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四七汤

四七汤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四七汤

药方名称四七汤

处方半夏五两,茯苓四两,紫苏叶二两,厚朴三两。

炮制上俰咀。

功能主治治喜、怒、悲、思、忧、恐、惊之气,结成痰涎,状如破絮,或如梅核,在咽喉之间,咯不出,咽不下,此七气所为也。或中痞满,气不舒快,或痰涎壅盛,上气喘急,或因痰饮中结,呕逆恶心,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七片,枣一个,煎至六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备注若因思虑过度,阴阳不分,清浊相干,小便白浊,用此药下青州白圆子,最为切当。妇人恶阻,尤宜服之。

一名厚朴半夏汤,一名大七气汤。局方有七气汤,用半夏五两,人参、官桂、甘草各一两,生姜煎服,大治七气,并心腹绞痛。然药味太甜,恐未必能止疼顺气。一方治七情所伤,中不快,气不升降,腹肋胀满,用香附子炒半斤,橘红六两,甘草一两,煎服,尤妙。好事者谓其耗气,则不然。盖有是病,服是药也。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四:四七汤

药方名称四七汤

处方半夏150克茯苓120克紫苏叶60克厚朴90克

制法上哎咀。

功能主治行气散结,化痰降逆。治七情之气,结成痰涎,状如破絮,或如梅核,在咽喉之间,咯不出,咽不下,或中脘痞满,气不舒快,或痰涎壅盛,上气喘急,或因痰饮中结,呕逆恶心。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生姜7片,枣1个,煎至140毫升,去滓热服,不拘时候。若因思虑过度,阴阳不分,清浊相干,小便白浊,用此药下青州白丸子,最为切当。妇人恶阻,尤宜服之。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四

猜你喜欢

  • 炉甘石膏

    药方名称炉甘石膏处方炉甘石1两,代赭石1两,黄丹1两,冬蜜8两,诃子2枚(取末),槐枝49条,柳枝49条。制法上为细末,入黄连水再(石禹)至千万余下,却以蜜炼去白沫,入末同熬成膏;柳条搅不住手,滤净入

  • 大芎汤

    药方名称大芎汤处方大芎1两,蓬莪术半两,木香4钱,茯苓半两,甘草1分,萆薢1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湿气寒气之盛,同犯于心,心气上行,不得小便。用法用量水1盏,加盐少许,同煎3钱匕,空心和滓服。摘录

  • 陈草蜜膏

    药方名称陈草蜜膏处方陈皮甘草各100克蜂蜜适量制法将陈皮、甘草洗净,加水适量浸泡透发,再加热煎煮,每20分钟取煎液1次,加水再煎1次,共煎取3次;然后合并煎液,再以小火煎熬浓缩,至成膏时,加蜂蜜1倍再

  • 发表清里汤

    药方名称发表清里汤处方连翘3钱,银花3钱,鲜生地6钱,鲜石斛4钱,粘子3钱,蝉蜕1钱5,广郁金3钱,薄荷1钱5,天花粉3钱,川连1钱,水芦根笋5钱。功能主治温邪传里,发热口渴,舌黄或红,脉浮洪数,溲短

  • 料物丸

    药方名称料物丸处方荜茇半两,红豆(去壳)半两,台椒(去目并合口者,炒出汗)半两,白姜(炮,洗)半两,良姜(微炒)半两,胡椒半两,茴香(淘去沙,炒)半两,附子(炮,去皮脐,切片更炒)1两。制法上为细末,

  • 通天愈风汤

    药方名称通天愈风汤处方人参3克威灵仙(去芦)1.5克 南星(汤泡)贝母(去心)各3克连翘防风(去声)各1.5克瓜蒌仁15粒白术4.5克桔梗9克甘草荆芥穗各1.5克生姜3片功能主治治舌纵涎下多唾。用法用

  • 已风丹

    药方名称已风丹处方天竺黄30克(研)防风30克钩藤30克 白僵蚕15克 干全蝎15克 白附子15克制法上药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芡实大。功能主治治小儿惊风,拘挛抽搐。用法用量每服1~2丸,点麝香、荆芥

  • 葛根解表汤

    药方名称葛根解表汤处方干葛、防风、柴胡、半夏、人参、黄芩、前胡、秦艽、茯苓、甘草。功能主治散寒取汗。主酒伤气血,骨瘦如柴,面发黄黑,贪睡倦怠,胸膈胀塞。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为引,水煎服。注意忌荤油1日

  • 黄耆散

    《普济本事方》卷五:黄耆散药方名称黄耆散处方黄耆(蜜炙)麦门冬(去心)熟地黄(酒洒,九蒸九晒)桔梗(炒)白芍药各15克甘草7.5克(炙)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治咳嗽、咯血成劳,肌体消瘦,四肢倦怠,脚无

  • 黄疸汤

    《脉症正宗》卷一:黄疸汤药方名称黄疸汤处方茵陈2钱,吴萸2钱,香附1钱,川芎1钱,苍术1钱,白术1钱,木通6分,猪苓8分。功能主治黄疸。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脉症正宗》卷一《临证医案医方》:黄疸汤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