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
红相关字典
红[hóng]字在结尾的词语
- 猪红[zhū hóng]指腊肉。 
- 撺红[cuān hóng]谓火焰升上来。 
- 干红[gān hóng]深红色。 
- 抢红[qiǎng hóng]骰子游戏的一种名目。掷得红多者为胜。 
- 逼红[bī hóng]指用火把金属烘烤发烫而呈红色。 
- 橙红[chéng hóng]像橙子一样红里带黄的颜色。 
- 方家红[fāng jiā hóng]荔枝品种名。 
- 飘红[piāo hóng]指股票等证券的价格普遍上涨。证券交易场所的电子显示屏上显示价格上涨时用红色,价格普遍上涨时显示屏上以红色为主,所以说飘红。 
- 火红[huǒ hóng]①像火一样红:~的太阳。
 ②形容旺盛或热烈:~的青春ㄧ日子过得~。
 
- 川红[chuān hóng]海棠的别名。 
- 披红[pī hóng]把红绸披在人的身上。表示喜庆或光荣。 把红绸披在人的身上,表示喜庆或光荣披红戴花 
- 艳红[yàn hóng]1.指红花。 2.犹鲜红。 
- 晕红[yūn hóng]中心浓而四周渐淡的一团红色。 
- 轻红[qīng hóng]1.淡红色;粉红色。 2.荔枝色淡红,故用以借指荔枝。 
- 周家红[zhōu jiā hóng]荔枝品种名。 
- 一串红[yī chuàn hóng]多年生草本植物。夏秋顶生总状花序,花成串。花冠唇形,花萼钟状,皆鲜红。花谢后花萼仍鲜红,可供观赏。亦有开紫花和白花的品种,称一串紫和一串白。 
- 斗雪红[dòu xuě hóng]月季花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月季花》。 
- 沈红[shěn hóng]1.亦作“沉红”。 2.犹殷红。 
- 自来红[zì lái hóng]不用学习和锻炼就自然产生进步思想。 不用学习和锻炼就自然产生进步思想 
- 赩红[xì hóng]深红;火红。 
- 说媒红[shuō méi hóng]旧俗办喜事人家给媒人的花红财礼。 
- 洋红[yáng hóng]一种近似粉红色的颜料。 较深的粉红色 
- 棕红[zōng hóng]红褐。 红褐 
- 汞溴红[gǒng xiù hóng]也名红汞。有机化合物,为蓝绿色或赤褐色带萤光的小片或颗粒。水溶液鲜红色或暗赤色,通称二百二,俗称红药水,是常用的皮肤创伤消毒药。 
- 映红[yìng hóng]宝石名。宝石有红蓝诸色,据云其中映红与映蓝最为珍贵。参阅清赵翼《粤滇杂记》。 
- 百日红[bǎi rì hóng]紫薇的别名。 
- 烂红[làn hóng]1.深红。 2.指落地的红叶。 
- 双红[shuāng hóng]1.指两条红色缎带。 2.见“双红拜帖”。 
- 烛红[zhú hóng]指蜡烛亮光。 
- 月月红[yuè yuè hóng]1.月季花的一种。常年开花﹐深红或深桃红色﹐小叶薄而带紫色。亦泛指月季花。 2.比喻每月成为惯例。 
- 面红[miàn hóng]谓争吵。 
- 赭红[zhě hóng]红褐色。 
- 霏红[fēi hóng]飞红。谓花瓣飘落。 
- 套红[tào hóng]在不是红色的版面上,用红色印出版面的某些部分(如刊头、标题)。 在不是红色的版面上,用红色印出版面的某些部分(如刊头、标题) 
- 缥红[piǎo hóng]红绿色彩。 
- 斑红[bān hóng]灿烂的花朵。 
- 霁红[jì hóng]瓷器釉色名。因其色如雨止时天空所呈现的红色﹐故称。以明代宣德窑所制为最精美。又称祭红﹑际红。亦代指这种颜色的瓷器。 
- 冷红[lěng hóng]指轻寒时节的花。 
- 长红[cháng hóng]1.指较大的红花。 2.指花枝上挂的红彩。古代北方用以送别离任的官员。 3.用长幅红纸书写的通告之类。 
- 鲜红[xiān hóng]鲜明的红色。 鲜艳的红色 
- 炫红[xuàn hóng]犹鲜红。 
- 一擫红[yī yè hóng]牡丹花的一种。 
- 买红[mǎi hóng]买喜事用的红色丝织物。 
- 胭红[yān hóng]胭脂一样的红色。如:胭红的百合花。 
- 赏花红[shǎng huā hóng]科举中式,名列前茅者,例插金花披红,谓之“赏花红”。 
- 鹤顶红[hè dǐng hóng]1.从丹顶鹤的红顶中提炼出来的一种毒药。 2.荔枝的一种。 3.鹤鱼的脑骨,其红如血,故称。 
- 珍珠红[zhēn zhū hóng]美酒名。 
- 状元红[zhuàng yuán hóng]1.果名。荔枝之一种。宋曾巩《荔枝录》:“状元红﹐言于荔枝为第一﹐出近岁﹐在福州报国寺。”一说﹐宋状元徐铎于故居手植荔枝﹐命名为“延寿红”。铎既没﹐人因称“状元红”。见清周亮工《闽小记》﹑清顾张思《土风录.状元红》。 2.花名。牡丹之一种。 3.酒名。 
- 走红[zǒu hóng]犹走运。 走红运;很吃得开 
- 橘红[jú hóng]①中医指柑橘类干燥的外果皮,可入药。②像红色橘子皮那样的颜色。 
- 残红[cán hóng]凋残的花;落花。 
- 眼红[yǎn hóng]①见别人有好条件或好东西非常羡慕和忌妒:别眼红人家的摩托车。②激怒的样子:仇人见面,分外眼红。 看见别人有名利或有好的东西时非常羡慕而忌妒,甚至想据为己有或取而代之人家有钱,你也去挣啊,眼红什么 
- 熟红[shú hóng]深江。 
- 梅红[méi hóng]像红梅那样的颜色。 
- 流红[liú hóng]1.指漂流在水中的落花。 2.指流血。 
- 降红[jiàng hóng]煎茶时用以簇火的铜火箸。 
- 撞门红[zhuàng mén hóng]求见入门时给守门者的赏钱。 
- 旗红[qí hóng]一种红色的染料。为我国用于国旗的染色。 
- 批红[pī hóng]明制,群臣奏进文书,由皇帝亲批数本,其馀由司礼监官按阁票所拟字样照录,或奉旨更改,用朱笔批之,称“批红”。清代,内阁进本拟签,经皇帝定后,学士照签以朱笔批于本面。 
- 玉白花红[yù bái huā hóng]比喻文辞优美的诗篇。 
- 碎红[suì hóng]形容杂乱的霜林落叶或枫叶。 
- 蕉红[jiāo hóng]深红色。 
- 肉红[ròu hóng]1.犹肉色。似人肌肤的红润之色。 2.中医药名。紫荆皮的别称。 红颜色的一种,类似肌肉的淡红色 
- 何家红[hé jiā hóng]荔枝树的一种。 
- 蹿红[cuān hóng]迅速走红:她一夜之间蹿红歌坛。 
- 晩红[wǎn hóng]1.指花一段时间仍保持红色。 2.荔枝的别名。 
- 一丈红[yī zhàng hóng]蜀葵的别称。 
- 银红[yín hóng]在粉红色颜料里加银朱调和而成的颜色。 银朱和粉红色颜料配成的颜色 
- 祭红[jì hóng]瓷器釉色名。也叫霁红,指一种鲜红的釉色。创始于元代后期,成熟于明永乐年间。因常施于祭祀郊坛的瓷器,故名。 
- 描红[miáo hóng]见“描朱”。 用墨笔在红字上描着写 
- 愁红[chóu hóng]谓经风雨摧残的花。亦以喻女子的愁容。 
- 堆红[duī hóng]漆器工艺名。在器物上用灰泥堆成花纹,再涂朱漆。 
- 练红[liàn hóng]古礼亲丧小祥后所着之练衣。用黄里红饰,故名。见《礼记.檀弓上》。 
- 票红[piào hóng]明清时,内阁学士草拟票旨进呈皇帝裁定,由皇帝亲自(或由司礼监宦官代)以朱笔批出,称为“票红”。 
- 茜红[qiàn hóng]绛红色。 
- 绯红[fēi hóng]鲜红:两颊绯红ㄧ绯红的晚霞。 
- 榴红[liú hóng]石榴花似的红色。 
- 枣红[zǎo hóng]像红枣的颜色。 
- 豇豆红[jiāng dòu hóng]类似豇豆的颜色,常用为瓷器的釉色。 
- 骍红[xīng hóng]赤色。 
- 分红[fēn hóng]①指人民公社时期社员定期分配工分值。
 ②企业分配盈余或利润:年终~ㄧ按股~。
 
- 水红[shuǐ hóng]1.比粉红略深而较鲜艳的颜色。 2.即水葓。 指稍深于粉红色的颜色 
- 朱砂红[zhū shā hóng]牡丹花的一种。 
- 脸红[liǎn hóng]指害臊:说这话也不脸红? 
