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
言相关字典
言[yán]字的成语
- 欲言又止[yù yán yòu zhǐ]想说又停止不说。形容有难言的苦衷。 
- 贵不可言[guì bù kě yán]极其高贵,以至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旧时相面的人卜测人的前程时常说的话。 
- 析言破律[xī yán pò lǜ]指巧说诡辨,曲解律令。 
- 异口一言[yì kǒu yī yán]不同人说同样的话。形容看法、意见完全一致。 
- 身居言路[shēn jū yán lù]言路:进言之路。旧指身居谏官之职。 
- 言之不渝[yán zhī bù yú]渝:改变,违背。说出的话决不改变。 
- 无庸讳言[wú yōng huì yán]没有什么不可以直说的。指可以坦率地说。 
- 言同勒石[yán tóng lè shí]指说的话深刻而珍贵,如同刻石。 
- 言犹在耳[yán yóu zài ěr]犹:还。说的话还在耳边。比喻说的话还清楚地记得。 
- 言不践行[yán bù jiàn xíng]践行:履行,实行。说了不能实行。 
- 甘言厚礼[gān yán hòu lǐ]甜美的言辞,厚重的礼品。 
- 言之有据[yán zhī yǒu jù]说话和写文章有充分的证据或事实根据。 说话和写文章有充分的证据或事实根据 
- 两言可决[liǎng yán kě jué]两三句话即可决定。形容寥寥数语就把事情办妥了。 
- 行言自为[xíng yán zì wéi]行:行为;言:言论。行为和言论都是自己发出的。比喻要自己约束自己。 
- 夫复何言[fú fù hé yán]夫:语气助词;复:还,再。还能再说什么话呢!表示感慨很深。 
- 立扫千言[lì sǎo qiān yán]形容才思敏捷,文章写得很快。 
- 不言而信[bù yán ér xìn]旧指君子不用说什么就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形容有崇高的威望。 
- 徒托空言[tú tuō kōng yán]白把希望寄托于空话。指只讲空话,而不实行。 光有满嘴空谈,不办实事 
- 季路一言[jì lù yī yán]比喻信用极好。 
- 龙言凤语[lóng yán fèng yǔ]比喻轻松悠扬的音乐之声。 
- 涎言涎语[xián yán xián yǔ]厚着脸皮胡言乱语,撒赖。 
- 人微言轻[rén wēi yán qīng]地位低,说话不受人重视。 指人的地位低,言论主张不被人重视某已三奏其事,至今未报,盖人微言轻,理自当尔。——宋. 苏轼《上执政乞度牒赈济及因修廨宇书》 
- 诓言诈语[kuāng yán zhà yǔ]诓:欺骗;诈:骗人。欺骗人的话。 
- 言语道断[yán yǔ dào duàn]原为佛家语,指意义深奥微妙,无法用言辞表达。后指不能通过交谈、谈判的方法解决问题。 
- 危言悚听[wēi yán sǒng tīng]危言:使人吃惊的话。指故意说些夸大的吓人的话,使人惊疑震动。 
- 坐言起行[zuò yán qǐ xíng]坐能言,起能行。原指言论必须切实可行,后比喻说了就做。 原意是言论必须切实可行,后来引伸为说的和做的相符合故坐而言之,起而可设,张而可施行。——《荀子.性恶》 
- 言事若神[yán shì ruò shén]预测事情象神仙一样灵验。 
- 以人废言[yǐ rén fèi yán]以:因为;废:废弃。因为说话人的地位的低下或犯有错误就不采纳他所说的正确的意见。 因为某人不好或不喜欢某人而不管他的话是否有道理,概不听取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 
- 人言籍籍[rén yán jí jí]指人们议论纷纷。 
- 謏言謏说[xiǎo yán xiǎo shuō]謏:小。指不值得重视的言论或指流言蜚语。 
- 言以足志[yán yǐ zú zhì]足:完成;志:意愿。言语能够用来表达意愿。指思想可以通过言语反映出来。 
- 楚人戎言[chǔ rén róng yán]戎:西南少数民族的总称,在此作地名用。楚人生长在戎,就要说西戎人的话。比喻客观环境的影响要胜过主观条件与与自然的本能。 
- 一言陷人[yī yán xiàn rén]陷:陷害。进谗言去陷害人。 
- 难言之隐[nán yán zhī yǐn]隐:隐情,藏在内心深处的事。隐藏在内心深处不便说出口的原因或事情。 隐藏在内心深处难以说出口的事 
- 五言长城[wǔ yán cháng chéng]称誉善于作五言诗的好手。 
- 言有召祸[yán yǒu zhào huò]召:招来;祸:灾祸。出言不慎容易招致祸患。旧戒人说话要慎重。 
- 拭面容言[shì miàn róng yán]拭:擦;拭面:擦去别人吐在自己脸上的唾沫;容言:听取别人意见。泛指接受别人的批评,正确对待自己的错误。 
- 务去陈言[wù qù chén yán]务:务必;陈言:陈旧的言辞。陈旧的言辞一定要去掉。指写作时务必要去掉陈旧的言辞。 
- 狂言瞽说[kuáng yán gǔ shuō]形容人狂妄愚昧,胡说八道。 
- 言人人殊[yán rén rén shū]殊:不同。说的话个个不同。指各人有各人的意见。 每人说的话都不一样。指各有自己的见解 
- 忠言逆耳[zhōng yán nì ěr]逆耳:不顺耳。正直的劝告听起来不顺耳,但有利于改正缺点错误。 忠实的劝告听起来不好受 
- 流言混语[liú yán hùn yǔ]毫无根据而且不明事理的话。 
- 成一家言[chéng yī jiā yán]指学问自成体系可派别。 
- 一言定交[yī yán dìng jiāo]形容双方意气相投,刚一交谈,就成了至交。 
- 言而有信[yán ér yǒu xìn]说话靠得住,有信用。 
- 瞽言蒭议[gǔ yán chú yì]瞽言:不达事理的议论;蒭议:草野之人的议论。水平不够,见解不深的言论。常用作自谦之辞。 
- 退有后言[tuì yǒu hòu yán]当面顺从答应,背后进行非议。 
- 有言在前[yǒu yán zài qián]已经把话说在前头。指事前打好了招呼。 
- 三言二语[sān yán èr yǔ]三两句话。形容言语十分简短。 
- 总而言之[zǒng ér yán zhī]总的说起来。 总起来说;总之总而言之,只要事情成功,我是无不恪遵台命的。——清. 吴趼人《糊涂世界》 
- 陈言老套[chén yán lǎo tào]陈旧的言词和套数。 
- 婉言谢绝[wǎn yán xiè jué]婉:婉转。辞语婉转地不答应。 辞语婉转地不答应 
- 言归正传[yán guī zhèng zhuàn]正传:正题或本题。指话头转回到正题上来。旧小说中常用的套语。 开始谈或讨论正题。在评话和旧小说中用作套话和尚一看不对头,赶紧言归正传,预备说完了好告辞。——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 
- 妖言惑众[yāo yán huò zhòng]妖言:迷惑人的邪说。用荒谬的鬼话迷惑人。 妖言:荒诞不经之言。用骗人的鬼话迷惑众人 
- 言十妄九[yán shí wàng jiǔ]形容说话虚妄不实。 
- 言之有故[yán zhī yǒu gù]所说的话有根据。同“言之成理”。 
- 能言快语[néng yán kuài yǔ]能说会道,言词敏捷爽利。 
- 统而言之[tǒng ér yán zhī]总的说起来。 
- 察言观色[chá yán guān sè]察:详审。观察别人的说话或脸色。多指揣摸别人的心意。 观察言语脸色来揣摩其心意 
- 言人人同[yán rén rén tóng]指对某件事情人们的说法一样。 
- 寡言少语[guǎ yán shǎo yǔ]言语很少。形容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也形容心情沉闷,不爱讲话。 
- 一言一动[yī yán yī dòng]一句话和一个行动。也指每句话和每一个行动。 
- 笃论高言[dǔ lùn gāo yán]确切高明的言论。 
- 由中之言[yóu zhōng zhī yán]出自内心的话。 
- 口不言钱[kǒu bù yán qián]形容廉洁清高,不讲钱财。 
- 小小不言[xiǎo xiǎo bù yán]指细微的,不值得一提的。∶微不足道;轻微小小不言的事情,我也不追究了。——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 
- 背惠食言[bèi huì shí yán]指忘恩失信。 
- 豪言空话[háo yán kōng huà]内容空洞的大话。 内容空洞的大话用豪言空话来消除心中的烦恼 
- 各言其志[gè yán qí zhì]各自表明自己的愿望和志向。 
- 一时戏言[yī shí xì yán]偶然开玩笑的话。 
- 言不及行[yán bù jí xíng]指言行不一。 
- 矫言伪行[jiǎo yán wěi xíng]虚假的议论行为。 
- 言传身教[yán chuán shēn jiào]言传:用言语讲解、传授;身教:以行动示范。既用言语来教导,又用行动来示范。指行动起模范作用。 在口头上传授讲解,在行动上以身作则。指从言行两方面进行教育 
- 矢口猖言[shǐ kǒu chāng yán]犹言信口胡说。 
- 陈言务去[chén yán wù qù]陈言:陈旧的言辞;务:务必。陈旧的言词一定要去掉。指写作时要排除陈旧的东西,努力创造、革新。 
- 苦不堪言[kǔ bù kān yán]堪:能。痛苦或困苦到了极点,已经不能用言语来表达。 
- 言之凿凿[yán zhī záo záo]凿凿:确实。形容说得非常确实。 凿凿:确实。讲得非常确实言之凿凿,确可信据。——《聊斋志异.段氏》 
- 三言五语[sān yán wǔ yǔ]三两句话。形容言语十分简短。 
- 一派胡言[yī pài hú yán]指不切实际的言语。 
- 讹言谎语[é yán huǎng yǔ]讹言:诈伪的话;谎语:不真实的话。指造谣说谎。 
- 寓言十九[yù yán shí jiǔ]寓言:有所寄托的话;十九:十分之九,指绝大多数。原意是采用寓言的方式表达,最容易使大多数人信服。后泛指故事情节多为虚构。 
- 言高趣远[yán gāo qù yuǎn]高:高深;远:深远。言论高深且含意深远。 
- 恶言恶语[è yán è yǔ]指用狠毒的话骂人或说话。 
- 上书言事[shàng shū yán shì]指向朝廷书面提出对国家大事的看法或建议。现多指向上级写信提建议或意见。 
- 难言兰臭[nán yán lán xiù]难言:谈不上;兰:兰花;臭:味;兰臭:指气味相投的友谊。指很难结下友情。 
- 不可胜言[bù kě shèng yán]说不尽。形容非常多或到达极点。 
- 一言而喻[yī yán ér yù]喻:明白。一句话就使人了解或说明白。 
- 哽咽难言[gěng yè nán yán]因感情激动难以说出话来。形容很伤心痛苦而说不出话来。 
- 言简意该[yán jiǎn yì gāi]作谓语、状语、定语,形容说话写文章简明扼要。 
- 意出言外[yì chū yán wài]意思或含义表现于语言、文辞上。 
- 巧言利口[qiǎo yán lì kǒu]巧伪的言辞,锋利的口辩。 
- 流言蜚语[liú yán fēi yǔ]毫无根据的话。指背后散布的诽谤性的坏话。 原指没有根据的话,现在多指在别人背后散布的诬蔑、中伤的说法村里传开了流言蜚语,说什么夏家的寡妇不正派,伤风败俗 
- 蜚语恶言[fēi yǔ è yán]蜚语:没有根据的流言。形容诽谤的言辞。 
- 言多伤幸[yán duō shāng xìng]话多易出问题,以致言行不一,使品行受损害。同“言多伤行”。 
- 询事考言[xún shì kǎo yán]询:查询;考:考核。查询、考核所做的事和所说的话。后多指对官员的考核。 
- 言为心声[yán wéi xīn shēng]言语是思想的反映,从一个人的话里可以知道他的思想感情。 汉. 扬雄《法言.问神》:“故言,心声也”。意指言语是表达心意的声音,即言语反映思想 
- 跌荡放言[diē dàng fàng yán]跌荡:放纵不拘;放:粗放,豪放。行为放纵,语言豪放。 
- 繁言蔓词[fán yán màn cí]蔓:蔓延。繁多而头绪纷杂的言词。表示说话、写文章烦琐而不简炼。 
- 信言不美[xìn yán bù měi]信:真实。美:美妙,漂亮。真实的话未经加工,所以不美妙动听。 
- 三言两语[sān yán liǎng yǔ]几句话。形容话很少。 
- 花言巧语[huā yán qiǎo yǔ]原指铺张修饰、内容空泛的言语或文辞。后多指用来骗人的虚伪动听的话。 动听而虚假的话受了推销员的花言巧语的欺骗 
- 去梯之言[qù tī zhī yán]拿走上楼用的梯子后,再民之交谈。比喻极端机密的话。 
- 直言骨鲠[zhí yán gǔ gěng]言辞正直,气节刚劲。 
- 不堪言状[bù kān yán zhuàng]指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指无法用言语形容。状,描述然而我在南京住了几时,官场上面的举动,也见了许多,竟有不堪言状的。——清.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 言不顾行[yán bù gù xíng]说话与行事不相符合。 
- 一言千金[yī yán qiān jīn]一句话价值千金。常用以形容所言之富有价值。 
- 美言不文[měi yán bù wén]文:饰。美善的言辞,不需要修饰。 
- 兰言断金[lán yán duàn jīn]兰言:心意相合的言论;断金:比喻同心。心意相合才会有共同语言。 
- 正言若反[zhèng yán ruò fǎn]正言:正直的话。把正直的话当成反话。比喻误解他人的好意。 
- 敢怒敢言[gǎn nù gǎn yán]敢于愤怒,又敢于说出来。 
- 德言容功[dé yán róng gōng]德:妇德,品德。言:言辞。容:容貌。功:女红(旧指女子所做的针线活)。封建礼教要求妇女应具备的品德。 
- 一言蔽之[yī yán bì zhī]蔽:遮,引申为概括。用一句话来概括。 
