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方剂>伏梁丸

伏梁丸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八:伏梁丸

药方名称伏梁丸

处方茯苓厚朴(姜汁制,炒)人参枳壳(麸炒,去瓤)白术半夏(汤洗七次)三棱(慢火煨熟,乘热温治)各等分

制法上药为末,煮糊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治伏梁。心之积,起于脐下,上至心,大如臂,久久不已,病烦心,身体髀股皆肿,环脐而痛,脉沉而芤。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腹时用米饮送下,一日二服。或作散,酒调服。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八

《东垣试效方》卷二:伏梁丸

药方名称伏梁丸

处方黄连(去须)1两半,厚朴(去皮、姜制)半两,人参(去芦)5钱,黄芩(刮黄色)3钱,桂(去皮)1钱,干姜(炮)半钱,巴豆霜5分,川乌头(炮制,去皮)半钱,红豆3分,菖蒲半钱,茯神(去皮木)1钱,丹参(炒)1钱。

制法上药除巴豆霜外,为细末,另研巴豆霜旋旋入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心之积,起脐上,大如臂,上至心下,久不愈,令之烦心。

用法用量初服2丸,每日加1丸,2日加2丸,渐加至大便溏,再从2丸加服,食远淡黄连汤送下,周而复始。积减大半勿服。

秋、冬加厚朴半两,通前称1两;减黄连半两,即1两;黄芩全不用。

摘录《东垣试效方》卷二

《清代名医医案精华·赵海仙医案》:伏梁丸

药方名称伏梁丸

处方洋参、于术、枳壳、制半夏

功能主治心之积在脐上,大如臂,上至心下

用法用量醋泛为丸服。

摘录《清代名医医案精华·赵海仙医案》

外科精义》卷下引《养生必用》:伏梁丸

药方名称伏梁丸

处方厚朴生姜汁制)1两,茯苓1两,枳壳(麸炒,去瓤)1两,白术1两,荆三棱1两(炮),半夏1两(汤洗7次),人参1两。

功能主治心之积,起于脐下,上至心,大如臂,久久不已,病烦心,身体髀股皆肿,环脐而痛,其脉沉而芤。

用法用量《三因》本方用法:上为末,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米饮送下,一日二次;或作散,酒调服。

摘录外科精义》卷下引《养生必用》

普济方》卷一七○引《指南方》:伏梁丸

药方名称伏梁丸

处方青皮(白马尿浸3日,令软透,切)3两,巴豆15个(去皮,与青皮同炒干,去巴豆不用),羌活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伏梁,脉大而散,时一结。

用法用量每服15丸,米饮送下。未知,加至20丸。

摘录普济方》卷一七○引《指南方》

猜你喜欢

  • 救急膏

    药方名称救急膏处方大黄2两,花粉7钱,牙皂8钱,蓖麻子2两,全蝎7钱,枳壳8钱,生地黄1两,桃仁7钱,白芷8钱,草乌1两,五倍子7钱,莪术1两,羌活8钱,麻黄8钱,肉桂8钱,红大戟8钱,香附7钱,厚朴

  • 石膏知母汤

    药方名称石膏知母汤别名石膏泻白散(《症因脉治》卷三)。处方石膏知母桔梗桑白皮地骨皮甘草功能主治治暑热伤肺,咳嗽。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症因脉治》卷二

  • 桂附乌梅四物汤

    药方名称桂附乌梅四物汤处方白芍3钱(醋炒),熟地5钱,乌梅5个,桂心1钱(研),附片1钱,当归身5钱(炒)。功能主治血虚经乱之证兼寒者。各家论述于四物汤中,除去川芎之散,加以乌梅之敛,名曰乌梅四物汤,

  • 发汗豉粥

    药方名称发汗豉粥处方豉1合,荆芥1握,麻黄3分(去根节),葛根1两(锉),栀子仁3分,石膏3两(捣碎,绵裹),葱白7茎(切),生姜半两(切),粳米2合。功能主治中风。伤寒,初得2-3日,壮热头痛者。用

  • 柑仁散

    药方名称柑仁散处方柑子核。功能主治妇人里外吹乳。用法用量每岁1粒,以阴阳瓦焙干枯,为末。热陈酒送下。即盖被出汗而愈。摘录《洞天奥旨》卷六

  • 吴萸内消散

    药方名称吴萸内消散处方山萸 吴萸马蔺花 小茴香青皮木香山药肉桂制法研末。功能主治治足厥阴为寒邪所伤,阴茎萎缩者。用法用量冲服。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八

  • 还元丸

    药方名称还元丸处方木香2两,干莲子(去心)2两,沉香(末)2两,天雄(长大者,汤浸1食久,新水又浸两食久,去皮脐,候干,文武火炮裂,地坑子内碗合1复时)2两,龙骨(为末,研千遍,用粗甘草半两,煎水1升

  • 白疕二号方

    药方名称白疕二号方处方土茯苓30g,忍冬藤9g,生甘草6g,板蓝根15g,威灵仙15g,山豆根9g,草河车15g,白鲜皮15g。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风除湿。主牛皮癣早期。各家论述土茯苓、白鲜皮、威灵仙

  • 地鳖散

    药方名称地鳖散处方干地鳖(末)少许,麝香(研)少许。制法上研匀。功能主治瘘疮肿。用法用量干掺或贴,随干湿治之。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七

  • 补骨四物汤

    药方名称补骨四物汤处方四物汤加川乌、茜草、菖蒲。功能主治产后腿痛。摘录《妇科玉尺》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