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方剂>椒汤

椒汤

圣济总录》卷八十四:椒汤

药方名称椒汤

处方蜀椒6升(未经蒸者,用生绸作袋子2个,每个长8-9寸,纳椒入袋中,实筑之,仍缝袋口)。

功能主治脚气挛肿,腰胯不随。

用法用量将椒袋纳釜中,以酸浆水4斗5升,入盐2升,煮5-7沸。用净瓦瓮子1口,可容5斗者,将所煮椒汁,乘热入瓮中,候其汤冷暖通脚,即以脚入瓮中,踏椒袋上蘸,仍以汤频频从骭面淋之。若瓮中椒袋觉冷,即换釜中热者,其汤或冷,亦换釜中热汤,其使了汤并椒袋,却纳釜中,以微火温之,常令热,亦须于密室中,勿令风吹。若两脚觉痹牵风如虫行,头项肢体,皆有汗出,腹中鸣,此是气下,即止。若汗后觉心气闷,可取冷饭吃3-5口,以鹿脯下之。若觉微利,此是病状通泄也。若未愈,即隔日或3日,取旧汤袋等,依前法踏蘸,还以得汗及腹鸣为度。其蘸脚汤,只可离脚面3-4寸,不可过踝。

注意宜食酥蜜姜汤并鹿肉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四

《外台》卷二十二引《删繁方》:椒汤

药方名称椒汤

处方蜀椒1两,矾石半两,桂心1两。

功能主治虫齿痛。

用法用量上以水3升,煮取1升,去滓含之,漱齿勿咽汁。

摘录《外台》卷二十二引《删繁方》

猜你喜欢

  • 麻石抒阳汤

    药方名称麻石抒阳汤处方柴胡2钱,石膏2钱,白芍5钱,麻黄3分,陈皮3分,半夏1钱,茯苓3钱。功能主治春温。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辨证录》卷五

  • 白术膏

    《医学入门》卷七:白术膏药方名称白术膏处方白术500克陈皮120克功能主治脾胃不和,饮食无味,大便泄泻。用法用量煎膏。每次服15~20毫升,开水冲服。摘录《医学入门》卷七《卫生总微》卷十:白术膏药方名

  • 大效丸

    《圣济总录》卷一四三:大效丸药方名称大效丸处方大蓟根7截(各长1寸,又名刺芥),白矾1两(细研),麝香当门子7豆许。制法用不沾土大瓜蒌1个,割下盖子,并不去瓤,入大蓟根并矾、当门子在内,用篦子左搅7遭

  • 冲和汤

    《杨氏家藏方》卷十六:冲和汤药方名称冲和汤处方生姜120克(切,焙)草果仁(去皮)22.5克甘草(炙)22.5克半夏曲(炙)7.5克 白盐(炒)30克制法上为细末,入盐和匀。功能主治醒酒快膈,消痰助胃

  • 加味珠黄散

    药方名称加味珠黄散处方珠粉2.1克 西黄1.5克琥珀2.1克西瓜霜3克制法上药研极细末,贮并勿令出气。功能主治消肿止痛,化毒生肌。治喉痧,咽喉肿痛腐烂。用法用量吹喉;或每日服0.6克。摘录《喉痧症治概

  • 加味香苏散

    《医学心悟》卷二:加味香苏散药方名称加味香苏散处方紫苏叶4.5克陈皮香附各3.6克甘草2.1克(炙)荆芥秦艽防风蔓荆子各3克川芎1.5克生姜2片制法上锉一剂。功能主治发汗解表。治四时感冒,头痛项强,鼻

  • 葵根汤

    《千金》卷三:葵根汤药方名称葵根汤处方葵根2两,车前子1升,乱发(烧灰)1两,大黄1两,冬瓜汁7合,通草3两,桂心1两,滑石1两,生姜6两。功能主治产后淋涩。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7升,煮取2升半

  • 国公酒

    药方名称国公酒处方当归、羌活、怀牛膝(去头)、防风、独活、牡丹皮、广藿香、槟榔、麦冬、陈皮、五加皮、厚朴(姜炙)、红花、天南星(矾水炙)、枸杞子、白芷、白芍、紫草、补骨脂(盐水炙)、青皮(醋炒)、白术

  • 定心壮气汤

    药方名称定心壮气汤处方人参、黄耆、当归、川芎、辰砂、茯神、乳香、枳壳。功能主治产难,因年少单弱,致临产而惊恐气怯者。摘录《顾氏医径》卷四

  • 地黄膏子

    药方名称地黄膏子别名地髓煎丸处方熟地黄8两,净蜜18两。制法将熟地黄为末,同蜜熬成膏子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妇人本脓血气衰乏,经气不调,虚烦发热,肌体瘦悴,形羸弱困,饮食不进,欲成劳病。用法用量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