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赤小豆散

赤小豆散

《圣惠》卷六十六:赤小豆散

药方名称赤小豆散

处方赤小豆1合(炒熟),白蔹1两,露蜂房1两(烧灰),蛇皮2尺(烧灰)。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鼠瘘及出脓水,项强头疼,四肢寒热;蚍蜉瘘;小儿一切瘘。

用法用量每服1钱,食前以温酒调下。

摘录《圣惠》卷六十六

圣济总录》卷一四一。为《外台》卷二十六引《古今录验》“白蔹散”之异名:赤小豆散

药方名称赤小豆散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一。为《外台》卷二十六引《古今录验》“白蔹散”之异名

《圣惠》卷五十五。为《外台》卷四引《深师方》“赤小豆茯苓汤”之异名:赤小豆散

药方名称赤小豆散

摘录《圣惠》卷五十五。为《外台》卷四引《深师方》“赤小豆茯苓汤”之异名

方出《圣惠》卷五十五,名见《圣济总录》卷六十:赤小豆散

药方名称赤小豆散

处方赤小豆2-7粒,丁香2-7粒,麝香1钱(细研),瓜蒂2-7枚,青布灰3钱。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阴黄。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温水调下,日4-5次。若取少许吹鼻中0,即出黄水,为效。

摘录方出《圣惠》卷五十五,名见《圣济总录》卷六十

《圣惠》卷六十六:赤小豆散

药方名称赤小豆散

别名内消赤豆散

处方赤小豆1分,黄药1分,消石1分(细研),川大黄1分,木鳖子3枚(去头),猪牙皂荚5挺(涂酥炙黄)。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风瘘结肿,常出恶脓水。热毒、风毒、气毒瘰疬。

用法用量内消赤豆散(《圣济总录》卷一二六)。

摘录《圣惠》卷六十六

《圣惠》卷六十:赤小豆散

药方名称赤小豆散

处方赤小豆1两(炒熟),黄耆1两(锉),白蔹半两,赤芍药半两,生干地黄1两,桂心半两,黄芩3分,当归3分(锉,微炒)。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酒痔,大肠中久积热毒,下血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前以槐子仁汤送下。

摘录《圣惠》卷六十

《圣惠》卷六十四:赤小豆散

药方名称赤小豆散

处方赤小豆3合,糯米3合,松脂半两,黄柏半两(微炙,锉),白矾灰半两,莴苣子3合,黄丹半两(微炒),密陀僧半两(细研)。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热毒疮肿痛。

用法用量用生油调涂,日2-3次。

摘录《圣惠》卷六十四

《圣惠》卷六十五:赤小豆散

药方名称赤小豆散

处方赤小豆(炒熟)半两,糯米(微炒)半两,吴茱萸半两(炒熟),黄连半两(去须),黄柏半两(锉),干姜半两,蛇床子半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恶疮人不识,多年不愈者。

用法用量以生油和如面脂,每用时,先煎槐枝汤洗疮令净,然后涂药,日2次。

摘录《圣惠》卷六十五

圣济总录》卷一三六:赤小豆散

药方名称赤小豆散

处方赤小豆3合(炒干,纳醋中,如此7遍),人参半两,甘草半两(炙令赤色,锉),瞿麦穗半两,白蔹半两,当归半两(切,焙),黄芩半两(去黑心),猪苓半两(去黑皮),防风半两(去叉),黄耆3分(锉),薏苡仁3分,升麻3分。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干湿疥。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空心以粥饮下,日2次,夜1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六

《圣惠》卷五十五:赤小豆散

药方名称赤小豆散

处方赤小豆1两,丁香1分,黍米1分,瓜蒂半分,熏陆香1钱,青布5寸(烧灰),麝香1钱(细研)。

制法上为细散,都研令匀。

功能主治急黄身如金色。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清粥饮调下,不拘时候。若用少许吹鼻中,当下黄水即效。

摘录《圣惠》卷五十五

《圣惠》卷六十六:赤小豆散

药方名称赤小豆散

处方赤小豆1两(炒熟),白蔹1两,牡蛎1两(烧灰)。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蜂瘘。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索豆散”。

摘录《圣惠》卷六十六

疡医大全》卷八:赤小豆散

药方名称赤小豆散

处方赤小豆1斗(略焙)。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初起即消,已成立溃。主一切无名大毒。

用法用量用黄蜜调敷,或葱汁、好醋、酒、菊花根叶捣汁、靛汁俱可调敷,中留一孔透气。

摘录疡医大全》卷八

《圣惠》卷九十:赤小豆散

药方名称赤小豆散

处方赤小豆半两,猪牙皂荚半两,消石半两,黄柏半两,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木鳖子半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小儿热毒风毒,生恶核。