- 啖以甘言[dàn yǐ gān yán]啖:引诱;甘:甜。用甜言蜜语去引诱人。 
- 不恤人言[bù xù rén yán]不管别人的议论。表示不管别人怎么说,还是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做。 
- 危言危行[wēi yán wēi xíng]危:正直。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指不畏危难而直言敢为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逊。——《论语》 
- 古语常言[gǔ yǔ cháng yán]古时候就已流传,至今人们还经常说的话。 
- 言高旨远[yán gāo zhǐ yuǎn]高:高深;远:深远。言论高深且含意深远。 
- 空言无补[kōng yán wú bǔ]指空洞不切实际的言论,于事无补。 
- 噤口不言[jìn kǒu bù yán]噤:闭口不作声。闭着嘴不说话。 
- 一言丧邦[yī yán sàng bāng]指一句话可以亡国。 
- 大言不惭[dà yán bù cán]说大话,不感到难为情。 指吹牛而不知羞愧他就大言不惭,以为吓人地步。——《镜花缘》 
- 瞽言刍议[gǔ yán chú yì]瞽:瞎眼;刍议:草野平民的言论。盲人和草野平民的言论。 
- 诡言浮说[guǐ yán fú shuō]指虚假不实的话。 
- 言清行浊[yán qīng xíng zhuó]清:清高;浊:浑浊,指低下。说的是清白好话,十的是污浊坏事。形容人言行不一。 
- 满纸空言[mǎn zhǐ kōng yán]满纸都是废话。形容文章空洞,毫无内容。 
- 要言不烦[yào yán bù fán]要:简要;烦:烦琐。指说话或写文章简单扼要,不烦琐。 要:简要。烦:烦琐。指说话简明扼要 
- 恶言詈辞[è yán lì cí]指中伤辱骂的言辞。 
- 言之过甚[yán zhī guò shèn]话说得太过头了。 
- 污言秽语[wū yán huì yǔ]指肮脏下流的或不文明的话语。 指肮脏下流的或不文明的话语“语言美”的宣传日益深入人心,以讲文明礼貌语言为荣、以说污言秽语为耻的社会风气开始形成 
- 一言穷理[yī yán qióng lǐ]一言:一个字。用一个字就把事物的性状全表现出来。比喻以精炼的文字概括复杂的情状。也比喻论证精辟。 
- 一言以蔽[yī yán yǐ bì]蔽:遮,引申为概括。用一句话来概括。 
- 纸上空言[zhǐ shàng kōng yán]指停留在书本上的、未经实践检验的空洞言论。 
- 解构之言[jiě gòu zhī yán]解构:附会,捏造。指牵强附会或胡乱捏造的话。 
- 一言便定[yì yán biàn dìng]一句话说定了,不再更改。比喻说话算数,决不翻悔。 
- 危言正色[wēi yán zhèng sè]刚直的言论和严正的态度。 非常认真地以忠直之言相告 
- 快言快语[kuài yán kuài yǔ]说话和表达得清楚明确坦白。 说话和表达清楚的、明确的、坦白的 
- 德言工容[dé yán gōng róng]封建礼教要求妇女应具备的品德。 
- 甜言蜜语[tián yán mì yǔ]象蜜糖一样甜的话。比喻为了骗人而说得动听的话。 投合心意的好听的话,多指为讨好人或哄骗人而说的大多数人爱听甜言蜜语 
- 溢于言表[yì yú yán biǎo]超出言语以外,指某种思想感情虽未说明却能使人体会出来。 情感外露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 正色敢言[zhèng sè gǎn yán]态度严肃,敢于直言。 
- 言深交浅[yán shēn jiāo qiǎn]交:交情,友谊。跟交情浅的人谈心里话。 
- 好言甘辞[hǎo yán gān cí]甜美动听的逢迎之辞。 
- 秽语污言[huì yǔ wū yán]秽:污浊,肮脏。指粗俗下流、不堪入耳的话。 
- 以言徇物[yǐ yán xùn wù]用违心的话语附和别人。 
- 言之有序[yán zhī yǒu xù]说话和写文章很有条理。 
- 言不谙典[yán bù ān diǎn]谙:熟悉。诗话用词不熟悉经典。 
- 不言不语[bù yán bù yǔ]不说话,闷声不响。 
- 嘉言懿行[jiā yán yì xíng]嘉、懿:善、美。有教育意义的好言语和好行为。 
- 币重言甘[bì zhòng yán gān]币:指礼物;厚:重。礼物丰厚,言辞好听。指为了能达到某种目的而用财物诱惑。 币:礼物。礼物丰厚,言语动听。多用作贬义币重而言甘,诱我也。——《左传.僖公十年》币重言甘,古人所畏。——《晋书.王敦传》 
- 言大非夸[yán dà fēi kuā]乭:夸口。说的虽然是大话,但不是虚夸的。 
- 纶言如汗[lún yán rú hàn]指皇帝的话,一说出来就像汗流出后不能收回。 
- 意在言外[yì zài yán wài]语言的真正用意没有明白说出来,细细体会就知道。意思不是用直截了当的陈述而是以暗指或以容易自然地推论出来的方式来传达的,即言词的真正用意是暗含着的,没有明白说出 
- 立言不朽[lì yán bù xiǔ]立言:指创立学说;不朽:永存。创立的学说,永远能流传下去。 
- 出言不逊[chū yán bù xùn]逊:谦让,有礼貌。说话粗暴无礼。 说话鲁莽没礼貌、不顺他人心愿八岁纵笔成文,本郡举他神童,起送至京。因出言不逊,冲突了试官,打落下去。——《喻世明言》 
- 出言吐语[chū yán tǔ yǔ]犹言谈吐。指说话。 
- 言必有中[yán bì yǒu zhòng]中:正对上。指一说话就能说到点子上。 一说就说到关键、要害的地方。形容说话恰当得体 夫人不言,言必有中。——《论语.先进》 
- 直言谠议[zhí yán dǎng yì]谠:正直。正直的言论。 
- 大言欺人[dà yán qī rén]说大话欺骗人。 
- 一言难尽[yī yán nán jìn]形容事情曲折复杂,不是一句话能说清楚的(用在不好的事)。 
- 由衷之言[yóu zhōng zhī yán]衷:内心。出自内心的话。 
- 言发祸随[yán fā huò suí]话一出口,祸患随之而来。同“言出祸从”。 
- 言行不一[yán xíng bù yī]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外一套。 
- 惨不忍言[cǎn bù rěn yán]不忍心把悲惨情形说出口。 
- 浮言虚论[fú yán xū lùn]浮夸的语言,虚饰的言论。指大话、空话。 
- 软语温言[ruǎn yǔ wēn yán]温和的话语。 
- 金口玉言[jīn kǒu yù yán]旧时俗指皇帝说的话。现在指说出口不能改变的话(用在讽刺)。 原指皇帝说的话,后亦泛指不可改变的权威性的话 
- 绳墨之言[shéng mò zhī yán]可作为准绳、合乎道德圣智的言论。 
- 括囊不言[kuò náng bù yán]括囊:扎束袋口。扎紧袋口不讲话。比喻闭口不言。 
- 无言可对[wú yán kě duì]对:对答,回答。没有话来回答。 
- 一言为定[yī yán wéi dìng]一句话说定了,不再更改。比喻说话算数,决不翻悔。 一句话说定,不再更改或反悔姐姐说的有理,就是这等一言为定,不可再改。——清.文康《儿女英雄传》 
- 忠言奇谋[zhōng yán qí móu]忠诚的进言,出众的谋略。 
- 陈言肤词[chén yán fū cí]指陈旧而肤浅的言词。 
- 不言之言[bù yán zhī yán]意在言外的话。 
- 言是人非[yán shì rén fēi]指言论无可非议,但为人不可取。 
- 甘言厚币[gān yán hòu bì]币:指礼物;厚:重。礼物丰厚,言辞好听。指为了能达到某种目的而用财物诱惑。 
- 造言之刑[zào yán zhī xíng]刑:刑罚。对造谣惑众的人所处的刑罚。 
- 七言八语[qī yán bā yǔ]形容人多语杂。 
- 脉脉无言[mò mò wú yán]脉脉:凝视,指情意深长。情意深长地凝视着,欲吐又无从说起的样子。 
- 言听计从[yán tīng jì cóng]听:听从。什么话都听从,什么主意都采纳。形容对某人十分信任。 
- 言颠语倒[yán diān yǔ dǎo]说话颠三倒四。 
- 言无枝叶[yán wú zhī yè]枝叶:比喻琐细的言辞。形容言词文字简洁,没有枝蔓的言词。 
- 盲瞽之言[máng gǔ zhī yán]盲瞽:眼睛瞎,比喻不明事理。指见识短浅或没有分寸的话。常用作自谦语。 
- 妄言轻动[wàng yán qīng dòng]妄言:胡乱说;轻动:轻率地行动。指言行不稳重。 
- 不言之听[bù yán zhī tīng]能听懂言外的意思。 
- 危言谠论[wēi yán dǎng lùn]危、谠:正直的意思。正直的言论。 
- 附耳低言[fù ěr dī yán]附:贴近。贴近别人的耳朵低声说话。形容和对方密谈要事。 
- 甜语花言[tián yǔ huā yán]甜美谄谀的话。 
- 套言不陈[tào yán bù chén]套言:客套话;陈:陈述。套话不多说了。 
- 酒言酒语[jiǔ yán jiǔ yǔ]谓酒后胡言乱语。 京剧《乌龙院》第三场:“我不会吃酒,清早起来,吃了几杯早酒,酒言酒语就把您给得罪啦!”魏巍《老烟筒》:“还酒言酒语地说什么:如今,这世界上,儿子媳妇都指不得,就是靠朋友。” 
- 得意忘言[dé yì wàng yán]原意是言词是表达意思的,既然已经知道了意思,就不再需要言词。后比喻彼此心里知道,不用明说。 
- 能言舌辩[néng yán shé biàn]言:说,讲;辩:辩论。形容很会说话,善于辩论,口才好。 
- 临别赠言[lín bié zèng yán]分别时赠送的一些勉励的话。 分别时说的一些勉励的话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唐. 王勃《滕王阁序》 
- 言听谋决[yán tīng móu jué]指说的话听从照办,出的主意决定实行。 
- 语言无味[yǔ yán wú wèi]指说的话枯燥无味或庸俗无聊。 
- 一概而言[yī gài ér yán]一概:同一标准,一律。指处理事情或问题不分性质,不加区别,用同一标准来对待或处理。 
- 果如其言[guǒ rú qí yán]果然象他说的那样。指事情的变化和预想的一样。 
- 中冓之言[zhōng gòu zhī yán]中冓:内室。内室的私房话。也指有伤风化的丑话。 
- 广开言路[guǎng kāi yán lù]广:扩大;言路:进言的道路。指尽量给下面创造发表意见的条件。 言路:进言的道路。开放言论,博采众议。指尽量给人们创造发表意见的机会我们今天确实需要扩大眼界,广开言路,更好地借鉴外国一切先进的东西。 
- 慨乎言之[kǎi hū yán zhī]慨:感慨。形容非常有感触地谈论某事。 
- 人言啧啧[rén yán zé zé]人们不满地议论纷纷。 
- 言高语低[yán gāo yǔ dī]说话不知轻重,没有分寸。 
- 宣之使言[xuān zhī shǐ yán]宣:放,开导。引导人民,使他们敢于发表意见。 
- 三复斯言[sān fù sī yán]三复:多次反复;斯言:这句话。反复朗读并体会这句话。形容对它极为重视。 
- 一言一泪[yī yán yī lèi]形容文字写得凄楚感人。 
- 言近旨远[yán jìn zhǐ yuǎn]旨:意思。话很浅近,含义却很深远。 
- 缄口无言[jiān kǒu wú yán]缄口:闭着嘴。闭着嘴,不说话。 
- 谭言微中[tán yán wēi zhòng]说话隐微曲折而切中事理。 
- 大辩不言[dà biàn bù yán]大辩:善于辩论。有口才、善于辩论的人,并不多说话以显示自己。 
- 忠言嘉谟[zhōng yán jiā mó]忠恳的言论,卓越的计谋。 
- 顿腹之言[dùn fù zhī yán]犹言肺腑之言。 
- 河汉予言[hé hàn yú yán]河汉:银河,比喻言论虚夸迂阔,不着边际。把这话看作不实的言论,不重视。 
- 秕言谬说[bǐ yán miù shuō]指错误的言论。 
- 人言藉藉[rén yán jí jí]籍籍:纷乱的样子。人们指责、攻击的话哪里都流传着。多用在说有关人家名誉的事。 
- 谗言佞语[chán yán nìng yǔ]中伤他人和奉承讨好的话语。 
- 言之有礼[yán zhī yǒu lǐ]说的话有道理。 
- 腹饱万言[fù bǎo wàn yán]指学识渊博。 
- 空言虚辞[kōng yán xū cí]不实在的话语。 
- 言之成理[yán zhī chéng lǐ]之:代词,指所说的话。话说得有一定道理。 话说得有道理 
- 多言或中[duō yán huò zhōng]或:有的。中:正好对上。指多方面讨论之,有的可能中的。 
- 出位僭言[chū wèi jiàn yán]出位:超位;僭:越分,僭越。超越自己的低微地位,说了无权说或不应说的话。指超越本人身价的言论。 
- 菲言厚行[fěi yán hòu xíng]菲:微薄,引申为少;厚:指多。少说多做。 
- 放言遣辞[fàng yán qiǎn cí]放言:敞开说;遣辞:用词造句。指无拘无束地说话或写文章。 
- 肆言詈辱[sì yán lì rǔ]肆:任意妄为,放肆。詈:骂。辱:侮辱。毫无畏惧地侮辱谩骂。 
- 话言话语[huà yán huà yǔ]犹谈话。 言下之意,言谈间听其话言话语,他不想来 
- 巧言如流[qiǎo yán rú liú]巧言:虚伪的好话。虚假惑人的言辞像流水一样畅通。 
- 杜绝言路[dù jué yán lù]杜绝:断绝,阻塞;言路:进言之路。堵塞和断绝一切进言之路,指不纳谏言。 
- 日试万言[rì shì wàn yán]一日写上万字的文章。形容富有才华,思路敏捷。 一日写上万字的文章。形容富有才华,思路敏捷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唐. 李白《与韩荆州书》 
- 相视无言[xiāng shì wú yán]指彼此相对说不出话来。 
- 方言矩行[fāng yán jǔ xíng]指言行方正,合乎规范。 
- 一言不发[yī yán bù fā]一句话也不说。 
- 痛可言邪[tòng kě yán xié]这种悲痛怎么能说得出呢? 
