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大腹皮散

大腹皮散

《圣惠》卷十三:大腹皮散

药方名称大腹皮散

处方大腹皮1两(锉),草豆蔻半两(去皮),人参半两(去芦头),白茯苓半两,白术1两半,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干姜半两(炮裂,锉),厚朴半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白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桂心半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和气,益脾胃。主伤寒后,胃气不和,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三

《圣惠》卷二十八:大腹皮散

药方名称大腹皮散

处方大腹皮1两(锉),木香半两,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赤芍药半两,前胡3分(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赤茯苓3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乳石发动,心膈痞满,喘息微促,腹胁妨痛。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二十八

《圣惠》卷七十五:大腹皮散

药方名称大腹皮散

处方大腹皮1两(锉),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尖,微炒),泽泻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妊娠气壅攻腰,疼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五

史载之方》卷上:大腹皮散

药方名称大腹皮散

处方橘皮1两,青橘皮1分,大芎1分,五味子1分,芍药1分,香白芷1分,甘草1分,大腹皮半两,草豆蔻半两,木香4铢,槟榔4铢。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寒湿之胜,大腑反秘。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8分,和滓服,不拘时候。

摘录史载之方》卷上

圣济总录》卷四十三:大腹皮散

药方名称大腹皮散

处方大腹皮(锉)半两,高良姜1两,芍药1两,吴茱萸(汤浸1宿,焙干,炒)1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心中寒发痛甚。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温酒调下;不饮酒,生姜汤亦得。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三

《济生》卷三:大腹皮散

药方名称大腹皮散

处方大腹皮3两,紫苏子(微炒)1两,槟榔1两,荆芥穗1两,乌药1两,橘红1两,紫苏叶1两,萝卜子(炒)半两,沉香(不见火)1两半,桑白皮(炙)1两半,枳壳(去瓤,麸炒)1两半,干宣木瓜(去瓤)2两半。

功能主治脚气肿满,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5片,煎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济生》卷三

《圣惠》卷十七:大腹皮散

药方名称大腹皮散

处方大腹皮1两(锉),赤茯苓3分,枳实3分(麸炒微黄),柴胡3分(去苗),桑根白皮3分(锉),人参1两(去芦头)。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热病,肺壅气喘,膈中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七

症因脉治》卷三:大腹皮散

药方名称大腹皮散

处方青皮陈皮槟榔川芎羌活大腹皮防己

功能主治风寒身肿。

摘录症因脉治》卷三

《圣惠》卷七十四:大腹皮散

药方名称大腹皮散

处方大腹皮3分(锉),前胡3分(去芦头),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鸡苏茎叶3分,木香半两,枳实3分(麸炒微黄),白术3分,桑根白皮3分(锉),赤芍药半两,续断半两,茯神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妊娠4月伤寒,胃中有冷,心中欲呕,胸膈烦闷,不思饮食,时有虚热;或小便如淋,脐下急满;或头项强痛,有时胎上迫心,心中烦闷。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四

《圣惠》卷七十一:大腹皮散

药方名称大腹皮散

处方大腹皮1两(锉),前胡3分(去芦头),桔梗半两(去芦头),赤茯苓3分,青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桂心半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妇人两胁胀满,上冲心胸满闷,不下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分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一

《圣惠》卷五十四:大腹皮散

药方名称大腹皮散

处方大腹皮1两(锉),槟榔1两,桑根白皮2两(锉),前胡1两(去芦头),赤茯苓1两,木通2两(锉),汉防己1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赤芍药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气水肿满,喘息,小便涩。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1日3-4次。

摘录《圣惠》卷五十四

《圣惠》卷五十四:大腹皮散

药方名称大腹皮散

处方大腹皮2两(锉),桑根白皮2两(锉),芎?1两,汉防己1两,羌活1两,青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槟榔1两,桂心1两,川大黄1两半(锉碎,微炒),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风水,身体浮肿,发歇不定,肢节疼痛,上气喘息。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四

《圣惠》卷五十:大腹皮散

药方名称大腹皮散

处方大腹皮(锉)半两,赤茯苓半两,木香半两,丁香半两,芎?半两,白术半两,沉香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半两,人参(去芦头)半两,草豆蔻(去皮)半两,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半两,桂心半两,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膈气,心胸壅滞,妨闷。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

《圣惠》卷四十九:大腹皮散

药方名称大腹皮散

处方大腹皮1两(锉),赤茯苓3分,桔梗3分(去芦头),牡丹3分,桃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槟榔1两,桑根白皮1两(锉),枳壳3分(麸炒微黄),鳖甲1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微炒),川大黄1两半(锉碎,微炒)。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痃癖气,腹胁胀满,喘息促急,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方中鳖甲郁李仁、川大黄三味用量原缺,据《普济方》补。

