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草豆蔻丸

草豆蔻丸

内外伤辨》卷下:草豆蔻丸

药方名称草豆蔻丸

处方豆蔻(面裹煨,去皮取仁)枳实(麸炒黄色)白术各30克大麦蘖(面炒黄色)半夏(汤洗七次,日干)黄芩(刮去皮,生)神曲(炒黄色)各15克 干生姜橘皮青皮各6克 炒盐1.5克

制法上药研极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主秋冬伤寒冷物,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白汤下。

摘录内外伤辨》卷下

脾胃论》卷下:草豆蔻丸

药方名称草豆蔻丸

处方泽泻0.3克(小便数减半)柴胡0.6~1.2克(消息胁痛多少用)神曲姜黄各1.2克当归身 生甘草甘草青皮各1.8克桃仁(汤洗,去皮、尖)2.1克 白僵蚕吴茱萸(汤洗去苦烈味,焙干)益智黄耆陈皮人参各2.4克半夏3克(汤洗七次)草豆蔻仁4.2克(面裹烧,面熟为度,去皮用仁)麦蘖面(炒黄)4.5克

制法上药十八味,同为细末,桃仁另研如泥,再同细末一处研均,汤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脾胃气虚,恶风怕寒,耳鸣,腰背疼痛,鼻息不通,不闻香臭,额寒脑痛,目眩,食入反出,心胃疼痛,咽膈不通,四肢厥逆,身体沉重,不能转侧,头项转动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白开水送下。

摘录脾胃论》卷下

《圣惠》卷二十八:草豆蔻丸

药方名称草豆蔻丸

处方豆蔻半两(去皮),桂心半两,丁香3分,高良姜半两(锉),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人参半两(去芦头),白茯苓3分,诃黎勒3分(煨,用皮),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白豆蔻半两(去皮),陈橘皮2两(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为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虚劳,脾胃气弱,痰饮不散,呕逆不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以姜、枣汤送下。

摘录《圣惠》卷二十八

《片玉心书》卷五:草豆蔻丸

药方名称草豆蔻丸

处方豆蔻(面包煨去油)1钱,陈皮6钱,泽泻1钱,半夏1钱,桃仁(去皮尖)7粒,麦芽(炒)2钱半,神曲(炒)4钱,柴胡4钱,姜黄4钱。

制法上为末,汤浸蒸饼为丸。

功能主治小儿外感风寒,内伤冷物,胃气当心而痛,啼哭闷绝,手足冷,或吐或不吐,以热手按摩则止者。

用法用量白汤送下。

摘录《片玉心书》卷五

丹溪治法心要》卷三:草豆蔻丸

药方名称草豆蔻丸

处方白豆蔻3钱,白术1两,三棱1两,草豆蔻1两,半夏1两,砂仁5钱,片姜黄5钱,枳实5钱,青皮5钱,良姜(一作干姜)5钱,陈皮5钱,桂皮5钱,丁香5钱,蓬术5钱,木香5钱,藿香5钱,小草5钱。

制法生姜蒸饼为丸。

功能主治肥人胃脘当心痛,或痞气在中脘不散。

用法用量每服60-70丸,白汤送下。

摘录丹溪治法心要》卷三

《圣惠》卷十八:草豆蔻丸

药方名称草豆蔻丸

处方豆蔻1两(去皮),白术半两,当归1两(锉,微炒),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黄耆3分(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吴茱萸1分(汤浸7遍,焙干,微炒),高良姜半两(锉),厚朴半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细末,以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热病后,脾胃气冷,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粥饮送下。

摘录《圣惠》卷十八

《圣惠》卷二十九:草豆蔻丸

药方名称草豆蔻丸

处方豆蔻1两(去皮),木瓜半两,当归3分,前胡1两(去芦头),人参1两(去芦头),赤茯苓1两,桂心1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白术1两,槟榔1两,诃黎勒1两(煨,用皮)。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虚劳心腹痞满,胁下妨闷,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生姜汤送下。

摘录《圣惠》卷二十九

《圣惠》卷四十八:草豆蔻丸

药方名称草豆蔻丸

处方豆蔻1两(去皮),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茴香子1两(微炒),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白术1两,桂心1两,干姜1两(炮裂,锉),青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芎藭1两,川乌头1两(炮裂,去皮脐),木香1两,吴茱萸1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七疝,四肢寒冷,脐下妨痛,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以热酒送下。

摘录《圣惠》卷四十八

《圣惠》卷五十:草豆蔻丸

药方名称草豆蔻丸

处方豆蔻(去皮)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远志(去心)1两,桂心1两,细辛1两,干姜(炮裂,锉)1两,川椒(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五膈气,饮食难下,胸膈噎闷,四肢不利。

