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方剂>正元散

正元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正元散

药方名称正元散

处方红豆(炒)、干姜(炮)、陈皮(去白),各三钱;人参白术甘草(炙)、茯苓(去皮),各二两;肉桂(去粗皮)、川乌(炮.去皮),各半两;附子(炮.去皮.尖)、山药(姜汁浸.炒)、川芎乌药(去木)、干葛,各一两;黄蓍(炙)一两半。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下元气虚,脐腹胀满,心胁刺痛,泄利呕吐自汗,阳气轻微,手足厥泠,及伤寒阴证,霍乱转筋,久下冷利,少气羸困,一切虚寒,并宜服之。常服助阳消阴,正元气,温脾胃,进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个,盐少许,煎七分,食前温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博济方》卷一:正元散

药方名称正元散

别名正元汤(《圣济总录》卷二十一)、正阳散(《东医宝鉴·杂病篇》卷二)。

处方麻黄(去节)陈皮(去白,炙)大黄(生)甘草(炙)干姜(炮)茱萸 官桂(去粗皮)芍药(生)附子(炮,去皮、脐)半夏(汤洗七遍)

制法上十味,唯麻黄多于众药一倍,余药减用一半,同捣为末。

功能主治治伤寒,头痛头昏,周身骨节疼痛;或伤冷食,心腹胀满。

用法用量每服3克,用水150毫升,入生姜3片,大枣1枚,煎至,100毫升,热服。如出汗须候汗干,可去盖履。

摘录博济方》卷一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正元散

药方名称正元散

处方红豆(炒)千姜(炮)陈皮(去白)各9克人参白术甘草(炙)茯苓(去皮)各60克肉桂(去粗皮)川乌(炮,去皮)各15克附子(去皮、尖,炮)山药(姜汁浸,炒)川芎乌药(去木)干葛各30克黄耆(炙)45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补元气,温脾胃。治下元气虚,脐腹胀满,心胁刺痛,泄利呕吐,自汗;及伤寒阴证,霍乱转筋,久下冷利,少气羸困。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200毫升,加生姜3片、大枣1个、盐少许,煎至140毫升,空腹时温服。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

猜你喜欢

  • 活络定痛汤

    药方名称活络定痛汤处方穿山龙20克,没药10克,土虫10克,甲珠10克,川椒10克,蜣螂虫10克,露蜂房15克,乌蛇15克,羌活15克,威灵仙15克。功能主治通经活络定痛。主正气不足,风寒之邪外束,营

  • 参茸虎骨酒

    药方名称参茸虎骨酒处方虎胫骨4两,麻黄3两,防风2两,红人参1两,贯筋5两,桂枝3两,怀牛膝2两,白花蛇4两,炙马钱2两,防己4两,陈皮3两,杜仲2两,当归2两,木瓜4两,没药2两,灵仙3两,秦艽2两

  • 黑桑椹膏

    药方名称黑桑椹膏处方黑桑棋160两。制法将桑堪水煎3次,分次过滤去滓,滤液合并,用文火煎熬,浓缩至膏状,以不渗纸为度,每两膏汁兑炼蜜1两成膏,瓶装2两。功能主治滋补肝肾,聪耳明目。主肾虚肝旺,目暗耳鸣

  • 脚气膏

    药方名称脚气膏处方广胶3两,葱白半斤,生葱半斤,陈酒糟(取汁)2-3两,花椒1两,艾叶2两。制法同煎成膏,布摊。功能主治止痛消肿。主脚气。用法用量贴患处。摘录《卫生鸿宝》卷二

  • 治疟安胎饮

    药方名称治疟安胎饮处方生地15克天冬南沙参各9克知母(炒)条芩(炒)防风(炒)白术各4.5克橘红2.5克 苏梗3克功能主治治妊娠疟疾。用法用量上药加生姜1片,水煎服。受风者,加独活3克,受寒者,加牛蒡

  • 柴葛解肌汤(程氏)

    药方名称柴葛解肌汤(程氏)处方柴胡6g葛根6g黄芩6g赤芍6g甘草3g知母5g 生地9g 丹皮3g 贝母6g来源《医学心悟》此方比陶氏柴葛解肌汤少羌、芷、桔,是因不恶寒无需多用升散发表之品,且羌、芷皆

  • 金莲种子丹

    药方名称金莲种子丹处方人参3钱,五味子3钱,白及1两,吴茱萸1两,细辛5钱,白茯苓1两,牛膝2两,石乳香3钱,菖蒲1钱,当归3钱(酒浸),厚朴1两,羌活3钱。制法上为末,以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

  • 单兵散

    药方名称单兵散处方白槟榔1个(鸡心大者)。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脚气冲心。子痫。用法用量用童便、生姜汁、温酒共半盏,调作一服。不拘时候。摘录方出《证类本草》卷十三引《简要济众》,名见《产科发蒙》卷二

  • 通鼻膏

    药方名称通鼻膏别名辛夷膏(《普济方》卷五十六)。处方白芷15克 芎藭15克木通15克当归23克细辛23克莽草23克辛夷30克功能主治治鼻孔窒塞,香臭不闻,妨闷疼痛。用法用量上药细锉,以猪脂500克,煎

  • 边城十二味饮

    药方名称边城十二味饮处方归尾1钱,蒲黄1钱,红花1钱,苏木1钱,桃仁1钱,丹皮1钱,乳香1钱,没药1钱,紫苏1钱,生地黄2钱,赤芍2钱,酒大黄2钱。功能主治杖伤。用法用量酒、水各半煎服。摘录《外科证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