摘录《圣惠》卷四十九

普济方》卷一八四引《广南四时摄生论》:大腹皮散

药方名称大腹皮散

处方大腹皮2两(生用),陈橘皮2两(去瓤),厚朴1两(用生姜汁涂,旋炙干,令香熟),吴白芷1两(生用),人参(去芦头后称)半两,肉桂(新者,去粗皮称)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丈夫或妇人虚滞,饱后冷气烦闷,大小肠不调,心腹胀。

用法用量每服1钱,用水2盏,加大枣2枚,生姜少许,同煎至8分以下,热服,1日2-3次,不拘时候。

注意忌生冷、油腻。

摘录普济方》卷一八四引《广南四时摄生论》

《圣惠》卷六十九:大腹皮散

药方名称大腹皮散

别名大腹子散

处方大腹皮1两(锉),紫苏茎叶2两,木通1两(锉),桑根白皮1两(锉),羌活1两,赤芍药1两,荆芥1两,独活1两,青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木瓜1两(干者),枳壳2两(麸炒微黄,去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妇人风毒脚气,肢节烦疼,心神壅闷。

用法用量大腹子散(《云歧子保命集》卷下)。方中大腹皮,《云歧子保命集》作“大腹子”。

摘录《圣惠》卷六十九

《圣惠》卷四十八:大腹皮散

药方名称大腹皮散

处方大腹皮5枚,赤茯苓1两,前胡1两(去芦头),诃黎勒皮半两,汉防己半两,木香1两,槟榔半两,桃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息贲气,腹胁胀满,喘急咳嗽,坐卧不安。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八

《圣惠》卷八十八:大腹皮散

药方名称大腹皮散

处方大腹皮3分(锉),桔梗3分(去芦头),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人参半两(去芦头),赤芍药半两,木通半两(锉),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鳖甲3分(涂醋炙令黄,去裙襕),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腹内痞结。壮热憎寒,大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惠》卷八十八

《济生》引《校正时贤胎前十八论治》(见《医方类聚》卷二二四):大腹皮散

药方名称大腹皮散

别名大腹皮汤、大腹皮

处方枳壳(去瓤,麸炒)1钱,大腹皮1钱,甘草(炙)1钱,赤茯苓(去皮)3钱。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妊娠大小便赤涩。妊妇8-9月,胎形肥硕,胎气逼塞,膀胱之气不行,小便短少,小腹胀,身重恶寒,起则晕眩欲倒。

用法用量大腹皮汤(《准绳·女科》卷四)、大腹皮饮(《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二)。

摘录《济生》引《校正时贤胎前十八论治》(见《医方类聚》卷二二四)

《圣惠》卷五:大腹皮散

药方名称大腹皮散

别名大腹皮

处方大腹皮半两(锉),槟榔半两,诃黎勒3分(煨,用皮),桑根白皮半两(锉),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赤茯苓3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脾胃冷热气不和,胸膈气滞,不下饮食。

用法用量大腹皮汤(《圣济总录》卷四十五)。

摘录《圣惠》卷五

《圣惠》卷六:大腹皮散

药方名称大腹皮散

处方大腹皮3分(锉),汉防己半两,桑根白皮3分(锉),木通3分(锉),赤茯苓1两,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尖,微炒),甜葶苈1两半(隔纸炒令黄或紫色),泽漆3分,桂心半两,百合2分,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肺气壅滞,关膈不通,四肢浮肿,喘息促急,坐卧不得。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六

《圣惠》卷十三:大腹皮散

药方名称大腹皮散

处方大腹皮半两(锉碎),枳壳1分(麸炒令微黄,去瓤),赤茯苓3分,赤芍药3分,桑根白皮3分(锉),百合1两,牵牛子1两(微炒),甘草1分(炙微赤,锉),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尖,微炒)。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6-7日,大肠壅结不通,腹胁胀满,不下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以得利为度。

摘录《圣惠》卷十三

《圣惠》卷七十九:大腹皮散

药方名称大腹皮散

处方大腹皮1两(锉),天蓼木半两(锉),白薇半两,猪苓1两(去黑皮),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槟榔半两,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桑根白皮1两(锉),紫苏叶半两,麻黄半两(去根节),细辛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产后风虚气滞,头面四肢浮肿,喘息促,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九

《圣惠》卷十四:大腹皮散

药方名称大腹皮散

处方大腹皮1两(锉),桂心1两,槟榔半两,赤芍药1两,泽泻1两,木通3分(锉),木香半两,川朴消3分。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伤寒后,肝肾风虚,毒气壅滞,大小肠秘涩,气攻腰脚,疼痛妨闷。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惠》卷十四

