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布袋丸

布袋丸

《补要袖珍小儿方论》:布袋丸

药方名称布袋丸

处方夜明砂芜荑使君子各60克 白茯苓白术人参甘草芦荟各15克

制法上为细末,汤浸蒸饼和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驱蛔消疳,补养脾气。主小儿疳疾,体热面黄,肢瘦腹大,发焦目暗。

用法用量每服1丸,以生绢袋盛之;次用精猪肉60克,同药一处煮,候肉熟烂,去袋,将所煮肉并汁令小儿食之。

备注方中使君子芜荑芦荟夜明砂驱蛔消疳;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精猪肉补中益脾,使杀虫之功寓于补养脾气之中,庶疳消而正不伤。

摘录《补要袖珍小儿方论》

《袖珍小儿》卷五:布袋丸

药方名称布袋丸

处方夜明砂(拣净)2两,芜荑(炒,去皮)2两,使君子(肥白者,微炒,去皮)2两,白茯苓(去皮)半两,白术(无油者,去芦)半两,人参(去芦)半两,甘草半两,芦荟(研细)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诸疳疾,面黄腹大,饮食不润肌肤。

用法用量每服1丸,以生绢袋盛之;次用精猪肉2两,同药一处煮,候肉熟烂,提取药于当风处悬挂,将所煮肉并汁令小儿食之。所悬之药,第2日仍依前法煮食,药尽为度。

各家论述医灯续焰》:是方以四君补脾运土治其本,芜、使、芦、砂杀蛔清热治其标。食肉不食药者,收药味于肉,并肉并味从类而归脾。若脾疳面黄腹大,饮食不调,肌肉枯瘁,每见蛔者,服之自效,恐诸疳则未必也。

摘录《袖珍小儿》卷五

猜你喜欢

  • 乳豆丸

    药方名称乳豆丸处方肉豆蔻(生,为末)制法上以通明乳香,用酒浸透研成膏,和前药末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腹泻滑泄不止,诸药无效。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腹时用米饮下。摘录《世医得效方》卷五

  • 快透散

    药方名称快透散处方紫草、蝉蜕、木通、芍药、炙甘草各等分。功能主治痘出不快。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煎。摘录《景岳全书》卷六十三

  • 柴葛煎

    药方名称柴葛煎处方柴胡干葛 芍药黄芩甘草连翘功能主治透疹解毒,养阴清热。主痘疹及瘟疫表里俱热者。用法用量用水220毫升,煎服。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 蛤消散

    药方名称蛤消散处方文蛤4两。功能主治脱肛。用法用量水5碗煎汤,入朴消4两,通手淋洗,至水冷方止。若觉热痛,用熊胆加冰片,水化涂之。摘录《外科大成》卷四

  • 沉香化气丸

    《中国药典》:沉香化气丸药方名称沉香化气丸处方沉香25g木香50g 广藿香100g香附(醋制)50g砂仁50g陈皮50g莪术(醋制)100g 六神曲(炒)100g麦芽(炒)100g甘草50g性状为灰棕

  • 龙脑天麻煎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龙脑天麻煎药方名称龙脑天麻煎处方甜瓜子(汤洗令净)、浮萍草(拣.洗净)、川乌(炮.去皮.脐)、地榆(去苗.刮削令净)、黑参(洗净.焙),各五十两。天麻(去苗)一百两

  • 当归二香汤

    药方名称当归二香汤处方当归1两,沉香5钱,降香5钱。功能主治七窍流血,死在须臾。用法用量先将当归煎汤,后将2香磨入,童便和服。摘录《医抄类编》卷七

  • 离济膏

    药方名称离济膏别名扶阳益火膏、温肾固真膏处方生鹿角屑1斤(鹿茸更佳),高丽参4两(用油3、4斤先熬枯去渣听用,或用黄丹收亦可。此即参茸膏影子),生附子4两,川乌3两,天雄3两,白附子2两,益智仁2两,

  • 姜术丸

    药方名称姜术丸处方苍术(米泔浸,切,炒)1两,干姜(炮制)1两,马蔺花1两,芫花(醋炒焦)1两,五灵脂(去土)1两,乌头(炮裂,去皮脐)1两。制法上为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卒疝,少腹与阴相

  • 补肝汤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八:补肝汤药方名称补肝汤处方山茱萸甘草(炙)桂心各30克细辛(去苗)茯苓桃仁(麸炒,去皮、尖)柏子仁防风各60克川乌头(炮,去皮、脐)15克制法上药锉散。功能主治暖肝补虚。主肝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