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肠痈汤

肠痈汤

杨景海方:肠痈汤

药方名称肠痈汤

处方败酱草15克,金银花15克,冬瓜子10克,蒲公英15克,粉丹皮10克,生苡仁15克,京赤药10克,枳壳10克,桃仁6克,连翘10克,大黄6克(后下),甘草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行气活血。主湿浊蕴于下焦化热,湿热毒邪蕴结肠腑,气滞血瘀。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杨景海方

医心方》卷十五引《集验方》:肠痈汤

药方名称肠痈汤

别名薏苡仁汤、瓜子汤、三仁汤、薏苡瓜瓣汤

处方薏苡仁1升,牡丹皮3两,桃仁3两,冬瓜仁1升。

功能主治排脓解毒。主肠痈、胃痈。

用法用量薏苡仁汤(《圣济总录》卷一二九)、瓜子汤(《全生指迷方》卷四)、三仁汤(《医学入门》卷八)、薏苡瓜瓣汤(《张氏医通》卷十四)。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此为《金匮》薏苡附子败酱散之变方,以治脓成脉数不可下之证。虑附子助热,易以牡丹;又因败酱难觅,易以瓜瓣;更加桃仁以助牡丹之力。

摘录医心方》卷十五引《集验方

《千金》卷二十三:肠痈汤

药方名称肠痈汤

别名牡丹汤

处方牡丹2两,甘草2两,败酱2两,生姜2两,茯苓2两,薏苡仁3两,桔梗3两,麦门冬3两,丹参4两,芍药4两,生地黄5两。

功能主治肠痈,脓成脉数,不可下。

用法用量牡丹汤(《圣济总录》卷一二九)。

摘录《千金》卷二十三

猜你喜欢

  • 骨髓丸

    药方名称骨髓丸处方牛骨髓250g,人参15g,熟地30g,龙骨30g,鹿角胶30g,冬虫夏草30g,制首乌30g,北沙参30g。制法上为末,用煮熟的牛骨髓或少许蜂蜜为丸。功能主治养肝肾,益精血。主白血

  • 附桂理中丸

    药方名称附桂理中丸别名桂附理中丸处方附子1两,肉桂5钱,人参1两,白术2两,干姜1两,炙草1两。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功能主治脾胃虚寒,痰饮内停,中焦失运,呕吐食少,腹痛便溏,脉来迟细者。用法用量桂附

  • 健骨解毒汤

    药方名称健骨解毒汤处方知母20克,黄柏15克,肉桂3克,锁阳20克,枸杞20克,巴戟15克,苏木9克,当归15克,白芍15克,龟板20克,全蝎3克,黄芪20克,桔梗9克,碎补20克,甘草9克。功能主治

  • 扶金汤

    药方名称扶金汤处方葛根3两,独活2两,附子1两(炮四破),石膏2两(碎,绵裹)。制法上切。功能主治中风发三秋,脉浮大而洪长。用法用量以水8升,煮取3升,每服9合,昼2次,夜1次。注意忌猪肉、冷水等物。

  • 茴香金铃丸

    药方名称茴香金铃丸处方金铃子(每个锉作4片,用僵蚕半两去丝嘴,同煎令香熟,去僵蚕不用)1两,茴香(微炒)1两,马蔺花1两,吴茱萸(汤洗7次,炒令香熟)1两,石茱萸(酒浸,炒令香熟)1两,山茱萸1两,青

  • 粉身散

    药方名称粉身散处方芎藭4两,藁本4两,远志4两,白术4两,米粉1斗(研)。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辟温。主用法用量粉身。若欲多时,加药增粉用之。摘录《普济方》卷一五一引《删繁方》

  • 葱豉桔梗汤

    《重订通俗伤寒论》:葱豉桔梗汤药方名称葱豉桔梗汤处方鲜葱白3~5枚 苦桔梗3~4.5克 焦山栀6~9克淡豆豉9~15克 苏薄荷3~4.5克 青连翘4.5~6克 生甘草2~2.5克 鲜淡竹叶30片功能主

  • 肺瘤2号方

    药方名称肺瘤2号方处方南沙参12克,北沙参12克,天冬9克,麦冬9克,百合15克,生地15克,银花15克,黄芩9克,白茅根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鱼腥草30克,铁树叶30克,生苡仁5克,陈皮9克。功

  • 五物香薷汤

    药方名称五物香薷汤处方香薷(四钱) 白扁豆(一钱半)厚朴(姜制.一钱半) 白茯苓(二钱) 炙甘草(一钱)功能主治驱暑和中,通用。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煎至一钟,不拘时服。摘录明·方贤着《

  • 柏公汤

    药方名称柏公汤处方柏皮3两,黄芩2两,黄连1两。功能主治伤寒下痢,亦治久血热痢。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1两,水2盏,煎至1盏,去滓,通口服。腹痛,加山栀子;小便不利,加赤茯苓、阿胶。摘录《袖珍》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