《圣惠》卷五十:大腹皮散

药方名称大腹皮散

处方大腹皮1两(锉),吴茱萸1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白术1两,旋覆花1两,枇杷叶1两(拭去毛,炙微黄),桔梗1两(去芦头),甘草3分(炙微赤,锉),木香3分,桂心1两,厚朴1两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膈气。胸中痰结,食不消化,腹中胀满雷鸣。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

《圣惠》卷四十七:大腹皮散

药方名称大腹皮散

处方大腹皮3分(锉),槟榔3分,木香半两,赤茯苓1两,桂心半两,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青橘皮2分(汤浸,去白瓤,焙),沉香半两,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芎?半两,前胡1两(去芦头),白芷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上焦虚寒气壅,攻注头痛,胸膈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七

《圣惠》卷四十五:大腹皮散

药方名称大腹皮散

处方大腹皮1两(锉),前胡1两(去芦头),木通1两(锉),赤茯苓1两,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桑根白皮3分(锉),汉防己3分,羌活3分,桂心半两,紫苏茎叶1两,酸枣仁3分(微炒),郁李仁1两半(汤浸去皮,微炒),赤芍药3分,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槟榔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脚气肿满疼痛,皮肤不仁,大小便滞涩,心胸壅闷喘促,不能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五

《圣惠》卷十一:大腹皮散

药方名称大腹皮散

处方大腹皮1两(锉),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木香半两,桂心半两,白术3分,川芒消1两,厚朴3分(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食毒伤寒,心腹胀满,时复呕吐,憎寒,不下饮食,大小便秘涩。

用法用量普济方》卷一三六引本方无生姜,名“大腹汤”。

摘录《圣惠》卷十一

《圣惠》卷六:大腹皮散

药方名称大腹皮散

处方大腹皮2两(锉),柴胡2(1)两(去苗),诃黎勒皮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羚羊角屑3分,川朴消2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大肠实热,肠胀不通,热气上冲,口内生疮。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大腹皮汤”。

摘录《圣惠》卷六

《圣惠》卷六:大腹皮散

药方名称大腹皮散

处方大腹皮(锉)半两,赤茯苓半两,枳壳(麸炒微黄,去瓤)半两,桔梗(去芦头)半两,人参(去芦头)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半两,半夏(汤浸7遍去滑)半两,川大黄(锉碎,微炒)半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半两,诃黎勒皮半两,桂心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肺气喘急,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4钱,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六

《圣惠》卷三十八:大腹皮散

药方名称大腹皮散

处方大腹皮1两,前胡1两(去芦头),半夏半两(汤浸7遍,去滑),旋覆花半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赤茯苓1两,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川升麻3分,川芒消1两,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乳石发动,心胸痰结,头目昏闷,大小肠壅滞不通,四肢烦疼,饮食不下。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1日3-4次。

摘录《圣惠》卷三十八

《圣惠》卷四十四:大腹皮散

药方名称大腹皮散

处方大腹皮3分(锉),桂心1分,赤茯苓半两,赤芍药半两,木香1分,泽泻2分,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腰疼痛,腹胁胀闷。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大腹皮汤”。

摘录《圣惠》卷四十四

《圣惠》卷四十六:大腹皮散

药方名称大腹皮散

处方大腹皮1两(锉),麻黄1两半(去根节),紫苏茎叶1两半,陈橘皮1两半(汤浸去白瓤,焙),杏仁2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赤茯苓1两,柴胡1两(去苗),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久咳嗽上气,坐卧不得,咽喉不利,胸中满闷。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六

《圣惠》卷四十六:大腹皮散

药方名称大腹皮散

处方大腹皮3分(锉),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甜葶苈1两(隔纸炒令紫色),百合半两,紫苑3分(去苗土),半夏半两(汤浸7遍,去滑),赤茯苓1两,桔梗3分(去芦头),桑根白皮1两(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咳嗽上气,肺胀喘急,胸中满闷。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入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六

《圣惠》卷四十五:大腹皮散

药方名称大腹皮散

处方大腹皮1两(锉),木香半两,诃勒黎皮3分,羚羊角屑半两,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独活半两,前胡3分(去芦头),赤茯苓1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疏风利气;春夏防发风毒脚气。主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每于食前温服。

摘录《圣惠》卷四十五

方出《圣惠》卷四十五,名见《普济方》卷二四四:大腹皮散

药方名称大腹皮散

处方大腹皮1两(锉),槟榔1两,木香半两,木通2两(锉),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微炒),桑根白皮2两(锉),牵牛子2两(微炒)。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脚气肿满腹胀,大小便秘涩。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葱白2-7寸,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以利为度。

