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方剂>金沸草散

金沸草散

唐·孙思邈《千金翼方》:金沸草散

药方名称金沸草散

处方金沸草前胡甘草(炙),各一钱。麻黄(去节)、芍药,各一钱半。荆芥穗、半夏,各二钱。

功能主治治肺经受风,头目昏痛,咳嗽声重,涕唾稠粘及时疫寒热。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三片,红枣一枚,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摘录唐·孙思邈《千金翼方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金沸草散

药方名称金沸草散

处方旋覆花(去梗)、麻黄(去节)、前胡(去芦),各三两。荆芥穗四两,甘草(炒)、半夏(汤洗七次.姜汁浸)、赤芍药,各一两。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风化痰,除头目昏痛,颈项强急,往来寒热,肢体烦疼,胸膈满闷,痰涎不利,咳嗽喘满,涕唾稠粘,及治时行寒疫,壮热恶风。

用法用量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入生姜三片,枣一个,同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有寒邪则汗出,如风盛则解利。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博济方》卷一:金沸草散

药方名称金沸草散

处方荆芥穗120克旋复花90克前胡90克半夏30克(洗净,姜汁浸)赤芍药30克麻黄(去节)90克甘草30克

制法上药七味同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目昏痛,颈项强急,肢体烦疼,胸膈满闷,咳嗽喘满,痰涎不利,涕唾稠粘。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人生姜大枣,同煎至90毫升,热服。如汗出,并三服。有寒气则出汗,如风盛则解利。

摘录博济方》卷一

类证活人书》卷十七:金沸草散

药方名称金沸草散

处方前胡90克荆芥120克半夏30克(净洗,姜汁浸)赤芍药60克细辛30克甘草(炙)30克旋复花90克

制法上药捣罗为末。

功能主治治伤寒中脘有痰,令人壮热,头痛,项筋紧急,时发寒热。

用法用量每服6克,水300毫升,生姜5片,枣子1枚,同煎至180毫升,去滓热服,未知再服。

摘录类证活人书》卷十七

《麻症集成》卷四:金沸草散

药方名称金沸草散

处方金沸草前胡黄芩枳壳桔梗赤芍荆芥橘红麻黄甘草

功能主治肺伤风,头目昏痛,咳嗽多痰。

用法用量生姜水,煎服。

摘录《麻症集成》卷四

《治疫全书》卷四:金沸草散

药方名称金沸草散

处方旋覆花前胡细辛荆芥、赤苓、甘草、杏霜。

功能主治风温,咳嗽多痰,上气喘促。

用法用量生姜大枣为引,水煎服。

摘录《治疫全书》卷四

《四明心法》卷三:金沸草散

药方名称金沸草散

处方金沸草前胡麻黄荆芥穗、黄芩甘草

功能主治咳嗽初起。年壮力盛即久亦可用。

用法用量生姜大枣为引,水煎服。

摘录《四明心法》卷三

《济阳纲目》卷六十一:金沸草散

药方名称金沸草散

处方旋覆花2钱,前胡1钱,赤芍药(煨)1钱,山栀1钱,桑白皮(炒)1钱,荆芥穗1钱,黄芩1钱,橘红1钱,甘草5分,阿胶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热嗽有血。

用法用量方中阿胶用量原缺。

痰盛;加瓜蒌、贝母。

摘录《济阳纲目》卷六十一

《活人书》卷十七:金沸草散

药方名称金沸草散

处方前胡3两,荆芥4两,半夏1两(洗净,姜汁浸),赤芍药2两,细辛1两,甘草(炙)1两,旋覆花3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伤寒中脘有痰,令人壮热,头痛,项筋紧急。

用法用量方中赤芍药,《医方集解》引作“赤茯苓”。

各家论述医方集解》:此手太阴药也。风热上壅,荆芥辛轻发汗而散风;痰涎内结,前胡,旋覆消痰而降气,半夏燥痰而散逆;甘草发散而和中;茯苓行水;细辛温经;盖痰必挟火而兼湿,故下气利湿而证自平。茯苓用赤者,入血分而泻丙丁也。

摘录《活人书》卷十七

《伤寒全生集》卷二:金沸草散

药方名称金沸草散

处方金沸草荆芥前胡麻黄半夏桂枝干姜、五味、甘草细辛杏仁枳壳桔梗

功能主治冷痰哮喘,冷而淋背,多吐冷沫,舌上白苔。

用法用量喘甚,加姜汁磨木香汁半杯。

摘录《伤寒全生集》卷二

普济方》卷三八七:金沸草散

药方名称金沸草散

处方荆芥穗1两,麻黄(去节)5钱,北柴胡5钱,旋覆花5钱,半夏(汤泡)2钱半,赤芍药2钱半,甘草2钱半。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伤风,鼻塞流涕,痰壅热嗽。

用法用量生姜、桑白皮煎,食后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八七

《便览》卷二:金沸草散

药方名称金沸草散

处方旋覆花(去梗)1两,荆芥穗4两,麻黄(去节)1两,杏仁(不去皮尖)1两,甘草(生)1两,赤芍1两,半夏(姜制)1两。

功能主治感冒寒邪,鼻塞声重,咳嗽不已;肺经受风,头目昏痛,咳嗽声重,涕唾稠粘;时行寒疫,壮热恶风,或头痛身痛。

用法用量上药每服5钱,加生姜3片,大枣1枚,水煎服。

摘录《便览》卷二

《博济》卷一:金沸草散

药方名称金沸草散

别名金沸草

处方荆芥穗4两,旋覆花3两,前胡3两,半夏1两(洗净,姜汁浸),赤芍药1两,麻黄(去节)3两,甘草1两(炙)。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伤寒感冒,发热恶寒,无汗恶风,肢体疼痛,鼻塞声重,咳嗽不已,痰涎不利,胸膈满闷;及外感风寒,齿浮,舌肿,牙痛。伤寒壮热,风气壅盛,头目心胸不利,妇人血风潮发,丈夫风气上攻,状如中脘有痰,令人壮热,头疼项筋紧急,时发寒热,皆类伤风,有寒气则出汗,如风盛则解利。头目昏痛,颈项强急,往来寒热,咳嗽喘满,涕唾稠粘,及时行寒疫,壮热恶风。风寒伤于心脾,令人憎寒发热。

