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材>鸡肉

鸡肉

《中药大辞典》:鸡肉

药材名称鸡肉

拼音Jī Ròu

出处《本经》

来源为雉科动物家鸡

原形态家鸡(《千金·食治》),又名:烛夜(崔豹《古今注》)。

家禽。嘴短而坚,略呈圆锥状,上嘴稍弯曲。鼻孔裂状,被有鳞状瓣。眼有瞬膜。头上有肉冠,喉部两侧有肉垂,通常呈褐红色;肉冠以雄者为高大,雌者低小;肉垂亦以雄者为大。翼短;羽色雌、雄不同,雄者羽色较美,有长而鲜丽的尾羽;雌者尾羽甚短。足健壮,跗、跖及趾均被有鳞板;趾4,前3趾,后1趾,后趾短小,位略高。雄者跗跖部后方有距。

家鸡因饲养杂交的关系,故品种繁多;形体大小及毛色不一。食物主要为植物的种子、果实及昆虫等。雄鸡善啼。

生境分部全国各地均有饲养。

化学成分每100克含水分74克,蛋白质23.3克,脂肪1.2克,灰分1.1克;钙11毫克,磷190毫克,铁1.5毫克,硫胺素0.03毫克,核黄素0.09毫克,尼克酸8毫克。尚含维生素A(小鸡肉特别多)、C及E2.5毫微克/克。灰分含氧化铁0.013%,氧化钙0.015%,氧化镁0.061%,钾0.56%,钠0.128%,全磷酸0.58%,氯0.06%,硫0.29%。另含胆甾醇60~90毫克%。并含3-甲基组氨酸。

鸡肉经过烤炙,其所含脂肪中含有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及C18:2脂肪酸(脂肪酸有18个碳原子及两个双键);又与皮肤及腹部脂肪相比较,胸肌肉及大腿肉的脂肪中的C18:2、C18:3、C20:4的脂肪酸较多,而C18:0、C18:1的脂肪酸较少。

性味甘,温。

①《本经》:"丹雄鸡:甘,微温。"

②《别录》:"丹雄鸡:微寒,无毒。黄雌鸡:酸,平。"

③《千金·食治》:"黄雌鸡:酸咸,平。黑雄鸡:甘,平。白雄鸡:酸,微温。"

④《食疗本草》:"乌雌鸡:温,味酸,无毒。"

⑤《日用本草》:"白雌鸡:酸甘,平。"

⑥《钦膳正要,:"乌雄鸡:甘酸,无毒。"

⑦《滇南本草》:"黄雌鸡:咸甘,温。"

⑧《纲目》:"泰和老鸡:甘辛,热,无毒。"

归经入脾、胃经。

①《本草求真》:"入肝。"

②《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阳明经。"

功能主治温中,益气,补精、添髓。治虚劳羸瘦,中虚胃呆食少,泄泻,卞痢,消渴,水肿,小便频数,崩漏,带下,产后乳少,病后虚弱。

①《本经》:"丹雄鸡:主女人崩中漏下,赤白沃,补虚温中,止血,杀毒。黑雌鸡:主风寒湿痹,安胎。"

②《别录》:"丹雄鸡:主久伤乏疮。白雄鸡:主下气,疗狂邪,安五脏,伤中,消渴。黄雌鸡:主伤中,消渴,小便数不禁,肠澼泄利,补益五脏,续绝伤,疗劳,益气力。乌雄鸡:主补中止痛。"

③孟诜:"黄雌鸡:主腹中水癖、水肿,补丈夫阳气,治冷气。瘦着床者,渐渐食之。""醋煮空腹食之,治久赤白痢。"

④《食疗本草》:"乌雌鸡:治反胃,腹痛,踒折骨疼,乳痈。安胎。"

⑤《本草拾遗》:"白鸡:利小便,去丹毒风。"

⑥《日华子本草》:"黄雌鸡:止劳劣,添髓补精,助阳气,暖小肠,止泄精,补水气。黑雌鸡:安心定志,治血邪,破心中宿血及痈疽排脓,补心血,补产后虚羸,益色助气。"

⑦《饮膳正要》:"黑雌鸡:疗乳难。"

⑧《纲目》:"泰和老鸡:内托小儿痘疮。"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或炖汁。

注意凡实证、邪毒未清者不宜食。

①《医林纂要》:"肥腻壅滞,有外邪者皆忌食之。"