用法用量鸡子清调涂,日3-4次。

摘录《圣惠》卷九十

《千金》卷二:赤小豆散

药方名称赤小豆散

处方赤小豆3-7枚(烧)。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产后烦闷,不能食,虚满。

用法用量以冷水和,顿服之。

摘录《千金》卷二

医心方》卷十二引《小品方》。为《金匮》卷上“赤小豆当归散”之异名:赤小豆散

药方名称赤小豆散

摘录医心方》卷十二引《小品方》。为《金匮》卷上“赤小豆当归散”之异名

方出《肘后方》卷四,名见《普济方》卷一九五:赤小豆散

药方名称赤小豆散

处方小豆2分,秫米2分,鸡矢白2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黄疸,面目黄。

用法用量分3服,黄汗当出。

摘录方出《肘后方》卷四,名见《普济方》卷一九五

普济方》卷三○八引《千金》:赤小豆散

药方名称赤小豆散

处方白皮半斤(切),苦酒2升,赤小豆

功能主治诸恶疮。

用法用量方中赤小豆用量原缺。

摘录普济方》卷三○八引《千金》

普济方》卷一九二:赤小豆散

药方名称赤小豆散

处方赤小豆1升,桑根白皮3两(锉),白术3两,生姜3两(切),鲤鱼2斤(去鳞肠肚),陈橘皮3两(汤浸去瓤)。

制法上锉细。

功能主治风水,腹脐俱肿,腰不得转动。

用法用量水1斗,都煮令熟,出鱼,量力食之,兼食小豆,勿着盐,便以任性食之。

摘录普济方》卷一九二

古方汇精》卷二:赤小豆散

药方名称赤小豆散

处方远志8钱,首乌皮1两,赤小豆1两5钱,红花8分,荆芥3钱。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痈疽初起。

用法用量每药末1两,加真麝香4分,葱酒汁调敷。

摘录古方汇精》卷二

猜你喜欢

  • 龟鹿二仙胶

    《医便》卷一:龟鹿二仙胶药方名称龟鹿二仙胶别名龟鹿二仙膏,(《摄生秘剖》卷四),二仙胶(《杂病源流犀烛》卷八)。处方鹿角(用新鲜麋鹿杀取角,解的不用,马鹿角不用,去角脑梢骨6.6厘米,绝断劈开,净用)

  • 补脑丸

    《古今医彻》卷三:补脑丸药方名称补脑丸处方人参2两,麦门冬(去心)2两,茯苓2两,杜仲(盐水炒)2两,肉苁蓉(酒净)2两,山药(饭上蒸,切)2两,熟地黄2两,山萸肉2两,黄耆(蜜水炒)3两,枸杞子3两

  • 黄连泻心汤

    《云岐子脉诀》:黄连泻心汤药方名称黄连泻心汤别名泻心汤(《杂病源流犀烛》卷十八)。处方黄连生地黄知母各15克黄芩60克甘草15克制法上药哎咀。功能主治养阴泻火,治伤寒,太阳、少阳相合,伏阳上冲,变为狂

  • 和气平胃散

    药方名称和气平胃散处方厚朴5钱,黄连5钱,猪苓5钱,泽泻5钱,地榆5钱,苍术3钱,升麻1钱5分,豆蔻1钱5分,白芍药3钱,陈皮4钱,柴胡1钱5分,甘草1钱。功能主治安胎和气。主妇人胎前8-9个月,胎儿

  • 止逆丸

    药方名称止逆丸别名止呕丸(《普济丸》卷一六四)。处方沉香丁香水香 吴莱萸(洗,焙干)半夏(汤洗七遍,生姜汁制)各15克水银硫黄各30克(二味研令砂子星尽为度)制法上药为细末,以生姜汁调糊和丸,如绿豆大

  • 白虎合解毒汤

    药方名称白虎合解毒汤别名白虎解毒汤处方石膏(研粗末)4钱,知母1钱,天花粉1钱,黄芩1钱,黄连1钱,山栀仁1钱,生地黄2钱,麦门冬2钱。功能主治麻疹出而胃热渴甚者,温热及痘疹后余热,欲成牙疳。用法用量

  • 矾石酿酒

    药方名称矾石酿酒处方矾石(烧)1两,石膏1两,代赭1两,恒山蜀椒(去目及闭口者,汗)1两,远志(去皮)1两,狼毒1两,半夏(洗)1两,芒消1两,礜石(炼)1两,玄参1两,麻黄(去节)1两,防风1两,桔

  • 金枣化痰丸

    《医统》卷八十八:金枣化痰丸药方名称金枣化痰丸处方天麻7钱,胆南星、半夏(制)2钱,白附子1钱,全蝎1钱,轻粉1钱,朱砂2钱半,雄黄1钱,麝香3分,珍珠5分,枳实1钱半,硼砂1钱,金箔20片(为衣),

  • 葛根汁

    药方名称葛根汁处方生葛根(切去皮,木臼内捣取自然汁1大盏),蜜2大匙。功能主治消渴烦躁,狂乱,皮肤干燥。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葛根汤”。摘录方出《圣惠》卷五十三,名见《圣济总录》卷五十八

  • 护产汤

    药方名称护产汤处方人参、茯苓、附子(制)、白术(蜜炙)、当归、熟地黄、山茱萸、麦冬(去心)、牛膝。功能主治产后半月后将至满月,少阴感寒邪,而在内之真阳逼越于上焦,上假热而下真寒,少阴证3-4日至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