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材>鼠李

鼠李

《全国中草药汇编》:鼠李

药材名称鼠李

拼音Shǔ Lǐ

别名老乌眼、老鸹眼、臭李子

来源鼠李科鼠李属植物鼠李Rhamnus dahurica Pall.,或乌苏里鼠李R. ussuriensis J. Vass.,以树皮果实入药。春季采树皮,刮去外面粗皮,切丝晒干;秋季采果,晒干。

性味树皮:苦,寒。

果实:甘、微苦,平。有小毒。

功能主治树皮:清热,通便。用于大便秘结。

果实:止咳,祛痰。用于支气管炎,肺气肿,龋齿痛,痈疖。

用法用量树皮1~3钱,果实3~5分,可制成酒剂服;外用适量,果实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鼠李

药材名称鼠李

拼音Shǔ Lǐ

别名牛李(《吴普本草》),鼠梓、稗(《别录》),赵李、皂李(《唐本草》),山李子(刘禹锡《传信方》),乌巢子(《本草图经》),女儿茶牛筋子(《救荒本草》),楮李、乌槎子、牛皂子(《纲目》),绿子(《本经逢原》),乌罡子、牛诮子、禾镰子(《医林纂要》),羊史子(《植物名实图考》),臭李子(《中国树木分类学》)。

出处《本经》

来源为鼠李科植物鼠李果实。8~9月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果柄,微火烘干。

原形态鼠李,又名:乌槎树(《唐本草》),冻绿柴、老鹳眼、红皮绿树、大绿。

落叶小乔木或开张的大灌木,高可达10米。树皮灰褐色,小枝褐色而稍有光泽,顶端有大形芽。叶对生于长枝上,或丛生于短枝上;有长柄;长圆状卵形或阔倒披针形,长4~11厘米,宽2.5~5.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楔形,边缘具圆细锯齿,上面亮绿色,下面淡绿色,无毛或有短柔毛,侧脉通常4~5对。花2~5束生于叶腋,黄绿色,雌雄异株,径4~5毫米;萼4裂,萼片狭卵形,锐头;花冠漏斗状钟形,4裂;雄花,雄蕊4,并有不育的雌蕊;雌花,子房球形,2~3室,花柱2~3裂,并有发育不全的雄蕊。核果近球形,径5~7毫米,成熟后紫黑色。花期5~6月。果期8~9月。

本植物的根(鼠李根),树皮(鼠李皮)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生境分部生于山地杂木林中。分布东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四川、湖北、湖南、贵州、云南、江苏、浙江等地。

性状干燥果实近球形,外表黑紫色。光泽而有皱缩纹。果肉疏松,内层坚硬,通常有果核2枚;果核卵圆形,背面有狭沟。

化学成分果实含大黄素、大黄酚、蒽酚;另含山柰酚。种子中有多种黄酮甙酶。树皮含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酚等多种蒽醌类。

性味苦甘,凉。

①《唐本草》:"味苦,有小毒。"

②《本草图经》:"味甘苦。"

③《纲目》:"苦,微寒,无毒。"

归经本经逢原》:"入肝、肾。"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消积杀虫。治水肿腹胀,疝瘕,瘰疬,疥癣,齿痛。

①《本经》:"主寒热,瘰疬疮。"

②《本草经集注》:"主大热。"

③《唐本草》:"下血及碎肉,除疝瘕积冷气,九蒸酒渍,服三合,日二。"

④《食疗本草》:"主胀满、谷胀,和面作讲子,空心食之,少时当泻。"

⑤《日华子本草》:"治水肿。"

⑥《品汇精要》:"杀虫,消毒。"

⑦《纲目》:"治痘疮黑陷及疥癣有虫。"

⑧《医林纂要》:"取汁熬膏,滋阴,养肾,活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4钱;研末或熬膏。外用:捣敷。

复方①治痘疮倒靥黑陷:牛李子杵汁,石器内密封,每服皂子大,煎杏胶汤化下。(《小儿药证直诀》牛李膏,一名必胜膏)

②治诸疮寒热毒痹:鼠李生捣敷之。(《圣惠方》)

③治齿匿肿痛:牛李煮汁,空腹饮一盏,仍频含漱。(《圣济总录》)

各家论述本经逢原》:"牛李,善解诸经伏匿之毒。《本经》治寒热瘰疬。《大明》治水肿腹满,苏恭治下血及疝瘕积冷,捣敷牛马疮中生虫,时珍治疥癣有虫,总取其去湿热之功。"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鼠李

药材名称鼠李

拼音Shǔ Lǐ

英文名Fruit of Davurian Buckthorn

别名牛李、鼠梓、赵李、皂李、山李子、乌巢子、牛李子、女儿茶牛筋子、楮李、乌搓子、牛皂子、绿子、乌罡子、牛消子、禾镰子、羊史子、红冻、鹿梨、油葫芦子、大脑头。

出处出自《神农本草经》;1.《本草衍义》:鼠李,木高七、八尺,叶如李.但狭而不泽,子于条上四边生,熟则紫黑色,生则青,叶至秋则落,子尚在枝。是处皆有,故《经》不言所出处,今关、陕及湖南、江南北甚多,木皮与子两用。

2.《纲目》:鼠李生道路边,其实附枝如穗,人采其嫩者取汁,刷染绿色。

来源药材基源:为鼠李科植物冻绿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hamnus utilis Decne.[R.davarica auct.non Pall.]

