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材>黄蜀葵子

黄蜀葵子

《中药大辞典》:黄蜀葵子

药材名称黄蜀葵子

拼音Huánɡ Shǔ Kuí Zǐ

出处本草衍义

来源锦葵科植物蜀葵种子。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

性味甘,寒,滑。

①《纲目》:"甘,寒,滑,无毒。"

②《陕西中草药》:"甘,平。"

功能主治利水,消肿,通乳。治淋病,水肿,乳汁不通,痈肿,跌扑损伤,骨折。

①《本草图经》:"主淋涩,又令妇人易产。"

②《纲目》:"治痈肿,利小便,五淋水肿,产难,通乳汁。"

③《陕西中草药》:"补脾健胃,生肌。治消化不良,不思饮食,跌打损伤,骨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或入散剂。外用:研末调敷。

注意孕妇忌服。

复方①治小便不通:黄蜀葵子三、四十粒,细研,以汤冲,绞取汁一小盏,顿服。(《圣济总录》)

④治痈肿不破:黄葵子研,酒服。(《卫生易简方》)

③治便痈初起:黄蜀葵子十七粒;皂角半挺。为末,以石灰同醋调涂。(《永类钤方》)

④治打扑损伤:黄蜀葵子研,酒服二钱。(《海上方》)

⑤催生:黄葵子(炒)七十粒,烂研,酒服。(《海上方》)

各家论述《纲目》:"黄葵子,古方少用,今为催生及利小便要药,入汤、散皆宜。盖其性滑,与冬葵子同功故也。花、子与根性功相同,可以互用,无花用子,无子用根。"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黄蜀葵子

药材名称黄蜀葵子

拼音Huánɡ Shǔ Kuí Zǐ

英文名Seed of Sunset Abelmoschus

别名黄葵子、秋葵子、羊桃子

出处出自《本草衍义

来源药材基源:为锦葵科植物黄蜀葵Abelmoschus manihot (L.) Medic.的种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Abelmoschus manihot (L.) Medic.[Hibiscus manihot L.]2.Abelmoschus manihot (L.)Medic.var pungens(Roxb.)Hochr.

采收和储藏:9-11月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脱粒,簸去杂质,再晒至全干。

原形态1.黄蜀葵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1-2m。疏被长硬毛。叶互生;叶柄长6-18cm,疏被长硬毛;托叶披针形,长l-1.5cm。叶掌状5-9深裂,直径15-30cm,裂片长圆状披针形,长8-18cm,宽1-6cm,两面疏被长硬毛,边缘具粗钝锯齿。花单生于枝端叶腋;小苞片4-5,卵状披针形,长15-25mm,宽4-5mm,疏被长硬毛;萼佛焰苞状,5裂,近全缘,较长于小苞片,被柔毛,果时脱落;花大,淡黄色,内面基部紫色,直径约12cm;雄蕊柱长1.5-2cm,花药近无柄;柱头紫黑色,匙状盘形。蒴果卵状椭圆形,长4-5cm,直径2.5-3cm,被硬毛。种子多数,肾形,被柔毛组成的条纹多条。花期8-10月。

2.本变种与上种的区别为:植株全体密被黄色长刚毛。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常生于山谷草丛、田边或沟旁灌丛间。

资源分布:1.分布于中南、西南及河北、陕西、山东、浙江、江西、福建等地。

2.分布于西南及台湾、湖北、广东、广西、海南等地。

性味甘;寒

归经肾;膀胱;胃经

功能主治利水;通经;消种解毒。主淋证;水肿便秘;乳汁不通;痈肿;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或研末,2-5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注意孕妇忌服。

复方①治小便不通: 黄蜀葵子三、四十粒,细研,以汤冲,绞取汁一小盏,顿服。 (《圣济总录》)②治痈肿不破:黄葵子研,酒服。(《卫生易简方》)③治便痈初起: 黄蜀葵子十七粒,皂角半挺。为末,以石灰同醋调涂。 (《永类铃方》)④治打扑损伤: 黄蜀葵子研,酒服二钱。(《海上方》)⑤催生:黄葵子(炒)七十粒,烂研,酒服。(《海上方》)

各家论述1.《纲目》:黄葵子,古方少用,今为催生及利小便要药,入汤、散皆宜。盖其性滑,与冬葵子同功故也。花、子与根性功相同,可以互用,无花用子,无子用根。

2.《本草图经》:主淋涩,又令妇人易产。

3.《纲目》:治痈肿,利小便,五淋水肿,产难,通乳汁。

4.《陕西中草药》:补脾健胃,生肌。治消化不良,不思饮食,跌打损伤,骨折。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半拉子

    《全国中草药汇编》:半拉子药材名称半拉子别名见风干来源榛科鹅耳枥属植物千金榆Carpinus cordata Blume.,以果穗入药。秋季采,晒干。性味甘、淡,平。功能主治健胃消食。用于胸腹胀满,食

  • 青杠膏

    《中药大辞典》:青杠膏药材名称青杠膏拼音Qīnɡ Gànɡ Gāo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来源为壳斗科植物高山栎之叶煎煮成的膏。全年可采。原形态常绿乔木,高达30米。生于开旷山顶时常呈灌木状;

  • 猪肠

    《中药大辞典》:猪肠药材名称猪肠拼音Zhū Chánɡ别名猪脏(《百一选方》)。出处《食疗本草》来源为猪科动物猪的大肠。原形态动物形态详"猪肉"条。性味①《千金·

  • 羊角参

    《全国中草药汇编》:羊角参药材名称羊角参拼音Yánɡ Jiǎo Shēn别名臭儿参、野白芨来源百合科黄精属植物甘肃黄精Polygonatum kansuense Maxim.,以根状茎入药。

  • 新疆木通

    《中药大辞典》:新疆木通药材名称新疆木通拼音Xīn Jiānɡ Mù Tōnɡ别名天山木通、花木通,青格力克(维名)。出处《新疆中草药手册》来源为毛茛科植物西伯利亚铁线莲的茎枝。原形态多年生

  • 马钱子

    《中国药典》:马钱子药材名称马钱子拼音Mǎ Qián Zǐ英文名SEMEN STRYCHNI来源本品为马钱科植物马钱Strychnos nuxvomica L. 的干燥成熟种子。冬季采收成熟果实,取出

  • 虫豆柴

    药材名称虫豆柴拼音Chónɡ Dòu Chái别名远志木蓝来源豆科远志木蓝Indigofera neopolygaloides Hu,以全株入药。生境分部贵州。性味辛、微

  • 白苏子

    《中药大辞典》:白苏子药材名称白苏子拼音Bái Sū Zǐ别名荏子(《别录》),玉苏子(《中药志》)。出处《饮片新参》来源为唇形科植物白苏的果实。原形态白苏(《本草图经》),又名:荏(《别录

  • 蝙蝠葛根

    药材名称蝙蝠葛根拼音Biān Fú Gě Gēn别名狗葡萄根、磨石豆根(《吉林中药手册》),山花子根、光光叶根(《山东中药》)。出处《中国药植志》来源为防己科植物蝙蝠葛的根茎。4~5月或8~

  • 鹿胎

    《全国中草药汇编》:鹿胎药材名称鹿胎拼音Lù Tāi来源为鹿的干燥胎儿。性味甘,温。功能主治补血,益精。用于肾虚精亏,体弱无力,腰腿酸软。用法用量多配成丸剂或膏剂服用。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