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参苓散

参苓散

景岳全书》卷五十三:参苓散

药方名称参苓散

处方人参酸枣仁茯苓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主睡中汗出。

用法用量每服9克,空腹时用米饮调下。

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三

圣济总录》卷六十三:参苓散

药方名称参苓散

处方人参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藿香叶1两,丁香枝半两,甘草(炙,锉)半两,葛根(锉)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胃气逆,干呕恶心。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沸汤点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三

《墨宝斋集验方》卷上:参苓散

药方名称参苓散

处方人参1两,白茯苓4两(蒸),莲肉8两(去心),薏苡仁6两(炒),甘草(炙去皮)2两,芡实粉5两,砂仁5钱(炒),白扁豆4两,桔梗(白者)1两。

制法上为末,欲留久,跌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养胃气。主

用法用量方能久贮。每服2钱,米汤或枣汤调下。

摘录《墨宝斋集验方》卷上

幼幼新书》卷十五引《形证论》:参苓散

药方名称参苓散

处方人参1钱,麻黄1钱,甘草(炙)1钱,款冬花1钱,小半夏(汤浸11次)半钱,葶苈半钱,马兜铃3个。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治嗽化痰。主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桑皮汤送下。

摘录幼幼新书》卷十五引《形证论》

圣济总录》卷四十五:参苓散

药方名称参苓散

处方人参3分,白茯苓(去黑皮)3分,黑豆黄(炒)3分,陈橘皮(去白,姜汁浸1宿,炒)3分,京三棱2两(以冷水浸令软,薄切,湿杵碎,焙干,炒),青橘皮(去白,焙)1两,麦糵(炒)1两,木香半两,甘草(炙,锉)半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脾脏气虚,风冷乘之,正气相击,心腹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加生姜、盐少许,沸汤点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五

普济方》卷三六九:参苓散

药方名称参苓散

处方人参1分,茯苓1分,甘草(炙)1分,白术1分,黄芩半两,干葛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小儿风吹着,浑身壮热,头疼面赤多渴。

用法用量每服1钱,水5分,加生姜1片,大枣半个,煎至4分。通口服之。

摘录普济方》卷三六九

《医统》卷八十八:参苓散

药方名称参苓散

处方人参2分,白术2分,猪苓2分,泽泻2分,干姜(炮)2分,赤茯苓2钱,木通2钱。

功能主治小儿受湿,身痛面浮,发热恶风,多汗作呕,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入灯心10茎,车前子1撮,水煎,食前服。

摘录《医统》卷八十八

幼幼新书》卷六引《丁时发传》:参苓散

药方名称参苓散

处方人参1分,茯苓1分,白附子(炮)1分,羌活1分,甘草(炙)1分,芍药1分,白术(水煮)1分,犀角屑半分,京芎半分,藿香半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通惊气。主小儿解颅。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水1盏,用少金、银同薄荷3叶煎至3分,温服。

摘录幼幼新书》卷六引《丁时发传》

普济方》卷三七○:参苓散

药方名称参苓散

处方人参1钱,茯神1钱,麻黄(去节)半两,白术2钱,干葛1钱半,白芍药1钱,升麻1钱,甘草2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镇心,化痰涎。主小儿患惊风,伤寒咳嗽,身热胸膈下不快,睡卧不安,或疹痘不能匀遍。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水5分盏,薄荷1叶,同煮3分服。

如热盛,再与青金丹、桃柳条7寸,煮汤下。微利相间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七

传信适用方》卷一引何伯应方:参苓散

药方名称参苓散

处方人参2两,茯苓1两,白术20两(锉细),桔梗10两(去芦),橘红6两,香白芷3两,芍药1两,当归2两(去芦头),川芎1两半,半夏1两(汤泡7遍),厚朴2两(去皮,生姜汁制),官桂(去皮)春夏3两,秋冬4两,枳壳4两(麸炒令黄,同桂舂为末),干姜春夏1两半,秋冬2两,麻黄(去根节),春夏2两,秋冬3两,甘草3两。

制法上各净洗焙干,除芎、桂、枳壳别杵外,诸药同为粗末。分作6分,于大铁锅内以文武火炒令微赤黄为度,不可令焦,须搅匀取出,以净纸衬安板床上侯冷,勿令侵尘土,入前枳壳,官桂,川芎和匀,杵为细末。

功能主治伤寒,百节疼,一切虚劳气痰。

用法用量每服1钱,水1盏,加生姜3片,葱2寸,同煎7分,通口服,不拘时候。

摘录传信适用方》卷一引何伯应方

《卫生总微》卷十:参苓散

药方名称参苓散

处方人参(去芦)1分,茯苓1分,白附子1分,羌活(去芦)1分,白术1分,肉桂1钱,犀角(镑屑)1钱,藿香(去土)1钱,川芎1钱,芍药1钱,甘草1钱。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小儿伤风冷,脾胃不调,一切吐泻。