- 石榴红[shí liú hóng]像石榴花一般的朱红色。 
- 千日红[qiān rì hóng]一年生草本植物,夏秋开球状花,苞片常呈紫红色,经久不变,故名。 
- 娇红[jiāo hóng]1.嫩红;鲜艳的红色。 2.指花。 形容女子嫩红的脸色两颊娇红 
- 桃红[táo hóng]粉红色。 像桃花一样的颜色;粉红色 
- 春红[chūn hóng]1.春天的花朵。 2.指落花。 
- 焰红[yàn hóng]火红。 
- 当红[dāng hóng](演员等)正走红:当红艺人|当红歌星。 
- 酣红[hān hóng]因酒醉而脸上呈现的红色。 
- 釉里红[yòu lǐ hóng]瓷器釉彩名。在瓷胎上以氧化铜绘制花纹后,施一层无色透明釉,以高温烧成,花纹呈红色。元代始创,明代达到成熟阶段,清以后更有发展。 
- 赧红[nǎn hóng]因害羞而脸色发红。 因害羞而脸色发红 
- 片红[piàn hóng]残花。 
- 涨红[zhàng hóng]突然变为红涨(例如脸色),尤指羞红。如:脸上火辣辣地涨红并否认一切。 
- 丹红[dān hóng]赤色。 
- 财红[cái hóng]财礼。 
- 跑红[pǎo hóng]走运;享有盛誉。 
- 铅红[qiān hóng]指妇女化妆用的铅粉和胭脂。 
- 山里红[shān li hóng]山楂的变种。其果实比山楂略大。 
- 衰红[shuāi hóng]凋谢的花。 
- 文公红[wén gōng hóng]牡丹花品种之一。 
- 半丈红[bàn zhàng hóng]花木名。 
- 露红[lù hóng]1.鲜艳的红色。 2.显现出红色。 
- 宫锦红[gōng jǐn hóng]芍药品名。花色深红。 
- 老红[lǎo hóng]行将萎谢的红花。 
- 焦红[jiāo hóng]谓火红色。 
- 挂红[guà hóng]1.悬挂红幛。表示庆贺。 2.指悬挂的红幛。 3.宴会划拳时,胜者陪负者饮酒。 
- 鹤翎红[hè líng hóng]牡丹的一种。 
- 品红[pǐn hóng]比大红略浅的红色。 比大红浅的红色 
- 照殿红[zhào diàn hóng]1.山茶花的一种。 2.佛桑花的别名。 3.红宝石的别名。 
- 喷红[pèn hóng]十分红;很红。如:听到他说此话,她顿时满脸喷红。 
- 大红[dà hóng]即大功。丧服名。 
- 猩红[xīng hóng]1.指像猩猩血那样鲜红的颜色。 2.银朱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石三.银朱》。 一种鲜红色,比苹果的红色黄而略浅,比洋红黄而浅,比卡斯蒂利红黄而暗,比茜草的深红色黄而浅,比辣椒稍蓝、稍淡而略暗 
- 黑红[hēi hóng]黑里透红。 
- 开门红[kāi mén hóng]比喻在一年开始或一项工作开始时就获得显著的成绩:争取新学年~。 
- 蜡红[là hóng]即烛花。 
- 见红[jiàn hóng]孕妇临产前,子宫颈管逐渐消失,子宫壁和胎儿有些分离,而引起少量阴道流血与宫颈内黏液混合后排出阴道的现象。若在近足月时出现这种现象,则表示已经临产,往往预示24小时内开始分娩。若在怀孕7-8个月出现较多的阴道流血,则有前置胎盘或胎盘早期剥离可能,应到医院及时处理。 
- 鱼尾红[yú wěi hóng]像鲤鱼尾的颜色,红中略透金黄色。多指晩霞的颜色。 
- 小红[xiǎo hóng]即小功。五服之第四等。 
- 嫣红[yān hóng]娇丽的红色:灶门里嫣红的火光,闪着她嫣红的脸|嫣红的晚霞。 
- 羞红[xiū hóng]脸上因羞愧而泛出的红晕。 
- 祝顶红[zhù dǐng hóng]鸟名。 
- 通红[tōng hóng]很红;十分红。 
- 映山红[yìng shān hóng]杜鹃花的别名。 
- 落红[luò hóng]落花:鹃啼催落红|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蜀红[shǔ hóng]指海棠。海棠一称蜀客。花色红﹐故名。 
红[hóng]字的成语
- 红豆相思[hóng dòu xiāng sī]红豆:植物名,又叫相思子,古人常用以象征爱情。比喻男女相思。 
- 披红戴花[pī hóng dài huā]披着绸,戴着红花。表示喜庆或光荣。 
- 红羊劫年[hóng yáng jié nián]红羊:古时迷信,认为丁未年是容易发生灾祸的年份,丁属火,未属羊,故称红羊。指国家或个人遭受灾难的岁月。 
- 眷红偎翠[juàn hóng wēi cuì]形容对春色的依恋。 
- 争红斗紫[zhēng hóng dòu zǐ]形容百花争艳的景象。 
- 红旗报捷[hóng qí bào jié]清代军队出征,打了胜仗,派专人手持红旗,急驰进京报捷。现用作报喜的意思。 
- 红飞翠舞[hóng fēi cuì wǔ]红、翠:指服装的色彩,泛指各种颜色。形容妇女们穿着各种颜色的漂亮衣服,尽兴嬉戏,热闹非凡的情景。 
- 红男绿女[hóng nán lǜ nǚ]指穿着各种漂亮服装的青年男女。 
- 翠袖红裙[cuì xiù hóng qún]泛指妇女的服装。亦用为妇女的代称。 
- 面红耳赤[miàn hóng ěr chì]脸笔耳朵都红了。形容因激动或羞惭而脸色发红。 
- 软红香土[ruǎn hóng xiāng tǔ]形容都市的繁华。 
- 绿暗红稀[lǜ àn hóng xī]形容暮春时绿廕幽暗、红花凋谢的景象。 
- 红炉点雪[hóng lú diǎn xuě]大火炉里放进一点雪,立即融化。比喻领悟、接受迅速,思想改变快。 
- 姹紫嫣红[chà zǐ yān hóng]姹、嫣:娇艳。形容各种花朵娇艳美丽。 形容花的品种繁多,五颜六色,景色艳美姹紫嫣红三春晖,赏心悦目百事兴 
- 红叶题诗[hóng yè tí shī]唐代宫女良缘巧合的故事。比喻姻缘的巧合。 
- 红粉青蛾[hóng fěn qīng é]红粉:原指红色的铅粉,为女子化妆用品,后借指美女;青蛾:青色蛾眉。指美人。 
- 满堂红[mǎn táng hóng]比喻各方面都取得好成绩或到处都很兴旺。 比喻各方面都取得好成绩,或到处都很兴旺 
- 红情绿意[hóng qíng lǜ yì]红:指红花;绿:指绿叶。形容艳丽的春天景色。 
- 绿惨红销[lǜ cǎn hóng xiāo]指妇女的种种愁恨。同“绿惨红愁”。 
- 幕里红丝[mù lǐ hóng sī]原指唐朝宰相张嘉贞想招郭元振为女婿,让他用“幕里牵红丝”的方法选择女儿。后比喻选妻。 
- 红晕冲口[hóng yùn chōng kǒu]晕:光影色泽模糊的部分;口:指马的嘴部。马的嘴唇色泽鲜艳。形容马匹优良,十分好看。 
- 红丝待选[hóng sī dài xuǎn]指为女择婿。 
- 露红烟绿[lù hóng yān lǜ]形容花木的色彩鲜艳。同“露红烟紫”。 
- 软红十丈[ruǎn hóng shí zhàng]形容都市的繁华。 
