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方剂>防风浴汤

防风浴汤

太平圣惠方》卷二十四:防风浴汤

药方名称防风浴汤

处方防风如克 蒴翟(切)30克 羊桃根90克石南30克秦艽30克 川升麻30克苦参90克茵芋30克 白蒺藜30克蛇床子30克白矾30克枳壳30克

制法上药细锉。

功能主治祛风,润燥,止痒。主风湿外侵,周身瘙痒不可止。

用法用量用水14升,煎至10升,去滓,于暖室中洗浴,令汗出。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二十四

《医方类聚》卷二十四引《御医撮要》:防风浴汤

药方名称防风浴汤

处方防风3两,羊桃根3两,石南1两,秦艽1两,菵草1两,蒺藜子1两,蛇床子1两,白及1两,枳壳1两,苦参3两,升麻1两。

功能主治诸风顽痹,皮肤不仁,瘙痒麻木。

用法用量上件合煎,浴之。

摘录《医方类聚》卷二十四引《御医撮要》

杨氏家藏方》卷四:防风浴汤

药方名称防风浴汤

处方荆芥穗4两,苦参3两,地骨皮3两,白牵牛3两,赤小豆3两,白蒺藜(炒,去刺)2两,防风(去芦头)2两,白僵蚕(炒,去丝嘴)2两,香白芷2两,蓖麻叶2两,杉木2两,蒴藋叶2两,木鳖子1两半(去壳,炒令焦黄色),当归(洗,焙)1两,独活(去芦头)1两,吴茱萸(汤洗7次)1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风湿脚气,气血凝滞,皮肤粗涩,不自润泽。

用法用量每用半两,水4碗,入连根葱白5茎,擘开,同煎5-7沸,倾出,入朴消末2钱,重搅匀,先熏,候通手淋渫。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四

《圣惠》卷二十四:防风浴汤

药方名称防风浴汤

处方防风3两,蒴藋(切)1升,羊桃根3两,石南1两,秦艽1两,川升麻1两,苦参3两,茵芋1两,白蒺藜1两,蛇床子1两,白矾1两,枳壳1两。

制法上锉细。

功能主治风瘙痒不可止。

用法用量以水7斗,煎至5斗,去滓,于暖室中洗浴,令汗出。避风冷。

摘录《圣惠》卷二十四

猜你喜欢

  • 麟血散

    药方名称麟血散处方乳香、麟血、红花、面粉。功能主治折伤。用法用量热酒醋和匀。摘录《接骨图说》

  • 补心丸

    《赤水玄珠》卷十:补心丸药方名称补心丸别名补心丹(《证治准绳·类方》卷五)。处方麦冬75克远志(甘草汤煮)石菖蒲香附子(童便浸)60克天冬栝楼根白术贝母 熟地茯神地骨皮各45克人参川归牛膝黄

  • 聪耳四物汤

    药方名称聪耳四物汤处方当归(酒洗)1钱,川芎1钱,赤芍1钱,生地黄1钱,石菖蒲7分,酸枣仁(炒)7分,白芷7分,木通7分,枳壳(麸炒)7分,青皮(去瓤)7分,荆芥7分,薄荷7分,藁本7分,甘草2分。制

  • 椒附汤

    《百一》卷六:椒附汤药方名称椒附汤处方川椒(去目)、干姜(生用)、附子(去皮脐,生用)各等分。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骤然腹痛注下,或滑肠频并,多有冷沫。用法用量本方改为丸剂,名“椒附丸”(见《魏氏家藏

  • 赤麟散

    《喉证指南》卷四:赤麟散药方名称赤麟散处方真血竭15克巴豆7粒(去壳,去油净)明白矾30克制法上三味打碎,同入新砂锅,炼至矾枯为度。每30克加大梅片0.9克,蓬砂6克,共研极细,收储瓷瓶封固。功能主治

  • 和肝饮

    《玉案》卷五:和肝饮药方名称和肝饮处方当归1钱5分,白芍1钱5分,三棱1钱5分,青皮1钱5分,大茴香8分,木香8分,枳壳8分,柴胡8分,砂仁8分。功能主治胁下杠梗一条作疼。用法用量水煎服,不拘时候。摘

  • 龙肝膏

    药方名称龙肝膏处方伏龙肝1两,生地汁3合,麦冬汁3合,小蓟汁3合,藕汁3合,姜汁1合。制法入蜜半匙,慢火熬成膏。功能主治吐血不止。用法用量每服1匙。摘录《赤水玄珠》卷九

  • 葶苈大枣汤

    药方名称葶苈大枣汤处方葶苈2两(炒紫色,杵成丸),大枣20枚。功能主治痰实肺闭,气不得宣,呼吸壅滞,喘急妨闷,胸膈痞痛彻背者。用法用量上以水3升,煮取2升,去滓,纳麻黄、五味子各半两,取清,分2日服。

  • 加减五苓汤

    药方名称加减五苓汤处方柴胡、陈皮、甘草、厚朴(炒)、山楂、白茯苓、白芍(炒)、麦芽(炒)、扁豆、猪苓。功能主治夏秋时霍乱吐泻,有伏暑在内,面赤唇红,作渴。用法用量原书治上症,兼服六一散。摘录《幼科直言

  • 阑尾一号消炎片

    药方名称阑尾一号消炎片处方金银花125g,大青叶125g,败酱草125g,蒲公英125g,川楝子25g,生大黄37.5g,木香37.5g,冬瓜仁37.5g,桃仁25g,赤芍50g,黄芩37.5g,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