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方剂>杜仲散

杜仲散

《圣惠》卷七十九:杜仲散

药方名称杜仲散

处方杜仲1两(去粗皮,炙微黄,锉),熟干地黄1两,桂心半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五味子3分,续断半两,芎?3分,石斛1两(去根,锉),当归3分(锉,微炒),萆薢1两(锉),牛膝半两(去苗),木香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产后伤虚,腰间疼痛,四肢少力,不能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惠》卷七十九

伤科方书》:杜仲散

药方名称杜仲散

处方肉桂1钱,乌药1钱,杜仲1钱2分,赤芍1钱,当归1钱,丹皮1钱,桃仁1钱,续断1钱,玄延索1钱。

功能主治中部腰痛伤。

用法用量童便煎服。

摘录伤科方书

《圣惠》卷二十九:杜仲散

药方名称杜仲散

处方杜仲1两半(去粗皮,微炙,锉),蛇床子3分,五味子半两,熟干地黄1两,桂心3分,巴戟1两,菟丝子1两半(酒浸3宿,晒干,别捣为末),牛膝1两(去苗),肉苁蓉2两(酒浸1宿,刮去皴皮,炙干),鹿茸1两(去皮,涂酥炙微黄),车前子1两,石龙芮2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虚劳羸瘦,五脏气乏,腰脚痛不能行,阴痿,小便余沥。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前以温酒调下。

摘录《圣惠》卷二十九

圣济总录》卷十三:杜仲散

药方名称杜仲散

处方杜仲(去粗皮,炙,锉)2两,黄耆(锉)3两,牡蛎(煅赤)3两,麻黄根5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风虚多汗,夜卧尤甚。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食后煎败扇汤调下,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三

《圣惠》卷七:杜仲散

药方名称杜仲散

处方杜仲1两(去粗皮,炙微黄,锉),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石斛3分(去根,锉),槟榔3分,当归3分(锉,微炒),牛膝3分(去苗),桂心3分,丹参3分(去芦头),木香3分,青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白茯苓3分,茴香子3分。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膀胱虚,冷气攻注,腰胯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同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惠》卷七

《圣惠》卷七十五:杜仲散

药方名称杜仲散

处方杜仲1两(去粗皮,炙微黄,锉),五加皮1两,当归1两(锉,微炒),赤芍药1两,芎?1两,人参1两(去芦头),萆薢1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妊娠或有所触,胎动不安,以致腰痛,及脐腹内痛。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五

《圣惠》卷十四:杜仲散

药方名称杜仲散

处方杜仲1两(去粗皮,炙微黄,锉),牡蛎1两半(烧为粉),麻黄根1两半,白术3分,白茯苓3分,黄耆1两(锉),白芍药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人参3分(去芦头),肉苁蓉1两(酒浸1宿,刮去皴皮,炙干)。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后虚羸,夜多盗汗,口干心躁。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圣惠》卷十四

《圣惠》卷二十六:杜仲散

药方名称杜仲散

处方杜仲1两(去粗皮,炙令微黄,锉),丹参半两,生干地黄1两,甘草1分(炙微赤,锉),当归1两,赤茯苓半两,芎?半两,续断半两,五加皮半两,羚羊角屑1分,牛膝半两(去苗),桂心半两,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肾劳,腰脊疼痛,不可俯仰屈伸。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淡竹茹1分,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惠》卷二十六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五:杜仲散

药方名称杜仲散

处方杜仲防风川芎、川断、独活甘草、归尾、小茴香陈皮、生地、白芍泽兰延胡索

功能主治产后气血虚而外邪乘之,腰痛不能屈伸者。

摘录《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五

《圣惠》卷四十四:杜仲散

药方名称杜仲散

处方杜仲1两(去粗皮,炙微黄,锉),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马芹子1两(微炒),萆薢1两(锉),续断1两,橘子仁1两,牛膝1两(去苗),牵牛子1两(微炒)。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腰痛,膝疼痛。

用法用量本方改为丸剂,名“杜仲丸”(见《圣济总录》)。

摘录《圣惠》卷四十四

《千金》卷二十:杜仲散

药方名称杜仲散

处方杜仲6分,蛇床子6分,五味子6分,干地黄6分,木防已5分,菟丝子10分,苁蓉8分,巴戟天7分,远志8分。

制法上药治下筛。

功能主治益气补虚。主男子羸瘦,短气,五脏痿损,腰痛不能房室。

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食前用酒送下,日3次。长服不绝佳。

摘录《千金》卷二十

《百一》卷十一:杜仲散

药方名称杜仲散

处方杜仲1两(去皮,杵令烂,以好酒浸1宿,焙干),肉桂半两,牡丹皮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肾气虚弱,荣伤过度,有所亏损,腰痛连小腹疼痛,俯仰惙惙短气。