- 风言醋语[fēng yán cù yǔ]散布嫉妒性的中伤语言。 
- 言谈林薮[yán tán lín sǒu]林薮:人或物聚集的地方。指关于谈论的人。 
- 空臆尽言[kōng yì jìn yán]臆:胸。胸中毫无隐藏,把知道的东西全都说出来。 
- 意简言赅[yì jiǎn yán gāi]赅:完备。话不多,但意思都有了。形容说话写文章简明扼要。 
- 傅纳以言[fù nà yǐ yán]傅:陈述。让人陈述自己的意见而加以采纳。 
- 言提其耳[yán tí qí ěr]揪着他耳朵。指恳切地教诲。言,助词。 
- 谈言微中[tán yán wēi zhòng]微中:微妙而又恰中要害。形容说话委婉而中肯。 善于发言的人能运用巧妙的比喻和隐晦的讽刺,击中问题的要害,透彻入微 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史记》 
- 妙不可言[miào bù kě yán]妙:美妙。形容好得难以用文字、语言表达。 极其美妙,语言不足以表达其中的意蕴 
- 托之空言[tuō zhī kōng yán]指寄托所怀于文词议论。 
- 大言相骇[dà yán xiāng hài]骇:惊吓,震惊。说大话,吓唬别人。 
- 欲言无声[yù yán wú shēng]想要说出来又说不出来。 
- 多言多语[duō yán duō yǔ]指不该说而说。 
- 下笔千言[xià bǐ qiān yán]千言:长篇大论。形容文思敏捷,写作迅速。 
- 至理名言[zhì lǐ míng yán]至:最;名:有名声的。最正确的道理,最精辟的言论。 最正确的道理,最精辟的言论 
- 言和意顺[yán hé yì shùn]言语和顺,情意相谐。 
- 薄唇轻言[báo chún qīng yán]形容多嘴,说话随便。 
- 言和心顺[yán hé xīn shùn]说话和气,使人心情舒畅。 
- 言来语去[yán lái yǔ qù]指谈笑时你一言我一语,彼此应对。 
- 言出法随[yán chū fǎ suí]言:这里指法令或命令;法:法律。话一说出口,法律就跟在后面。指法令一经公布就严格执行,如有违犯就依法处理。 宣布之后就立即依法执行 
- 巧言令色[qiǎo yán lìng sè]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 用动听的言语和伪善的面目取悦于人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 
- 直言尽意[zhí yán jìn yì]爽直地说出全部的意思。 
- 一言兴邦[yī yán xīng bāng]指一句话可以兴国。 
- 鹦鹉能言[yīng wǔ néng yán]鹦鹉也能学人说话。比喻谨防走漏消息。 
- 吞言咽理[tūn yán yàn lǐ]指不敢声张和申辩。 
- 药石之言[yào shí zhī yán]药石:治病的药物和砭石,泛指药物。比喻劝人改过的话。 
- 抽演微言[chōu yǎn wēi yán]抽取片言只语而加以引申。指从微言中引申出大义。 
- 无耻谰言[wú chǐ lán yán]谰言:诬蔑的话,毫无根据的话。指不知羞耻的无赖话。 
- 言意相离[yán yì xiāng lí]语言和思想相分离。比喻说的与想的不一致。 
- 黑言诳语[hēi yán kuáng yǔ]犹言胡言乱语。指没有根据,不符实际的瞎说,或说胡话。 
- 课语讹言[kè yǔ é yán]多嘴多舌,胡言乱语。 
- 夸诞大言[kuā dàn dà yán]夸诞:荒诞不经;大言:大话。指荒诞不切实际的大话。 
- 博闻辩言[bó wén biàn yán]博:多。闻:传闻。辩言:巧言。形容道听途说,似是而非的言论。 
- 疾言厉色[jí yán lì sè]疾:急速。说话急躁,脸色严厉。形容对人发怒说话时的神情。 言语急迫,形色严厉发愁 
- 媒妁之言[méi shuò zhī yán]媒妁:说合婚姻的人。媒人的介绍。 
- 只言片语[zhī yán piàn yǔ]个别词句或片断的话。 个别词句;片段的话语 
- 要言不繁[yào yán bù fán]要:简要;繁:繁多。指说话或写文章简单扼要,不烦琐。 
- 一言九鼎[yī yán jiǔ dǐng]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相传为夏禹所铸。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 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象征九州。形容说的话分量大,起决定作用 
- 言简意赅[yán jiǎn yì gāi]赅:完备。话不多,但意思都有了。形容说话写文章简明扼要。 
- 片言折狱[piàn yán zhé yù]片言:极少的几句话;折狱:判决诉讼案件。原意是能用简单的几句话判决讼事。后指能用几句话就断定双方争论的是非。 
- 简而言之[jiǎn ér yán zhī]简括地说,长话短说。 简括地说,长话短说 
- 少言寡语[shǎo yán guǎ yǔ]指平时说话不多。 
- 兴言夙驾[xīng yán sù jià]言:语助词,无义;夙:早。星夜驾车行驶。 
- 言不及私[yán bù jí sī]言谈之中不涉及个人私事。比喻为官忠心,一心为国。 
- 鄙言累句[bǐ yán lěi jù]鄙言:浅俗的言辞。指文章的词句浅俗,不精炼。 
- 出言无状[chū yán wú zhuàng]说话放肆,没有礼貌。 
- 直言贾祸[zhí yán gǔ huò]直:坦率、直爽;贾:买,引伸为招致。指说话坦率的人会惹祸。 
- 口无择言[kǒu wú zé yán]指出口皆合道理,无需选择。 
- 不言之化[bù yán zhī huà]化:教化。不通过语言进行教育而收到的感化作用。 
- 不苟言笑[bù gǒu yán xiào]苟:苟且,随便。不随便说笑。形容态度庄重严肃。 苟:随便。不随便说笑,形容人态度稳重、严肃这位郑伯才君,……向来是个讲宋学的,方领矩步,不苟言笑。——清.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 
- 肤受之言[fū shòu zhī yán]肤:肤浅;受:感受。指肤浅的,使人感受不深的言论。也指不切合实际的言辞。 
- 言不诡随[yán bù guǐ suí]说话不谲诈善变。 
- 闲静少言[xián jìng shǎo yán]不爱说笑,很少讲话。 
- 一言立信[yī yán lì xìn]信:信誉。以一句话树立了信誉。 
- 食言而肥[shí yán ér féi]食言:失信。指不守信用,只图自己占便宜。 
- 冷言冷语[lěng yán lěng yǔ]冷:意含讥讽。带讥讽意味的冷冰冰的话。 含有讥讽意味的冰冷的话 多九公被两个女子冷言冷语,只管催逼,急得满面青红,恨无地缝可钻。—— 清. 李汝珍《镜花缘》 
- 毫不讳言[háo bù huì yán]讳言:有顾虑,不愿把真实情况说出来。丝毫也没有隐讳不说的。 
- 耳食之言[ěr shí zhī yán]耳食:耳朵吃饭。指没有确凿的根据,未经思考分析的传闻。 
- 巧言偏辞[qiǎo yán piān cí]巧言:浮华不实的话;偏辞:便巧的话。指花言巧语。 
- 言多必失[yán duō bì shī]话说多了一定有失误。 
- 丧言不文[sāng yán bù wén]指居丧期间言辞要朴质。 
- 片言九鼎[piàn yán jiǔ dǐng]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象征九州。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或指人说话十分守信。 
- 千言万语[qiān yán wàn yǔ]形容说得话很多。 
- 言而不信[yán ér bù xìn]说话不讲信用。 
- 木讷寡言[mù nè guǎ yán]木讷:质朴而不善辞令。质朴而不善于说话。 
- 设言托意[shè yán tuō yì]用言语寄寓心意。 
- 洁言污行[jié yán wū xíng]洁净的言辞,污秽的行为。形容言行不一,表里相违。 
- 一言堂[yī yán táng]旧时商店表示不二价的匾。现比喻领导缺乏民主作风,独断专行,一个人说了算。 旧时某些商店吹嘘自己的商品不二价,自称一言堂。现在则用来比喻作风不民主,由一个人说了算数,别人的意见一概不听 
- 自言自语[zì yán zì yǔ]自己一个人低声嘀咕。 独自一个人说话 
- 一言可分[yī yán kě fēn]一句话就可以辨别、区分。 
- 言不由中[yán bù yóu zhōng]指心口不一致。同“言不由衷”。 
- 多言繁称[duō yán fán chēng]讲话或写文章,浮词很多,不必要地大量引述。多指文风浮华不实。 
- 著书立言[zhù shū lì yán]立:创立、提出;言:主张,学说。从事写作,提出自己的主张和学说。 
- 千里结言[qiān lǐ jié yán]指与远方朋友相约之言。 
- 言信行果[yán xìn xíng guǒ]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同“言必信,行必果。” 
- 前言往行[qián yán wǎng xíng]指前代圣贤的言行。 
- 微言精义[wēi yán jīng yì]微言:精微的言辞;精义:深刻的道理。精微的言辞,深刻的道理。多就儒家经书而言。 
- 能言会道[néng yán huì dào]道:说,讲。形容口齿伶俐,很会说话。 
- 自食其言[zì shí qí yán]指说了话不算数。 自己说出的话不算数。比喻不守信用 
- 变色之言[biàn sè zhī yán]使脸色改变的话。多指为争论是非曲直而冲动发怒时说的话。 
- 言从字顺[yán cóng zì shùn]从:通顺。语言文字通顺、流畅。 
- 忘言之契[wàng yán zhī qì]忘言:无需语言说明;契:意气相投。指彼此以心相知,不拘形迹。 
- 言帚忘笤[yán zhǒu wàng tiáo]帚:扫帚;笤:条笤。说扫帚忘条笤。形容人健忘。 
- 荒唐之言[huāng táng zhī yán]指荒诞无稽的言论。 
- 溢言虚美[yì yán xū měi]过甚其辞、不符合实际地称美。 
- 妙言要道[miào yán yào dào]妙:神妙,深微;要:重要,中肯。中肯的名言,深微的道理。 
- 言芳行洁[yán fāng xíng jié]指言行高洁。 
- 酒后失言[jiǔ hòu shī yán]酒喝多了以后,不能自持,说了不该说的话。 
- 危言耸听[wēi yán sǒng tīng]危言:使人吃惊的话;耸:惊动;耸听:使听话的人吃惊。指故意说些夸大的吓人的话,使人惊疑震动。 故意说惊人的话,让听的人惊恐 
- 苦语软言[kǔ yǔ ruǎn yán]苦语:逆耳的忠言;软言:委婉的话。指善意规劝人的各种话语。 
- 训格之言[xùn gé zhī yán]指可以奉为行为准则的教诲之言。 
- 妄言妄听[wàng yán wàng tīng]妄:不实。说得人随便说,听的人随便听,都不认真看待。 随意言之,随意听之,说者无心,听者无意 
- 交浅言深[jiāo qiǎn yán shēn]交:交情,友谊。跟交情浅的人谈心里话。 与交情浅的人说亲密的话。形容为人忠厚或愚蒙 
- 事核言直[shì hé yán zhí]事情确实,文辞直捷。 
- 闲言碎语[xián yán suì yǔ]闲:与正事无关;碎:指说话唠叨。唠叨些与正事无关的话。 与正题没有关系的话语;蓄意讥讽或恶意中伤的议论或话语 
- 倚马千言[yǐ mǎ qiān yán]倚马:靠着战马。倚靠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千言立就。形容才思敏捷。 比喻文思敏捷,能很快写好文章 
- 面从背言[miàn cóng bèi yán]从:听从,顺从。当面顺从,背后乱说。 
- 过耳之言[guò ěr zhī yán]听来的传言不值得认真对待。 
- 不言而喻[bù yán ér yù]喻:了解,明白。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 
- 私言切语[sī yán qiè yǔ]私下里的情话。 
- 一言难磬[yī yán nán qìng]罄:用尽。形容事情曲折复杂,不是一句话能说清楚的。 
- 口出狂言[kǒu chū kuáng yán]嘴里说出狂妄自大的话。指说话狂妄、放肆。也指胡说八道。 
- 河汉斯言[hé hàn sī yán]河汉:银河,此比喻言论夸张荒诞;斯:此。把这番话看作是虚夸不实的言论。比喻大而无当,不可置信的话。 
- 言语路绝[yán yǔ lù jué]犹言言语道断。指不能通过交谈、谈判的方法解决问题。 
- 名正言顺[míng zhèng yán shùn]名:名分,名义;顺:合理、顺当。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后多指做某事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 只有名义正当,道理才说得通 要干,就名正言顺地干个痛快,没有必要躲躲闪闪的 
