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大黄牡丹汤

大黄牡丹汤

金匮要略》卷中:大黄牡丹汤

药方名称大黄牡丹汤

处方大黄12克 牡丹3克桃仁9克。瓜子12克芒消9克

功能主治泻热破瘀,散结消肿。主肠痈初起,右少腹疼痛拒按,甚则局部有痞块,发热恶寒,自汗出,或右足屈而不伸,苔黄腻,脉滑数者。

用法用量上五味,用水600毫升,煮取200毫升,去滓;纳芒消,再煎沸,顿服之,有脓当下,如无脓当下血。

备注本方治症属于热毒蕴结于肠,气血瘀滞不通而成。方中大黄清热解毒,祛瘀通便;丹皮凉血散瘀为君,芒消大黄清热解毒,泻下通便为臣;桃仁、丹皮活血化瘀为佐,冬瓜仁排脓散结为使。五味合用,共奏泻热逐瘀,散结消痈之功。

摘录金匮要略》卷中

《金匮》卷中:大黄牡丹汤

药方名称大黄牡丹汤

别名瓜子汤、大黄汤、大黄牡丹皮

处方大黄4两,牡丹1两,桃仁50个,瓜子半升,芒消3合。

功能主治泻热破瘀,散结消肿。排血利尿。攻下荡热消痈,清肠消炎。抗菌消炎,增进血液循环,促进胃肠蠕动,排除肠内积物。主肠痈初起,湿热瘀滞,少腹肿痞,疼痛拒按,小便自调,或善屈右足,牵引则痛剧,或时时发热,身汗恶寒,舌苔薄腻而黄。现用于湿热瘀滞的急性阑尾炎、妇女急性盆腔炎、附件炎、痔漏。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脓未成。产后恶露不下,小便不利,血水壅遏,少腹满痛,通身浮肿,大便难者;经水不调,赤白带下,赤白痢疾,小腹凝结,小便赤涩,或有水气者。瘀血冲逆;桃核承气汤证而小便不利;内痔、毒淋、便毒。

用法用量瓜子汤(《千金》卷二十三(注文)引《肘后方》)、大黄汤(《外科集腋》卷四)、大黄牡丹皮汤(《杂病证治新义》)。《金匮要略今释》:盲肠阑尾之炎,当其发炎而脓未成之际,服本方则炎性渗出物随下,其状亦似脓。方后所云:有脓当下者,盖指此。非谓脓成之证亦可用本方也。脓成与否,为本方与薏苡附子败酱散之界画,不容假借。其证候,在肿痛处之痞硬与濡软,在寒热与无热,在脉之迟紧与数,学者详焉。

注意凡重型急性化脓或坏疽性阑尾炎,阑尾炎并发腹膜炎(或有中毒性休克,或腹腔脓液多者),婴儿急性阑尾炎,妊娠阑尾炎合并弥漫性腹膜炎,阑尾寄生虫病等,均不宜用本方。

各家论述1.《千金方衍义》:大黄下瘀血血闭;牡丹治瘀血留舍;芒消治五脏积热,涤去蓄结,推成致新之功,较大黄尤锐;桃仁治疝瘕邪气,下瘀血血闭之功,亦与大黄不异;甜瓜瓣,《别录》治腹内结聚,戒溃脓血,专于开痰利气,为内痈脉迟紧未成脓之专药。

2.《金鉴》引李彣:大黄芒消泄热,桃仁行瘀,丹皮逐血痹,去血分中伏火,瓜子主溃脓血。

3.《成方便读》:夫肠痈之病,皆由湿热瘀聚郁结而成。故用大黄之苦寒行血,芒消之咸寒软坚,荡涤一切湿热瘀结之毒,推之而下。桃仁入肝破血,瓜子润肺行痰,丹皮清散血分之郁热,以除不尽之余气耳。

临床应用1.肠痈:大黄牡丹汤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104例。急性阑尾炎20例,包裹性阑尾脓肿20例,粘连性肠梗阻20例,肠道蛔虫堵塞10例,胆道蛔虫症10例,急性胆囊炎15例,结石性胆道感染并中毒性休克5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4例。痊愈100例,中转手术者仅4例。治愈率达96.15%。

2.血瘀经闭:某妇人,经水不来三四个月,一医以为妊娠,至五个月,产婆亦以为妊,施镇带(即妊娠带)。其人曾产数胎,以经验故,亦信为妊。然至十一月,全无产意,于是乞诊于余。余熟诊之,腹状虽似妊,实非妊也。因告以经闭。夫妇闻之大惊,频乞药,乃与大黄牡丹汤,日用4服,服至4-5日,下紫血坏血甚夥,20日许而止,腹状如常。翌月月信来,自其月妊娠,翌年夏,举一子,此瘀血取尽之故也。