②《随息居饮食谱》:"多食生热动风。"

复方①治积劳虚损,或大病后不复:乌雌鸡一头,治如食法,以生地一斤(切),饴糖二升,纳鸡腹内,急缚,铜器贮甑中,蒸五升米久,须臾取出。食肉饮汁,勿啖盐。三月三度作之。并止盗汗。(《姚僧坦集验方》)

②治虚弱劳伤,心腹邪气:乌雄鸡一只(挦洗净,切作决于),陈皮一钱(去白),良姜一钱,胡椒二钱,草果两个。以葱、醋、酱相和,入瓶内封口,令煮熟,空腹食。(《饮膳正要》)

③治五噎饮食不下,胸膈妨塞,瘦弱无力:黄雌鸡一只(去毛、肠)炒作臛。面半斤,桂心末一分,赤茯苓一分(末)。上以桂心等末和面溲作索饼,于豉汁中煮,入睡食之。(《圣惠方》黄雌鸡臛索饼)

④治反胃:反毛鸡一只,煮烂去骨,入人参当归食盐各半两,再同煮烂,食之至尽。(《乾坤生意》)

⑤治中风湿痹,五缓六急,骨中疼痛,不能踏地:乌雌鸡一只煮熟,以豉汁、姜、椒、葱、酱调称作羹,空心食之。(《圣惠方》乌雌鸡羹)

⑥治肾虚耳聋:乌雄鸡一只,治净,以无灰酒三升,煮熟,乘热食之,三、五只效。(《纲目》)

临床应用鸡皮移植治疗烧伤创面,可代替同种异体皮应用。方法:深度烧伤早期切痂或削痂后,即施行大块鸡皮移植;或将大块鸡皮事先打洞,移植成活后再嵌入自体皮。对于痂皮脱落后的肉芽创面及感染创面(清除痂皮后),施行邮票样大小或大块状鸡皮移植。实践证明,鸡皮移植于切痂创面可以从根本上防治感染,消除局部给予全身的不良影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加速创面愈合,从而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特别在败血症情况下,及时采用鸡皮移植可争取危机转化,为进一步抢救赢得时间。深二度感染创面,清除腐痂后用鸡皮敷盖,可以有效地控制感染,减少渗出,以期及早治愈。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鸡肉

药材名称鸡肉

拼音Jī Ròu

英文名Chicken as food

别名家鸡、烛夜

出处出自《神农本草经》。

来源药材基源:为雉科动物家鸡的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allus gallus domesticus Brisson

采收和储藏:宰杀后除去羽毛及内脏,取肉鲜用。

原形态家鸡,家禽。嘴短而坚,略呈圆锥状,上嘴稍弯曲。鼻孔裂状,被有鳞状瓣。眼有瞬膜。头上有肉冠,喉部两侧有肉垂,通常呈褐红色;肉冠以雄者为高大,雌者低小;肉垂亦以雄者为大。翼短;羽色雌、雄不同,雄者羽色较美,有长而鲜丽的尾羽;雌者尾羽甚短。足健壮,跗、跖及趾均被有鳞板;趾4,前3趾,后1趾,后趾短小,位略高,雄者跗跖部后方有距。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家鸡因饲养杂交的关系,口种繁多,形体大小及毛色不一。食物主要为植物的种子、果实及昆虫等。雄鸡善啼。

资源分布:全国各地均有饲养。

化学成分每100g含水分74g,蛋白质(protein)23.3g,脂肪(fat)1.2g,灰分(ash)1.1g;钙11mg,磷190mg,铁1.5mg,硫胺素(thiamine)0.03mg,核黄素(riboflavin)0.09mg,烟酸(nictinic acid)8mg。尚含维生素(vitamin)A(小鸡肉特别多)、C及E(即生育酚tocopherol)2.5ng/g。灰分含氧化铁(ferric oxide)0.013%,氧化钙(calcium oxide)0.015%,氧化镁(magnesium oxid)0.061%,钾0.56%,钠0.128%,全磷酸0.58%,氯0.06%,硫0.29%。另含胆甾醇(cholesterol)60-90mg%。并含3-甲基组氨酸(3-methylhistidin)。

