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解悬汤

解悬汤

《辨证录)卷十三:解悬汤

药方名称解悬汤

处方人参60克当归120克川芎60克荆芥9克 益母草90克麦冬30克炮姜3克

功能主治治乳悬。产后乳房伸长,疼痛难忍。

用法用量水煎服。连服四剂而乳头收,再四剂痊愈。

摘录《辨证录)卷十三

辨证录》卷十三:解悬汤

药方名称解悬汤

处方人参2两,当归4两,川芎2两,荆芥3钱,益母草3两,麦冬1两,炮姜1钱。

功能主治急救胃气而补血。主妇人产后,亡血过多,胃中空虚,胃血干燥,两乳细小,下垂过小腹,痛甚。

用法用量水煎服。4剂而乳头收,再4剂痊愈。

各家论述此方人参生胃气于无何有之乡,当归川芎于乘危至急之地;用荆芥、益母草分解各脏腑,以归其经络;用麦冬炮姜者,因阳明胃火之燥,未免火动而炎烧,产后不便大用寒凉,故用麦冬微凉之品,稍解其火势之烈也。

摘录辨证录》卷十三

《医林纂要》卷十:解悬汤

药方名称解悬汤

处方黄耆2两,当归1两,人参3钱,川芎3钱,荆芥3分,益母草1钱,生地黄1钱,炮姜3分。

功能主治补血荣筋。主产后去血过多,气热血虚,肝筋缓弛,或乳少过服通乳之药,血不足于经脉而气虚,因儿之吮以下垂,则筋从所引而弛,致患乳悬证,两乳细小,下垂过腹,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水煎服。

各家论述黄耆当归,此补血汤;人参宜大补中气;川芎以行血中之气;荆芥去血中风湿;益母草补肝和胃,燥湿行血;生地黄滋血而平热则筋自收,用当病情,难产后亦不忌;炮姜以和胃,亦以补肝。

摘录《医林纂要》卷十

辨证录》卷十二:解悬汤

药方名称解悬汤

处方白芍1两,当归1两,炒栀子3钱,枳壳5分,砂仁3粒,白术5钱,人参1钱,茯苓3钱,薄荷3钱。

功能主治平肝解郁。主妇人怀抱忧郁,肝气不通,以致胎动不安,两胁闷痛,如子上悬。

用法用量水煎服。1剂闷痛除,2剂子悬定,3剂全安。去栀子多服数剂,尤妙。

摘录辨证录》卷十二

猜你喜欢

  • 骨碎补圆

    药方名称骨碎补圆处方荆芥穗、白附子(炮)、牛膝(酒浸.焙干)、肉苁蓉(酒浸一宿.切作片.焙),各一两。骨碎补(去毛.炒)、威灵仙(去苗)、缩砂仁,各半两。地龙(去土.微炒)、没药,各二钱。自然铜(酒淬

  • 狐胆丸

    《幼幼新书》卷十三引《聚宝方》:狐胆丸药方名称狐胆丸处方浮萍草(紫背者,7月15日采取)不拘多少(阴干)、雄狐胆(12月收,阴干)。制法上将浮萍草1味为末,用胆汁为丸,如芥子大。功能主治大人、小儿中风

  • 二母丸

    《寿世保元》卷三:二母丸药方名称二母丸处方知母(去皮、毛)60克 贝母(去心)60克百药煎30克制法上药为细末,将乌梅肉蒸熟捣烂与药末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主哮喘。用法用量每服30丸。临卧或食后用

  • 二子散

    药方名称二子散处方木鳖子五倍子各等分制法上药共研细末。功能主治主痔疮肛门热肿。用法用量调敷。摘录《疡科选粹》卷五

  • 温膈散

    药方名称温膈散处方人参7.5克(去芦头)诃黎勒15克(煨,用皮)丁香7.5克 草豆蔻7.5克(去皮)甘草7.5克(炙微赤,锉)陈橘皮7.5克(汤浸,去白、瓤,焙)制法上药捣粗罗为散。功能主治治小儿胸中

  • 痰气俱安汤

    药方名称痰气俱安汤处方陈皮(去白)6~9克半夏6克胆星3~6克 海石6克白芥子(炒,研)2.1克泽泻木通各4克功能主治降气祛痰。治癫证。痰气壅塞心窍,阻闭经络,僵仆搐搦,强直昏迷。用法用量水煎,温服。

  • 参黄汤

    《顾氏医径》卷五:参黄汤药方名称参黄汤处方人参、大黄、甘草、青皮。功能主治小儿积痢侵久,或愈而复发。摘录《顾氏医径》卷五《感证辑要》卷四:参黄汤药方名称参黄汤处方别直参1钱半,生锦纹1钱半。功能主治气

  • 救相汤

    药方名称救相汤处方人参30克,巴戟天30克,肉桂9克,炒枣仁15克,远志6克,茯神3克,高良姜3克,附子3克,柏子仁6克,黄芪15克,当归9克,菟丝子6克。功能主治温心包,举阳痿。主肾虚惊怯,心包虚寒

  • 葱头粳米粥

    药方名称葱头粳米粥处方白粳米1碗,葱头(连须)20根。功能主治取汗。主时瘟无汗者。用法用量加水煮粥。滚服。注意曾出汗者不用。摘录《松峰说疫》卷二

  • 拨云遮翳丸

    药方名称拨云遮翳丸处方当归1两,川芎1两,羌活1两,青葙子1两,车前子1两,石决明(煅)1两,地骨皮1两,黄连1两,蒺藜1两,知母1两,枳壳1两,蔓荆子7钱,石南藤7钱,谷精草7钱,密蒙花7钱,荆芥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