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材>黄麻叶

黄麻叶

《中药大辞典》:黄麻叶

药材名称黄麻叶

拼音Huánɡ Má Yè

出处《纲目拾遗》

来源为橡树科植物黄麻。夏、秋季采。

原形态黄麻(《本草图经》),又名:络麻(《便民图纂》),牛泥茨、三珠草、天紫苏(《医方集听》)。

一年生草本,高1~2米,全株无毛。叶卵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5~12厘米,宽2~5厘米,基部圆形,先端渐尖,边缘具整齐粗锯齿,最下部2齿伸长为尾状裂片;叶柄长1~3.5厘米;托叶线形,长约5~8毫米。花小,数朵生于叶脓内,花梗很短;萼片5,淡紫色;花瓣5,黄色;雄蕊多数,子房5室。蒴果球形,直径约1厘米,顶端不具喙,有纵棱、皱纹及小疣状突起,成熟时5瓣裂。花期夏季。果期10~11月。

生境分部原产东南亚;我国南方各省普遍栽培。

化学成分叶含黄麻甙、矢车菊素单糖甙、β-谷甾醇、β-谷甾醇D-葡萄糖甙及具有苦味的黄麻酮、黄麻属醇、黄麻醇甙,黄麻醇甙是黄麻醇甙元的葡萄糖甙。此外,还含有0.4%KCl和少量的葡萄糖、半乳糖和阿拉伯糖。

皮含矮牵牛素单糖甙和矢车菊素单糖甙。

性味①《现代实用中药》:"苦,温,无毒。"

②《陆川本草》:"味淡微苦,性平。"

功能主治理气止血,排脓生肌。治腹痛,痢疾,血崩,疮痈。

①《纲目拾遗》:"治气症,心疼,肚痛,痢疾,痞结。"

②《现代实用中药》:"治子宫内出血。"

③《陆川本草》:"排脓,生肌。治疮痈,脓疱。"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外用:捣敷。

复方①治血崩:黄麻叶连根捣烂,酒煎露一宿,次早服之。(《年希尧集验良方》)

②治腹痛,痢疾:鲜黄麻叶五钱至一两。水煎服。(江西《草药手册》)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黄麻叶

药材名称黄麻叶

拼音Huánɡ Má Yè

英文名Leaf of Roundpod Jute

别名苦麻木。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1.《本草图经》:黄麻叶如荏而狭尖,茎方,高四、五尺,黄花,生于成房如胡麻角而小。嫩叶可食,甚甘滑,利大肠。皮亦可作布,类大麻,色黄而脆。其实黑色如韭子而粒细,味苦如胆,杵末略无膏油。

2.《医方集听》:黄麻,三月生苗如麻,叶有微毛,取吟嚼之,味如苦萝,久嚼微辛,大叶旁两小叶如杏叶,至八九月每叶生子三粒,状如粟米,子内一粒如菜子,嫩时青色,老即黑色,开花细紫红色

来源药材基源:为椴树科植物黄麻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rchorus capsularis 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黄麻直立木质草本,高1-2m。全株无毛。单叶互生;叶柄长约2cm,被柔毛;叶纸质,卵状披针形至狭窄披针形,长5-12cm,宽2-5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边缘有粗锯齿,最下面的2锯齿长而成钻形,向下弯曲,两面均无毛;三出脉的两侧脉上行不过半,中脉有侧脉6-7对。花单生或数朵排成腋生聚伞花序,有短的花序柄及花柄;萼片4-5片,长3-4mm;花瓣黄色,倒卵形,与萼片约等长;雄蕊18-22,离生;子房无毛,柱头浅裂。蒴果球形,直径1cm或稍大,先端无角,表面有直行钝棱及小瘤状突起,5丬裂开。花期夏季,果秋后成熟。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荒野或人工栽培。

资源分布:我国长江以南各地普遍栽培。

栽培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可在旱田种植,亦可在坡下平地种植。以向阳、排水良好而疏松肥沃的壤上栽培为好。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秋季采收成熟饱满果实,晾干或晒干后,去掉果皮,取出种子放入布袋中置通风处贮藏。翌年3月播种,直播,按行距35cm开沟条播,沟深5cm,将种子均匀播人沟里,覆盖细土2cm,浇水保湿。约7-10d出苗。

