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方剂>丁沉丸

丁沉丸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丁沉丸

药方名称丁沉丸

处方甘草(炙)蔼青皮(去瓤,锉,炒)丁香白豆蔻仁沉香木香槟榔肉豆寇仁各150克白术(锉,微炒)1.2干克人参(去芦)茯苓(去皮)诃藜勒(胃,取皮)各300克肉桂(去粗皮)口干姜(炮裂)各75克麝香(别研)30克

制法上药为细末,入香麝令匀,炼蜜和丸,如酸枣大。

功能主治主脾胃寒气上逆心腹,胁肋胀满刺痛,胸膈噎塞,痰逆恶心,噫气吞酸,不思饮食,呕吐不止,及翻胃膈气,宿食留饮,心痛霍乱,妇人血气心腹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1丸,细嚼,炒生姜、盐汤送下;温酒亦可,空腹时服。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

方出《千金》卷六,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一:丁沉丸

药方名称丁沉丸

处方沉香5两,藁本3两,白瓜瓣半升,丁香5合,甘草2两,当归2两,芎?2两,麝香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久服令举身皆香。主七窍臭气。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丁香丸”、“香遍满方”。

摘录方出《千金》卷六,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一

《博济》卷二:丁沉丸

药方名称丁沉丸

处方丁香半两,沉香半两,木香半两,槟榔半两,白豆蔻半两,云南根半两,肉豆蔻(去皮)半两,甘草(炙)半两,青皮(去白)半两,人参2两,茯苓2两,白术4两,官桂1分,丁香皮半两,诃子1两(去核),麝香1钱(研),玄参1两半,柳桂1分,干姜1分(炮),金钗石斛1两。

制法上为细末,续入麝香,和匀,炼蜜为丸,如酸枣大。

功能主治理中。主脾胃一切气不和,吐逆,不思饮食,霍乱不止,心腹刺痛膨闷,胸膈噎塞,久积虚气,伤酒痰逆,妇人血气及月候不调。

用法用量每服半丸或1丸,烂嚼,炒生姜橘皮、盐汤送下,温酒亦可;妇人炒生姜橘皮、醋汤送下。

摘录《博济》卷二

《医方类聚》卷一○六引《神巧万全方》:丁沉丸

药方名称丁沉丸

处方丁香1两,沉香1两,木香1两,诃黎勒皮1两,附子(炮)1两,硇砂(水飞过)1两,干姜(炮)1两,青橘皮(去白)1两,神曲(别杵)1两,槟榔1两半,桃仁120个(汤浸去皮,麸炒黄)。

制法上为末,以硇砂神曲,别以酒煮为膏和搜,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五种膈气,壅塞气逆,心腹胀痛,宿食不消。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生姜汤送下。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六引《神巧万全方》

《医方类聚》卷一一一引《神巧万全方》:丁沉丸

药方名称丁沉丸

处方硇砂(汤泡,澄清,以白瓷器贮,飞过)1两半,桃仁(去皮尖双仁,麸微炒,研入)1两半,川大黄(末)1两,阿魏半两(酒化),神曲1两(以上五味,以酒1升,于银器中慢火熬成膏,和后药末,如少,更入酒熬),大附子(炮)1两,丁香1两,木香1两,沉香1两,槟榔2两(生用),肉豆蔻(去壳)3分,青橘皮(去瓤)3分,厚朴(姜汁浸,炙)3分,荆三棱3分,蓬莪术3分,当归3分。

制法上为末,入硇砂膏中,和令得所,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暖下元,去积滞。主痃癖,冷症块,及丈夫腰脚。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生姜汤送下;一切气,刺痛不可忍者,以青皮裹盐,一弹子大,入火中烧令赤,急挑盏中,酒投放温,送下30丸。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一一引《神巧万全方》

圣济总录》卷四十五:丁沉丸

药方名称丁沉丸

别名丁香

处方沉香(锉)1两,陈橘皮(汤洗,去白,焙)1两,诃黎勒(煨熟,取皮)1两,木香半两,丁香半两,肉豆蔻(去壳,炮)2枚。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谷劳嗜卧,四肢怠惰。

用法用量丁香丸(《普济方》卷二十一)。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五

圣济总录》卷五十四:丁沉丸

药方名称丁沉丸

处方丁香1分,沉香(锉)1分,木香1分,茴香子(炒)1分,鸡舌香半分,胡椒半分,阿魏少许(细研,醋调面和作饼,瓦上煿熟,为末)。

制法上7味,除阿魏外,捣罗为末,以阿魏末煮糊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三焦虚胀。

用法用量每服5-7丸,细嚼,盐汤送下;如本脏气弱,炒茴香子酒送下;妇人血气,醋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四

《魏氏家藏方》卷五:丁沉丸

药方名称丁沉丸

处方豆蔻(面裹,煨)、丁香(不见火)、白豆蔻仁、木香(不见火)、缩砂仁槟榔、麦糵(炒)、诃子皮、面姜、青皮(去瓤)、人参(去芦)、胡椒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气逆,脾胃不和,疰闷胸胁,噎塞不利;或气时上攻冲,饮食减少。

