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方剂>鳖甲煎丸

鳖甲煎丸

金匮要略》卷上:鳖甲煎丸

药方名称鳖甲煎丸

处方鳖甲90克(炙)乌扇22.5克(烧)黄芩22.5克柴胡45克鼠妇22.5克(熬)干姜22.5克大黄22.5克 芍药37.5克桂枝22.5克葶苈7.5克(熬)石韦22.5克(去毛)厚朴22.5克 牡丹37.5克(去心)瞿麦15克 紫葳22.5克半夏7.5克人参7.5克蟅虫37.5克(熬)阿胶37.5克(炙),蜂窠30克(炙)赤消90克蜣螂45克(熬)桃仁15克

制法上药二十三味,为末,取煅灶下灰1.5千克,清酒5升,浸灰内过滤取汁,煎鳖甲成胶状,绞取汁,纳诸药煎,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行气化瘀,软坚消症。主疟疾日久不愈,胁下痞硬有块,结为疟母,以及症瘕积聚。

用法用量空腹时服3~6克,每日二至三次。

注意孕妇忌服。

摘录金匮要略》卷上

圣济总录》卷四十五:鳖甲煎丸

药方名称鳖甲煎丸

处方鳖甲(醋炙,去裙襕)1两,硇砂(不夹石者)1两,芫花(醋拌,炒)1两,狼毒(碎,锉,炒)1两,干漆(炒烟尽)1两,京三棱(炮,锉)3两,巴豆2钱(去皮心,研细,与硇砂用醋1升同熬成膏)。

制法上除硇砂巴豆外为末,与巴豆膏同拌匀,水煮面糊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脾脏久积冷气,攻心腹痛胀,恶心呕逆,脐下撮痛。

用法用量每服1丸,食后生姜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五

普济方》卷二四九引《卫生家宝》:鳖甲煎丸

药方名称鳖甲煎丸

处方鳖甲3两(水浸3日3夜,去裙,米醋蘸炙令脆,为末),桃仁100个(汤浸,去皮尖,炒黄,细研),硇砂(汤化,去石,煎成霜)3分,上药用酽醋4升,砂盆中慢火熬成膏,更入后药:厚朴(去皮,生姜汁炙)1两,陈皮(去白)1两,神曲(炒)1两,肉桂(去皮)1两,肉豆蔻4个,槟榔2两,柴胡(去苗)半两。

制法上为末,再温前膏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小肠气发不可忍,并治淋。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以细切生葱热酒送下。

注意忌生冷、油腻、湿面。

摘录普济方》卷二四九引《卫生家宝》

《圣惠》卷四十八:鳖甲煎丸

药方名称鳖甲煎丸

处方鳖甲2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防葵1两(锉,炒令黄),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上3味为细末,以醋2升,煎令如膏),干漆1两(捣碎,炒令烟出),桂心3分,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川椒红1两(微炒),桃仁2两半(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锉,研入),木香1两,枳实1两(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细末,纳前煎中,更入少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积聚气久不消,心腹虚胀,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生姜橘皮汤送下。

摘录《圣惠》卷四十八

《痢疟纂要》卷十二:鳖甲煎丸

药方名称鳖甲煎丸

处方鳖甲2两,香附5钱,三棱5钱,莪术5钱,海粉5钱,青皮5钱,红花5钱,桃仁5钱,神曲5钱,麦芽5钱。

制法上用醋煮,晒干,为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疟母血虚者。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白汤送下。

摘录《痢疟纂要》卷十二

普济方》卷二三六引《博济》:鳖甲煎丸

药方名称鳖甲煎丸

别名鳖甲柴胡煎丸、青蒿鳖甲煎丸、鳖甲煎、柴胡煎丸

处方鳖甲(去裙襕,醋炙)2两,柴胡(去苗)2两,甘草(炙,锉)1两,杏仁(去皮尖双仁,炒)1两,桔梗1两,当归(切,焙)1两,地骨皮1两,人参1两,赤芍药1两,木香半两,桂(去粗皮)半两,黄连1分,胡黄连1分,麝香(另研)2钱,酥3两,蜜3两。

制法上除麝香、酥、蜜外为末,用青蒿1斤,童子小便5升,好酒1升,熬青蒿至2升,去蒿,入酥、蜜,再熬成膏,候冷,入药末、麝香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虚劳。主虚劳骨蒸,早晚烦热,寝食不安,五心热闷,百节酸疼,肌瘦盗汗。

用法用量鳖甲柴胡煎丸(《圣济总录》卷一七九)、青蒿鳖甲煎丸(《永类钤方》卷十六)、鳖甲煎(《医部全录》卷三○六)、柴胡煎丸(《普济方》卷三九○)。

摘录普济方》卷二三六引《博济》

《圣惠》卷二十八:鳖甲煎丸

药方名称鳖甲煎丸

处方鳖甲2两(别捣为末),干漆(捣碎,炒令烟出)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京三棱1两(炮裂,锉),川大黄1两(锉碎,炒过),木香半两。