- 恬言柔舌[tián yán róu shé]犹言甜言蜜语。 
- 沉密寡言[chén mì guǎ yán]犹沉默寡言。不声不响,很少说话。 
- 口不择言[kǒu bù zé yán]指情急时说话不能正确用词表达或指说话随便。 
- 言行相顾[yán xíng xiāng gù]指言行不互相矛盾。 
- 直言正色[zhí yán zhèng sè]谓言语正直,仪容严肃。 
- 套言不叙[tào yán bù xù]套言:客套话。套话不多说了。 
- 言无粉饰[yán wú fěn shì]粉饰:装饰表面。说出的话没有虚伪掩饰的地方。形容说话直言不讳。 
- 仁言利博[rén yán lì bó]博:多,广。指有仁德的人说一句话,别人就能得到很大的好处。 谓仁爱者的话,使人人受益君子曰:“仁人之言,其利博哉!晏子一言,而 齐侯省刑。”——《左传.昭公三年》 
- 欺世之言[qī shì zhī yán]欺骗人的话。 
- 言重九鼎[yán zhòng jiǔ dǐng]形容说话有分量,比较比来九鼎也不算重。 
- 淫言诐行[yín yán bì xíng]指不正当的言行。 
- 言三语四[yán sān yǔ sì]言、语:说、讲。形容人多嘴杂,议论纷纷。 
- 以快言论[yǐ kuài yán lùn]以:目的连词;快:使痛快。使言论痛快。 使言论痛快。以:目的连词。快:使…痛快,形容词用如使动词询天下之异文鄙事以快言论。——清. 刘开《问说》 
- 肺腑之言[fèi fǔ zhī yán]肺腑:指内心。出于内心的真诚的话。 谓由衷而发的真话 蝉曰:“容妾伸肺腑之言”。——《三国演义》把这些肺腑之言强加给你 
- 一言不合[yī yán bù hé]一句话说得不投合。 
- 言文行远[yán wén xíng yuǎn]言辞有文采,才能传播远方或影响后世。 
- 知无不言[zhī wú bù yán]凡是知道的没有不说的。 就其所知,毫无保留地说出来 
- 发言盈庭[fā yán yíng tíng]盈:满。形容好多人聚在一起议论,意见纷纷,得不出一致的结论。 
- 一人私言[yī rén sī yán]个人私下的言论、见解,而不是公认的见解。 
- 豪言壮语[háo yán zhuàng yǔ]豪迈雄壮的言语。形容充满英雄气概的话。 充满英雄气概的、雄壮豪迈的话那些豪言壮语令人惊叹 
- 言狂意妄[yán kuáng yì wàng]说话狂放,意态虚妄。 
- 枯竹空言[kū zhú kōng yán]竹:竹简。干枯的竹简和空洞的言论。指毫无实用价值的古书和空泛的议论。 
- 微言大义[wēi yán dà yì]微言:精当而含义深远的话;大义:本指经书的要义,后指大道理。包含在精微语言里的深刻的道理。 含蓄微妙的言语,精深切要的义理 
- 轻言肆口[qīng yán sì kǒu]指说话轻率、放肆。 
- 有言在先[yǒu yán zài xiān]有话说在头里。指事先打了招呼。 指事先把利害关系讲明,以提醒注意 
- 出言有章[chū yán yǒu zhāng]说话有条理。 
- 顾而言他[gù ér yán tā]形容无话对答,有意避开本题,用别的话搪塞过去。同“顾左右而言他”。 
- 言笑嘻怡[yán xiào xī yí]说说笑笑,十分快乐。 
- 先言往行[xiān yán wǎng xíng]从前贤人所说的话和所做的事。 
- 隽言妙语[jùn yán miào yǔ]指才智过人,语言幽默。 指才智过人,语言幽默 
- 造言惑众[zào yán huò zhòng]制造谣言,迷惑群众。 
- 行不及言[xíng bù jí yán]及言:顾虑到已经说了的。指做事不守信用。 
- 诗以言志[shī yǐ yán zhì]用诗来表达自己的单向和决心。 
- 违心之言[wéi xīn zhī yán]违;违背。违背个人心意的言论。 违背个人心意的言论迫于当时压力,说了许多违心之言 
- 极而言之[jí ér yán zhī]从最极端的情况来说。指把话说到头。 
- 涩于言论[sè yú yán lùn]形容说话迟钝。 
- 言不逾阈[yán bù yú yù]言:说的话;逾:越过;阈:门坎。夫妻间说的话,不能越过大门。比喻说体己话不能让外人知道。 
- 西邻责言[xī lín zé yán]西邻:西部的邻国;责言:问罪的话。原指秦国(在西)向晋国(在东)问罪。后泛指别人的责备。 
- 言之有物[yán zhī yǒu wù]物:内容。文章或讲话有具体内容。 
- 多言数穷[duō yán shuò qióng]言多必失,必有理屈之时。 
- 靖言庸违[jìng yán yōng wéi]指言语巧饰而行动乖违。 
- 言出患入[yán chū huàn rù]话随便说出口,易招致祸患。 
- 危言骇世[wēi yán hài shì]骇;震惊,害怕。故作惊人之语,使世人听了吃惊。 
- 庸言庸行[yōng yán yōng xíng]指平平常常的言行。 
- 位卑言高[wèi bēi yán gāo]指职位低的人议论职位高的人主持的政务。 地位卑下,却想评议朝政军机臣本书生…今将告归,不敢终默,位卑言高,罪当万死,惟陛下裁赦。——《清波杂志》 
- 一言不再[yī yán bù zài]话出口以后,不再反悔。形容言而有信。 
- 片言折之[piàn yán zhé zhī]折:使人折服;之:代词,指人。用简短的几句知使人折服。形容话虽少,说服力却很强。 
- 创意造言[chuàng yì zào yán]犹立意遣词。 
- 讷口少言[nè kǒu shǎo yán]讷口:不善于说话。不善言谈,说话不多。 
- 言笑晏晏[yán xiào yàn yàn]说说笑笑,和柔温顺。 
- 退无后言[tuì wú hòu yán]离开了,就不在背后去议论。意为不在人们背后说长道短。 
- 淫言狎语[yín yán xiá yǔ]轻狎的言词;淫秽猥亵的言词。同“淫言媟语”。 
- 相顾无言[xiāng gù wú yán]指彼此相对说不出话来。 
- 俗语常言[sú yǔ cháng yán]早已在民间流传,至今人们还经常说的话。 
- 言者弗知[yán zhě fú zhī]指多言多语的人缺乏智能。 同“言者不知”。 
- 片言居要[piàn yán jū yào]用一言半语就能说清事情的要点或本质。 
- 詹言曲说[zhān yán qǔ shuō]烦琐、片面的言论。 
- 载笑载言[zài xiào zài yán]边笑边说话。 
- 好言好语[hǎo yán hǎo yǔ]好:美好,友善。 指友善和中听的言语。 
- 人言凿凿[rén yán záo záo]凿:明确真实。指人们议论确有其事。 
- 负薪之言[fù xīn zhī yán]负薪:背柴草,旧指地位低微的人。地位低微的人说的话。 
- 言归于好[yán guī yú hǎo]言:句首助词,无义。指彼此重新和好。 
- 风言俏语[fēng yán qiào yǔ]风流之言,俏皮之语。 
- 察言观行[chá yán guān xíng]指考察其言行以知人。 
- 三言讹虎[sān yán é hǔ]犹三人成虎。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 
- 言多语失[yán duō yǔ shī]话说多了就难免有说错的地方。 话说多了就难免有说错的地方 
- 讷言敏行[nè yán mǐn xíng]讷言:说话谨慎;敏:敏捷。指说话谨慎,办事敏捷。 
- 耻言人过[chǐ yán rén guò]以议论别人的过错为可耻。 
- 言多失实[yán duō shī shí]话讲得多就失去了真实性。指说话不实在,浮夸严重。 
- 肆言无忌[sì yán wú jì]肆:放肆。毫无顾忌地胡乱说。 
- 以言举人[yǐ yán jǔ rén]根据言论来举荐人才。 
- 甘言媚词[gān yán mèi cí]甘言:甜美的语言;媚词:柔美的词句。甜美的语言,柔美的词句。指妇女节对意中人说的体贴温存的话。也指说奉承话,对人献媚。 
- 言不由衷[yán bù yóu zhōng]由:从;衷:内心。话不是打心眼里说出来的,即说的不是真心话。指心口不一致。 所说的话不是发自内心。形容口是心非 言不由衷,质无益也。——《左传.隐公三年》 
- 目动言肆[mù dòng yán sì]指神色不安,语调失常。 
- 言之无物[yán zhī wú wù]物:指内容。指文章或言论空空洞洞,没有实际内容。 指文章或言论空洞,没有内容 
- 仗义直言[zhàng yì zhí yán]直言:直接说出来。为了正义说公道话。指能伸张正义。 
- 穷言杂语[qióng yán zá yǔ]指各种各样的说法。 
- 言行一致[yán xíng yī zhì]说的和做的完全一个样。指人表里如一。 
- 杯酒言欢[bēi jiǔ yán huān]相聚饮酒,欢快地交谈。 
- 轻言软语[qīng yán ruǎn yǔ]形容说话轻而柔和。同“轻言细语”。 
- 姑妄言之[gū wàng yán zhī]姑且随便说说,不一定有什么道理。 姑且随便说说,不一定有什么道理(含客气的意思)姑妄言之供一笑,几时谒选到长安。—— 清. 赵翼《自戏》 
- 烦言碎辞[fán yán suì cí]形容文词杂乱、琐碎。 
- 言不及义[yán bù jí yì]及:涉及;义:正经的道理。指净说些无聊的话,没有一句正经的。 义:义理,指事情的道理。指只说些无聊的话,没有一句说到正经的道理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论语.卫灵公》 
- 相对无言[xiāng duì wú yán]指彼此相对说不出话来。 
- 两可之言[liǎng kě zhī yán]两可:可彼可此,态度暧昧。不肯明确表示自己态度的言论和意见。 
- 詀言詀语[zhān yán zhān yǔ]花言巧语,胡说八道。 
- 躁言丑句[zào yán chǒu jù]丑恶的言辞。躁,通“臊”。 
- 在官言官[zài guān yán guān]指处在什么样的地位就说什么样的话。 
- 瞽言妄举[gǔ yán wàng jǔ]指随便乱说,轻率行动。 
- 哑口无言[yǎ kǒu wú yán]哑口:象哑巴一样。象哑巴一样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的样子。 把某人驳斥或说得无言可对他们被人们说得哑口无言 
- 言不愿行[yán bù yuàn xíng]言语和行为不相符合。 
- 言而无信[yán ér wú xìn]说话不算数,没有信用。 
- 啧有烦言[zé yǒu fán yán]啧:争辩;烦言:气愤不满的话。形容议论纷纷,报怨责备。 指很多人议论纷纷;表示不满 
- 落花无言[luò huā wú yán]原来比喻诗的风格典雅。后比喻经受失败而无怨忿。 
- 人言可畏[rén yán kě wèi]人言:别人的评论,指流言蜚语;畏:怕。指在背后的议论或诬蔑的话很可怕。 言:言语。通常指流言蜚语。流言蜚语会伤害人,因此是可怕的大年顷以轻去上左右,人言可畏,赖上始终保全之。——清. 毕沅《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天禧四年》 
- 言简义丰[yán jiǎn yì fēng]语言简练,含意丰富。 
- 沉默寡言[chén mò guǎ yán]沉默:不出声;寡:少。不声不响,很少说话。 
- 微言大指[wēi yán dà zhǐ]微言:精微的言辞;大指:深刻的意旨。精微的言辞,深刻的道理。多就儒家经书而言。 
- 伤言扎语[shāng yán zhā yǔ]方言。指说讽刺话。 
- 直言不讳[zhí yán bù huì]讳:避忌,隐讳。说话坦率,毫无顾忌。 
- 逆耳忠言[nì ěr zhōng yán]逆耳:不顺耳。听起来感到刺耳的话是有益的好话。 
- 仗义执言[zhàng yì zhí yán]执言:说公道话。为了正义说公道话。指能伸张正义。 凭据义理,敢于站出来说公道话 
- 讬于空言[tuō yú kōng yán]见“託之空言”。 
- 作言造语[zuò yán zào yǔ]指编造虚诞的言辞。 
- 握手言欢[wò shǒu yán huān]握手谈笑。多形容发生不和,以后又和好。 握手谈笑,多指交恶后重新和好。又作“握手言和” 
- 造言捏词[zào yán niē cí]捏造虚假的言词。 
- 污言浊语[wū yán zhuó yǔ]指粗俗下流、不堪入耳的话。 
- 谠言嘉论[dǎng yán jiā lùn]公正、正直而有说服力的言论。 
- 殊言别语[shū yán bié yǔ]指方言土语。 
- 放言高论[fàng yán gāo lùn]指毫无顾忌地大发议论。 
- 一偏之言[yī piān zhī yán]争执的双方中一方所说的话。指单方面的话,片面的看法。 
- 群言堂[qún yán táng]能发扬民主作风,让人讲话,倾听群众意见的场所。 能发扬民主作风,让人讲话,倾听群众意见的场所 我们这里是群言堂,不搞一言堂,有意见尽管提嘛 
- 乐不可言[lè bù kě yán]快乐到了极点,没法用语言来表达。 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有多高兴。形容高兴到了极点魂乎归徕,乐不可言只。——《楚辞.大招》 