- 红颜暗老[hóng yán àn lǎo]青春焕发的容貌在不知不觉中消逝。比喻年龄增大,容颜衰老。 
- 粟红贯朽[sù hóng guàn xiǔ]粟:小米;红:指腐烂变质;贯:穿线的绳子;朽:腐烂。谷子变色了,钱串子损坏了。形容太平时期富饶的情况。 
- 红绳系足[hóng shéng jì zú]旧指男女双方经由媒人介绍而成亲。 
- 红紫乱朱[hóng zǐ luàn zhū]古以朱为正色,紫为杂色。红紫乱朱指杂色混乱正色。比喻邪道取代正道。 
- 青红皂白[qīng hóng zào bái]皂:黑色。青、红、黑、白四色。比喻事情的是非或原因。 比喻事情的原委、来龙去脉、是非曲直扯开衣服,看了两处,不问青红皂白,举起鞭子就打。——《老残游记》 
- 红妆素裹[hóng zhuāng sù guǒ]红妆:妇女的红色装饰;素裹:淡雅装束。指妇女艳丽和淡雅装束。用以形容雪过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美丽景色。 
- 看破红尘[kàn pò hóng chén]旧指看透人生,把生死哀乐都不放在心上的消极的生活态度。现也指受挫折后消极回避、无所作为的生活态度。 旧小说与戏曲中常称繁华的人世为红尘。旧说那些当和尚、道士的人都是由于看破红尘才出家的。现在常指对国家与个人前途失掉信心,对理想、事业不感兴趣的思想为看破红尘 
- 红不棱登[hóng bu lēng dēng]令人生厌的红色。∶令人生厌的红色那照片洗得红不棱登的,难看极了 
- 红头文件[hóng tóu wén jiàn]党、政机关下发的文件,刊头的名称常印成红字。 党、政机关下发的文件,刊头的名称常印成红字,俗称红头文件 
- 红口白牙[hóng kǒu bái yá]指一口咬定或指某句话确实说过。 指一口咬定。或指某句话确实说过 
- 批红判白[pī hóng pàn bái]批:削;判:分开;红、白:指花卉。嫁接花木。 
- 灯红酒绿[dēng hóng jiǔ lǜ]灯光酒色,红绿相映,令人目眩神迷。形容奢侈糜烂的生活。 形容尽欢的场面,多指腐化奢侈的生活灯红酒绿,纸醉金迷 
- 红颜白发[hóng yán bái fà]颜:面容,脸色。头发花白,面色红润。形容老年人身体健康。指红颜少女和白发老翁。 
- 红杏出墙[hóng xìng chū qiáng]形容春色正浓,情趣盎然。 
- 花红柳绿[huā hóng liǔ lǜ]形容明媚的春天景象。也形容颜色鲜艳纷繁。 
- 红光满面[hóng guāng mǎn miàn]形容人的气色好,脸色红润,满面光彩。 形容人的气色好,脸色红润,满面光彩她红光满面 
- 艳紫妖红[yàn zǐ yāo hóng]犹言姹紫嫣红。形容各种花朵娇艳美丽。 
- 红粉青楼[hóng fěn qīng lóu]红粉:原指红色的铅粉,为女子化妆用品,后借指美女;青楼:妓院。泛称有女色或可寻欢的场合。 
- 暮翠朝红[mù cuì zhāo hóng]形容爱情不专一。 
- 红叶之题[hóng yè zhī tí]红叶上题的诗。比喻姻缘巧合或天赐良缘。 
- 红灯绿酒[hóng dēng lǜ jiǔ]指欢乐的生活。形容奢侈糜烂的生活。 
- 红袖添香[hóng xiù tiān xiāng]红袖:借指年轻貌美的女子;添:增加。旧指有美女伴读。 
- 张红燃爆[zhāng hóng rán bào]张:张贴。张贴红对联或喜报,燃放爆竹。形容节日或逢喜事时喜庆的样子。 
- 裁红点翠[cái hóng diǎn cuì]①采摘花卉。②比喻选择华丽的辞藻。 
- 又红又专[yòu hóng yòu zhuān]具有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又掌握专业知识和专门技术。 政治上符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业务过硬,即德才兼备 
- 红旗招展[hóng qí zhāo zhǎn]招展:飘动。形容气势壮大,场面热烈。 
- 碧鬟红袖[bì huán hóng xiù]指代年轻貌美的女子。 
- 红红火火[hóng hóng huǒ huǒ]形容旺盛或经济优裕的生活。 
- 红装素裹[hóng zhuāng sù guǒ]指衣着淡雅的妇女。也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相映衬的景色。 
- 大红大紫[dà hóng dà zǐ]形容显赫、得意。 特别红特别紫,形容引人注目的事物 
- 刻翠裁红[kè cuì cái hóng]比喻极力修饰词藻。 
- 李白桃红[lǐ bái táo hóng]桃花红,李花白。指春天美好宜人的景色。 
- 红得发紫[hóng de fā zǐ]形容一个人走红,受重视到了过分的程度。 形容一个人走红,受重视到了过分的程度,有讽刺意她仗着出身好,业务好,红得发紫。——靳凡《公开的情书》 
- 红白喜事[hóng bái xǐ shì]红指结婚做寿,白指丧事,并到一起说就是红白喜事。 
- 红颜薄命[hóng yán bó mìng]红颜:美女的容颜;薄命:命运不好。旧时指女子容貌美丽但遭遇不好(多指早死、寡居或丈夫不好)。 红颜:少女美丽的容颜。薄命:命运不好。旧谓美貌女子早夭或嫁的丈夫不如意总则我红颜薄命,真心儿待嫁刘彦明,偶然间却遇 张瑞卿。——《元曲选.鸳鸯被》 
- 万红千紫[wàn hóng qiān zǐ]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也比喻事物丰富多彩。 
- 乌帽红裙[wū mào hóng qún]泛指男女。 
- 红衰翠减[hóng shuāi cuì jiǎn]红:指花;翠:指绿叶。红花衰败,绿叶减少。形容春尽花残或初秋百花凋谢的景象。 
- 绿肥红瘦[lǜ féi hóng shòu]绿叶茂盛,花渐凋谢。指暮春时节。也形容春残的景象。 形容花已逐渐开败,而草木枝叶正盛的暮春景色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宋. 李清照《如梦令》 
- 翠消红减[cuì xiāo hóng jiǎn]形容女子姿容减退。 
- 花烛红妆[huā zhú hóng zhuāng]花烛:彩色的蜡烛。点上彩色的蜡烛,穿着红艳的礼服。指婚礼。 
- 尤红殢翠[yóu hóng tì cuì]比喻男女间的缠绵亲昵。 
- 披红挂绿[pī hóng guà lǜ]穿艳丽的服装或带喜庆气氛的装饰。 
- 红日三竿[hóng rì sān gān]指天已大亮,时候不早。 
- 万紫千红[wàn zǐ qiān hóng]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也比喻事物丰富多彩。 各种颜色的花朵竞相开放,五彩缤纷。比喻各行各业兴旺发达 