摘录方出《圣惠》卷四十五,名见《普济方》卷二四四

《圣惠》卷四十五:大腹皮散

药方名称大腹皮散

处方大腹皮1两(锉),防风半两(去芦头),羌活半两,桑根白皮1两(锉),赤茯苓1两,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微炒),羚羊角屑3分,木通3分(锉),槟榔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木香半两,紫苏茎叶1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脚气风毒,头面脚膝浮肿,心腹壅闷。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每于食前温服。

摘录《圣惠》卷四十五

《圣惠》卷四十二:大腹皮散

药方名称大腹皮散

处方大腹皮1两(锉),紫苏子1两(微炒),前胡1两(去芦头),诃黎勒皮1两半,五味子1两,赤茯苓1两,槟榔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上气,肺壅胀,胸中满闷,喘急不利。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大腹散”。

摘录《圣惠》卷四十二

《圣惠》卷四十七:大腹皮散

药方名称大腹皮散

处方大腹皮1两(锉),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人参1两(去芦头),桂心3分,白术1两,甘草1分(炙微赤,锉),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反胃呕哕,全不任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七

《圣惠》卷四十二:大腹皮散

药方名称大腹皮散

处方大腹皮1两(锉),甜葶苈1两(隔纸炒令紫色),桑根白皮1两(锉),桔梗1两(去芦头),赤茯苓1两,桂心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上焦壅滞,上气,腹胀满。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大腹散”。

摘录《圣惠》卷四十二

猜你喜欢

  • 和中化浊汤

    药方名称和中化浊汤处方茅术1钱,厚朴1钱,茯苓2钱,枳壳1钱,青皮1钱,砂仁1钱,木香5分,乌药1钱,楂炭3钱,神曲3钱,车前2钱,荷叶1角,煨姜3片。功能主治暑月贪凉受寒,过食生冷,肠胃受伤所致之泄

  • 地黄龙牡榴梅散

    药方名称地黄龙牡榴梅散处方大生地1两(炒),龙骨(煅,研末)4钱,牡蛎(煅)4钱,石榴皮(炒)3钱,乌梅肉(炒)3钱,陈棕皮3钱,百草霜3钱,阿胶6钱(蒲黄拌炒),陈京墨2钱(炒)。制法上为极细末,用

  • 菜油饮

    药方名称菜油饮处方陈久菜油3大杯。功能主治一切疮毒重症。用法用量1时饮尽。并以菜油煎葱白至黑色,趁热旋涂患处。摘录《普济良方》卷二

  • 八珍糕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八珍糕药方名称八珍糕处方党参(去芦)60克茯苓60克 生白术60克扁豆60克莲子肉60克 生苡米60克 生山药60克芡实60克 白米面3千克 白糖2.4千克 江米面3千克制法共

  • 藿香玉液散

    药方名称藿香玉液散处方丁香1钱,桂府滑石4两(烧),藿香2钱。制法上为极细末。功能主治诸呕逆吐泻,或霍乱不安,及伤寒疟病前后呕逆吐秽,躁不得眠睡,腹胀,或小便赤涩,大便泻,躁渴闷乱。用法用量每服2钱,

  • 胆星丸

    《直指小儿》卷一:胆星丸药方名称胆星丸处方牛胆南星半两,朱砂2钱,防风2钱,麝1字。制法上药用腊月黄牛胆汁和南星末作饼子,挂当风处49日,和药末研细,浸牛胆皮汤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镇心压惊,利痰

  • 陈甘饮

    药方名称陈甘饮处方陈皮(去白)5钱,甘草1钱。功能主治乳痈初起。用法用量水、酒各半煎服。摘录《仙拈集》卷三引《要览》

  • 健脾祛风汤

    药方名称健脾祛风汤处方苍术9克陈皮6克茯苓9克泽泻9克荆芥9克防风9克羌活9克木香3克乌药9克生姜3片大枣5枚功能主治健脾理气,祛风散寒。治肠胃型荨麻疹。用法用量水煎服。备注苍术、陈皮、茯苓、泽泻,大

  • 豁胁汤

    药方名称豁胁汤处方芍药、延胡索、肉桂、牡丹皮、香附子。功能主治因瘀血留滞,胁肋疼痛。用法用量水煎,温服。摘录《产科发蒙》卷四

  • 皂荚丸

    药方名称皂荚丸别名皂角丸(《医方集解》)。处方皂荚112克(刮去皮,酥炙)制法上一味,研末,蜜和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痰浊壅肺,咳逆上气,时时吐浊,但坐不得眠。用法用量以枣膏和汤服3丸,日三夜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