3.痔疾:用大黄牡丹汤治疗血栓性外痔20例,19例痊愈,1例无效。一般服药1至3剂疼痛锐减,痔核明显内缩,3至6剂痔核逐渐吸收。

4.交肠:一妇人,年可三十,后窍闭塞不通,大便却从前阴泄。如是旬许,而腰腹阵痛,大烦闷,燥屎始通,前阴所出亦自止,嗣后周而义发。盖患之10余年,医药百端,无不为矣,容貌日羸,神气甚乏。师诊之,其脉数而无力,始按其脐下,有粘屎即从前阴出,再按有一块应手。师问曰:月事不行者几年?曰:10余年矣。先与大黄牡丹汤缓缓下之,佐以龙门丸(梅肉、山栀子巴豆轻粉滑石)泻之者,月1次,自是前后阴口得其所居。数旬,自谓曰:妾有牡痔,方临厕也,疾痛不可忍。师视之,肛旁有如指头者,以药线截而治之,仍服前方1周年许,块亦自消。

摘录《金匮》卷中

猜你喜欢

  • 关夫子快脾散

    药方名称关夫子快脾散处方厚朴7分,黄连7分,黄芩7分,当归7分,杏仁7分,木香7分,草豆蔻7分,半夏7分,升麻5分,吴萸5分,木通5分,腹皮5分,枳壳5分,甘草7分,柴胡7分,泽泻7分,神曲7分,陈皮

  • 妙应散

    药方名称妙应散处方黄柏1片(如掌大)草乌头2个赤小豆35克制法上药为细末。功能主治治闪肭伤骨疼痛。用法用量以生姜自然汁调敷,频换,肿退疼止为度。摘录《普济方》卷三一一引《家藏经验方》

  • 补中运脾汤

    药方名称补中运脾汤处方人参2钱,焦白术3钱,橘红1钱5分,茯苓1钱5分,黄耆1钱,砂仁8分,炙草4分。功能主治中气不运,噎膈。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大枣2枚,水煎服。痰多,加半夏。摘录《医钞类编》卷十

  • 赤石脂汤

    姜春华方:赤石脂汤药方名称赤石脂汤处方附子9克,黄芪9克,当归9克,桔梗9克,石榴皮9克,川楝子9克,肉桂3克,黄连3克,炮姜6克,诃子6克,赤石脂30克,肉豆蔻1.5克。功能主治温阳益气,涩肠止泻。

  • 鸡子散

    《惠直堂方》卷二:鸡子散药方名称鸡子散处方鸡蛋1个(连壳烧,研)。功能主治黄疸三十六症。用法用量醋1合和匀,温服。鼻中虫出为效,重者不过3服。摘录《惠直堂方》卷二《眼科锦囊》卷四:鸡子散药方名称鸡子散

  • 加减小承气汤

    药方名称加减小承气汤处方枳实4钱,延胡索3钱,五灵脂3钱,木香3钱,竹叶2钱,厚朴4钱,犀牛角2钱,通草1钱。功能主治伤寒热毒传里,觉内热过甚,中宫痞塞不通,其外形并不恶寒,惟见目赤舌苔,脉象洪大,不

  • 拔毒生肌膏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武汉方):拔毒生肌膏药方名称拔毒生肌膏处方当归8钱,生地8钱,黄柏8钱,槐枝8钱,人发3钱,紫草皮2钱,红升5钱,冰片5分,黄连粉5钱,黄蜡4两。制法用前6味加麻油1斤,用火熬

  • 麻虫膏

    药方名称麻虫膏处方麻虫1条(捣烂)。制法用好江茶和作饼子,如钱眼大。功能主治疔疮。用法用量以羊角骨针挑疮头,按药在上。醋糊纸贴之,膏药亦可。其毒出为效。摘录《准绳·疡医》卷二

  • 栀子汤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栀子汤药方名称栀子汤处方栀子14枚常山9克车前叶27枚(炙干)秫米14粒制法上四味,哎咀。功能主治治疟经数年不愈者。用法用量以水9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三服,未发前一服,发

  • 止咳橘红口服液

    药方名称止咳橘红口服液处方化橘红66g陈皮44g 法半夏33g茯苓44g款冬花22g甘草22g瓜蒌皮44g紫菀33g麦冬44g知母22g桔梗33g地黄44g石膏44g 苦杏仁(去皮炒)44g紫苏子(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