- 脸红筋暴[liǎn hóng jīn bào]形容发急或发怒时面部红胀,青筋暴起的样子。 
- 唇红齿白[chún hóng chǐ bái]嘴唇红,牙齿白。形容人容貌俊美。 口唇鲜红,牙齿洁白。比喻人面貌美丽丰颊长眉,眼如银杏,口辅双涡,唇红齿白,于艳丽之中,有股英俊之气。——《老残游记》 
- 穿红着绿[chuān hóng zhuó lǜ]形容衣着鲜艳华丽。 穿戴得花花绿绿。形容打扮艳丽台阶上坐着几个穿红着绿的丫头。——《红楼梦》 
- 红丝暗系[hóng sī àn jì]相传月下老人掌管人间的姻缘,以红绳系夫妇之足。旧指男女双方经由媒人介绍而成亲。 
- 驻红却白[zhù hóng què bái]指保持青春,延迟衰老。红,红颜;白,白首。 
- 满面红光[mǎn miàn hóng guāng]满面:整个面部。形容心情舒畅,精神健旺的样子。 
- 红腐贯朽[hóng fǔ guàn xiǔ]红腐:米粟经久腐坏,色变红赤;贯朽:贯钱绳索朽烂。形容钱粮之多。 
- 砌红堆绿[qì hóng duī lǜ]形容春日花木繁荣的景象。 
- 一枕日红[yī zhěn rì hóng]一觉睡到次日太阳升起。比喻因酣睡而起床晚。 
- 红鸾天喜[hóng luán tiān xǐ]红鸾:三时传说天上有红鸾星,主管人间的婚姻喜事。比喻婚姻喜事。 
- 偎红倚翠[wēi hóng yǐ cuì]指亲狎女色;狎妓。 
- 御沟红叶[yù gōu hóng yè]御沟:流经宫苑的河道。指红叶题诗的故事,后用以比喻男女奇缘。亦作“御沟流叶”、“红叶之题”。 
- 纷红骇绿[fēn hóng hài lǜ]纷:纷披;红:指红花;骇:散乱;绿:指绿叶。纷披散乱的红花绿叶。形容花草树木随风摆动。 
- 红瘦绿肥[hóng shòu lǜ féi]绿叶茂盛,红花凋谢。形容暮春景色。 
红[hóng]字在开头的词语
- 红点颏[hóng diǎn ké]鸟,歌鸲(qú)的一种。羽毛褐色,雄的喉部鲜红色,叫的声音很好听。通称红靛颏儿。 
- 红样[hóng yàng]用红笔批改过的校样。 
- 红皮[hóng pí]药材名。即陈皮。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果二.橘》。 
- 红飞鼠[hóng fēi shǔ]鼠名。 
- 红教[hóng jiào]藏族地区喇嘛教的一派。8世纪到9世纪盛行。 
- 红果儿[hóng guǒr]〈方〉山里红。 
- 红弦[hóng xián]乐器上的红色丝弦。 
- 红英[hóng yīng]红花。 
- 红楼梦[hóng lóu mèng]原名《石头记》,清末书坊重印时曾改名为《金玉缘》。长篇小说。一百二十回。前八十回为清代曹雪芹作。后四十回一般认为系高鹗续补。主要描写封建世家大族贾府由盛到衰的过程及贾宝玉、林黛玉等青年男女的婚姻爱情悲剧,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精神文化生活。作品结构宏大,语言优美、生动、传神,刻画人物尤为成功,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晴雯等艺术形象。是中国古代优秀长篇小说中的杰出作品。 中国清代初期(约 1790 年)问世的长篇小说,又名《石 
- 红蝙蝠[hóng biān fú]一种形似蝙蝠的动物。 
- 红谕[hóng yù]旧时官吏上任时,用红纸缮写定期接任的布告。 
- 红顶商人[hóng dǐng shāng rén]“红顶商人”即“官商”,“红顶商人1”通俗点讲就是政府里的官员,同时再以商人的身份出现,兼具公务员和商人两个角色的人,亦即“官商”。 
- 红丸案[hóng wán àn]晩明宫廷三案之一。明光宗于泰昌元年(公元1620年)即位后数日即病。司礼监秉笔兼掌御药房太监崔文升下泻药,病益剧。鸿胪寺丞李可灼进红丸,自称仙方。光宗服一丸,稍觉舒畅。又命进一丸,明日天未明即死去。当时有人疑系已故明神宗的郑贵妃指使下毒,朝野议论不一。后崔文升发遣南京,李可灼遣戍。魏忠贤专政时翻案,免李可灼戍,擢崔文升总督漕运。红丸案与“梃击案”﹑“移宫案”合称为晩明三案。三案之争,明亡始止。参阅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三案》。 
- 红药[hóng yào]亦作“红葯”。芍药花。 芍药花 
- 红焰焰[hóng yàn yàn]形容红如火焰。 
- 红绿灯[hóng lǜ dēng]指挥车辆通行的信号灯,多设在城市的交叉路口,红灯指示停止,绿灯指示前进。 
- 红堂堂[hóng táng táng]1.亦作“红棠棠”。 2.红彤彤,形容很红。 
- 红云宴[hóng yún yàn]南汉刘鋹每年于荔枝熟时设宴款客,故称。 
- 红蕖[hóng qú]1.红荷花。蕖,芙蕖。 2.喻指女子的红鞋。 
- 红腊[hóng là]见“红蜡”。 
- 红领巾[hóng lǐng jīn]①红色的领巾,代表红旗的一角,少年先锋队员的标志。②指少先队员。 
- 红麒麟[hóng qí lín]用炭屑制成的麒麟形的兽炭。 
- 红汞[hóng gǒng]药物名。即汞溴红,是常用的皮肤创伤消毒药。溶液通称红药水。 蓝绿色或赤褐色带萤光的小片或颗粒C 20 H 8 O 6 Br 2 Na 2 Hg,水溶液鲜红色或暗赤色,是常用的皮肤创伤消毒药 
- 红桥[hóng qiáo]1.红色之桥。 2.桥名。在江苏省扬州市。明崇祯时建,为扬州游览胜地之一。 
- 红伞[hóng sǎn]红色伞盖。我国古代高级官员出行时所用的一种仪仗,以罗﹑绢制成。有黄﹑红﹑蓝诸色,以黄﹑红为贵。 
- 红嫣嫣[hóng yān yān]犹言红艳艳。 
- 红丝石[hóng sī shí]我国山东省青州市所产的砚石。石质赤黄,有红纹如丝,萦绕石面,故名。 
- 红膏[hóng gāo]1.指胭脂。 2.红色的脂膏。 
- 红靺鞨[hóng mò hé]红宝石名。相传产于 靺鞨国,故名。《旧唐书·肃宗纪》:“上元 二年壬子,楚州 刺史 崔侁 献定国宝玉十三枚……七曰红靺鞨,大如巨栗,赤如樱桃。”清 黄遵宪《春夜招乡入饮》诗:“千光璧琉璃,五色红靺鞨。” 
- 红十字会[hóng shí zì huì]一种国际性的志愿救济团体,救护战时病伤军人和平民,也救济其他灾害的受难者。1864年日内瓦公约规定以在白地儿上加红十字作为它的标志。 救护病伤军人、平民、难民的一种国际性志愿救济团体,它的标志为白地上加红十字 
- 红筹股[hóng chóu gǔ]在中国境外注册,在香港上市的内地企业发行的股票。 
- 红通通[hóng tōng tōng]见“红彤彤”。 
- 红鱼[hóng yú]1.红色的鱼。 2.红笛鲷的别称。体长,侧扁,色鲜红。栖息于暖海底层。是我国南海重要的海产鱼之一。 
