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材>里白

里白

药材名称里白

拼音Lǐ Bái

英文名Glaucous Diplopterygium

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

来源药材基源:为里白科植物里白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iplopterygium glaucum(Thunb.ex Houtt.) Nakai[Polypodium glaucum Thunb.ex Houtt.;Hicriopteris glauca(Thunb.)Ching]

采收和储藏:秋、冬季采收,洗净,晒干。

原形态大型陆生蕨类植物,植株高1-3m。根状茎横走,被宽披针形鳞片。叶远生;叶柄长50-100cm,腹面扁平;顶芽密被棕色披针形鳞片;羽片坚纸质,背面粉白色,幼时背面及边缘有星状毛,后脱落;对生,近平展,椭圆形,长60-90cm,宽20-30cm,二回羽状深裂,具有1对羽裂的叶状苞片;二回羽片30-40对,近对生,线状披针形,羽状深裂,中部的较然而。长10-17cm,宽1.5-2.5cm,裂片25-35对,互生,狭长圆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1.4cm,宽2-3mm,第1对裂片有时具有1小裂片。侧脉单一或二叉分枝。孢子囊群圆形,由3-4个孢子囊组成,生于羽片背面侧脉的中部,在主脉两侧各排成1行。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500m以下的常绿阔叶林下、杉木林间或沟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

性状1.性状鉴别 根状茎弯曲,直径4-6mm;表面褐色,被鳞片,并有弯曲的须根。质坚硬,易折断,断面外层为棕色皮层,中央为淡黄色中柱。气微,味淡后微辛。

2.显微鉴别 根状茎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壁微木化。皮层宽广,细胞类圆形,壁木化,近内皮层的4-6列,细胞壁强烈加厚,几无胞腔;内皮层可见凯氏点。原生中柱维管束周韧型,木质部由胞腔较大的管胞和稍小的薄壁细胞组成。薄壁细胞含有淀粉粒。

化学成分含里白醇(diplopterol)。

性味苦;涩;凉

归经肝经

功能主治行气止血;化瘀接骨。主胃脘痛;鼻衄;跌打损伤;骨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研末,塞鼻;或调敷。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根茎及髓部:味微苦、涩、性凉。有行气止血,接骨的功能。用于胃痛、鼻衄,骨折。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麻根

    《中药大辞典》:麻根药材名称麻根拼音Má Gēn别名麻青根(《药性论》)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为桑科植物大麻的根。功能主治去瘀,止血。治淋病,血崩,带下,难产,胞衣不下,跌打损伤。①陶弘景:

  • 还亮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还亮草药材名称还亮草拼音Hái Liànɡ Cǎo别名飞燕草、鱼灯苏、蛇衔草、车子野芫荽来源毛茛科翠雀花属植物还亮草Delphinium anthriscifo

  • 小红柳根

    药材名称小红柳根拼音Xiǎo Hónɡ Liǔ Gēn别名乌柳根来源药材基源:为杨柳科植物小红柳的根和须状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lix microstachya Turcz.采收和储藏:春、夏、

  • 东北鼢鼠

    药材名称东北鼢鼠别名地羊、瞎老鼠、盲鼠、瞎摸鼠子来源仓鼠科动物东北鼢鼠Myospalax psilurus Milne-Edwards.,以整体焙干研末入药。四季可捕,腹部剖开,置瓦上焙至黄黑色,研细

  • 刺子莞

    药材名称刺子莞别名龙须草、绣球草来源莎草科刺子莞Rhynchospora rubra (Lour.) Makino,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华东、西南、华南。性味甘、咸,平。功能主治清热利湿。主治淋浊。用

  • 蒌油

    《中药大辞典》:蒌油药材名称蒌油拼音Lóu Yóu别名蒌叶油(《纲目拾遗》)。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胡椒科植物蒟酱之叶经蒸馏而得的芳香油。功能主治《纲目拾遗》:"治手足红

  • 化血胆

    《中药大辞典》:化血胆药材名称化血胆拼音Huà Xuè Dǎn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来源为玄参科植物黑蒴的全草。秋、冬采收。原形态矮小草本。全株被粗毛。单叶对生,卵圆披针形或披针

  • 紫香薷

    药材名称紫香薷来源唇形科紫香薷Elsholtzia longidentata Sunined.,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四川。性味辛,温。功能主治发汗清暑,消肿利尿,健胃止呕。主治暑热感冒,水肿腹痛。用法

  • 水麦冬

    药材名称水麦冬来源水麦冬科(芝菜科)水麦冬Triglochin pulustre L.,以果入药。生境分部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功能主治消炎,止泻。藏医常用治眼痛,腹泻。用法用量研末与其它药配用。摘

  • 水芹菜

    《中药大辞典》:水芹菜药材名称水芹菜拼音Shuǐ Qín Cài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伞形科植物少花水芹的全草。春、夏、秋季采收。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20~40厘米,全体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