制法上为末。先将鳖甲末以头醋3升煎令稠,然后入诸药末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虚劳,症瘕不消。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温酒送下。

注意苋菜、生冷。

摘录《圣惠》卷二十八

《金匮》卷上:鳖甲煎丸

药方名称鳖甲煎丸

别名疟母煎

处方鳖甲12分(炙),乌扇3分(烧),黄芩3分,柴胡6分,鼠妇3分(熬),干姜3分,大黄3分,芍药5分,桂枝3分,葶苈1分(熬),石苇3分(去毛),厚朴3分,牡丹5分(去心),瞿麦2分,紫葳3分,半夏1分,人参1分,(庶虫)虫5分(熬),阿胶3分(炙),蜂窠4分(炙),赤消12分,蜣螂6分(熬),桃仁2分。

制法上为末,取煅灶下灰1斗,清酒1斛5斗浸灰,候酒尽一半,着鳖甲于中,煮令泛烂如胶漆,绞取汁,纳诸药煎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行气逐血,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主疟母,一切痞积。

用法用量疟母煎(《活人书》卷十七)。本方方名,《外台》引作“大鳖甲煎”。《千金》无鼠妇、赤消,有海藻大戟虻虫

注意苋菜、生葱、胡荽羊肉、饧等物;虚人忌用,体力较强者亦不宜久用;孕妇禁用。

各家论述1.《医方考》:方中灰酒,能消万物,盖灰从火化也;渍之以酒,取其善行;鳖甲鼠妇、(庶虫)虫、蜣螂、蜂窠皆善攻结而有小毒,以其为血气之属,用之以攻血气之凝结,同气相求,功成易易耳;柴胡厚朴半夏散结气;桂枝、丹皮、桃仁破滞血;水谷之气结,则大黄葶苈、石苇、瞿麦可以平之;寒热之气交,则干姜黄芩可以调之。人参者,以固元于克伐之汤;阿胶、芍药以养阴于峻厉之队也。乌扇、赤消、紫葳攻顽散结。

2.《千金方衍义》:疟母必着于左胁,肝邪必结肝部也。积既留着客邪,内从火化,当无外散之理,故专取鳖甲伐肝消积。尤妙在灰煮去滓,后下诸药,则诸药咸得鳖甲引入肝胆部分。佐以柴胡黄芩同脐少阳区域;参、姜、朴、半助胃祛痰;桂、芍、牡丹、桃、葳、阿胶和营散血;蜣螂、蜂窠、虻虫、(庶虫)虫、乌扇聚毒势攻;瞿、苇、藻、戟、葶苈大黄利水破结。未食前服7丸,日服不过二十余粒。药虽峻而不骤伤元气,深得峻药缓攻之法。又易《金匮》方中赤消毒劣,则易之以藻、戟;鼠妇难捕,乃易之以虻虫。略为小变,不失大端。

3.《古方选注》:本方都用异类灵动之物,若水陆,若飞潜,升者降者,走者伏者咸备焉。但恐诸虫扰乱神明,取鳖甲为君守之,其泄厥阴破症瘕之功,有非草木所能比者。阿胶达表熄风,鳖甲入里守神,蜣螂动而性升,蜂房毒可引下,(庶虫)虫破血,鼠妇走气,葶苈泄气闭,大黄泄血闭,赤消软坚,桃仁破结,乌扇降厥阴相火,紫葳破厥阴血结,干姜和阳退寒,黄芩和阴退热,和表里则有柴胡桂枝,调营卫则有人参白芍厚朴达原劫去其邪,丹皮入阴提出其热,石苇开上焦之水,瞿麦涤下焦之水,半夏和胃而通阴阳,灶灰性温走气,清酒性暖走血。统而论之,不越厥阴、阳明二经之药,故久疟邪去营卫而着脏腑者,即非疟母亦可借以截之。《金匮》惟此丸及薯芋丸药品最多,皆治正虚邪着久而不去之病,非汇集气血之药攻补兼施未易奏功也。

4.《成方便读》:方中寒热并用,攻补兼施,化痰行血,无所不备。而又以虫蚁善走入络之品,搜剔蕴结之邪。柴桂领之出表,消黄导之降里。煅灶下灰清酒,助脾胃而温运。鳖甲入肝络而搜邪。空心服七丸,日三服者,取其缓以化之耳。

临床应用1.血吸虫病肝脾肿大:李氏用鳖甲煎丸配合阿魏消痞丸治疗晚期血吸虫病肝脾肿大41例。用法:鳖甲煎丸每次1.5-2g,阿魏消痞丸,每次3-5g,二方混合服用,每日三次,饭前半小时服,23天为一疗程。结果:41例中脾脏缩小1-3公分者20人,4-6公分者13人,不缩小但软化者7人,无效者1人,有效率80%以上;其中29例肝肿大者,缩小1-2公分者10人;3-5公分者4人;不增不减而软化者13人,无效2人。此外17例大便带脓血者,服药后均转为正常大便。