- 以言为讳[yǐ yán wéi huì]人们把说话当作忌讳。形容统治阶级对言论箝制之严。 
- 谨言慎行[jǐn yán shèn xíng]谨、慎:小心,慎重。言语行动小心谨慎。 严谨其言论,审慎其行为 
- 言之不预[yán zhī bù yù]没有预先说明。 没有把话说在头里言出法随,勿谓言之不预 
- 自不待言[zì bù dài yán]大家心里明白,不必再用言语解释。 
- 讬之空言[tuō zhī kōng yán]谓寄托所怀于文词议论。 
- 言微旨远[yán wēi zhǐ yuǎn]言辞精妙,意义深远。 
- 言不入耳[yán bù rù ěr]指说的话不中听。 
- 谠言直声[dǎng yán zhí shēng]谠言:公正的言论;直:正直的。公正的、正直的、理直气壮的言论。 
- 言方行圆[yán fāng xíng yuán]指言论正直而行为圆滑。 
- 言是心声[yán shì xīn shēng]言语是思想的反映,从一个人的话里可以知道他的思想感情。 
言[yán]字在结尾的词语
- 启言[qǐ yán]开口说话。 
- 丝言[sī yán]《礼记.缁衣》:“王言如丝,其出如纶。”郑玄注:“言言出弥大也。”孔颖达疏:“王言初出,微细如丝,及其出行于外,言更渐大,如似纶也。”后因称帝王之言为“丝言”,并用作诏书的代称。 
- 邪言[xié yán]谬论。 
- 诙言[huī yán]戏谑的言辞。 
- 搭言[dā yán]答话。 答话 
- 麤言[cū yán]粗恶的话;粗俗的话。 
- 雅言[yǎ yán]①正确合理的意见:咨诹善道,察纳雅言。②古指通行地区语音为准的共同语,与各地方言相对: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 咏言[yǒng yán]犹言吟诗,作诗。 
- 后言[hòu yán]背后訾议。 
- 恒言[héng yán]常言,俗语。 
- 片言[piàn yán]1.简短的文字或语言。 2.指少许不和之言。 简短的文字或语言 
- 足言[zú yán]谓用完美的文采夸饰言语。 
- 成言[chéng yán]1.订约,成议。 2.形成完整的论断。 
- 无容赘言[wú róng zhuì yán]无须多说。 
- 达言[dá yán]超脱豁达的言谈。 
- 盗言[dào yán]1.犹谗言。 2.窃取他人之言。 
- 建言[jiàn yán]1.指古语或古谚。 2.犹建白。 
- 婉言[wǎn yán]婉转的言辞,委婉的话:婉言劝止|婉言谢绝。 
- 谀言[yú yán]1.说奉承话。 2.谄媚的话。 
- 前言[qián yán]也称“前记”、“序”、“叙”、“绪”、“引”、“弁言”。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的文字。书籍中的前言,刊于正文前,主要说明基本内容、编著(译)意图、成书过程、学术价值及著译者的介绍等。由著译、编选者自撰或他人撰写。文章中的前言,多用以说明文章主旨或撰文目的。 
- 巷言[xiàng yán]犹巷议。 
- 彝言[yí yán]指永久传世之言。 
- 诵言[sòng yán]1.指诵读经书之言。 2.犹诵读。 3.公开声称﹔明说。诵﹐通“讼”。 4.称颂之言。 
- 讦言[jié yán]指毁谤的话。 
- 偈言[jì yán]即偈颂。 
- 争言[zhēng yán]争辩;争吵。 
- 大言[dà yán]1.高声地说。 2.指谋划大事之言。 3.正大的言论。 4.夸大的言辞﹐大话。 5.杂体诗的一种。 高声地说 
- 呓言[yì yán]1.梦话。 2.荒唐之言。 
- 佞言[nìng yán]逢迎讨好的话。 
- 喻世明言[yù shì míng yán]即“古今小说”。 
- 开言[kāi yán]开口说话(多用于戏曲中)。 
- 两言[liǎng yán]三言两语。谓少量几句话。 
- 告言[gào yán]揭露;告发。 
- 嘉言[jiā yán]善言;美言。 
- 亢言[kàng yán]高谈阔论。 
- 清言[qīng yán]1.高雅的言论。 2.指魏晋时期何晏﹑王衍等崇尚《老》《庄》,摈弃世务,竞谈玄理的风气。 
- 曲言[qǔ yán]1.婉言。 2.犹曲解。 3.违心的话。 
- 诒言[yí yán]遗言。 
- 名言[míng yán]1.称说;描述。 2.著名的言论或话语。 很出名的说法,著名的话至理名言 
- 谚言[yàn yán]谚语﹔俗语。 
- 恩言[ēn yán]指帝王加恩的谕旨。 
- 超言[chāo yán]旷达的言辞。 
- 酌言[zhuó yán]酌酒。言,助词。 
- 麈言[zhǔ yán]高明的言教。 
- 往言[wǎng yán]说出去的话。 
- 狂言[kuáng yán]狂妄的话:口出~。 
- 庄言[zhuāng yán]严正的言论;庄重的言论。 
- 黨言[dǎng yán]直言;善言。 《逸周书·祭公》:“王拜手稽首党言。”《隶释·汉张平子碑》:“爰登侍中,则党言允谐;出相 河间,则黎民时雝。”章炳麟《訄书·相宅》:“非常之原,黎民惧之,而新圣作者遂焉。余识党言,量其步武先后,至 伊犂 止,自 武昌 始。” 
- 套言[tào yán]客套话。 
- 详言[xiáng yán]1.谓言语审慎。 2.犹正言﹐直言。 3.细说。 
- 谨言[jǐn yán]1.敬慎进言。 2.谓恭敬上言。 3.审慎发言。 
- 即席发言[jí xí fā yán]临时、当场或即席做某事。如:他极少即席发言,尤其在严肃的场合从来不即席发言。 
- 共同语言[gòng tóng yǔ yán]指相同的思想、认识和生活情趣等:他俩缺乏共同语言,难以长期在一起生活。 
- 过言[guò yán]1.错误的言论。 2.过分夸大﹑过于激切的言论。 
- 演言[yǎn yán]陈述言词。 
- 流言[liú yán]没有根据的话(多指背后议论、诬蔑或挑拨的话):流言飞语ㄧ流言惑众ㄧ散布流言。 
- 毁言[huǐ yán]诽谤之言。 
- 噪言[zào yán]大声喧嚷。 
- 谹言[hóng yán]博大精深的言论。 
- 豪言[háo yán]指气势豪迈的话语。 
- 琴言[qín yán]指琴声表达的含义。 
- 微言[wēi yán]1.精深微妙的言辞。 2.隐微不显﹑委婉讽谏的言辞。 3.密谋;暗中进言。 4.指秘密的计谋。 5.指人所发出的细微语声。 
- 俗言[sú yán]1.民间流传的说法。 2.俗谚。 
- 偶言[ǒu yán]谓相聚议论。 
- 侍言[shì yán]1.谓侍从君上,适时进言。 2.传达太子言语的官员。 
- 公言[gōng yán]1.公开谈论。 2.公众的言论。 
- 冰言[bīng yán]媒人的话。 
- 戚言[qī yán]忧戚的言词。 
- 妇言[fù yán]1.旧时指妇女的言辞。为妇女四德之一。 2.后妃﹑妻妾之言。 
- 词言[cí yán]文辞。 
- 讆言[wèi yán]不实之言。 
- 感言[gǎn yán]表达感想的话:建厂三十五周年感言。 
- 荩言[jìn yán]忠言。 
- 窕言[tiǎo yán]指虚假不实之言。 
- 诉言[sù yán]诉说。 
- 遣言[qiǎn yán]犹遣词。 
- 瞽言[gǔ yán]〈书〉没有根据或不合情理的话(多用作谦辞):瞽言刍议。 
- 便言[pián yán]善于辞令,有口才。 巧于言辞,能说会道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 訞言[yāo yán]邪说﹔惑乱人心的话。 
- 支言[zhī yán]犹支辞。 
- 谵言[zhān yán]病中神志不清﹐胡言乱语。 
- 知言[zhī yán]1.有见识的话。 2.谓善于辨析他人之言辞。 3.知音。 
- 积言[jī yán]众人所言﹐多言。 
- 献言[xiàn yán]1.进言;进献意见。 2.指所进献的意见。 
- 文学语言[wén xué yǔ yán]1.文学作品里所用的语言。它以民族共同语﹐特别是人民群众生动的口头语言为基础﹐经过作家加工﹑提炼而形成﹐富于形象性和艺术感染力。 2.即标准语。参见“标准语”。 
- 讙言[huān yán]谓众口嘈杂地传说。 
- 四言[sì yán]1.四个字。多指诗句的字数。 2.指四言诗。 
- 逾言[yú yán]1.亦作“踰言”。 2.遥相谈话。 
- 那言[nà yán]岂知;岂料。 
- 端言[duān yán]正言;直言。 
- 野言[yě yán]隐者之语;村野人的话。 
- 旁言[páng yán]他人的话。 
- 求言[qiú yán]指君主要求臣民上书言事。 
- 飞言[fēi yán]没有根据的话。 
- 诤言[zhèng yán]直率地规劝人改正过错的话。 直言规劝的话屡进诤言 
- 多言[duō yán]1.犹言好讲闲话;多说。 2.犹常说。 
- 莠言[yǒu yán]丑恶之言;坏话。 
- 外言[wài yán]1.男子所说有关公务之言。 2.譬况字音用语。指韵母的细音。与“内言”相对。 
- 瞻言[zhān yán]有远见的言论。《诗.大雅.桑柔》:“维此圣人,瞻言百里。”郑玄笺:“圣人所视而言者百里,言见事远而王不用。”一说,瞻,明见;言,助词,无义。见高亨《诗经今注》。 
- 哗言[huá yán]喧哗传言。 
- 傥言[tǎng yán]正直的言论。傥,通“谠”。 
- 永言[yǒng yán]长言;吟咏。 
- 绚言[xuàn yán]华丽的言辞。 
- 讳言[huì yán]不敢或不愿说:无可讳言。 因有所顾忌而隐讳不说 臣敢吐不时之义于讳言之朝。——《后汉书.刘陶传》 
- 厉言[lì yán]声色严厉地说话。 
- 诳言[kuáng yán]1.谎骗﹐说谎话。 2.谎话。 
- 谬言[miù yán]1.隐语。 2.妄言。 
- 通言[tōng yán]1.互通言语。 2.通达的言论。 3.训诂学术语。浑言的统称。与“析言”相对。 
- 谈言[tán yán]言谈。 
- 恶言[è yán]无礼﹑中伤的言语。 粗野的言语、诽谤性的或恶毒的言语口出恶言恶言伤人 
- 寓言[yù yán]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作品多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的手法表达一定的讽喻意义,说明某种道理。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动植物。结构一般较简单。 
- 异言[yì yán]1.不同的语言;语言不同。 2.指不同或反对的意见。 3.指持异议。 4.奇异的言论。 不同意见、言论并无异言 
- 不可言[bù kě yán]对死的讳指。 
- 谟言[mó yán]可奉为圭臬的谋略之言。 
- 重言[chóng yán]1.再次申说。 2.口吃。 3.修辞方式之一种。也叫叠字。 
- 慢言[màn yán]谓口出放肆之言。 
- 倡言[chàng yán]1.首先陈述某种意见;提倡。 2.扬言。 
- 谤言[bàng yán]1.怨恨﹑指责的话。 2.造谣中伤的话。 
- 诞言[dàn yán]夸大虚诞的言词。 
- 要言[yào yán]盟约;约定的内容或条款。 
- 良言[liáng yán]有益的话;好话:良言相劝 ㄧ金玉良言。 
- 栀貌蜡言[zhī mào là yán]唐柳宗元《鞭贾》载,有富家子以五万钱购一鞭,谓以巨款购此鞭,为爱其色黄而有光泽,持以夸示与柳。柳命僮仆烧汤洗之,则鞭之色泽尽失,现出枯干苍白的本色。乃知“向之黄者栀也,泽者蜡也。”因曰:“今之栀其貌,蜡其言,以求贾技于朝,当其分则善。一误而过其分,则喜;当其分,则反怒,曰:‘余曷不至于公卿?’然而至焉者亦良多矣!”后因以“栀貌蜡言”指伪饰的面貌与言辞。 
- 出言[chū yán]说话;发言。 开口发言;说话出言不快 
- 佯言[yáng yán]说假话。 说谎话;用言语欺诈 
- 力言[lì yán]极力申说。 
- 引言[yǐn yán]写在书或文章前面类似序言或导言的部分。亦指座谈会﹑讨论会的开场白。 书或文章前面导言、序言一类的短文 
- 清真言[qīng zhēn yán]阿拉伯文的意译。中国通用汉语的穆斯林对伊斯兰教基本信条的专称,指“除了安拉,再没有神;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这句话。 
- 愿言[yuàn yán]思念殷切貌。 
- 发言[fā yán]发表意见(多指在会议上):积极 发言ㄧ发言权ㄧ他已经发过言了。 
- 沈默寡言[chén mò guǎ yán]性情沉静,很少说话。 
- 失言[shī yán]同“失口”。 
- 竫言[jìng yán]犹巧言。造作巧饰之辞。 
- 敍言[xù yán]叙谈。南朝 陈 徐陵《为贞阳侯答王太尉书》:“渭桥 之下,惟迟敍言;汜水 之阳,预有号惧。” 
- 鼎言[dǐng yán]〈书〉有分量的言论。 
- 放言[fàng yán]1.谓不谈世事。《论语.微子》:“﹝子﹞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何晏集解引包咸曰:“放﹐置也;不复言世务。”一说为放纵其言。参阅清刘宝楠正义。 2.放纵其言,不受拘束。 