用法用量金沸草汤(《医学纲目》卷十七)。《三因》本方用法:每服四大钱,水一盏半,姜七片,枣二个,煎七分,去滓,漱口,吐一半,吃一半。

注意煎液用细绢滤过,免毛射肺,致咳嗽不已。

各家论述《医林纂要》:金沸草咸苦微辛,其花午开子落,与半夏意同而轻浮,上入于肺,苦能泄热气,咸能化痰结,辛能行痰湿,凡痰饮之逆于肺者,此能降而泄之;前胡甘苦微辛,能降泄高亢之气,而疏畅下行之滞,主下气行痰;麻黄以大开腠理而泄其风;荆并辛苦而性上浮,祛头面之风,去经隧之湿,此方盖以此为君药,以兼去风痰,诸药亦随以上升于肺,而后乃降而下坠其痰也;赤芍药酸干泻肝敛阴,且监麻黄之过散,用赤者以行水分收痰湿也;轻用半夏者,以风则夹相火也,然必用之者,非此不足以通滞行痰也。金沸草轻虚,此以行于下所以助之;甘草以厚脾土,以缓肝急。

临床应用1.舌肿:辛未年,有人患舌肿如吹,满塞其中,粥药不入,其势甚危。大煎一剂,乘热以纸笼气,熏之遂愈。

3.牙疼:一妇人牙疼,治疗不愈,致口颊皆肿,亦以此药熏漱而愈。

摘录《博济》卷一

普济方》卷一六五引《鲍氏方》:金沸草散

药方名称金沸草散

处方荆芥4两,旋覆花3两,前胡3两,麻黄3两,甘草1两半,半夏1两半,赤芍药1两半,细辛1两半,五味子1两半,杏仁1两半。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热多,头目昏重,痰涎壅塞,大便坚而渴。

用法用量每服3钱,加生姜3片,大枣1枚煎服。

摘录普济方》卷一六五引《鲍氏方》

猜你喜欢

  • 大葛根汤

    药方名称大葛根汤处方干葛、石膏、枳壳、大黄、广皮、甘草、知母。功能主治阳明表邪未尽,大便秘结,积热上冲,头痛。阳明经表未解,里热内结,口渴便秘。注意若带恶寒表热,症兼太阳者,即不可用。摘录《伤寒大白》

  • 济阳汤

    药方名称济阳汤处方杜仲2钱,山药1两,甘草1钱,人参5钱,白术5钱,破故纸1钱。功能主治冬月伤寒,大汗热解,腹微痛,腰不可俯仰。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辨证录》卷一

  • 加味三才汤

    《医醇剩义》卷二:加味三才汤药方名称加味三才汤处方天冬6克,人参6克,茯苓6克,女贞子6克,丹皮6克,杜仲6克,生地15克,龟板24克,旱莲草3克,黄柏3克,泽泻4.5克,牛膝4.5克,红枣5枚。功能

  • 化虫圆

    药方名称化虫圆处方胡粉(炒)、鹤虱(去土)、槟榔、苦楝根(去浮皮),各五十两;白矾(枯)十二两半。炮制上为末,以面糊为圆,如麻子大。功能主治治小儿疾病多有诸虫,或因腑脏虚弱而动,或因食甘肥而动,其动则

  • 加味五皮汤

    《万氏女科》卷三:加味五皮汤药方名称加味五皮汤处方桑白皮、陈皮、生姜皮、茯苓皮、大腹皮、汉防己、枳壳(炒)、猪苓、炙草。功能主治产后虚肿,腠理不密,调理失宜,外受风湿,面目虚浮,四肢肿者。用法用量生姜

  • 经进萃仙丸

    药方名称经进萃仙丸处方沙菀蒺藜240克(淘净,隔纸微焙,取细末120克入药,留粗末120克同金樱子熬膏)山茱萸(酒蒸,去核)120克芡实120克(同枸杞捣)白莲蕊120克(酒洗曝干。如无,莲须代之)枸

  • 抵圣膏

    《圣惠》卷六十七:抵圣膏药方名称抵圣膏处方麻油2斤,羊脂4两,野驼脂4两,腊月猪脂10两,当归2两,乌蛇2两,生干地黄2两,连翘2两,续断2两,白芷2两,白蔹1两,白及1两,玄参1两,鲮鲤甲1两,猬皮

  • 七生汤

    药方名称七生汤处方生地黄生荷叶生藕汁 生韭叶 生茅根各30克生姜15克功能主治治口鼻中出血如涌泉,诸药止之不效者。用法用量上药俱捣自然汁250毫升,磨京墨与汁同服。摘录《万病回春》卷四

  • 青桑膏

    药方名称青桑膏处方嫩桑叶制法上药研细。功能主治治乳硬作痛。用法用量米饮调,摊纸上,贴病处。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八

  • 立验膏

    药方名称立验膏处方活黄鳝鱼1条,大活蜘蛛1枚。制法以刀断鳝鱼之首,沥热血于掌中,急以蜘蛛以手指只就掌中研,蜘蛛化为度,去蜘蛛皮,刮于瓷器内收。功能主治痔漏正发,忽肠头不止,有血者。用法用量于发时涂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