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还睛神明酒

还睛神明酒

药方名称还睛神明酒

处方黄连5两,石决明3两,草决明3两,生姜3两,石膏3两,蕤仁3两,黄消石3两,山茱萸3两,当归3两,黄芩3两,沙参3两,车前子3两,淡竹叶3两,朴消3两,甘草3两,芍药3两,柏子仁3两,川乌头3两,泽泻3两,桂心3两,荠子3两,地肤子3两,桃仁(去皮尖双仁者)3两,防风3两,辛夷3两,人参3两,川芎3两,白芷3两,细辛3两,瞿麦3两,龙脑3钱,丁香半两,珠子(生)25颗,秦皮3两。

制法上(口父)咀,绢囊盛,用好酒5斗,瓮中浸之,春、秋14日,夏7日,冬21日。

功能主治目盲,瞳子俱损,翳如云,赤白肤肉如乳头。

用法用量食后服半合。勿使醉吐,稍稍增之。100日后,目明如旧。

注意忌热面、鲊、葵、秽臭五辛,鸡、鱼、猪、马、驴肉、生冷粘滑、入房、恚怒、大忧愁、大劳、大寒热悉慎之。

临床应用失明:晋大夫于公失明经十二余年,不辨明夜,两目俱损,无瞳子,时年七十,服此酒一百日,万病除,两目明,见物益明。

摘录苏沈良方》卷七

猜你喜欢

  • 二气丸

    《普济方》卷三二九:二气丸药方名称二气丸处方艾叶1两(醋浸一宿,煮干为度),阿胶半两(锉,炒)。制法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胎漏。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粟米汤送下。摘录《普济方》卷三

  • 大黄豉汤

    药方名称大黄豉汤处方豉5合,甘草2两(炙),桂心2两,大黄4两,芒消半斤。功能主治伤寒已愈,食饮多劳复。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6升,煮得2升,去滓,食前适寒温饮1升,每日2次。注意忌海藻、菘菜、生

  • 清肺化痰健脾汤

    药方名称清肺化痰健脾汤处方鱼腥草30克,败酱草30克,薏苡仁30克,黄芩9克,贝母9克,杏仁9克,桑白皮15克,茯苓12克,炒白术12克,桔梗6克,炙甘草6克。功能主治清肺,化痰,健脾。主痰热壅肺,脾

  • 活血和气饮

    药方名称活血和气饮处方川芎9克青皮6克 炙甘草白芍滑石各3克 丹皮1.5克桃仁7粒功能主治活血调气。治跌仆损伤,瘀血在内。用法用量上药七味,清水煎服。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三十

  • 碧霞挺子

    药方名称碧霞挺子处方铜绿1两,硇砂2钱,蟾酥1钱。制法上为细末,烧饭和作挺子。功能主治恶疮透了不觉疼痛者。用法用量每用刺不觉痛者,须刺血出,方红药在内,以膏贴之。摘录《活法机要》

  • 茴香苍术丸

    药方名称茴香苍术丸处方苍术1斤(泔水浸,春、夏3日,秋、冬5日),破故纸(盐炒)2两,八角茴香(盐炒)2两,巴戟(去心)2两,黑牵牛2两。制法苍术分作4分,与4药同炒外,杜仲4两,炒去丝,只去黑牵牛不

  • 艾叶饮

    《圣济总录》卷一五七:艾叶饮药方名称艾叶饮处方艾叶、当归(切,焙)、人参、生干地黄(焙)、地榆、干姜(炮)、阿胶(炙令燥)各等分。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半产后,恶露不断,心闷气短。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

  • 大黄左经汤

    药方名称大黄左经汤处方大黄(蒸)、细辛(去苗)、茯苓、防己、羌活、黄芩、前胡、枳壳(麸炒,去瓤)、厚朴(去皮,锉,姜制,炒)、甘草(炙)、杏仁(麸炒,去皮尖,别研)。制法上锉散。功能主治风寒暑湿流注足

  • 参归荆芥汤

    药方名称参归荆芥汤处方人参1两,荆芥3钱,当归1两。功能主治妇人甫产后,忽眼目昏晕,恶心欲吐,额上鼻尖有微汗,鼻出冷气,神魂外越,证属气虚欲脱而血晕。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辨证录》卷十二

  • 加味桂苓甘露饮

    药方名称加味桂苓甘露饮处方桂苓甘露饮加人参、香薷、甘草。功能主治伏暑渴饮,腹胀霍乱。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伤暑全书》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