- 思言[sī yán]希望人臣进言。 
- 舆言[yú yán]舆论。 
- 謏言[xiǎo yán]1.对自己言论的谦称。 2.犹诱惑之言。 
- 宂言[rǒng yán]无用的话。 
- 私言[sī yán]1.个人之言论。 2.犹言私自打算。 
- 口言[kǒu yán]1.说话。 2.谓亲口誓言。 
- 正言[zhèng yán]1.正面的话;合于正道的话。 2.直言;说实话。 3.指话语严正。 4.确定地说;确切地说。 5.指正确地说话。 6.端正言论。 7.官名。唐有左右拾遗,宋初改为左右正言,掌规谏,分隶门下﹑中书二省。 
- 嚣言[xiāo yán]放肆之言。 
- 楚言[chǔ yán]1.指操楚语。 2.借指操楚语的人。 
- 监言[jiān yán]鉴戒之言。监,通“鉴”。 
- 诚言[chéng yán]1.装出一副诚意样子的话语。 2.约定的话。 3.真诚的话。 
- 植言[zhí yán]犹立言。 
- 辟言[bì yán]1.合乎法度的言论。 2.邪僻的言论﹔谬论。 
- 直言[zhí yán]1.正直﹑耿直的话。
 2.直率地说;说实话。
 3.直言敢谏。汉晋察举科目名。
 
- 好言[hǎo yán]1.善言;好话。 
- 人言[rén yán]1.别人的评议。 2.人的言语。 3.砒霜的别名。 人们的评论,别人的议论 
- 具言[jù yán]备言﹐详细告诉。 
- 乞言[qǐ yán]1.古代帝王及其嫡长子养一些德高望重的老人,以便向他们求教,叫乞言。 
- 破言[pò yán]1.败坏正当的言论。 2.破口骂人。 
- 逊言[xùn yán]1.言语谦逊恭顺。 2.巧言;假托之言。 
- 不足言[bù zú yán]同“不足道”。 
- 遗言[yí yán]1.临终的话。 2.犹古训。 3.遗漏之语,不尽之言。 4.留传下来的说法;古词语。 
- 寡言[guǎ yán]很少说话;不爱说话:沉默寡言丨憨厚寡言丨寡言少语。 
- 谶言[chèn yán]古代巫师﹑方士等以谶术所作的预言。 
- 膈言[gé yán]犹言肺腑之言。 
- 复言[fù yán]1.谓实践诺言。 2.再发表意见。 
- 凿言[záo yán]谓穿凿附会地说。 
- 显言[xiǎn yán]明言。 
- 论言[lùn yán]论述﹐谈论。 
- 甘言[gān yán]好听的话。 
- 甜言[tián yán]美言;好话。 
- 金言[jīn yán]1.信佛的人称佛的教言。 2.珍贵的言语。 指非常宝贵的话语 
- 梦言[mèng yán]说梦话。 
- 舌言[shé yán]1.说话含糊不清。 2.指讲空话而无实际行动。 
- 侈言[chǐ yán]1.夸大不实的言辞。 2.指夸大其词不切实际地说。 3.引申谓大言,夸口。 4.犹详述。 5.犹大讲。 
- 慎言[shèn yán]出言谨慎。 
- 伪言[wěi yán]1.假话。亦谓说假话。 2.人为之言,造作之言。 
- 左言[zuǒ yán]1.指异族语言。 2.指外国;外族。 3.《汉书.艺文志》﹑汉郑玄《六艺论》均有右史记事,左史记言之说,后以“左言”为史官的代称。 
- 躗言[wèi yán]1.亦作“躛言”。 2.虚妄不足信的话。 
- 强言[qiáng yán]犹强谏。 
- 隐言[yǐn yán]1.冷僻的语句。 2.隐而不言。 
- 枉言[wǎng yán]白说,空说。 
- 爽言[shuǎng yán]1.差谬之言。 2.违背诺言。 
- 徒言[tú yán]空话;说空话。 
- 羣言[qún yán]谓各家著述。 
- 关言[guān yán]禀白。 
- 沃言[wò yán]沃心之言。旧指臣下向皇上进谏的有益言论。 
- 属言[zhǔ yán]犹发言。 
- 弁言[biàn yán]〈书〉序言:序文。 前言;引言。因冠于篇卷的前面,故称弁言 
- 詈言[lì yán]骂人的话。 
- 偏言[piān yán]1.偏邪不正之言。 2.犹片言。 
- 长言[cháng yán]1.引长声音吟唱。语出《礼记.乐记》﹕“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郑玄注﹕“长言之﹐引其声也。” 2.汉代注家譬况字音用语。与“短言”相对。 
- 连言[lián yán]相连而言;连着说。 
- 声言[shēng yán]声称﹐扬言;声张。 声张;用语言、文字公开表示有一个乡农会很巧妙,捉了一个劣绅来,声言今天要给他戴高帽子。——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 耳言[ěr yán]犹耳语。 
- 戏言[xì yán]1.开玩笑的话。 2.开玩笑。 开玩笑的或不当真的话 
- 赘言[zhuì yán]1.闲文冗词;废话。 2.烦言;多说。 3.对为人作序跋的谦词。 说不必要的话 
- 祖言[zǔ yán]犹祖述。谓阐述;发扬。 
- 明言[míng yán]1.明着之言;明白的话。 2.犹明辩。明白辩说。 3.明白说出来。 4.明哲的话。如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又名《喻世明言》。 
- 倍言[bèi yán]背弃诺言。倍,通“背”。 
- 庞言[páng yán]拉杂的话。庞,通“庬”。 
- 颂言[sòng yán]犹明言。 
- 窾言[kuǎn yán]空言﹐不实之言。 
- 飏言[yáng yán]1.高声朗朗地讲话。多用于臣下奏辞。 
- 温言[wēn yán]温和的话语。 
- 款言[kuǎn yán]1.空话。 2.恳切的言词。 
- 断言[duàn yán]①十分肯定地说:可以断言,这种办法行不通。②断定的话;结论:作出这样的断言未免过早。 
- 独立宣言[dú lì xuān yán]英属北美十三个殖民地人民反对英国殖民统治,宣布独立的纲领性文件。由杰弗逊等起草。1776年7月4日在大陆会议上通过。宣告解除同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组成独立的美利坚合众国。以后,7月4日成为美国国庆日。 
- 诡言[guǐ yán]1.假称﹔谎称。 2.诡诈不正之言﹔怪诞不实之言。 
- 奸言[jiān yán]奸邪之言。 
- 听言[tīng yán]谓听取谏劝之言。 
- 能言[néng yán]1.长于辩论;有独到的见解。 2.议论而有见解者。 
- 典言[diǎn yán]1.法言﹐合于礼法的言辞。 2.典雅有据的言辞。 
- 格言[gé yán]含有劝戒和教育意义的话,一般较为精练,如‘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含有教育意义可为准则的字句盖闻盘于游田,《书》之所戒;鲁隐观鱼,《春秋》讥之;此 周孔之格言,二经之明义。——《三国志.崔琰传》 
- 浩言[hào yán]正大刚直之言。 
- 郛言[fú yán]不切实际的大话。 
- 属丝言[shǔ sī yán]如丝般连续而细微的话语。《礼记.缁衣》:“王言如丝,其出如纶。”后]以“属丝言”指王者之言。 
- 妖言[yāo yán]1.怪诞不经的邪说。 2.犹妄言,胡说。 3.秦汉时罪名之一。 迷惑人的邪恶言论 
- 逆言[nì yán]1.不驯之言;叛逆之言。 2.指悖于事理的话。 
- 进言[jìn yán]向人提出意见(尊敬或客气的口气):大胆进言ㄧ向您进一言。 
- 谖言[xuān yán]虚浮不实的言辞。 
- 齐言[qí yán]1.盟誓之辞,统一的言辞。 2.讲齐国的方言。 
- 内言[nèi yán]1.妇女在闺房所说的话。 2.古代注家譬况字音用语。对“外言”而言。所谓内外指韵之洪细而言,内言发洪音,外言发细音。《汉书.王子侯表上》:“襄嚵侯建”颜师古注引晋晋灼曰:“音内言嚵菟。”又“猇节侯起”颜师古注引晋晋灼曰:“猇音内言鸮。”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音辞》:“而古语与今殊别,其闲轻重清浊犹未可晓,加以‘内言’‘外言’‘急言’‘徐言’‘读若’之类,益使人疑。”王利器集解引周祖谟曰:“所谓内外者,盖指韵之洪细而言。言内者洪音,言外者细音”。一说“内言”非注音术语。参阅龚祖培《内言﹑外言发覆》。 
- 皃言[mào yán]妄言﹐虚语。 
- 渝言[yú yán]犹食言,背弃前言。 
- 亡言[wáng yán]妄言。亡,通“妄”。 
- 远言[yuǎn yán]谓含义深奥的话。 
- 设言[shè yán]1.假设的话。 2.立言﹔说话。 
- 逸言[yì yán]1.逸豫之言。一说,过言,失言。 2.散失之言。 
- 蜚言[fēi yán]流言。多指诽谤。 
- 话言[huà yán]1.美善之言﹔有道理的话。 2.泛指话语。 3.谈说﹔谈论。 
- 污言[wū yán]脏话;下流话。 
- 襃言[bāo yán]褒奖的言词。 
- 难言[nán yán]不容易说﹔说不清楚。 
- 倒言[dǎo yán]反话,假话。 
- 尘言[chén yán]世俗的言论。 
- 金石言[jīn shí yán]见“金石良言”。 
- 诽言[fěi yán]诽语。 
- 矢言[shǐ yán]1.正直之言。 2.直言,直说。 3.犹立誓,发誓。 
- 长短言[cháng duǎn yán]犹长短句。 
- 序言[xù yán]序文。详“序()”。 同“序文” 
- 洁言[jié yán]纯正的言辞。 
- 石言[shí yán]石发声。古人附会为神凭石而言。 
- 质言[zhì yán]1.如实而言;直言。 2.质朴的言语。 
- 架言[jià yán]托言。 
- 悖言[bèi yán]违逆之言。 
- 徵言[zhēng yán]验证言辞。 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辨骚》:“将覈其论,必徵言焉。”《梁书·沉约传》:“徒徵言於石椁,遂延灾于金缕。” 
- 坦言[tǎn yán]1、坦率地说:他坦言自己对音乐懂得不多。2、坦率的话:坦言相告。 
- 二言[èr yán]1.犹异言;不同看法。 2.两个字。 3.指虚假之言。 
- 负言[fù yán]背弃约言。 
- 义言[yì yán]文理和辞藻。 
- 衡言[héng yán]平正之言。 
- 韵言[yùn yán]有韵的文辞。 
- 贤言[xián yán]善言;格言。 
- 短言[duǎn yán]1.汉代注家譬况字音短促的用语。 2.犹琐言,琐语。 
- 寄言[jì yán]1.犹寄语﹑带信。 2.谓把某种思想感情寄托在诗文之中。 
- 靖言[jìng yán]安静地。言﹐助词。 
- 吉言[jí yán]吉利的话。 
- 宽言[kuān yán]宽松的言词。 
- 白言[bái yán]报告;禀告。 
- 奏言[zòu yán]向皇帝陈述。 
- 敢言[gǎn yán]1.敢于进直言。 2.冒昧陈述。 
- 里言[lǐ yán]1.内言。指国内情况的报告。 2.内言。指妇女在闺房所说的话。参见“里言不岀,外言不入”。 
- 传言[chuán yán]1.出言;发言。《仪礼.士相见礼》:“凡言非对也,妥而后传言。”郑玄注:“传言,犹出言也。”一说等人说完接续而言。 2.传令;传话。 3.流言;流传的话。 4.指谚语。 
- 寱言[yì yán]说梦话。 
- 甚言[shèn yán]极言,极力表明。 
- 犹言[yóu yán]好比说;等于说。 
- 硕言[shuò yán]大言,虚夸的话。 
- 嫚言[màn yán]轻侮的言辞。 
- 悟言[wù yán]晤谈,对谈。悟,通“晤”。 
- 和言[hé yán]1.温和的言辞。 2.谓舒缓出气以发声。 
- 谩言[màn yán]1.说假话。 2.谎话﹔假话。 
- 伊索寓言[yī suǒ yù yán]相传为古希腊伊索作。从总体看,应是长期流传在古希腊的寓言的汇集。原本失传,今流行本系后人多次补充编订而成,并杂有亚洲和非洲的故事。其中著名的有《狼和小羊》、《农夫和蛇》、《乌龟和兔子》、《狐狸和葡萄》等,形象生动,寓意深刻。 
- 息言[xī yán]1.无言。佛教谓至理幽微,非言说能及。 2.停止言事。 
- 禽言[qín yán]1.鸟语。指鸟类啼鸣。 2.诗体名。以禽鸟为题,将鸟名隐入诗句,象声取义,以抒情写态。宋梅尧臣有《禽言》诗四首,苏轼有《五禽言》诗五首。 
- 星言[xīng yán]1.星焉。谓披着星星。 2.泛言及早﹐急速。 
- 罪言[zuì yán]《新唐书.杜牧传》:“刘从谏守泽潞﹐何进滔据魏博﹐颇骄蹇不循法度。牧追咎长庆以来朝廷措置亡术﹐复失山东﹐巨封剧镇﹐所以系天下轻重﹐不得承袭轻授﹐皆国家大事。嫌不当位而言﹐实有罪﹐故作《罪言》。”后因称奏议或议论时政得失的文章为“罪言”。如清郭嵩焘有《罪言存略》。 
- 僞言[wěi yán]1.假话。 亦谓说假话。《国语·晋语三》:“伪言误众,死。”汉 王充《论衡·问孔》:“实不欲往,志动发言,是伪言也。”唐 柳宗元《送娄图南秀才游淮南将入道序》:“今夫取科者……走高门,邀大车,巧笑而伪言,卑陬而姁媮,偷一旦之容以售其伎,吾无有也。” 
- 举谣言[jǔ yáo yán]朝臣为了解民风民意而搜集民间谣谚等返奏朝廷。 
- 避言[bì yán]1.谓避世人议论。 2.谓他人以恶相加或口出不逊则走避之。 
