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材>铜钱菌

铜钱菌

药材名称铜钱菌

拼音Tónɡ Qián Jūn

别名环纹苦乳菇蘑菇、环纹乳菇

来源药材基源:为红菇科真菌劣味乳菇的子实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actarirs imsulsus (Fr.)Fr.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摘,晒干备用。

原形态菌盖宽4-16cm。平展而中凹,近漏斗形;浅黄色、赭黄色,粘,稀有环纹。菌肉白色,乳汁白色,伤后不变色,具微辣及令人不适的异味。褶片直生至微下延。白色,成熟后变赭褐。孢子近球形,淡黄色,有疣突,(6-8.5)μm×(5.5-7)μm。菌柄浅白色或浅肉色,长1.5-5cm,直径0.6-1.8cm,因粘盖皮发达,故粘滑,可与相近的种区分。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混交林下。7-10月可见。

资源分布:分布于河北、江苏、安徽、四川、云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菌盖扁球形,中央脐状,或呈漏斗形,直径3-12cm,深土黄色或污橘黄色,具深橙黄色同心环纹。菌肉浅白色。菌褶密,褶间有横脉,白色或黄褐色。菌柄长3.5-6.5cm,直径约1.6cm,类白色或浅肉色,松软或中空。气微,味异、微辣。

性味苦;性温;有毒

功能主治追风散寒;舒筋活络。主腰腿酸痛;四肢麻木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中南星

    药材名称中南星拼音Zhōnɡ Nán Xīnɡ别名土半夏来源天南星科中南星Arisaema intermedium Blume,以块根入药。生境分部西藏察隅、波密等地。性味辛,温。生者有毒。

  • 獭胆

    《中药大辞典》:獭胆药材名称獭胆拼音Tǎ Dǎn出处《本草图经》来源为鼬科动物水獭的胆或胆汁。原形态动物形态详"獭肝"条。性味《纲目》:"苦,寒,无毒。"功能主

  • 秋枫

    药材名称秋枫拼音Qiū Fēnɡ别名茄冬、秋风子、大秋枫、红桐、过冬梨、朱桐树、乌杨来源大戟科重阳木属植物秋枫Bischofia javanica Blume或重阳木B. polycarpa (Lev

  • 猪肚木

    药材名称猪肚木拼音Zhū Dǔ Mù别名山石榴、跌掌随、老虎刺来源药材基源:为茜草科植物刺鱼骨木的叶、根及树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nthium horridu Bl.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摘叶;夏、

  • 漏斗瓶蕨

    药材名称漏斗瓶蕨拼音Lòu Dǒu Pínɡ Jué英文名Infundibuliform Bristle Fern别名热水莲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膜蕨科植物漏斗瓶蕨的全草。拉丁植物

  • 杨梅树

    药材名称杨梅树拼音Yánɡ Méi Shù别名大树杨梅、野杨梅(《云南中草药》)。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为杨梅科植物毛杨梅的树皮或根皮。全年可采,切片晒干。原形态常绿乔木

  • 石燕

    《全国中草药汇编》:石燕药材名称石燕拼音Shí Yàn别名燕子石来源古生代蠕形动物石燕科石燕Spirifer sp.或中国石燕Cyrtospirifer sinensis Gr.(

  • 白苏子

    《中药大辞典》:白苏子药材名称白苏子拼音Bái Sū Zǐ别名荏子(《别录》),玉苏子(《中药志》)。出处《饮片新参》来源为唇形科植物白苏的果实。原形态白苏(《本草图经》),又名:荏(《别录

  • 喜马拉雅米口袋

    《中药大辞典》:喜马拉雅米口袋药材名称喜马拉雅米口袋拼音Xǐ Mǎ Lā Yǎ Mǐ Kǒu Dɑi别名杰巴区土(藏名)。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来源为豆科植物异叶米口袋的带根全草。7~8月采收。原形态

  • 羊蹄

    《全国中草药汇编》:羊蹄药材名称羊蹄拼音Yánɡ Tí别名土大黄、牛舌头、羊舌头、野菠菜、羊蹄叶来源为蓼科酸模属植物皱叶酸模Rumex crispus L 或羊蹄R. japo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