用法用量每服2钱,温酒调下。

摘录《百一》卷十一

方出《肘后方》卷二,名见《医方类聚》卷五十四引《神巧万全方》:杜仲散

药方名称杜仲散

处方杜仲牡蛎各等分。

功能主治病后体虚多汗。大病愈后,多虚汗及眼中流汗。伤寒湿温,汗出遍体如水。伤寒后未平复合,阴阳相易,力劣汗出,及鼻衄头疼。

用法用量每服5匕,暮卧水调下,不止更作。

摘录方出《肘后方》卷二,名见《医方类聚》卷五十四引《神巧万全方》

《产科发蒙》卷二:杜仲散

药方名称杜仲散

处方杜仲4钱,阿胶(炙)3钱,防风3钱,狗脊3钱,川芎3钱,芍药3钱,细辛3钱,五加皮3钱,萆薢3钱,杏仁(炒)1钱。

功能主治妊娠腰疼,痛不可忍,或连胯痛。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2合,煎取1合,去滓温服。

摘录《产科发蒙》卷二

猜你喜欢

  • 银苇合剂

    药方名称银苇合剂处方银花连翘各15~30克桔梗9克杏仁6~12克 红藤30克鱼腥草30~60克冬瓜仁桃仁各9克 鲜芦根70厘米(去节)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排脓。治肺脓疡成脓期。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

  • 加味四柱散

    药方名称加味四柱散处方人参(去芦)1两,白茯苓(去皮)1两,附子(炮,去皮脐)1两,木香(湿纸包,煨过)半两,诃子(湿纸包,炮,取皮用)半两。制法上锉散。功能主治脏腑虚怯,本气衰弱,脾胃不快,不进饮食

  • 白及粥

    药方名称白及粥处方白及粉15克糯米100克大枣5个蜂蜜25克制法用糯米、大枣、蜂蜜加水煮粥至将熟时,将白及粉入粥中,改文火稍煮片刻,待粥汤稠粘时即可。功能主治补肺止血,养胃生肌。适用于肺胃出血病,包括

  • 彻清汤

    药方名称彻清汤处方川芎、当归、薄荷、细辛、白芷、羌活、甘草。功能主治痘疹发热之时,风邪外入足太阳膀胱,寒水逆流入于诸阳之会而致头痛。摘录《痘疹仁端录》卷八

  • 榼藤子丸

    《圣济总录》卷一四二:榼藤子丸药方名称榼藤子丸处方榼藤子半两,威灵仙(拣净,锉碎,水淘洗过,焙干)2两,大黄(煨过)2两。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肠痔。下部肿痛,便血后重,坐卧不安。

  • 斗门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斗门散药方名称斗门散处方干葛(去皮)半两,地榆(去芦)、甘草(炙),各二两;干姜(炮)、当归(去芦),各一两;黑豆(炒.去壳)、罂粟壳(去瓤.蜜炙),各四两。炮制上

  • 救心败邪汤

    药方名称救心败邪汤处方人参1两,茯苓5钱,麦冬5钱,熟地1两,山药1两,芡实1两,甘菊花5钱,芍药5钱,忍冬藤2两,远志3钱,天花粉3钱,王不留行3钱。功能主治正胸生疽。用法用量上用水数碗,煎1碗,一

  • 斑蝥丸

    《圣惠》卷六十六:斑蝥丸药方名称斑蝥丸处方斑蝥1分(赤黑斑点者佳,去头翅足,炒),猪牙皂1分(去黑皮,炙令黄),蛇蜕皮半两(微炒),乌蛇1两半(酒渍,去皮骨,炙令微黄),天南星半两(炮裂,去皮),露蜂

  • 白薇膏

    药方名称白薇膏处方白薇半两,白蔹半两,白及半两,白附子半两,白芷半两,赤芍药半两,胡粉2两(细研),乳香1分(细研),白蜡3两,油12两。制法上件药,白薇等6味锉,以油浸经7日,用瓷瓶子盛,以纸3重封

  • 吴萸酒

    药方名称吴萸酒处方吴茱萸50g 黄酒1000ml炮制1. 将吴茱萸(色绿,饱满者为佳)研为碎末,放入瓶中;2. 倒入黄酒浸泡,密封;3. 3~5日后开启,过滤后即可饮用。功能主治温中止痛,理气燥湿。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