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方剂>椒艾丸

椒艾丸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椒艾丸

药方名称椒艾丸

处方蜀椒300粒 熟艾270克干姜90克赤石脂60克乌梅100枚

制法上五味,将椒、姜、艾下筛,再将乌梅置于7.5千克米下蒸,令饭熟,去核,纳姜、椒末,合捣三千杵,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久痢,食不消化,或青或黄,四肢沉重,起即眩倒,骨肉消尽,两足逆冷,腹中热,苦筋转,起止须扶,阴冷无子。

用法用量每次服10丸,每日三服。不愈,加至20丸,再加黄连270克。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

御药院方》卷七:椒艾丸

药方名称椒艾丸

处方乌梅(去核)75克(醋浸,布裹蒸)川椒(炒,去目)30克 柔成无滓艾45克干姜(炮)赤石脂附子(炮裂,去皮、脐)各30克

制法上药除乌梅外,同为细末。将蒸乌梅肉研匀,更入熟枣肉、蜜少许,和上药细末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虚寒泄痢,日久不止者。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腹时用米饮汤送下。

摘录御药院方》卷七

《千金》卷十五:椒艾丸

药方名称椒艾丸

处方蜀椒300粒,熟艾1升,干姜3两,赤石脂2两,乌梅100枚。

制法上椒、姜、艾为末,梅着1斗米下蒸,令饭熟,去核,纳姜、椒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三十年下痢,所食之物皆不消化,或青或黄,四肢沉重,起即眩倒,骨肉消尽,两足逆冷,腹中热,苦筋转,起止须扶,阴冷无子。

用法用量每服10丸,日3服;不愈,加至20丸。

如不愈,加黄连1升。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蜀椒、干姜温中,石脂、乌梅敛脱,熟艾恢复元阳,温暖子脏,故可治阴冷无子。服之若不愈,必有积热伏匿于中,则加黄连以分解之。

摘录《千金》卷十五

猜你喜欢

  • 蟾酥托里丸

    药方名称蟾酥托里丸处方蟾酥2钱,干胭脂2钱,轻粉2钱,朱砂2钱,穿山甲2钱,百草霜不问多少。制法上为细末,丸如黄米大。功能主治一切恶疮。用法用量每服5-7丸,加至8-9丸。用葱1根,将葱刀剥开,将药包

  • 椒红固肠丸

    药方名称椒红固肠丸处方神曲6两(锉作小块,炒香熟),白术1两(锉,炒干),川姜(去皮,炮)3两,川椒(去目,炒去汗,取干净)1两半,厚朴(去粗皮,姜炙)1两,肉豆蔻3两(面裹煨)。制法上为细末,别用蒜

  • 白鹅

    药方名称白鹅处方鹅1只或数只(以白鹅为佳)。制法先用食物(加小鱼类等)进行佯装喂食(实际并不给它吃),以促使鹅的唾液分泌,然后立即将鹅逮住,倒置(头低尾高),掰开鹅口,其鹅涎即从口中流出,用洁净碗装。

  • 白凤散

    药方名称白凤散处方鸡子1个(打1孔,去黄留白),矿石灰2钱(入鸡子内)。制法鸡子用纸封口,外用盐泥封固,火煅通红,去泥,碾为细末。功能主治脓窠疮。用法用量茶油调搽。摘录《医宗说约》卷六

  • 黄连胃风汤

    药方名称黄连胃风汤处方人参、白术、茯苓、川芎、当归、芍药、木香、黄连、官桂、粟米。功能主治下血人虚者。用法用量水煎服。脓多,加阿胶;血多,加地榆、乌梅、炒蒲黄;血甚不止,加乌梅、椿皮、京墨;有热,加柴

  • 健忘预知散

    药方名称健忘预知散处方虎骨(酥炙)、白龙骨、远志肉各等分。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久服令人聪慧,凡事不忘。主健忘。用法用量生姜汤调服,日3次。摘录《医方易简》卷六

  • 两枳二陈汤

    药方名称两枳二陈汤处方陈皮2钱,半夏2钱,白茯苓1钱半,南星1钱,枳壳1钱,枳实1钱,甘草1钱。功能主治关格,上焦痰壅,两手脉盛。用法用量上锉1剂,水煎服。用鹅毛于病人咽喉探吐之,如病虚弱,不可用也。

  • 红豆散

    《得效》卷九:红豆散药方名称红豆散处方丁香3钱,木香3钱,缩砂5钱,红豆5钱,白姜5钱,桂枝5钱,陈皮5钱,青皮5钱,桔梗5钱,胡椒5钱。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身肿皮紧。用法用量每服2钱,秋石汤调下。摘

  • 干漆散

    《幼幼新书》卷二十六引丁左藏方:干漆散药方名称干漆散处方狗脊、干漆、大麻仁、鹤虱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炒香。功能主治小儿疳蛔心痛。用法用量每服1钱,精羊肉汤调下。摘录《幼幼新书》卷二十六引丁左藏方《外

  • 培脾舒肝汤

    药方名称培脾舒肝汤处方于术9克 生黄耆9克陈皮6克 川厚朴6克桂枝尖4.5克柴胡4.5克 生麦芽6克 生杭芍12克生姜6克功能主治培脾舒肝,升清降浊。治肝气不舒,木郁克土,致脾胃之气不能升降,胸中满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