- 红杏尚书[hóng xìng shàng shū]宋代词人宋祁,字子京,任工部尚书,所作《玉楼春》词,有“红杏枝头春意闹”之句,时人张先称之为“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后亦简作“红杏尚书”。 
- 红场[hóng chǎng]俄罗斯莫斯科市中心的广场。平面长方形,面积约4公顷。红场西侧有列宁陵墓,南端有瓦西里布拉仁教堂。是举行集会、游行和阅兵等重大庆祝活动的场所。 
- 红芍药[hóng sháo yào]1.词牌名。双调八十九字,仄韵。宋王观有此词。 2.曲牌名。属南吕调。明汤显祖《邯郸记》﹑清李渔《笠翁十种曲》﹑清洪升《长生殿》等均有此曲。 
- 红茵[hóng yīn]红色的垫褥。 
- 红裙[hóng qún]1.红色裙子。 2.指美女。 
- 红票[hóng piào]①旧时戏剧或杂技等的演出者赠送给人的免费入场券。②旧时戏剧演出以较高价格售出的票(多为硬性摊派)。 
- 红旗手[hóng qí shǒu]指先进人物。 
- 红笺[hóng jiān]红色笺纸。多用以题写诗词或作名片等。 
- 红头[hóng tóu]1.亦称“红头子”。 2.指头裹红巾的农民起义军。 
- 红轮[hóng lún]1.比喻红日。 2.亦作“红纶”。红色巾披。 
- 红糟[hóng zāo]红色酒糟。可用作调味品。 
- 红馥馥[hóng fù fù]形容鲜明的红色。 
- 红丁[hóng dīng]蕈的别名。 
- 红花[hóng huā]1.亦作“红华”。红色的花。 2.即红蓝花。亦指红蓝花的花。中医入药,性温味辛。有祛瘀生新﹑通经活血及止痛等作用。 
- 红顶[hóng dǐng]红顶子。借指高官。 
- 红觜[hóng zī]见“红嘴”。 
- 红皮书[hóng pí shū]见〖白皮书〗。 
- 红人[hóng rén](红人儿)称受宠信的人。 
- 红色[hóng sè]①红的颜色。②象征革命或政治觉悟高:红色政权丨红色根据地。 
- 红钱[hóng qián]1.旧时在新疆通用的铜币普尔钱的俗称。因系红铜所铸,故称。 2.染红了的铜钱。旧时和尚放焰口超度亡魂,把红钱和其他祭品一齐撒向台下,任人拾取。 
- 红桃[hóng táo]1.红色桃花。 2.指桃红色。 3.人名。传说为唐玄宗妃杨玉环的侍者。 
- 红腐[hóng fǔ]1.谓陈米色红腐烂。 2.指陈米。 
- 红衫儿[hóng shān er]曲牌名。属中吕宫。元本高明《琵琶记》﹑元柯丹丘《荆钗记》﹑明汤显祖《牡丹亭》等均有此曲。 
- 红子[hóng zǐ]指棋子。 
- 红白大礼[hóng bái dà lǐ]指婚丧嫁娶的礼仪。 
- 红巾[hóng jīn]1.红色巾帕。 2.借指美女。 3.见“红巾军”。 
- 红棠棠[hóng táng táng]见“红堂堂”。 
- 红桐觜[hóng tóng zī]鸟名。 
- 红嘴[hóng zuǐ]1.亦作“红觜”。 2.红色的鸟嘴。 3.特指鹦鹉的嘴,用以喻饶舌者。 
- 红点子[hóng diǎn zǐ]清代官员委任状,在人名上要加朱点,后因称差使﹑官职为红点子。 
- 红闺[hóng guī]1.犹红楼。指少女所居之处。 
- 红踯躅[hóng zhí zhú]红杜鹃花的别称。 
- 红股[hóng gǔ]股份公司向股东赠送的股票,是红利分配的一种形式。 
- 红绣鞋[hóng xiù xié]1.女子所穿的红色绣花鞋。 2.旧时的一种酷刑。铸铁为鞋,烧红,使人穿之,用以逼供。 
- 红告示[hóng gào shì]旧时新官上任时的红纸公告。 
- 红利[hóng lì]①指企业分给股东的利润或分给职工的额外报酬。②参加集体生产单位的个人所得的额外收益。 
- 红带[hóng dài]1.红色的衣带。 2.清制,皇族束红带。 3.鸟名。练鹊的一种。 
- 红血球[hóng xuè qiú]红细胞。 
- 红颜[hóng yán]指貌美的女子。 
- 红朽[hóng xiǔ]谓米粟陈腐变红色。 
- 红媒[hóng méi]谓为未婚女子做媒。 
- 红粉[hóng fěn]胭脂及铅粉。女子的化妆品:雾冷侵红粉。也指女子:红粉佳人|两行红粉一时回。 
- 红埃[hóng āi]犹红尘。指飞扬的尘土。 
- 红头巡捕[hóng tóu xún bǔ]指旧上海租界巡捕房的印度籍巡捕。 
- 红烧肉[hóng shāo ròu]利用红烧的办法烹调的猪肉。 利用红烧的办法烹调的猪肉 
- 红丹丹[hóng dān dān]犹言红彤彤。 
- 红缨帽[hóng yīng mào]清代的礼帽。帽顶披红缨。冬春用暖帽,以缎为顶,以呢﹑绒或皮为檐;夏秋用凉帽,也叫纬帽,无檐,用纱或竹丝作胎,形如覆釜。有官职的外加花翎顶戴,以示官阶。 
- 红绳[hóng shéng]1.红色绳子。 2.犹红线。谓缔结婚姻。 
- 红绵[hóng mián]见“红棉”。 
- 红鸾[hóng luán]1.神话传说中的红色仙鸟。 2.旧时星命家所说的吉星,主婚配等喜事。 
- 红窗影[hóng chuāng yǐng]见“红窗迥”。 
- 红友[hóng yǒu]1.酒的别称。 2.特指江苏宜兴出产的一种酒。 
- 红牌[hóng pái]红色的硬纸片。某些球类比赛中裁判员用来处罚严重犯规的球员。足球比赛中被出示红牌的球员须立即退出赛场,同时不得参加下一场或几场球寒。 
- 红蛋[hóng dàn]用颜料染红的鸡蛋,旧俗生孩子的人家用来分送亲友。 生孩子的人家分送亲友的染红的鸡蛋 
- 红斑狼疮[hóng bān láng chuāng]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因体内结缔组织存在广泛性非化脓性炎症引起皮肤、肾脏、心血管、关节等处出现不同程度症状。好发于青年女性。如病变局限于皮肤者,称为局限性盘状红斑狼疮,常见于面部,呈蝶形淡红色斑。本病起病缓,对多种药物、日光过敏,有不规则发热,用抗生素治疗无效。 
- 红心草[hóng xīn cǎo]草名。一说为红心灰藋之俗称。相传唐代王炎,梦侍吴王。久之,闻宫中出辇,鸣箫击鼓,言葬西施。吴王悲悼不止,立诏词客作挽歌。炎应教作《西施挽歌》,有“满地红心草,三层碧玉阶”之句。唐沈亚之《异梦录》﹑唐谷神子《博异志》均载此事。后以“红心草”为美人遗恨之典故。 
- 红与黑[hóng yǔ hēi]长篇小说。法国司汤达作于1830年。出身低微的于连因聪明博学,被市长聘为家庭教师,不久与市长夫人私通。败露后被迫进入神学院,后当上侯爵秘书,并成了侯爵小姐的情人。市长夫人受教会怂恿告发了他,他盛怒之下枪伤市长夫人。终被法庭判处死刑。 法国作家斯丹达尔(司汤达)著的现实主义小说。故事围绕木匠之子于连这个机会主义者的勃勃野心而展开,他为人虚伪、善用心计,把诱惑作为向上爬的手段 