用法用量本方名丁沉丸,但方中无沉香,疑脱。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五

杨氏家藏方》卷五:丁沉丸

药方名称丁沉丸

处方丁香2两,沉香1两,人参(去芦头)半两,肉豆蔻10枚(面裹,煨熟)。

制法上为细末,用甘草10两,捶碎,入水1斗,揉尽去滓,熬成膏子,为丸如悟桐子大。

功能主治胸膈痞闷,呕逆恶心,腹胁胀满。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卷二○五引作“丁香丸。”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五

《局方》卷三:丁沉丸

药方名称丁沉丸

处方甘草(炙)5两,青皮(去瓤,锉,炒)5两,丁香5两,白豆蔻仁5两,沉香5两,木香5两,槟榔5两,肉豆蔻仁5两,白术(锉,微炒)40两,人参(去芦)10两,茯苓(去皮)10两,诃黎勒(煨,取皮)10两,肉桂(去粗皮)2两半,干姜(炮裂)2两半,麝香(别研)1两。

制法上为细末,入麝香令匀,炼蜜为丸,如酸枣大。

功能主治一切冷气攻心腹,胁肋胀满刺痛,胸膈噎塞,痰逆恶心,噫气吞酸,不思饮食,胃中冷逆,呕吐不止;及翻胃膈气,宿食留饮,心痛霍乱;妇人血气心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1丸,空心、食前细嚼,炒生姜、盐汤送下;温酒亦得。

摘录《局方》卷三

《袖珍》卷三:丁沉丸

药方名称丁沉丸

处方丁香5钱,人参5钱,沉香3钱,白蔻3钱,诃子3钱,白术3钱。

制法上以甘草膏子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酒病。

摘录《袖珍》卷三

猜你喜欢

  • 木香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木香散药方名称木香散处方丁香、木香、当归(去芦.洗.焙)、肉豆蔻仁(炮)、甘草,各二十两;附子(去皮.脐.醋煮.切片.焙干)、赤石脂,各十两;藿香叶(洗.焙)四十两

  • 乳香膏

    药方名称乳香膏处方乳香30克 青薄荷叶120克制法上二味,和研匀。功能主治散毒,止痛。治发背初觉小,后五七日赤热肿高。用法用量厚罨患处,上以青生绢靥盖之,觉干再以新水润之,常令湿润,三五度,其热毒自消

  • 白术五味子汤

    药方名称白术五味子汤处方白术(炮)半两,五味子半两,丁香半两,人参(去芦头)半两,款冬花半两,细辛(去土)1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小儿咳嗽,气逆上喘。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白术五味汤”

  • 炼真丸

    药方名称炼真丸处方大腹子210克(童便浸,切)茅山苍术(去皮,泔浸,麻油炒)人参茯苓各90克 厚黄柏90克(童便、乳汁、盐水各制30克)鹿茸(大者)1对(酥炙)大茴香(去子)30克淫羊藿(去刺,羊脂拌

  • 枯痔散

    《仙拈集》卷四:枯痔散药方名称枯痔散处方红砒(放旧瓦上火煅白烟将尽取起)枯矾各3克乌梅(烧存性)6克 白灵药1.5克制法研细末。功能主治治痔疮。用法用量用时以口津调涂痔上,一日二次。初敷不肿,五六日出

  • 桃仁粥

    药方名称桃仁粥处方桃仁10~15克粳米50~100克制法先将桃仁捣烂如泥,加水研汁去渣,同粳米煮为稀粥。功能主治活血通经,祛痰止痛。适用于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等。用法用量每日1次,5~7天为一疗程。

  • 二美散

    药方名称二美散别名二妙散、二妙丹处方吴茱萸(焙)、硫黄各等分。制法上为极细末。功能主治癞疥脓窠间杂者。用法用量二妙散(《仙拈集》卷四)、二妙丹(《外科方外奇方》卷三)。摘录《外科全生集》卷四

  • 当归含丸

    药方名称当归含丸处方当归末2两,杏仁1两。制法上为散,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口中、咽喉不利。用法用量含口中2丸,渐渐咽汁,日3夜再。摘录《外台》卷二十三引《范汪方》

  • 灌脓起顶汤

    药方名称灌脓起顶汤处方人参7分,黄耆2钱,白芷1钱,甘枸杞1钱,淫羊藿5分,川芎5分,甘草5分,黄豆7粒。功能主治痘不起发。用法用量姜、枣引,煎服。摘录《疡医大全》卷三十三

  • 葛根白虎汤

    《医醇剩义》卷四:葛根白虎汤药方名称葛根白虎汤处方葛根6克石膏15克 花粉9克石斛9克连翘4.5克薄荷3克防风3克桔梗3克 淡竹叶20张白茅根15克功能主治清胃泻火。治齿痛实证,属于阳明风火上升者。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