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加味定志丸

加味定志丸

《丹溪心法附余》卷十:加味定志丸

药方名称加味定志丸

处方远志60克人参30克 菖蒲6克 白茯苓30克琥珀郁金

制法上药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化痰镇惊,补气养心。治痰迷心膈,惊悸怔忡。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米汤送下。

备注方中琥珀郁金,原书无用量。

摘录《丹溪心法附余》卷十

古今医鉴》卷八引陈白野方:加味定志丸

药方名称加味定志丸

处方当归身(酒洗)川芎白芍药 生地黄(酒洗,切)各60克人参18克石菖蒲60克远志甘草水泡,去骨,姜汁炒)90克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养心益智。治健忘。

用法用量每服6克,临卧白汤送下。

摘录古今医鉴》卷八引陈白野方

寿世保元》卷五:加味定志丸

药方名称加味定志丸

处方人参90克 白茯神(去皮,木)60克远志甘草水泡,去心)石菖蒲各60克酸枣仁(炒)60克柏子仁(炒,去壳)60克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乳香为衣。

功能主治益气养心,安神定志。治心气不足,恍饱多忘,或劳心胆冷,夜卧不睡。

用法用量每服50丸,临卧时用枣汤送下。

摘录寿世保元》卷五

《杏苑》卷六:加味定志丸

药方名称加味定志丸

处方人参2两,白术1两,白茯1两5钱,菖蒲7钱,远志5钱,茯神1两,牛黄1钱,麦冬1两。

制法上(口父)咀,共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心气不足,恍惚多忘。

用法用量每服3-5个人,食后白汤送下。

摘录《杏苑》卷六

《医学六要》卷七:加味定志丸

药方名称加味定志丸

处方远志1两,人参1两,白茯3两,菖蒲2两,琥珀1两,天花粉1两,郁金1两,贝母、瓜蒌

制法上为末,姜汁、竹沥为丸,如绿豆大,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肥人痰迷心膈,寻常怔忡。

用法用量每服2钱。

火盛者,加炒黄连1两。

摘录《医学六要》卷七

张氏医通》卷十五:加味定志丸

药方名称加味定志丸

处方远志甘草汤泡,去骨)2两,石菖蒲2两,人参4两,茯苓3两,黄耆(蜜酒炙)4两,肉桂1两。

制法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目能近视,不能远视。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空心米汤、温酒任下。

摘录张氏医通》卷十五

猜你喜欢

  • 龟甲汤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龟甲汤药方名称龟甲汤处方龟甲(醋炙.六两)虎骨(酥炙.六两) 海桐皮(三两)羌活(去芦)丹参(三两)独活(去芦.三两)萆薢(三两)牛膝(去苗.酒浸.切焙.三两)五加皮

  • 连翘败毒丸

    药方名称连翘败毒丸处方连翘40两,黄连40两,当归40两,甘草40两,柴胡24两,黄柏80两,金银花160两,防风40两,苦参40两,荆芥穗40两,黄芩40两,麻黄80两,地丁240两,白芷40两,薄

  • 保胎方

    药方名称保胎方别名保胎散处方归身、川芎、茯苓、玉竹、续断、杜仲(炒)、黄芩(酒炒)、白术(土炒)、甘草。功能主治清热安胎。主孕妇出痘腰痛。用法用量保胎散(《验方新编》卷十)。摘录《医钞类编》卷十九引聂

  • 地魄汤

    《血证论》卷八引黄坤载:地魄汤药方名称地魄汤处方甘草3克半夏麦冬芍药玄参牡蛎各9克五味子3克功能主治清火降逆,养阴生津。主吐血、咯血、咳血日久,肺脏气阴两伤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血证论》卷八引黄坤

  • 加味救肺饮加郁金汤

    药方名称加味救肺饮加郁金汤处方加味救肺饮加郁金末。功能主治劳伤吐血、嗽血。摘录《金鉴》卷四十

  • 陈香橼散

    药方名称陈香橼散处方陈干香橼1个(切开盖,去瓤),阳春砂仁。制法上将香橼连盖称准,现重若干,配阳春砂仁亦若干,装入香橼内,原盖盖好,井泥围涂,放阴阳瓦上火煅,见青烟将尽为度,取起放地下,以碗覆盖,免致

  • 救苦化坚丸

    药方名称救苦化坚丸处方黄耆3克人参1克 炙甘草1.5克 真漏芦升麻各3克葛根1.5克连翘3克牡丹皮1克当归身 生地黄熟地黄各1克白芍药1克肉桂0.6克柴胡2.4克 黍粘子1克羌活3克独活防风各1.5克

  • 八味补骨脂丸

    药方名称八味补骨脂丸处方补骨脂(炒)1两,巴戟天(去心)1两,桑螵蛸(炒)1两,菟丝子(酒浸3日,别捣)1两,牛膝(酒浸,切,焙)1两,熟干地黄(焙)1两,干姜(炮)半两,枳壳(麸炒,去瓤)3分。制法

  • 柏煎丸

    药方名称柏煎丸处方黄柏(去粗皮,蜜炙)、黄连(去须)、胡黄连、芦荟、诃黎勒皮各等分。制法上为末,熬猪胆汁和丸,如黄米大。功能主治小儿惊疳,身热颊赤,发枯皮燥,烦满吐痢。用法用量每服10丸,米饮送下。摘

  • 人参黄耆散

    药方名称人参黄耆散处方人参(去芦)3O克秦艽茯苓各60克知母75克 桑白皮45克桔梗30克紫菀45克柴胡75克黄耆105克地骨皮60克 生地黄60克半夏(汤泡七次)赤芍药各45克天门冬(去心)90克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