- 昌言[chāng yán]①善言;正当的言论:屡奏昌言。②直言无讳:未敢昌言|昌言无忌。 
- 距言[jù yán]拒不接受进言。距,通“拒”。 
- 詶言[chóu yán]答言﹔酬答。 
- 怨言[yuàn yán]埋怨的话。 埋怨话毫无怨言 
- 坠言[zhuì yán]失言。 
- 浮言[fú yán]1.无根据的话。 2.浮华不实的言论。 3.空乏不切实际的语言。 4.表面的应酬话。 
- 浅言[qiǎn yán]1.犹略言。 2.俗语;浅俗之言。 
- 载言[zǎi yán]谓记录国家盟会之辞。后亦泛指记录史事。 
- 恪言[kè yán]格言。恪,通“格”。 
- 谗言[chán yán]说坏话毁谤人。亦指坏话﹐挑拨离间的话。 诽谤或挑拨离间的话不可轻信谗言 
- 深言[shēn yán]1.犹深谈。深切坦率的谈话。 2.深刻的言论。 
- 辩言[biàn yán]1.巧伪之言﹐美丽动听而奸诈虚伪的言词。 2.指巧言。 
- 德言[dé yán]1.德教;合乎仁德的言论。 2.指妇德,妇言。参见“德言容功”。 
- 常言[cháng yán]1.平常说话。 2.平庸的言词。 3.民间流传的口头语,如谚语﹑格言等。 习惯上常说的谚语、格言一类的话,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 秽言[huì yán]肮脏的话;下流话。 
- 寸言[cùn yán]犹寥寥数语。 
- 赠言[zèng yán]用良言相勉励。多用于临别之时。语本《荀子.非相》:“故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 临别给朋友留下的忠告或鼓励的话临别赠言 
- 国言[guó yán]国人的谤言。 
- 鲜言[xiān yán]寡言。 
- 善言[shàn yán]1.有益之言;好话。 2.善于言谈,巧于言辞。 
- 琐言[suǒ yán]1.琐碎的言谈;闲谈。 2.记述逸闻﹑琐事的一种文章体裁。 
- 凶言[xiōng yán]谓凶人之言,凶邪之说。 
- 谰言[lán yán]诬赖的话;没有根据的话:无耻谰言。 诬妄不实、无根据的话迄至魏晋,作者间出。澜言兼存,琐语必录。——《文心雕龙.诸子》无耻谰言 
- 辨言[biàn yán]1.巧伪之言﹐美丽动听而奸诈虚伪的言词。辨﹐通“辩”。 2.申辩﹐说辩解的话。辨﹐通“辩”。 
- 抵言[dǐ yán]谎言。 
- 纳言[nà yán]1.古官名。主出纳王命。 2.尚书等近臣所用帻巾。 
- 谎言[huǎng yán]谎话:戮穿谎言。 
- 胡言[hú yán]①胡说:胡言乱语。②胡话:一派胡言。 
- 奓言[zhà yán]夸大之言。 
- 对言[duì yán]1.训诂学上指意义相反或关联的词句相对成文。 2.指将两种不同的概念对举称说。 
- 谣言[yáo yán]1.指没有事实存在而捏造的话。2.没有公认的传说。3.民间流传的评议时政的歌谣,谚语。如:兄等曾闻得近日小儿谣言否?——《于谦全传》。 
- 八一宣言[bā yī xuān yán]即“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 
- 弃言[qì yán]1.背弃诺言。 2.已经废弃之言。 
- 漏言[lòu yán]1.泄漏密言或情况。 2.引申为失言。 
- 释言[shì yán]1.谓以言词自行解释。 2.解释字义。 
- 旧言[jiù yán]平素交往的言谈。 
- 高级语言[gāo jí yǔ yán]接近于人们使用习惯的程序设计语言。可适用于不同的计算机,但计算机不能直接识别和理解高级语言,必须由计算机中的编译程序或解释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后才能直接识别。常用的有algol、basic、cobol、fortran、pascal等语言。 
- 举謡言[jǔ yáo yán]汉代﹐朝臣为了解民风民意而搜集民间谣谚等返奏朝廷﹐谓之:“举謡言”。 
- 讷言[nè yán]言谈迟钝。 
- 桥言[qiáo yán]乖戾之言。桥,通“矫”。 
- 去梯言[qù tī yán]指极秘密的话。 
- 参言[cān yán]参听他人的话。 
- 无戏言[wú xì yán]谓说话算数,不开玩笑。 
- 预言[yù yán]①把将要发生的事预先说出:预言吉凶|此事他早已预言|他预言资本主义一定灭亡。②预先说出的有关将要发生什么事情的话:预言得到证实|可怕的预言|二十年前的预言。 
- 眉言[méi yán]谓用眉的舒敛传情示意。 
- 蠹言[dù yán]害人的言辞。 
- 语言[yǔ yán]人类特有的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由语音、词汇、语法构成一定的体系。语言有口语和书面形式。 
- 迩言[ěr yán]①浅近的话:好察迩言。②身边亲近之人的话:况远迹久孤之地,实迩言易间之时。 
- 寤言[wù yán]1.醒后说话。 2.晤言,相会而对语。 
- 推言[tuī yán]推断论说。 
- 宪言[xiàn yán]1.格言。 2.合乎礼法之言。 
- 顺言[shùn yán]1.顺理的话。 2.附和对方的话。 3.按通常顺序而言。 
- 妄言[wàng yán]①谎言;谬说:不信妄言|诈其民,为妄言。②随便说说:予尝为女(汝)妄言之,女以妄听之。③信口胡说:小的不敢妄言|为人质谨不妄言,似士君子。 
- 优言[yōu yán]褒美之言。 
- 九言[jiǔ yán]1.九句格言。指春秋时郑国子大叔告诫赵简子的九句话。 2.用以敬称别人的教诲。 3.指一句九字的诗体。 
- 还言[hái yán]答话;还嘴。 
- 独言[dú yán]1.一人自言。 2.犹只说。 
- 烦言[fán yán]〈书〉①气愤或不满的话:啧有烦言ㄧ心无结怨,口无烦言。②烦琐的话:烦言碎辞。也作繁言。 
- 险言[xiǎn yán]耸人听闻的话。 
- 徐言[xú yán]1.低声细语。 2.从容而言。 3.犹缓言。缓气言之。 
- 迻言[yí yán]犹转称。 
- 责言[zé yán]责备,问罪。 
- 風塵之言[fēng chén zhī yán]指流言蜚语。《晋书·刘聪载记》:“闻风尘之言,谓大将军、卫将军及左右辅皆谋奉太弟,剋季春构变,殿下宜为之备。”《魏书·王慧龙传》:“义隆 畏将军如虎,欲相中害,朕自知之。风尘之言,想不足介意也。”亦作“风尘之声”。《宋书·氐胡传·略阳清水氐扬氏》:“梁州 刺史 甄法护 诬臣遣 司马飞龙 扰乱 西蜀,诸所譖引,言非一事,长涂万里,无路自明,风尘之声,日有滋甚。” 
- 疾言[jí yán]1.急遽地说话。 2.指轻率而不合理的话。 3.急促的语音。 
- 介言[jiè yán]间言,离间的话。 
- 屏言[píng yán]辨言,巧言。屏,通“辨”。 
- 化言[huà yán]讹言。 
- 养老乞言[yǎng lǎo qǐ yán]古代帝王及其嫡长子对年高德劭者按时饷以酒食,并向他们求教,谓之养老乞言。 
- 燕正言[yàn zhèng yán]墨的别名。 
- 向言[xiàng yán]古籍所载的一种特异现象。向,通“响”。《晋书.五行志中》:“吴孙休时,乌程人有得困病,及差,能以响言者,言于此而闻于彼。自其所听之,不觉其声之大也。自远听之,如人对言,不觉声之自远来也。声之所往,随其所向,远者所过十数里……言不从之咎也。”后用为建言讽喻而使在上者明察下情的典故。 
- 违言[wéi yán]1.因语言不合而失和。 2.不合情理的话;不适当的话。 3.失信;食言。 
- 冥言[míng yán]幽微之言,奥妙的道理。 
- 三言[sān yán]1.三句话。 2.三个字。 3.指三言诗。 4.指明冯梦龙纂辑的三种短篇小说集。 
- 肆言[sì yán]无所顾忌地说话;纵言。 
- 峻言[jùn yán]严正的言词。 
- 忘言[wàng yán]1.谓心中领会其意,不须用言语来说明。语本《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2.指不借语言为媒介而相知于心的友谊。 3.忘其所言;不须言说。 
- 反言[fǎn yán]1.谓言语与汉语不同。 
- 谐言[xié yán]诙谐戏谑的话。 
- 食言[shí yán]1.言已出而又吞没之。谓言而无信。 
- 闲言[xián yán]1.亦作“间言”。亦作“闲言”。 2.非议;异议。 3.私下谈话。 4.离间的话。 
- 饰言[shì yán]谓花言巧语。 
- 托言[tuō yán]1.借口。 2.假称。 
- 备言[bèi yán]详说。 
- 燕言[yàn yán]宴饮谈说。 
- 貌言[mào yán]1.虚伪文饰的话,假话。 2.犹言表面上说。 
- 望言[wàng yán]怨言。 
- 扬言[yáng yán]1.大声地说。 2.对外宣扬或故意散布某种言论。 3.夸大其辞。 故意说出要采取某种行动或目的所在的话(多含贬义)他如今摄了我师父与师弟,扬言要蒸熟了,去请舅爷暖寿。——《西游记》 
- 盟言[méng yán]犹誓言。 
- 绪言[xù yán]1.已发而未尽的言论。 
- 留言[liú yán]离开某地时用书面形式留下要说的话:留言牌ㄧ留言簿ㄧ旅客留言。 
- 谒言[yè yán]1.进谏。 2.谒见而有所请求的话。 
- 征言[zhēng yán]验证言辞。 
- 造言[zào yán]制造谣言。 
- 俚言[lǐ yán]方言俗语:俚言市语|俗状俚言|俚言绍庄屈。 
- 夸言[kuā yán]说大话。 
- 缀言[zhuì yán]犹缀文。 
- 真言[zhēn yán]1.指佛教经典的要言秘语。 2.借指道家祖师的经典著作。 3.咒语。 4.借指口诀﹑要语等。 
- 忿言[fèn yán]忿怒的话;怨恨的话。 
- 切言[qiē yán]犹直言。《汉书·成帝纪》:“冀闻切言嘉谋,匡朕之不逮。”汉 刘向《说苑·贵德》:“忠良切言,皆鬱於胸。”《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八年》:“时大臣有不欲者,於詔语中设六事以禁切言者。”清 冯定远《钝吟杂录》:“诗之为文,一出一入,有切言者,有微言者,轻重无準,唯在达其志耳。” 
- 怪言[guài yán]奇谈怪论。 
- 申言[shēn yán]1.再次陈说;重复述说。 2.郑重说明。 3.指明确地说。 4.犹声言,公开地用语言或文字表示。 声言再三声言 
- 驾言[jià yán]驾:乘车。言:助词,无义。《诗.邶风.泉水》:“驾言出游,以写我忧。”后用作驾车出游、出行之意: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 谏言[jiàn yán]规劝的话。 
- 密言[mì yán]咒语。 
- 北方方言[běi fāng fāng yán]1.见“北方话”。2.在美国从新泽西中部伸向西北,越过宾夕法尼亚的北部诸县,并且通过俄亥俄北部、印第安纳和伊利诺斯的一条线以北地区讲的英语方言。 
- 举言[jǔ yán]发言,开口讲话。如:举言谓新妇。——《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如:举言谓阿妹。。 
- 簧言[huáng yán]1.簧片振鸣。比喻动听的乐声。 2.欺人的谎言。 
- 欢言[huān yán]欢乐地叙谈。 
- 散言[sàn yán]闲话。 
- 构言[gòu yán]谓进谗言诬陷。 
- 顾言[gù yán]相传《书.顾命》为周成王临终之遗命,后亦以“顾言”指人临终遗言。 
- 附言[fù yán]在正文后面附带说明的话。 在已完成作品(如一封信、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而附加的一个或一系列注释,通常表示一个事后的想法或附加的资料 
- 本言[běn yán]1.原来说。 2.犹言这些言论。 
- 鲠言[gěng yán]1.坚决直率地言说,直言。 2.坚决直率的言论,刚直的言论。 
- 儳言[chán yán]1.谓别人说话未完便插话,打乱别人的话题。 2.饶舌。 
言[yán]字在开头的词语
- 言出如山[yán chū rú shān]
 
- 言动[yán dòng]言行。 
- 言责[yán zé]1.旧指对自己发表的言论的责任:~自负。 
- 言誓[yán shì]1.盟誓。《左传·成公十三年》:“言誓未就,景公 即世。”南朝 陈 徐陵《为贞阳侯与北齐荀昂兄弟书》:“孤谬蒙殊奬,还嗣本朝,勑諭分明,言誓殊重。”《后汉书·吕布传》:“临别把臂言誓。”唐 杨衡《夷陵郡内叙别》诗:“皎月託言誓,沧波信浮沉。” 
- 言念[yán niàn]想念。言﹐助词。 
- 言行[yán xíng]言语和行为:~一致。 
- 言巧[yán qiǎo]1.说话的技巧。指口才。 2.言语巧妙。 
- 言使[yán shǐ]信使﹐使者。 
- 言旋[yán xuán]回还。言﹐语首助词。 
- 言乱[yán luàn]言语错乱﹔说胡话。 
- 言归[yán guī]1.回归。言﹐助词。《诗.周南.葛覃》﹕“言告师氏﹐言告言归。”一说为我归。毛传﹕“言﹐我也。” 2.《诗.周南.葛覃》有“言告言归”之句﹐因以“言归”指《诗.葛覃》篇。 
- 言言语语[yán yán yǔ yǔ]1.谓啰里啰嗦,说个不停。 