用法用量每用半钱,金银薄荷汤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卫生总微》卷十

《卫生总微》卷五:参苓散

药方名称参苓散

处方人参(去芦)半两,茯苓(去黑皮)半两,甘草1分(炙)。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忽作惊状,目上视,手足强,未可取惊药,宜先与此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1钱,空腹温汤调下。

摘录《卫生总微》卷五

幼幼新书》卷二十七引《吉氏家传》:参苓散

药方名称参苓散

处方人参半两,茯苓半两,山药半两,干草半两,麦门冬半两,黑附子(炮,净)半两,桔梗半两,甘草(炙)半两,莲子心1钱,木香(不见火)1钱,藿香1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吐泻。

用法用量每服1钱,紫苏米饮调下。

摘录幼幼新书》卷二十七引《吉氏家传》

幼幼新书》卷二十六引《庄氏家传》:参苓散

药方名称参苓散

处方人参1两,茯苓1两,川芎1两,甘草(炙)半两,芍药半两,黄耆半两,青皮(去白)1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小儿因积成疳,久致脾胃虚弱,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1钱,水1小盏,煎3-5分,去滓温服。

摘录幼幼新书》卷二十六引《庄氏家传》

幼幼新书》卷二十一引《惠眼观证》:参苓散

药方名称参苓散

处方白术半两,人参(去芦头)1分,茯苓(去皮)1分,紫苏子1分,甘草(炙)1分,木香半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常服养气安神,益胃。主胃气不和。

用法用量每服1钱,浓煎枣汤调下。

摘录幼幼新书》卷二十一引《惠眼观证》

《医统》卷五十一:参苓散

药方名称参苓散

处方酸枣仁(炒,去衣)、人参、白茯苓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睡中汗出。

用法用量每服3钱,食远米饮调下。

摘录《医统》卷五十一

猜你喜欢

  • 龟豕膏

    药方名称龟豕膏处方杀猪心内之血1两,龟版膏2两,五味子2钱(为末)。功能主治胃气盛而每次饮食之时,头项至面与颈脖之间大汗淋漓,身又无恙。用法用量先将龟版融化,后入猪心血,再入五味子末,调化膏,切片,含

  • 贝母汤

    《普济本事方》卷三:贝母汤药方名称贝母汤处方贝母(去心,姜制)黄芩(生,去皮)干姜(生)陈皮(去白)五味子(拣)各30克 桑白皮(蜜炙)半夏(汤浸)柴胡(去苗)桂心(不见火)各15克木香炙甘草各7.5

  • 吹鼻龙脑散

    药方名称吹鼻龙脑散处方龙脑少许(研细),蜗牛壳1分(炒令黄),虾蟆灰1分,瓜蒂1分,麝香少许(细研),黄连1分(去须),细辛1分。制法上为细散,入瓷盒内贮之。功能主治小儿脑疳,鼻塞头痛,眼目昏暗,羞明

  • 变质化瘀丸

    药方名称变质化瘀丸处方旱三七1两(细末),桃仁1两(炒熟,细末),硼砂6钱(细末),粉甘草4钱(细末),沃剥(即西药碘化钾)10瓦,瓦布圣20瓦。制法上6味调和,炼蜜为丸,2钱重。功能主治胃癌,肠覃。

  • 定悸汤

    药方名称定悸汤处方白芍1两,当归1两,茯神5钱,生枣仁5钱,半夏3钱,炒栀子3钱,甘草1钱,菖蒲5分,丹砂末5分。功能主治春月伤风,忽然发厥,心下悸。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辨证录》卷五

  • 首攻汤

    药方名称首攻汤处方白芍15克当归6克茯苓15克半夏6克香附9克羌活1.5克甘草神曲各3克功能主治治疟疾初起。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辨证录》卷八

  • 柴芩承气汤

    药方名称柴芩承气汤处方金银藤30g,蒲公英30g,柴胡15g,黄芩15g,青香藤10g,金铃子10g,陈皮10g,大黄10g,芒消10g(冲服)。功能主治清肝解郁,通腑行气。主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用法用

  • 加味天水散

    药方名称加味天水散处方生山药1两,滑石6钱,粉甘草3钱。功能主治暑日泄泻不止,肌肤烧热,心中烦渴,小便不利,或兼喘促。用法用量水煎服。各家论述此久下亡阴,又兼暑热之证也。故方中用天水散以清溽暑之热。而

  • 九生丸

    药方名称九生丸处方半夏、南星、大草乌、川芎、白芷、硬石膏、细辛各等分。制法上为末,生韭汁、飞罗面为丸。功能主治头风。用法用量每服10丸,生姜汤送下。摘录《普济方》卷四十六

  • 五味子汤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五味子汤药方名称五味子汤处方五味子(一钱)杏仁(炒.去皮尖.一钱) 桂心(一钱)防风(去芦.二钱)甘草(炙.二钱)赤芍药(二钱)川芎(二钱) 川椒(三分)功能主治治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