采收和储藏:8-9月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果柄,鲜用或微火烘干。

原形态冻绿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达4m。幼枝无毛,小枝褐色或紫红色,稍平滑,对生或近对生,枝端常具针刺;叶对生或近对生;叶柄长0.5-1.5cm,上面具沟;托叶披针形,常具疏毛,宿存;叶片纸质,椭圆形、长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4-15cm,宽2-6.5cm,先端突尖或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细锯齿,上面无毛或仅中脉具疏柔毛,下面沿脉或脉腋有金黄色柔毛,侧脉5-6对,网脉明显。花单性,雌雄异株,黄绿色,无总梗的伞状聚伞花序生于枝端或叶腋;花萼4裂,裂片卵形;花瓣4,长椭圆形,小或无;雄花雄蕊4,花药狭长,丁字形着生,与花瓣一起着生于萼裂的基部,退化雌蕊子房扁球形,花柱2裂;雌花的子房球形,花柱长,柱头3裂,退化雄蕊4。核果近球形,径6-8mm,熟时黑色,具2分核。基部有宿存萼筒,果梗长5-12mm,无毛。种子近球形,背侧基部有短沟。花期4-6月,果期5-8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500m以下的向阳山地、丘陵、山坡草丛、灌丛或疏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河北、山西、陕西、甘肃等地。

性状1.干燥果实近球形,外表黑紫色,光泽而有皱缩纹。

2.果肉疏松,内后坚硬,通常有果核2枚;果核卵圆形,背面有狭沟。

化学成分1.果实含大黄素(Emodin)、大黄酚(Chrysopha-nol)、蓖酚;另含山索酚(Kaempferol)。

2.种子中有多种黄酮贰酶(Rhamnodiastase)。

3.树皮含大黄素、芦萎大黄索(Aloe-emodin)、大黄酚等多种葱酮类。

性味苦;甘;性凉

归经肝;肾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消积通便。主水肿腹胀;疝瘕;瘰疬;疮疡;便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或研末;或熬膏。外用:适量,研末油调敷。

复方①治痘疮倒靥黑陷: 牛李子杵汁,石器内密封,每服皂子大,煎杏胶汤化下。(刮、儿药证直诀》牛李膏,一名必胜膏)②治诸疮寒热毒痹: 鼠李生捣敷之。(《圣惠方》)③治齿露肿痛:牛李煮汁,空腹饮一盏,仍频含漱。 (《圣济总录》)

各家论述1.《本经逢原》:牛李,善解诸经伏匿之毒。《本经》治寒热瘰疠,大阴治水肿腹满,苏恭治下血及疝瘕冷积,捣敷牛马疮中生虫,时珍治疥癣有虫,总取其去湿热之功。

2.《本经》:主寒热,瘰疠疮。

3.《本草经集注》:主大热。

4.《唐本草》:下血及碎肉,除疝瘕积冷气,九蒸酒渍,服三合,日二。

5.《食疗本草》:主胀满、谷胀,和面作饼子,空心食之,少时当泻。

6.《日华子本草》:治水肿。

7.《品汇精要》:杀虫,消毒。

8.《纲目》:治痘疮黑陷及疥癣有虫。

9.《医林纂要》:取汁熬膏,滋阴,养肾,活血。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龙须草

    《中药大辞典》:龙须草药材名称龙须草拼音Lónɡ Xū Cǎo别名野席草(《纲目拾遗》),野灯芯草、马棕根,野马棕、野灯草(《浙江民间常用草药》),鬼尖头草(《上海常用中草药》),灯心草(《

  • 莲房

    《中国药典》:莲房药材名称莲房拼音Lián Fánɡ英文名RECEPTACULUM NELUMBINIS别名莲蓬来源本品为睡莲科植物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

  • 大黄茎

    《中药大辞典》:大黄茎药材名称大黄茎拼音Dài Huánɡ Jīnɡ出处《唐本草》来源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等的地上茎或嫩苗。性味①《唐本草》:"味酸。

  • 燕麦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燕麦草药材名称燕麦草拼音Yàn Mài Cǎo别名野燕麦来源禾本科燕麦属植物野燕麦Avena fatua L.以全草入药。春夏采收,晒干。性味甘,平。功能主治收

  • 卡密

    《中药大辞典》:卡密药材名称卡密拼音Kǎ Mì别名西伯利亚白刺(《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酸胖、哈莫儿(《内蒙古中草药》)。出处《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来源为蒺藜科植物小果白刺的果实。果熟

  • 毛枝鱼藤

    药材名称毛枝鱼藤拼音Máo Zhī Yú Ténɡ英文名stem and leaf of Roughstem Jewelvine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粗茎鱼藤的

  • 麦芽

    《中国药典》:麦芽药材名称麦芽拼音Mài Yá英文名FRUCTUS HORDEI GERMINATUS别名大麦芽来源本品为禾本科植物大麦Hordeum vulgare L. 的成熟

  • 瓢瓜

    药材名称瓢瓜拼音Piáo Guā别名蒲种壳来源葫芦科瓢瓜Lagenaria siceraria (Molina) Standl. var. depressa Hara,以果皮入药。生境分部华

  • 星星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星星草药材名称星星草拼音Xīnɡ Xinɡ Cǎo别名画眉草、蚊子草来源禾本科画眉草属植物大画眉草Eragrostis cilianensis (All.) Link、画眉草E.

  • 豆叶七

    《全国中草药汇编》:豆叶七药材名称豆叶七别名绿豆莲、金剪刀、蚕豆七、豆叶狼毒来源景天科红景天属植物云南红景天Rhodiola yunnanensis (Franch.) Fu[Sedum yun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