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大蒜丸

大蒜丸

《得效》卷九:大蒜丸

药方名称大蒜丸

处方大蒜不以多少(煨,剥去皮,烂研)。

制法上药同淡豆豉末搜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阴汗湿痒。

用法用量每服30丸,大枣、灯心煎汤送下。

摘录《得效》卷九

普济方》卷二四九:大蒜丸

药方名称大蒜丸

处方川楝子(取肉,炒)2两,破故纸(炒)2两,黑牵牛(炒熟)2两,玄胡索1两半,青木香(南木香拣细青者)。

制法上用大蒜10枚,每瓣内夹巴豆1粒,火内煨热大蒜令香,去皮及巴豆,只用大蒜10头擂细,加前药末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一切小肠气,肾囊大。

用法用量每服40-50丸,空心,食前用盐酒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二四九

《仙拈集》卷一:大蒜丸

药方名称大蒜丸

处方大蒜10个。

制法捣如泥,入蛤粉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水肿浮胀垂危。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白汤送下。小便下数桶即愈。若气不升降,即以大蒜每瓣切开,入茴香7粒,湿纸裹,煨烂嚼,白汤送下;如下不止,即以丁香茴香煨服,每瓣用3粒。

摘录《仙拈集》卷一

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七:大蒜丸

药方名称大蒜丸

处方大蒜2枚,淡豆豉10枚。

制法同捣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诸血。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香菜汤送下,1日2次;大蒜9蒸更佳,仍以冷齑水送下。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七

《圣惠》卷八十四:大蒜丸

药方名称大蒜丸

处方独颗蒜1枚(去心),巴豆1枚(去皮心)。

制法上药取巴豆纳蒜中,用湿纸裹煨令熟,捣如膏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疟疾。

用法用量每服3丸,以醋汤送下。以吐利为度。

摘录《圣惠》卷八十四

猜你喜欢

  • 化斑汤

    《张氏医通》卷十五:化斑汤药方名称化斑汤处方黑参6克 鼠粘子3克柴胡2.4克荆芥防风各1.8克连翘2.1克木通2.4克枳壳2.1克蝉蜕1.5克 生甘草1.2克 灯心20茎 淡竹叶15片功能主治化斑透疹

  • 乌梅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乌梅散药方名称乌梅散处方乌梅肉(微炒)半两,白茯苓、干木瓜,各一两。炮制上捣罗为粗散。功能主治治小儿下痢后,津液减少,脏腑虚燥,烦渴引饮,及治诸病烦渴,引饮无度。用

  • 土茯苓猪骨汤

    药方名称土茯苓猪骨汤处方猪脊骨500克 土茯苓50~100克制法猪脊骨加水适量熬成3碗。去骨及浮油,入土茯苓,再煎至2碗即成。功能主治健脾利湿,补阴益髓。适用于糖尿病。用法用量分2次服完。每日1服。摘

  • 交感地黄煎丸

    药方名称交感地黄煎丸别名交感地黄丸处方生地黄(洗净,研,以市裂汁留滓,以生姜汁炒地黄滓,以地黄汁炒生姜滓,各至干,堪为末为度)2斤,生姜(净洗,研烂,以布裂汁留滓)2斤,延胡索(拌糯米,炒赤,去米)1

  • 正心汤

    药方名称正心汤处方人参茯神当归(酒洗)生地黄(酒洗)各3克羚羊角(镑)甘草(炙)酸枣仁(炒,研)远志(去心)各2.4克制法上哎咀。功能主治益气养血,熄风安神。治情志不遂,致患心风,妄言妄笑,恍偬不仁。

  • 白虎加栀子汤

    药方名称白虎加栀子汤处方白虎汤加栀子1钱半。制法上为粗散。功能主治老、幼、虚人伤寒5-6日,昏冒谵语,小便或淋或涩,或烦而不得眠。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米熟为度,去滓温服。摘录《此事

  • 海桐散

    《医方类聚》卷一六九引《施圆端效方》:海桐散药方名称海桐散处方轻粉1钱匕,海桐皮半两,(艹闾)茹半两,黑狗脊半两,蛇床子半两,硫黄半两。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风疮疥癣。用法用量油调搽疥癣,上熏鼻中。摘

  • 温冲汤

    药方名称温冲汤处方生山药24克当归身12克 乌附子6克肉桂6克(去粗皮,后入)补骨脂9克(炒,捣)小茴香6克(炒)核桃仁6克紫石英24克(煅,研)真鹿角胶6克(另炖,同服)功能主治治妇人血海虚寒不育者

  • 桂枝茯苓丸

    《中国药典》:桂枝茯苓丸药方名称桂枝茯苓丸处方桂枝100g茯苓100g牡丹皮100g赤芍100g桃仁100g性状为棕褐色的大蜜丸;味甜。炮制上五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90~1

  • 二物驴毛散

    药方名称二物驴毛散处方驴毛1把(背前交脊上会中拔取),麝香2豆大。功能主治少小、新生中风。用法用量上以乳汁和,铜器中微火煎令焦熟,取出研末。小儿不能饮,以乳汁和之,苇筒贮,泻着咽中,然后饮乳,令入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