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材>金荞麦茎叶

金荞麦茎叶

药材名称金荞麦茎叶

拼音Jīn Qiáo Mài Jīnɡ Yè

来源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金荞麦的茎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agopyrum dibotrys (D.Don)Hara[Fagopyrum cymosum](Trev.)Meisn.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集茎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宿根草本,高0.5-1.5m。主根粗大,呈结节状,横走,红棕色。茎直立,多分枝,具棱槽,淡绿微带红色,全株微被白色柔毛。单叶互生,具柄,柄上有白色短柔毛;叶片为戟状三角形,长宽约相等,但顶部叶长大于宽,一般长4-10cm,宽4-9cm,先端长渐尖或尾尖状,基部心状戟形,顶端叶狭窄,无柄抱茎,全线成微波状,下面脉上有白色细柔毛;托叶鞘抱茎。秋季开白色小花,为顶生或腋生、稍有分枝的聚伞花序;花被片5,雄蕊8,2轮;雌蕊1,花柱3。瘦果呈卵状三棱形,红棕色。花期7-8月,果期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路边、沟旁较阴湿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和陕西、甘肃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茎圆柱形,具纵棱,枯绿色或微带淡紫红色,节明显,可见灰白色膜质叶鞘,断面多中空。叶互生,多皱缩,湿润展平后,完整的叶片呈或戟状三角形,长宽相等,先端渐尖,基部心状或戟形,基出脉7条,全缘;质脆,易碎。气微,味微苦涩。

化学成分茎、叶均含原花色甙(proanthocyanidins)[1]。

茎中还含3’,4′-亚甲二氧基对-7-羟基-6-异戊烯基黄酮(3′,4′-methylenediosy-7-hydroxy-6-isopentenyl flavone)[2]。叶中含有槲皮素-3-O-(2”-O-对羟基香豆醉)-β- D-吡喃葡萄糖甙[quercetin-3-O-(2″-O-P-hydroxy-coumaroyl)-β-D-glucopyranoside][3]和阿魏酸(ferulic acid),咖啡酸(caffeic acid),绿原酸(chlorogenic aeid)[4]。

性味苦;辛;性凉

归经肺;脾;肝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健脾利湿;祛风通络。主肺痈;咽喉肿痛;肝炎腹胀;消化不良;痢疾;痛疽肿毒;瘰疬;蛇虫咬伤;风湿痹痛;头风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鲜品30-60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雉子筵根

    《中药大辞典》:雉子筵根药材名称雉子筵根拼音Zhì Zǐ Yán Gēn出处《中草药通讯》来源为蔷薇科植物莓叶委陵菜的根及根茎。全年可采,洗净,晒干。原形态植物形态详"雉

  • 马比木

    《中药大辞典》:马比木药材名称马比木拼音Mǎ Bǐ Mù别名公黄珠子、追风伞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茶茱萸科植物海桐假柴龙树的根皮。全年可采。原形态灌木,嫩枝有毛,后变平滑。叶互生,叶片长椭圆

  • 独叶白芨

    药材名称独叶白芨拼音Dú Yè Bái Jī别名糯白芨、小白芨(《云南中草药》),独菇(《贵州药植目录》)。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为兰科植物云南独蒜兰的块茎。秋季采集。洗

  • 滇绣球

    药材名称滇绣球拼音Diān Xiù Qiú英文名Yunan Hydrangea别名云南绣球、通花常山、常山。出处始载于《拉汉种子植物名称》。来源药材基源:为虎耳草科植物云南绣球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野苦梨

    药材名称野苦梨拼音Yě Kǔ Lí来源蔷薇科华西栒子Cotoneaster harrowianus Wils.,以根皮入药。生境分部贵州。性味苦,凉。功能主治消肿解毒。治疗痈肿疮毒。用法用量

  • 石枫药

    药材名称石枫药拼音Shí Fēnɡ Yào别名虾于草、红虾于草、箭头草、铁青草、札郎草、黄瓜米草、杉刺疙、硬杆白花、蛇舌草、鸡口舌、石耳风、石耳草来源药材基源:为茜草科植物纤花耳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

  • 狗骨节

    《中药大辞典》:狗骨节药材名称狗骨节拼音Gǒu Gǔ Jié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荨麻科植物西南冷水花的根。秋、冬采挖,洗净晒干。原形态形态详"石筋草"条。性味味

  • 川层草

    《中药大辞典》:川层草药材名称川层草拼音Chuān Cénɡ Cǎo别名献鸡尾(《广西药植名录》),舟山碎米蕨、细凤尾草、凤凰路鸡、铁线路鸡(《湖南药物志》)。出处《广西药植名录》来源为中国

  • 小果蕗蕨

    药材名称小果蕗蕨拼音Xiǎo Guǒ Lù Jué来源药材基源:为膜蕨科植物小果蕗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ecodium microsorum(V.d.B.)Ching.[Hymenophyl

  • 绿兰花

    《中药大辞典》:绿兰花药材名称绿兰花拼音Lǜ Lán Huā别名虎仔草、石淋草(《泉州本草》),脓泡药(《贵州草药》)。出处《重庆草药》来源为玄参科植物通泉草的全株。原形态通泉草(《庚辛玉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