- 红勒帛[hóng lè bó]1.用红帛制的腰带。 2.宋沈括《梦溪笔谈.人事一》:“士人刘几累为国学第一人,骤为怪崄之语,学者翕然效之,遂成风俗。欧阳公深恶之,会公主文,决意痛惩……有一举人论曰:‘天地轧,万物茁,圣人发。’公曰‘此必刘几也’,戏续之曰:‘秀才剌,试官刷。’乃以大朱笔横抹之,自首至尾,谓之红勒帛,判‘大纰缪’字榜之,既而果几也。”后因谓以朱笔涂抹文字为红勒帛。 
- 红鰕[hóng xiā]见“红虾”。 
- 红区[hóng qū]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党建立的农村根据地。 
- 红薯[hóng shǔ]甘薯的通称。 甘薯的通称 
- 红炉[hóng lú]1.烧得很旺的火炉。 2.今亦指打铁炉。 
- 红蠃[hóng luǒ]见“红螺”。 
- 红水河[hóng shuǐ hé]西江上游南、北盘江汇合处至柳江注入处的河段别称。因两岸多红色土壤,水呈红褐色而得名。长659千米。滩多水急,不利航行。水能资源丰富,与黄河上游、长江上中游并列为全国水电开发重点河流。 中国珠江干流西江上游,从贵州望谟县至广西天峨县石龙镇的河段 
- 红板[hóng bǎn]漆成红色的木板。一般指桥板。 
- 红蚕[hóng cán]老熟的蚕,体呈红色,故称。 
- 红华[hóng huá]见“红花”。 
- 红芙蓉[hóng fú róng]本指唐敬宗所宠爱之舞妓。唐苏鹗《杜阳杂编》卷中:“宝历二年,浙东国贡舞女二人,一曰飞鸾,二曰轻凤。每歌罢,上令内人藏之金屋宝帐中,盖恐风日所侵故也。由是宫中语曰:‘宝帐香重重,一双红芙蓉。’”后亦用作歌舞女伎的代称。 
- 红殷殷[hóng yīn yīn]形容很红。如:红殷殷的晚霞。 
- 红勒[hóng lè]谓以朱笔勾涂文字。 
- 红粒[hóng lì]1.米。 2.粒状的红蕊。 
- 红剥银[hóng bāo yín]清代专作漕运经费的赋银。顺治初定制:漕船至天津起剥,分运至通州,设红剥船六百只,每船给田十顷,收租赡船,免其征科。康熙三十九年裁革,将原田按亩起科,归入地丁奏销;仍照原收租数,分派各省,于漕粮项下编征,解粮道库支发,称红剥银。凡置造垡船器具及夫役工食等项费用,于红剥银内动支,馀剩之银,分给运军,以备剥浅之用。参阅《清会典事例.户部.剥船》。 
- 红胡子[hóng hú zǐ]旧时东北地区活动在深山野林中结伙打劫的人。 
- 红绿帖[hóng lǜ tiē]旧式婚姻所用的订婚凭证。用红、绿二色纸书写,故名。红帖是男家向女家求婚的求帖,绿帖是女家同意允婚的允帖。 
- 红外线[hóng wài xiàn]波长比可见光长的电磁波,波长0.77—1,000微米,在光谱上位于红色光的外侧。易于被物体吸收,穿透云雾的能力比可见光强。具有很强的热能,工业上用做烘烤的热源,也用于通讯、探测、医疗等。也叫红外光或热线。 在电磁波谱中,波长介于红光和微波间的电磁辐射。它不能引起视觉,但有显著的热效应,可以用温差电偶、光敏电阻或光电管等仪器来探测 
- 红头军[hóng tóu jūn]指红巾裹头的农民起义军。 
- 红模子[hóng mú zi]供儿童练习毛笔字用的纸,印有红色的字,用墨笔顺着红字的笔画写。 少儿练毛笔字用的字帖,顺着红字的笔画描模 
- 红灯[hóng dēng]1.红色的灯。 2.红色信号灯。常表示注意﹑危险等。如交通管理有红绿灯,红灯表示停止车辆前进。 
- 红袄军[hóng ǎo jūn]金末山东﹑河北地区农民起义军。因战士身穿红袄,故称。起义军领袖有杨安儿﹑李全等。 
- 红窗睡[hóng chuāng shuì]1.亦名“红窗听”。 2.词牌名。双调﹐五十三字,仄韵。宋柳永﹑晏殊均有此词。 
- 红肿[hóng zhǒng]由于局部血管扩张及血液过多而引起的一部分皮肤的发红肿胀。如:皮肤红肿。 
- 红蓼[hóng liǎo]蓼的一种。多生水边,花呈淡红色。 
- 红椅子[hóng yǐ zi]指榜末。俗称名列榜末为坐红椅子。 
- 红新月会[hóng xīn yuè huì]伊斯兰教国家中的志愿救护﹑救济团体,性质和红十字会相同,因其采用白地上加红色新月的标志而得名。 
- 红苏[hóng sū]见“红酥”。 
- 红米[hóng mǐ]糙米。 
- 红青[hóng qīng]黑里透红的颜色。也叫绀青(gànqīng)。 
- 红木[hóng mù]紫檀一类的木材,多为红色或褐色,质地坚硬,大多用来做贵重的家具。 
- 红丝[hóng sī]1.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牵红丝娶妇》:“郭元振少时,美风姿,有才艺。宰相张嘉贞欲纳为婿。元振曰:‘知公门下有女五人,未知孰陋,事不以仓卒,更待忖之。’张曰:‘吾女各有姿色,即不知谁是匹偶,以子风骨奇秀,非常人也。吾欲令五女各持一丝,幔前使子取便牵之,得者为婿。’元振欣然从命。遂牵一红丝线,得第三女,大有姿色。后果然随夫贵达也。”又传说月下老人以赤绳系夫妻之足,虽仇家异域,此绳一系,终不可避。后因以“红丝”为婚姻或媒妁的代称。 2.指眼球因微血管充血而造成的血丝。 3.一种名贵的石砚。亦作砚的别名。 
- 红花菜[hóng huā cài]河北﹑山东一带采取未开的山丹花制的干菜。 
- 红裳[hóng shang]1.红色衣裳。 2.借指美女。 
- 红细胞[hóng xì bāo]血细胞的一种,比白细胞小,圆饼状,红色,没有细胞核,含血红蛋白,产生在红骨髓中。作用是输送氧气到各组织并把二氧化碳带到肺泡内。也叫红血球。 
- 红兵[hóng bīng]指在上海起义的﹑刘丽川领导的小刀会军队。因起义的军士用红巾包头,故称。 
- 红绫饼餤[hóng líng bǐng dàn]古代的一种珍贵的饼饵。以红绫裹之,故名。 
- 红香[hóng xiāng]谓色红而味香。 
- 红禀[hóng bǐng]清代平民向官府﹑下级向上级有所请求的一种呈文。 
- 红妆[hóng zhuāng]同‘红装’。 
- 红小豆[hóng xiǎo dòu]赤豆。 
- 红兽[hóng shòu]指烧红的兽炭。晋羊琇性豪侈,用炭屑和作兽形,用以温酒,当时豪贵,竞相仿效。见《晋书.外戚传.羊琇》。亦指火炉。 
- 红灯罩[hóng dēng zhào]见“红灯照”。 
- 红螺[hóng luó]1.亦称“红蠃”。 2.软体动物名。壳薄而红,可制为酒杯。 3.因用作酒杯或酒的代称。 
- 红牙[hóng yá]1.檀木的别称。檀木色红质坚,故名。 2.乐器名。檀木制的拍板,用以调节乐曲的节拍。 
- 红藤[hóng téng]藤本植物,茎可作手杖,加工后可用以编织器物。 
- 红活[hóng huó]红润有生气。 
- 红痢[hóng lì]痢疾的一种。患者腹痛,大便次数增多,中杂血和黏液。 小牛的带血腹泻;尤指由一种微小的动物寄生物(Eimeria zurnii)所引起的球虫病 