鸡肉经过烤炙,其所含脂肪中含有高度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及C18:2脂肪酸(脂肪酸有18个碳原子及2个双键),又与皮肤及腹部脂肪相比较,胸肌肉及大腿肉的脂肪中的C18:2、C18:3、C20:4的脂肪酸较多,而C18:0、C18:1的脂肪酸较少。

性味味甘;性温

归经脾;胃经

功能主治温中益气;补精;填髓。主虚劳赢瘦;病后体虚;食少纳呆;反胃;腹泻下痢;消渴;水肿;小便频数;崩漏带下;产后乳少

用法用量内服:适量,煮食或炖汁。

注意凡实证,邪毒未清者慎作。

各家论述1.《神农本草经》:丹雄鸡:主女人崩中漏下,赤白沃,补虚温中,止血,杀毒。黑雌鸡:主风寒湿痹,安胎。

2.《名医别录》:丹雄鸡:主久伤乏疮。白雄鸡:主下气,疗狂邪,安五脏,伤中,消渴。黄雌鸡:主伤中,消渴,小便数不禁,肠僻泄利,补益五脏,续绝伤,疗劳,益气力。乌雄鸡:主补中止痛。

3.孟诜:黄雌鸡:主腹中水癖、水肿,补丈夫阳气,治冷气。瘦着床者,渐渐食之。醋煮空腹食之,治久赤白痢。

4.《食疗本草》:黑雌鸡:治反胃,腹痛,?折骨疼,乳痈。安胎。

5.《本草拾遗》:白鸡:利小便,去丹毒风。

6.《日华子本草》:黄雌鸡:止劳劣,添髓补精,助阳气,暖小肠,止泄精,补水气。黑雌鸡:安心定志,治血邪,破心中宿血及痈疽排脓,补心血,补产后虚赢,益色助气。

7.《饮膳正要》:黑雌鸡:疗乳难。

8.《本草纲目》:泰和老鸡:内托小儿痘疮。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绞股蓝

    《全国中草药汇编》:绞股蓝药材名称绞股蓝拼音Jiǎo Gǔ Lán别名七叶胆、小苦药、公罗锅底来源葫芦科绞股蓝属植物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 (Thunb.)Ma

  • 油渣果根

    药材名称油渣果根拼音Yóu Zhā Guǒ 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葫芦科植物油渣果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odgsonia macrocarpa (Bl.)Cogn.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根,洗

  • 羊吊钟

    药材名称羊吊钟别名玉吊钟来源景天科羊吊钟Kalanchoe verticillata Elliot,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广西。性味酸,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烧烫伤,外伤出血:用鲜全草捣烂外敷。疮疖红肿

  • 厚朴果

    药材名称厚朴果拼音Hòu Pò Guǒ别名逐折、百合、厚实、厚朴实来源药材基源:为木兰科植物厚朴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et Wils.2.

  • 巴豆油

    《中药大辞典》:巴豆油药材名称巴豆油拼音Bā Dòu Yóu出处《纲目》来源为大戟科植物巴豆种仁中的脂肪油。植物形态详"巴豆"条。性状为黄色或黄褐色液体,有粘稠

  • 大一枝箭

    药材名称大一枝箭拼音Dà Yī Zhī Jiàn别名铁色箭(《纲目》),忽地笑(《汝南圃史》),鹿葱(《群芳谱》),祖先花(《滇南本草图谱》),岩大蒜、黄龙爪(《四川中药志》),独

  • 藏报春花

    药材名称藏报春花来源报春花科报春花属植物带叶报春花Primula vittata Bur. et Franch.,以花入药。6~8月采花,晒干。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肝胆火,止血。用于小儿高

  • 钝叶蔷薇

    《中药大辞典》:钝叶蔷薇药材名称钝叶蔷薇拼音Dùn Yè Qiánɡ Wēi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蔷薇科植物钝叶蔷薇的根。全年均可采挖。原形态钝叶蔷薇,又名:美丽

  • 多齿蹄盖蕨

    药材名称多齿蹄盖蕨拼音Duō Chǐ Tí Gài Jué英文名Many Toothed Lady Fern出处始载于《蕨类名词及名称》。来源药材基源:为蹄盖蕨科植物多齿蹄盖蕨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

  • 铁锈

    《中药大辞典》:铁锈药材名称铁锈拼音Tiě Xiù别名铁衣(《普济方》),铁线粉(《养生经验合集》)。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铁露置空气中氧化后生成的红褐色锈衣。炮制《日华子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