龙骨等分。杆为散,未发前,以浆水服半钱巴。温疟加蜀漆半分,临发时服一钱巴。(《金医要略》蜀漆散)②治小儿暴惊,卒死中恶: 蜀漆(炒)二钱,左顾牡蛎一钱二分。浆水煎服,当吐痰而愈。 (《纲目》千金汤)

各家论述1.《本经》:主疟及咳逆寒热,腹中涵坚痞结,积聚邪气 。

2.《别录》:疗胸中邪结气,吐出之。

3.《药性论》:主治瘴疟多时不痊,去寒热疟。治温疟寒热。

4.张元素:破血,导胆邪。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青香藤

    药材名称青香藤拼音Qīnɡ Xiānɡ Ténɡ别名青木香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为马兜铃科植物青香藤的根。全年可采。原形态藤本。根粗壮,不规则圆柱形,略分枝。叶互生,略革质,卵状心形,长5.

  • 花松萝

    药材名称花松萝拼音Huā Sōnɡ Luó来源药材基源:为松萝科植物花松萝的地衣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Usnea florida (L.)Wigg.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切段,晒干。原形态

  • 倒吊笔叶

    《中药大辞典》:倒吊笔叶药材名称倒吊笔叶拼音Dǎo Diào Bǐ Yè出处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为夹竹桃科植物倒吊笔的叶。全年可采。性味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quo

  • 山黄菊

    《全国中草药汇编》:山黄菊药材名称山黄菊别名金菊花、旱山菊、旋覆花[广西]来源菊科山黄菊Anisopappus chinensis (L.) Hook. et Arn.,以花入药。生境分部福建、江西、

  • 钉耙七

    药材名称钉耙七拼音Dìnɡ Pá Qī出处《贵阳民间药草》来源为眼子菜科植物眼子菜的嫩根。功能主治治气痞腹痛,腰疼,痔疮出血。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研末。复方①治气痞、肚

  • 风叶藤

    药材名称风叶藤别名毛叶白粉藤、左爬藤、葫芦叶、粗壳藤、左边藤来源葡萄科风叶藤Cissus assamica (Laws.) Craib,以根入药。生境分部福建、广东、广西、云南。性味淡、微涩,平。功能

  • 雪三七

    《全国中草药汇编》:雪三七药材名称雪三七拼音Xuě Sān Qī别名黑七来源蓼科雪三七Rheum lidjiangense Sam.,以根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苦、涩,寒。功能主治活血止血,消炎止痛

  • 香石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香石藤药材名称香石藤拼音Xiānɡ Shí Ténɡ别名小密细藤、小血藤来源木兰科香石藤Schisandra lancifolia (Rehd. et Wils

  • 通骨消茎叶

    药材名称通骨消茎叶拼音Tōnɡ Gǔ Xiāo Jīnɡ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爵床科植物大花老鸦的茎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hunbergia grandiflo-ra (Roxb.ex Rottl

  • 羊血

    《中药大辞典》:羊血药材名称羊血拼音Yánɡ Xuè出处《唐本草》来源为牛科动物山羊或绵羊的血。原形态动物形态详"羊肉"条。化学成分主要成分(除含水约4/5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