- 红壤[hóng rǎng]红色的土壤,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和台湾地区。铁铝含量高,酸性强,养分少。也叫红土。 
- 红皱[hóng zhòu]干枣的别名。 
- 红芳[hóng fāng]指红花。 
- 红葡萄藤[hóng pú táo téng]落叶藤本植物,叶子阔卵形,有细长的叶柄,聚伞花序,浆果成熟时蓝黑色。秋天叶子变成红色。茎和根可入药。也叫爬墙虎。 
- 红一字[hóng yī zì]传统戏中所用一字形的假须,红色。黑色者称黑一字。均为上唇短髭,连鬓。带此须者,多为莽壮而不修边幅的角色,如《战宛城》中的典韦。 
- 红事[hóng shì]指喜事。与“白事”相对。 指男女婚事 
- 红星[hóng xīng]①红色的五角星。②指非常受欢迎的明星:影视红星。 
- 红本[hóng běn]1.明代宦官刘瑾专权时,奏章都为两份;先具红揭送刘瑾,名红本;然后送交通政司,名白本。 2.清制,凡内外进呈的本章,经皇帝裁定后由内阁用朱笔批发,称红本。见《清会典.事例十四.内阁职掌》。 
- 红林[hóng lín]1.盛开红花的树林。 2.指众多的红旗。 
- 红潮[hóng cháo]赤潮。 
- 红毛[hóng máo]1.红色羽毛。 2.旧指荷兰。后亦泛指西洋或西洋人。 
- 红专[hóng zhuān]谓又红又专。红,指具有政治觉悟;专,指掌握专业知识。 
- 红旗[hóng qí]①红色的旗子,是无产阶级革命的象征:红旗红旗飘飘。②竞赛中用来奖励优胜者的红色旗子。③比喻先进:红旗手丨红旗单位。 
- 红晕[hóng yùn]中心浓而四周渐淡的一团红色:脸上泛出红晕。 
- 红松[hóng sōng]裸子植物,常绿乔木,高可达40米。小枝密生褐色柔毛。 
- 红宝石[hóng bǎo shí]红色透明的刚玉,硬度大,用来做首饰和精密仪器的轴承等。参看〖刚玉〗。 一种红刚玉宝石,尤其是产于缅甸、斯里兰卡和泰国的。硬度大,用来做首饰,也用来做精密仪器的轴承或天平的支点等 
- 红运[hóng yùn]好运气:走红运。也作鸿运。 好运气走红运 
- 红铜[hóng tóng]即赤铜。由硫化物或氧化物铜矿石冶炼得来的纯铜,可用以铸钱及制作器物。 
- 红生[hóng shēng]戏曲中扮演勾红脸人物的生角。 
- 红茸[hóng róng]见“红绒”。 
- 红扑扑[hóng pū pū](红扑扑的)形容脸色红:喝了几杯酒,脸上红扑扑的。 
- 红纶[hóng lún]见“红轮”。 
- 红灯区[hóng dēng qū]指某些城市中妓院、舞厅、酒吧、夜总会等集中的地区。 
- 红门[hóng mén]1.指宫门。古代宫门多漆为红色。 2.即红帮。 
- 红铺[hóng pù]明代称警卫皇城的哨所。 
- 红货[hóng huò]旧时指珠宝一类的贵重物品:红货铺。 
- 红丝研[hóng sī yán]见“红丝砚”。 
- 红苕气[hóng sháo qì]方言。犹土气。 
- 红热[hóng rè]某些物质加高温(500—1,200℃)后发出暗红色至橙红色的光亮,这种状态叫做红热。如果温度继续升高,就由红转为白热。 
- 红葩[hóng pā]红花。 
- 红蜡[hóng là]1.亦作“红腊”。 2.红烛。 
- 红顶子[hóng dǐng zǐ]1.红色的帽顶子。清代官服,礼帽上用不同质料和颜色的顶子以区别官阶,一﹑二品官员戴红色珊瑚珠的顶子。 2.借指高官。 
- 红衣[hóng yī]1.红色衣裳。 2.喻指红色羽毛。 3.荷花瓣的别称。 
- 红煤[hóng méi]方言。无烟煤。〈方〉∶无烟煤 
- 红包[hóng bāo](红包儿)包着钱的红纸包儿,用于馈赠或奖励等:送红包丨发红包。 
- 红莲幕[hóng lián mù]《南史.庾杲之传》:“﹝王俭﹞用杲之为卫将军长史。安陆侯萧缅与俭书曰:‘盛府元僚,实难其选。庾景行泛渌水,依芙蓉,何其丽也。’时人以入俭府为莲花池,故缅书美之。”后因以“红莲幕”为幕府之美称。 
- 红衲袄[hóng nà ǎo]1.红色的补缀上衣。袄是有衬里的夹衣或棉衣。 2.曲牌名。南北曲都有。北曲属黄钟宫,一名《红锦袍》。南曲属南吕宫。 
- 红毛坭[hóng máo ní]〈方〉水泥。 
- 红白赏恤[hóng bái shǎng xù]清 制,八旗官员家有红白事,按该员品级给予赏赐,谓之“红白赏卹”。 
- 红春[hóng chūn]胭脂名。 
- 红烧[hóng shāo]一种烹调方法,把肉、鱼等加油、糖略炒,并加酱油等作料,焖熟使成黑红色:红烧肉丨红烧鲤鱼。 
- 红脸[hóng liǎn]①指害羞:这小姑娘见了生人就红脸。②指发怒:我们俩从来没红过脸。 
- 红缸[hóng gāng]1.亦作“红釭”。 2.灯盏的别称。 
- 红绫餤[hóng líng dàn]见“红绫饼餤”。 
- 红蟹[hóng xiè]一种甲背和螯俱赤色的蟹。又名石蟹﹑赭甲蟹。 
- 红枪会[hóng qiāng huì]清代华中和华北农民自发性的武装组织。因会员多使用红缨枪而得名。活动于河南﹑山东全省和河北之南部,安徽﹑江苏﹑江西之北部。又有黑枪会﹑黄枪会﹑白枪会,是其姊妹团体。 
- 红袂[hóng mèi]犹红袖。 
- 红头阿三[hóng tóu ā sān]指旧上海租界中印度籍巡捕。含贬义。 
- 红亭[hóng tíng]1.红色的亭子。 2.犹长亭。路途中行人休憩﹑送别之处。 
- 红净[hóng jìng]戏曲中净角的一种,专演红色脸谱的人物。 
- 红氍毹[hóng qú shū]红色的毛织地毯。 
- 红旭[hóng xù]红日。 
- 红船[hóng chuán]1.彩绘的画船。 2.明代载囚犯的船。 3.旧时长江一带的救生船。凡江行遇风涛之险,均由红船任拯救之责。见《清会典.工部三.都水清吏司》。 
- 红衣大炮[hóng yī dà pào]我国明末清初仿照荷兰大炮所造的炮。用铁铸成,也称红衣铁炮。红衣,红夷的转称。参见“红衣大将”。 
- 红楼[hóng lóu]华美的楼阁。旧时指富家小姐的住处:红楼春梦|红楼归晚,看足柳暗花暝|晚妆罢,人倚红楼。 
- 红叱拨[hóng chì bō]1.名马名。唐天宝中,西域进汗血马六匹,分别以红﹑紫﹑青﹑黄﹑丁香﹑桃花叱拨为名。见宋李石《续博物志》卷四。也泛指骏马。 2.一种名贵的猫。 
- 红艳[hóng yàn]红而艳丽。 红而艳丽 
- 红帮[hóng bāng]又称“洪门”或“洪帮”。清代民间秘密结社之一。成员间提倡“联卫共济,手足相顾,患难相扶”。长期在珠江、长江流域秘密活动。19世纪60年代初发展到海外,在华侨中建立致公堂等洪门组织。 
- 红灯记[hóng dēng jì]京剧剧目。1964年阿甲、翁偶虹据同名沪剧改编。抗日战争时期,东北铁路工人、共产党员李玉和在执行传递密电码任务时,由于叛徒出卖,与母亲李奶奶、女儿铁梅先后被捕。祖孙三代与日本宪兵队长鸠山进行不屈斗争,李玉和、李奶奶英勇牺牲,铁梅在群众帮助下,终将密电码送到目的地。 