用法用量不拘时候,含1丸咽津。

摘录《圣惠》卷五十

《圣惠》卷五十:草豆蔻丸

药方名称草豆蔻丸

处方豆蔻1两(去皮),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缩砂1两(去皮),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干姜半两(炮裂,锉),枳实半两(麸炒微黄),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桂心半分,鸡舌香半两,槟榔半两,木香半两,当归半两(锉,微炒)。

制法上为末,以水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五膈气,脾胃久冷,呕吐酸水,脾腹(疒丂)痛,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热酒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

圣济总录》(人卫本)卷四十四:草豆蔻丸

药方名称草豆蔻丸

处方豆蔻(去皮)1两,干姜(炮)1两,桂(去粗皮)1两,诃黎勒皮(焙)半两,甘草(炙)3分,白茯苓(去黑皮)3分,人参3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久虚,不下食,痰逆恶心;脾胃久冷,气攻心腹,肠鸣胀满。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原书文瑞楼本作“豆蔻丸”。

摘录圣济总录》(人卫本)卷四十四

圣济总录》卷—一八:草豆蔻丸

药方名称草豆蔻丸

处方豆蔻仁1两,丁香1两,麝香1分,藿香叶半两,桂(去粗皮)半两,零陵香半两,莎草根(去毛)半两,木香半两,白芷半两,当归(切,焙)半两,槟榔(锉)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鸡头子大。

功能主治心脾蕴热,随气上熏,发为口臭。

用法用量每含化1丸,咽津液,日3丸。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

猜你喜欢

  • 保命丹锭子

    药方名称保命丹锭子别名保命丹处方麝香(拣去毛皮,干研)3钱,辰砂(明透者,水飞净)3钱,冰片(梅花大块)1钱,珍珠(研细末)1钱,琥珀1钱,山豆根1两(熬汁另用),文蛤(洗净,煅)1两,山慈姑(洗去毛

  • 丁沉煎丸

    《鸡峰》卷二十:丁沉煎丸药方名称丁沉煎丸处方丁香1两,白茯苓1两,人参1两,半夏曲1两,石灰末半两,阳起石半两,礞石半两,阿魏半分,杏仁5个,巴豆5个。制法上为细末,蒸饼为丸,鸡头子大。功能主治行滞气

  • 宁肺汤

    《杨氏家藏方》卷七:宁肺汤药方名称宁肺汤处方人参(去芦头)白术当归(去芦头,洗,焙)熟干地黄芎藭白芍药甘草(炙)麦门冬(去心)五味子桑白皮白茯苓(去皮)各15克阿胶30克(蚌粉炒)制法上药哎咀。功能主

  • 内补黄耆汤

    《备急千金要方》卷三:内补黄耆汤药方名称内补黄耆汤处方黄耆当归芍药 干地黄半夏各9克茯苓人参桂心远志麦门冬甘草五味子白术泽泻各6克干姜12克大枣30枚制法上十六味,哎咀。功能主治补气养血。治妇人气血两

  • 秘传斗门散

    药方名称秘传斗门散处方黑豆(炒.去皮)十二两,干姜(炮)四两,罂粟壳(蜜炒)半斤,地榆(炒)、甘草(炙),各六两;白芍药三两。炮制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治八种毒痢,脏腑撮痛,脓血赤白,或下瘀血,或成片子,

  • 太白丸

    药方名称太白丸别名太白丹(《圣济总录》卷十六)。处方天麻45克细辛(去苗叶)60克 芎藭45克 白附子150克天南星600克半夏(煮软,焙干)450克 蝎梢30克(炒)寒水石(烧熟)1.5千克附子(炮

  • 斑白散

    药方名称斑白散处方斑蝥(去翅足,炒)1钱,白芷8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便毒。用法用量每服6分,空心黄酒送下。摘录《回春》卷八

  • 参耆健中汤

    药方名称参耆健中汤处方当归身1钱半,人参1钱,黄耆1钱,白术1钱,陈皮1钱,白茯苓1钱,白芍药1钱,生干地黄(酒炒)1钱,甘草5分,五味子3分。制法上锉作1帖。功能主治虚损少气,四肢倦怠,饮食少进。用

  • 归神汤

    《辨证录》卷四:归神汤药方名称归神汤处方人参5钱,白术1两,巴戟天1两,茯神5钱,紫河车1具,半夏3钱,陈皮1钱,甘草1钱,丹砂1钱,菖蒲1钱,麦冬5钱,柏子仁3钱(不去油),白芥子3钱。制法上各为末

  • 蓖麻膏

    《杨氏家藏方》卷十四:蓖麻膏药方名称蓖麻膏处方蓖麻子(去壳,别研)2两,木鳖子(去壳,别研)2两,苍耳(烧去烟)1两,雄黄1两(别研),金毛狗脊(去毛)半两。制法上各自为末,和匀,用半筒骨髓2两和成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