田间管理 苗高4-5cm时,按株距5cm左右留苗1株,间苗并追施稀薄人粪尿或尿素。生长期直至封行前,每月追复合肥或农家肥,花期施1次磷、钾肥。每次进行追肥前中耕除草,并进行培土。

化学成分叶含β-谷甾醇(β-sitoterol),β-谷甾醇-D-葡萄糖甙(β-sitosterol-D-glucoside),园果黄麻酮(capsularone),黄麻醇(corchorol),园果黄麻醇甙(capsularol),葡萄糖(glucose),半乳糖(galactose),阿拉伯糖(arabinose),园果黄麻甙(capsin),园果黄麻甙元-30-O-β-吡喃葡萄糖甙(capsugenin-30-O-β-glucopyranoside)及园果黄麻甙元(capsugenin)。

性味苦;平

归经心;肝经

功能主治理气止痛;排脓解毒。主咯血;吐血;血崩;便血;脘腹疼痛;泻痢;疔痈疮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0g。外用:适量,捣敷。

注意孕妇禁服。

复方①治血崩: 黄麻叶连根捣烂,酒煎露一宿,次早服之。 (《年希尧集验良方》)②治腹痛,痢疾: 鲜黄麻叶五钱至一两。水煎服。 (江西《草药手册》)

各家论述1.《纲目拾遗》:治气症,心疼,肚痛,痢疾,痞结。

2.《现代实用中药》:治子宫内出血。

3.《陆川本草》:排脓,生肌。治疮痈,脓疱。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秋牡丹根

    药材名称秋牡丹根拼音Qiū Mǔ Dān Gēn别名白头翁来源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秋牡丹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nemone hupehensis Lem.var.japonoica(Thunb

  • 鼻血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鼻血草药材名称鼻血草拼音Bí Xiě Cǎo别名红活美、滇荆芥、土荆芥来源唇形科滇荆芥属植物蜜蜂花Melissa axillaris (Benth.) Bakh. f.

  • 心叶党参

    药材名称心叶党参拼音Xīn Yè Dǎnɡ Shēn别名大头党参、小人参来源桔梗科党参属植物心叶党参Codonopsis cardiophylla Diels,以根入药。秋季采集,除去茎叶,

  • 水白蜡树皮

    药材名称水白蜡树皮拼音Shuǐ Bái Là Shù Pí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为木犀科植物小蜡树的树皮。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水白蜡"条。功能

  • 大叶金花草

    《中药大辞典》:大叶金花草药材名称大叶金花草拼音Dà Yè Jīn Huā Cǎo别名野黄连、水黄连(《峨媚药植》),牙齿芒(《广州植物志》),擎天蕨(《广西中兽医药植》),雪仙草

  • 野冬青皮

    药材名称野冬青皮拼音Yě Dōnɡ Qīnɡ Pí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来源为桃金娘科植物海南蒲桃或短药蒲桃的树皮。全年可采。切片晒干。原形态植物形态详"野冬青果"条。

  • 山楂核

    《中药大辞典》:山楂核药材名称山楂核拼音Shān Zhā Hé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山楂或野山楂等的种子。功能主治治食积,疝气。①《纲目》:"吞之化食磨积,治癫疝。&qu

  • 臭山牛蒡

    药材名称臭山牛蒡拼音Chòu Shān Niú Bànɡ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山牛蒡的全草或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ynurus deltoides (Ait.) Nadai [Ono-pordu

  • 阴地蕨

    《中药大辞典》:阴地蕨药材名称阴地蕨拼音Yīn Dì Jué别名一朵云(《天宝本草》),花蕨(《植物学大辞典》),独立金鸡(《贵州民间方药集》),独脚蒿、冬草(《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 山佩兰

    药材名称山佩兰拼音Shān Pèi Lán别名白头婆、佩兰、南佩兰、秤杆草、搬倒甑、野升麻、麻秤杆、秤杆升麻、红升麻、土升麻、泽兰、血升麻、细黑升麻、佩兰出处《植物名实图考》隰草类载有"白头婆",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