- 红学[hóng xué]指研究古典小说《红楼梦》的学问:红学家。 
- 红夷炮[hóng yí pào]明代称西洋制大炮。 
- 红布[hóng bù]1.一种颜色鲜艳的精臻布料。2.一种染色牢固的红色布。 
- 红鲜[hóng xiān]1.红米;红稻。 2.指鱼。 3.色红而鲜艳。 
- 红磷[hóng lín]又称“赤磷”。磷的一种同素异形体。红到红紫色的无定形或结晶型粉末。无毒。416°c时升华。化学性质不及白磷活泼,在高温时与氧气、氯气等反应而发生燃烧和爆炸。将白磷和稀有气体放在密封容器内加热到260°c时可得。主要用于有机合成,制安全火柴、磷的化合物等。 
- 红头签[hóng tóu qiān]古时御厨中的一种食品。 
- 红马甲[hóng mǎ jiǎ]指证券交易把内的证券交易员,因穿红色背心而得名。 
红[hóng]字在中间的词语
- 血红蛋白[xuè hóng dàn bái]一种含铁的结合蛋白。是人和其他脊椎动物血液中红血细胞的主要成分。由珠蛋白和血红素结合而成。主要作用是运输氧气:血液流过肺脏时,血红蛋白与氧结合成氧合血红蛋白;血液流过其他组织时把结合的氧放出,供组织氧化之用。此外,还有运输二氧化碳和维持血液酸碱平衡的作用。 
- 叶红素[yè hóng sù]见“胡萝卜素”。 见“胡萝卜素” 
- 有红似白[yǒu hóng sì bái]方言。形容脸色白里透红。 
- 玉红草[yù hóng cǎo]仙草名。 
- 雕红漆[diāo hóng qī]见〖剔红〗。 
- 木红色[mù hóng sè]染色之一种。 
- 五星红旗[wǔ xīng hóng q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旗面红色,左上方缀一大四小黄色五角星。小五角星环拱大星之右,各有一个角尖正对大五角星的中心点,象征着中国革命人民的大团结。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旗面红色,长方形,长和高为三与二之比。左上方缀五角星五颗。一星较大,居左;四星较小,环拱于大星之右,并各有一个角尖正对大星的中心点。旗面的红色象征革命,星用黄色是为着在红地上显出光明。旗上的五颗星 
- 砑红笺[yà hóng jiān]一种压印图画的红色笺纸。 
- 四两红肉[sì liǎng hóng ròu]指心,良心。 
- 梅红罗[méi hóng luó]梅红色的丝罗。 
- 醉红妆[zuì hóng zhuāng]词牌名。调见宋张先《子野词》。词有“一般妆样百般娇”及“郎未醉有金貂”句,因取以为名。参阅《词谱》九。 
- 青红帮[qīng hóng bāng]青帮﹑红帮的并称。 
- 春红女[chūn hóng nǚ]年轻美丽的女子。 
- 砌红堆緑[qì hóng duī lù]形容春日花木繁荣的景象。 
- 跑红毛[pǎo hóng máo]旧指为躲避西方侵略军的杀戮而逃往别处。 
- 藏红花[zàng hóng huā]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细长,有鳞茎。花淡紫色,可入药。原产欧洲,由西藏传入内地,故称。亦指这种植物的花。 
- 出红差[chū hóng chāi]谓去刑场枪毙。 
- 除红捉緑[chú hóng zhuō lǜ]赌博的隐语。赌具骰子成正立方体﹐六面分别刻以一点到六点之数﹐点着红黑色﹐故称。 
- 双红拜帖[shuāng hóng bài tiē]用双折大红纸写或印的大型名帖。旧时拜会或联系事情时用。 
- 眼红颈赤[yǎn hóng jǐng chì]形容因羡慕﹑妒忌而寻衅争吵。 
- 二红饭[èr hóng fàn]大麦掺赤豆做的饭。 
- 中央红军[zhōng yāng hóng jūn]即“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 
- 木红球[mù hóng qiú]菊之一种。其花色红。 
- 品红评緑[pǐn hóng píng lǜ]谓以花草等自然景物为题材吟诗作赋。 
- 玉红春[yù hóng chūn]仙酒名。 
- 厢红旗[xiāng hóng qí]镶红旗。清代八旗之一。参见“八旗”。 
- 砑红绡[yà hóng xiāo]即砑红笺。 
- 眼红素[yǎn hóng sù]出现于某些夜间飞行昆虫眼睛视网膜上的红色素。 出现于某些夜间飞行昆虫眼睛视网膜上的红色素 
- 花红柳緑[huā hóng liǔ lǜ]1.形容花木繁茂的样子。 2.比喻颜色鲜艳。 
- 呼红叫六[hū hóng jiào liù]见“呼幺喝六”。 
- 大红袍[dà hóng páo]全称《海公大红袍全传》。清代长篇小说。作者不详。六十回。写明代嘉靖朝清官海瑞与严嵩父子的斗争。塑造了一个清廉耿介、锄强除暴的清官形象。多为后世戏曲所取材。 
- 题红叶[tí hóng yè]1.即红叶题诗传情的故事。历来记载颇多﹐如: 
- 分红利[fēn hóng lì]分红。 
- 猩红热[xīng hóng rè]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2猩红热10岁儿童多见,好发于冬、春两季。特征是发热、咽部肿痛、全身弥漫性红色皮疹、草莓舌等。 
- 棉红蜘蛛[mián hóng zhī zhū]俗称火龙﹑红蜘蛛﹑火蜘蛛。节肢动物,体很小,成虫椭圆形,通常橙红色,年生十余代。危害棉花﹑豆类﹑玉米等多种农作物。 
- 坐红椅子[zuò hóng yǐ zi]谓考试名列最后。旧时考试,张榜公布名次,榜末例用红笔一勾,故称。 
- 双红名帖[shuāng hóng míng tiě]即双红拜帖。 
- 西红柿[xī hóng shì]又称“番茄”。双子叶植物,茄科。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热带为多年生,温带为一年生。全株有软毛。浆果多汁液,圆或扁圆形,橘黄或鲜红色。原产南美洲,中国普遍栽培。果实富含维生素a、c,被称为“维生素蔬菜”。 番茄的别称 
- 呼红喝緑[hū hóng hē lǜ]形容大声叫嚷。 
- 牵红丝[qiān hóng sī]见“牵丝”。 
- 单红帖[dān hóng tiē]见“单帖”。 
- 诗题红叶[shī tí hóng yè]犹言红叶题诗。 
红[gōng]字在开头的词语
- 红女[gōng nǚ]工女。古指从事纺织缝纫等工作的妇女。 红颜少女红女白婆。(红颜的少女和白发的老婆婆。)——《聊斋志异.促织》 
红[gōng]字在结尾的词语
- 女红[nǚ gōng]旧指纺织、缝纫、刺绣一类的工作及其制成品。古时这类工作大都是妇女所做,故名。红(gōng):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