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导饮丸

导饮丸

儒门事亲》卷十二:导饮丸

药方名称导饮丸

处方青皮陈皮三棱(炮)广茂(炮)黄连枳壳(麸炒)各30克大黄黄柏各90克 香附子(炒)黑牵牛各120克

制法上药为细末,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气滞水停,两胁刺痛,中满不能食,头目眩晕,冷食不消,宿酒不散,身热恶寒战栗,头项痛,腰脊强,状如伤寒;以及饥困伤暑,食饮不进,时时呕吐,口中常流痰水,腹胁作痛。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食后生姜汤下。

摘录儒门事亲》卷十二

《济阳纲目》卷十一:导饮丸

药方名称导饮丸

处方苍术1两,白茯苓1两,独活7钱,黄连5钱,吴茱萸3钱。

制法上为细末,神曲糊为丸服。

功能主治水饮。

用法用量口服。

摘录《济阳纲目》卷十一

普济方》卷一三九:导饮丸

药方名称导饮丸

处方木香1两,茴香1两,槟榔1两,青皮1两,橘皮1两,黑牵牛2两,甘遂2两,大戟2两,干姜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伤寒心下痞鞭痛,噫气不转,腹与右胁满痛者。

用法用量每服3丸或5丸,以饮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一三九

御药院方》卷五:导饮丸

药方名称导饮丸

处方三棱(炮)3两2钱,蓬莪术(炒)3两2钱,青皮(去白)1两半,陈皮(去白)1两半,白术1两半,槟榔1两,枳壳(麸炒,去瓤)1两,木香1两,白茯苓(去皮)1两半,半夏1两。

制法上为细末,水面糊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去痰涎,进饮食。主风痰气涩,膈脘痞满,停饮不消,头目昏眩,手足麻痹,声重鼻塞,神困多睡,志意不清。

用法用量每服50丸,食后以生姜汤送下。渐加至100丸。

注意猪肉、荞面。

摘录御药院方》卷五

猜你喜欢

  • 厚朴七枣汤

    药方名称厚朴七枣汤处方厚朴1斤,川乌头半斤,茴香半斤,益智半斤,缩砂半斤,干姜4两,甘草6两。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脾胃虚弱,内变寒气,泄泻注下,水谷不分,腹胁胀满,脐腹疼痛,腹中虚鸣,呕吐恶心,胸膈

  • 加减大补元煎

    药方名称加减大补元煎处方党参3钱,口耆3钱(炙),当归身5钱(炒),熟地5钱,桂心1钱(冲),附片1钱(制),羌活2钱,山萸肉3钱(炒),乌梅肉3个,杜仲2钱(炒),枸杞2钱(炒)。功能主治虚寒腰痛,

  • 车前饮

    《银海精微》卷下:车前饮药方名称车前饮处方车前子(炒)、蒙花(去枝)、草决明、羌活、白蒺藜(炒,去角)、龙胆草、菊花、粉草。功能主治肝经积热,上攻眼目,逆顺生翳,血灌瞳人,羞明怕日,多泪。摘录《银海精

  • 鸡苏吹喉散

    药方名称鸡苏吹喉散处方鸡苏薄荷僵蚕各1.5克硼砂芒消各3克马勃0.9克冰片0.3克制法为细末。功能主治治疫喉初起,肿痛腐烂,或白或黄者。用法用量吹患处。摘录《疫喉浅论》卷下

  • 五疳保童丸

    药方名称五疳保童丸处方黄连(去须)白鳝头(炙令焦黄,无即以炒白芜荑充代)龙胆草(去芦)雄黄(研、飞)青橘皮(去瓤)五倍子夜明砂(微炒)各30克蟾头1枚(炙令黄色)苦楝根 天浆子(微炒)胡黄连麝香青黛(

  • 两生汤

    药方名称两生汤处方肉桂2钱,附子1钱,熟地2两,山茱萸1两。功能主治朝食暮吐,或暮食朝吐,或食之一日至3日而尽情吐出者。用法用量水煎服。1剂而吐减半,再剂而吐更减,连服4剂则吐止矣,服10剂而全愈也。

  • 防毒气防瘟疫灵药

    药方名称防毒气防瘟疫灵药处方明雄黄2两,鬼箭羽2两,丹参2两,赤小豆2两。制法上为极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功能主治避一切毒气、瘟疫。主用法用量每服3-5丸,空心白水送下。再用茅术2两半

  • 阑尾清解汤

    药方名称阑尾清解汤处方金银花60克蒲公英30克.大黄24克(后下)冬瓜仁30克 丹皮15克木香6克川楝子生甘草各9克功能主治治毒热期急性阑尾炎。用法用量水煎服。大热大渴者,加生石膏30克,天花粉15克

  • 更生散

    《古今医鉴》卷十二:更生散药方名称更生散处方人参30克当归30克川芎15克荆芥穗9克干姜(炒黑)9克 熟地(姜汁炒)30克制法上药锉末。功能主治益气扶正,养血止血,治产后失血过多,或出血不止,眩晕目暗

  • 加减温脾祛疟汤

    药方名称加减温脾祛疟汤处方甜白术1两,云苓5钱,肉桂1钱(去皮),甘草8分,白蔻仁2钱(研),制半夏2钱,青皮1钱5分,炒帜壳1钱5分。功能主治邪盛脾经,痰食难化,而得风邪,致成脾疟。初病令人不乐,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