2.胃癌:傅某,女64岁。胃脘隐痛,胃纳减退一年,伴大量呕血一次,黑粪多次及上腹部肿块,胃肠钡餐检查示:胃小弯癌性溃疡。体检:极度消瘦,中上腹可触及8×6厘米隆起之肿块,质坚硬,不易移动,舌紫暗,苔黄腻,脉细弦。治以理气活血、消肿软坚法。方药:鳖甲煎丸,枸桔、枳壳陈皮、桔叶、八月扎、香橼丁香佛手玫瑰花槟榔丹参赤芍牡蛎、天龙、木香香附、生熟苡仁,合欢皮川楝子茯苓,随证加减,并用云南白药,连续服用三年余(未用任何西药),胃小弯病变明显好转。7年后随访,病员仍健在。

摘录《金匮》卷上

《魏氏家藏方》卷十:鳖甲煎丸

药方名称鳖甲煎丸

处方木香半两(炒),胡黄连2两,当归1两(去芦),人参半两(去芦),茯苓1两(白者,去皮),诃子半两(炮,去核),槟榔1两,使君子49个(炮),鳖甲2两(醋浸,炙),麝香半两(别研),芦荟2钱半(别研),芜荑1两。

制法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诸般疳疾。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米饮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十

猜你喜欢

  • 栝楼牡蛎散

    《金匮要略》卷上:栝楼牡蛎散药方名称栝楼牡蛎散处方栝楼根牡蛎(熬)等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生津止渴,益阴潜阳。治百合病。肺胃津伤,口渴不愈者。用法用量每次10克,以温开水调服,一日三次。备注本方所治

  • 加减正元丹

    药方名称加减正元丹处方香附1斤(同艾2两,醋浸2宿,分作4分,1分用盐水炒,1分酥炙,1分童便浸炒,1分和乳瓦上炒),当归身(酒洗)5两,川芎2两,白芍药8两(酒浸,切片,半生半炒),生地6两(酒洗)

  • 白术六一汤

    药方名称白术六一汤处方白术(去芦)六两,甘草(炙)一两。炮制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治脾胃不和,心腹痞闷,胁肋侾胀,口苦无味,呕哕恶心,不思饮食,面色萎黄,肠虚自利,肌体瘦弱,膈气翻胃。常服育神温胃,逐湿消

  • 塌气散

    药方名称塌气散处方陈米(炒黄)35克 青橘皮(去白,巴豆去亮21粒同炒黄色,去巴豆不用)15克甘草(微炙)30屯黑牵牛(半生,半炒)7.5克 肉豆蔻(面裹,煨香)2枚制法上药研为细末。功能主治健脾行气

  • 点眼雄黄膏

    药方名称点眼雄黄膏处方雄黄(研)1分,干姜(炮,捣末)1分,黄连(去须,捣末)1分,矾石(烧令汁尽,研)1分,丹砂(研)1分,麝香(研)1钱。制法上用雪水2盏调和,入瓷瓶子内,重汤煮1日,药成候冷,用

  • 白虎去石膏加首乌当归和疟饮

    药方名称白虎去石膏加首乌当归和疟饮处方知母3钱,生甘草1钱,鲜首乌8钱,当归5钱,青蒿3钱,柴胡1钱,青皮1钱5分,草寇仁1钱(研)。功能主治瘁疟初病,但热不寒,邪气内藏于心,外舍分肉之间,肌肉消烁,

  • 黄散子

    《普济方》卷一八三:黄散子药方名称黄散子处方槟榔半两,桂1两,大黄半两(煨),木香1两,益智2两,茴香1两,郁金1两,当归1两,川芎2两,天仙藤2两,陈皮2两,紫苏2两,麦糱(炒)2两,牵牛1两,羌活

  • 龙沙丸

    药方名称龙沙丸处方天麻半两,芎藭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狗脊(去毛)半两,踯躅花半两,藿香叶半两,紫葳(即凌霄花)半两,干蝎(去土,炒)半两,地龙(去土,炒)半两,藁本(去苗土)半两,白芷半两

  • 散火汤

    药方名称散火汤处方黄连(炒)白芍(炒)栀子(炒)枳壳(去瓤)厚朴(去皮)香附川芎各3克木香砂仁茴香各I.5克甘草1克功能主治泻火行气。治热郁气滞,肚腹胀满,痛久不止,大便秘结者。用法用量上锉一剂。加生

  • 蒜连丸

    药方名称蒜连丸处方黄连(晒干,为末)独头蒜1颗(煨热,取肉,研细)制法上入米醋少许,捣和为丸,梧桐子大,晒干。功能主治清肠解毒。治诸血妄行,脏毒下血。用法用量每服30~40丸,陈米饮下。摘录《仁斋直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