- 言鲭[yán qīng]《西京杂记》卷二﹕“五侯不相能﹐宾客不得来往。娄护丰辩﹐传食五侯间﹐各得其欢心﹐竞致奇膳。护乃合以为鲭﹐世称‘五侯鲭’﹐以为奇味焉。”后因以“言鲭”谓说话有味。 
- 言诠[yán quán]1.谓以言语解说。 
- 言德[yán dé]用语言来阐扬德教。 
- 言斥[yán chì]指责。 
- 言智[yán zhì]言语的才智。 
- 言宴[yán yàn]言谈说笑﹐谈笑欢乐。语出《诗.卫风.氓》﹕“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 言语[yán yǔ]1.说话﹔说。
 2.吩咐﹔命令。
 3.禀报。
 4.争执。
 5.善于辞令。亦指善于辞令者。
 6.言辞﹔话。
 7.指闲话﹐不满意的话。
 8.指词章﹐文辞著作。
 9.喻虫鸟鸣叫。
 10.指口头语言。
 
- 言竞[yán jìng]争论。 
- 言笔[yán bǐ]口头之辞与书面之辞。 
- 言燕[yán yàn]言谈和宴饮。 
- 言志[yán zhì]指诗歌。语出《书.舜典》﹕“诗言志。” 
- 言文[yán wén]1.谓解释法律文字。 2.言语和文字。 3.专指书面语言。 
- 言辞[yán cí]说话所用的词句:~尖刻。 ~恳切。也作言词。 
- 言喻[yán yù]用言辞来说明。 
- 言称[yán chēng]犹言说。 
- 言官[yán guān]谏官。 谏官被言官听劾,拿送法司究问。——《警世通言》 
- 言气[yán qì]1.言辞声气。 2.说话生气。指争吵。 
- 言观[yán guān]看。 言,助词。 
- 言禽[yán qín]会模仿人说话的鸟。 指鹦鹉之类。 
- 言职[yán zhí]言官的职务。 
- 言貌[yán mào]言语与容颜。 
- 言路[yán lù]向政府或领导提出批评或建议的途径(从政府或领导的角度说):广开~。 
- 言色[yán sè]言语和脸色。 
- 言爽[yán shuǎng]指说话不守信用。 
- 言废[yán fèi]说的话不被采纳。语出《论语.卫灵公》﹕“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 言纳[yán nà]见“言訥”。 
- 言筌[yán quán]《庄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成玄英 疏:“筌,鱼笱也。”后因称在言词上留下的迹象为“言筌”。 
- 言事官[yán shì guān]指谏官。 
- 言綍[yán fú]指诏书。 
- 言信[yán xìn]说到必做到的信用。 
- 言次[yán cì]言谈之间。 
- 言告[yán gào]诉讼﹔控告。 
- 言传[yán chuán]1.用言语表达或传授。 2.说话。 3.方言。捎话。 
- 言论[yán lùn]1.言谈﹔谈论。
 2.言词﹔发表的议论或意见。
 3.犹舆论。
 
- 言表[yán biǎo]指言语中流露出来的意思。 
- 言旨[yán zhǐ]语意。 
- 言心[yán xīn]1.倾吐心意。 2.言语和思想。 
- 言咏[yán yǒng]言谈吟咏。 
- 言制[yán zhì]指语音语调。言﹐通“音”。 
- 言意[yán yì]1.言语和意旨。 2.说明意思。 
- 言策[yán cè]言论与谋略。 
- 言父[yán fù]古官名。指宗伯之属。 
- 言容[yán róng]1.说话时的神情。 2.言语与容貌。 
- 言坊行表[yán fāng xíng biǎo]谓言行为人表率。 
- 言谑[yán xuè]谈笑戏谑。 
- 言泉[yán quán]如泉水般涌出的话语。 
- 言兰[yán lán]谓谈得很融洽﹐情投意合。语出《易.系辞上》﹕“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 言戏[yán xì]犹言谑。 
- 言对[yán duì]1.晤面交谈﹔应对。 2.指不用典故的对偶句。 
- 言重[yán zhòng]1.出言慎重。 唐杜荀鹤《辞九江李郎中入关》诗:“愿开言重口,荐与分深入。” 
- 言词[yán cí]同“言辞”。 
- 言声[yán shēng]作声﹔吭声。 
- 言中[yán zhōng]谓发生的情况不出所言。 
- 言默[yán mò]议论和沉默。 
- 言宣[yán xuān]1.语言显露。 2.表达﹐表白。 
- 言脉[yán mài]1.谓诊脉以治病。 
- 言笑[yán xiào]1.谈笑﹐说说笑笑。
 2.声音笑貌。言﹐通"音"。
 
- 言枢[yán shū]言语的枢机。 
- 言音[yán yīn]1.说话的声音。《宋书·长沙景王道怜传》:“ 道怜 素无才能,言音甚楚。” 
- 言吐[yán tǔ]言谈。 
- 言句[yán jù]1.言语。 2.字句。 
- 言定[yán dìng]说定。 说定;说好 
- 言欢[yán huān]说笑。 欢快地交谈握手言欢 
- 言情[yán qíng]1.言语之情。指心意。 2.谈情说爱或描述男女情爱。 3.抒情。 以男女爱情为主题的言情小说 
- 言功[yán gōng]谓陈述功绩。 
- 言身寸[yán shēn cùn]“谢”字的隐语。 
言[yán]字在中间的词语
- 冲言冲语[chōng yán chōng yǔ]冲撞﹑冒犯人的话。 
- 玄言诗[xuán yán shī]指魏晋时一些清谈家用老庄言词写成的诗。 
- 三言訛虎[sān yán é hǔ]犹三人成虎。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 
- 風言影語[fēng yán yǐng yǔ]捕风捉影的话语。清 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致赵秋舲书》:“猥以春来 王粲 之不归,讹传海外 东坡 之已死,风言影语,莫识来因,一介鯫生,何忌何惜!” 
- 选言判断[xuǎn yán pàn duàn]断定事物情况有几种可能的复合判断。组成选言判断的各个判断,叫选言支。一个选言判断至少有两个选言支。选言支之间,可以是相容的关系,也可以是不相容的关系。前者用“或者…或者…”、“可能…也可能…”等做逻辑联结词,至少要有一个选言支是真的,该选言判断才是真的。后者用“要么…要么…”、“不是…就是…”等做逻辑联结词,只有在一个选言支真的情况下,该选言判断才是真的。 
- 离言辨白[lí yán biàn bái]分析文句﹐辨别文意。 
- 五言律诗[wǔ yán lǜ shī]诗体之一。形成于唐初。每句五字,每首八句,双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用平声韵,一韵到底,不可转韵。每句平仄有一定的格式。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 多言癖[duō yán pǐ]反常的健谈。 反常的健谈 
- 三言诗[sān yán shī]旧诗体的一种。以三字为句,故名。 
- 風聞言事[fēng wén yán shì]1.谓古时御史等任监察职务的官员可以根据传闻进谏或弹劾官吏。《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五年》:“武后 以法制羣下,諫官、御史得以风闻言事,自御史大夫至监察得互相弹奏,率以险詖相倾覆。”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记事一》:“近有陈请不实,重行黜陟之文。例皆偷安苟简,避罪缄默,甚失设置之意,可仍旧许风闻言事。”《明史·王德完传》:“宫禁严秘,虚实未审。臣即愚昧,决知其不然。第臺諫之官得风闻言事。果中宫不得於陛下以致疾歟?”亦省作“风闻”。《魏书·元澄传》:“又寻御史之体,风闻是司,至於冒勋妄考,皆有处别。”《续资治通 
- 联言判断[lián yán pàn duàn]同时对几种事物情况予以肯定或否定的复合判断。组成联言判断的各个判断,叫联言支。一个联言判断至少有两个联言支。联言支可以是简单判断,也可以是复合判断。各联言支之间,可以是并列关系,也可以是递进关系、转折关系。联言判断的真假,取决于各个联言支是否都真;只要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联言判断就是假的。 
- 风闻言事[fēng wén yán shì]1.谓古时御史等任监察职务的官员可以根据传闻进谏或弹劾官吏。 2.泛指据传闻向上检举官吏。 
- 劖言劖语[chán yán chán yǔ]见“劖言讪语”。 
- 剧言苦句[jù yán kǔ jù]调笑挖苦的语句。 
- 七言诗[qī yán shī]诗体名。全篇每句七字或以七字为主。源于汉代民间歌谣,至六朝而趋于成熟。魏曹丕《燕歌行》为现存较早的纯粹七言诗。与五言诗同为中国古典诗歌主要形式。有七言古诗、七言律诗、七言绝句、七言排律等。 
- 風言霧語[fēng yán wù yǔ]指隐约其辞的传闻。 《孽海花》第二九回:“大先生得了此电,很为着急,在省城里迭派干员侦查,虽有些风言雾语,到底探不出个实在。” 
- 忘言交[wàng yán jiāo]不须凭借语言而心意相通的知交。 
- 七言体[qī yán tǐ]即七言诗。 
- 風言俏語[fēng yán qiào yǔ]打情骂俏的话语。 《孽海花》第八回:“雯青 本是花月总持、风流教主,风言俏语,从不让人。” 
- 四言诗[sì yán shī]诗体名。全篇每句四字或以四字句为主。是中国古代诗歌最早形成的诗体,始于春秋以前的《诗经》等。魏晋以后,五七言诗盛行,作四言诗者渐少。 
- 三言二拍[sān yán èr pāi]明代白话短篇小说集。三言是《喻世明言》(原名《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总称,冯梦龙编著。二拍指《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编著。 
- 五言城[wǔ yán chéng]谓五言佳作。 
- 换言之[huàn yán zhī]〈书〉换句话说。 调换一句话说 
- 迷言迷语[mí yán mí yǔ]犹言胡言乱语。 
- 假言判断[jiǎ yán pàn duàn]断定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关系的复合判断。用“如果……那么……”、“只有……才……”等做逻辑联结词,如“如果具有共产主义理想,那么就不怕任何艰难困苦”。规定条件的判断,即“如果”后面的判断,叫“前件”;以前件为条件的判断,即“那么”后面的判断,叫“后件”。条件有必要条件、充分条件、充分又必要条件三种,相应地,假言判断也就有三种。假言判断的真假,并不取决于前件和后件本身的真假,而取决于前件和后件之间是否有条件关系。 
- 五言排律[wǔ yán pái lǜ]诗体之一。为五言律诗的铺排延长。南朝宋时已出现,盛行于唐,元代始确立此诗体名称。每首至少十句。除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都要求对仗。亦称“五言长律”。 
- 能言家[néng yán jiā]指好为议论者。 
- 直言判断[zhí yán pàn duàn]逻辑学名词。亦称定言判断。是无条件地反映事物有或没有某种属性的判断。它通过联系词“是”与“不是”来肯定与否定事物的某种属性。例如:“中国人民是勤劳勇敢的”和“自然界不是静止不变的”都是直言判断。它的公式是:S是(不是)P。人们以直言判断来表现已获得关于客观现实规律的知识。 
- 能言鸟[néng yán niǎo]即鹦鹉。或以为即秦吉了。 
- 劖言讪语[chán yán shàn yǔ]1.亦作“劖言劖语”。 2.刻薄嘲讽玩笑之言。 
- 纳言士[nà yán shì]新莽时所置尚书属官。 
- 万言书[wàn yán shū]原指封建官吏呈送给皇帝的长篇奏章。因字数超过万字,所以叫万言书。后来也泛指长篇的书面意见。 
- 出言不遜[chū yán bù xùn]逊:谦让,有礼貌。说话粗暴无礼。 
- 三言之道[sān yán zhī dào]三句为政之道。 
- 五言古[wǔ yán gǔ]见“五言古诗”。 
- 代言人[dài yán rén]代表某方面发表言论的人。 为一定的个人或社会集团、社会组织的利益说话的人 
- 六言诗[liù yán shī]诗体名。全篇每句六字。相传始于西汉谷永,一说东方朔也写有六言诗,但都不传。这种诗体不很流行。今所见六言诗以汉末孔融所作为最早。 
- 杂言诗[zá yán shī]古体诗的一种。最初出于乐府。每句字数不等﹐长短句间杂﹐无一定标准﹐用韵也较自由。后人多有仿作。 
- 元语言学[yuán yǔ yán xué]纯理语言学。语言学的一个语支,论述语言与其他取决于文化的行为的关系。 纯理语言学。语言学的一个语支,论述语言与其他取决于文化的行为的关系 
- 五言绝句[wǔ yán jué jù]诗体之一。始于 南朝 齐 梁,至 唐 始定型。每首四句,每句五字。二、四句押韵,可押平韵或仄韵。 
- 二言诗[èr yán shī]指两字一韵的诗。 
- 一言赖语[yī yán lài yǔ]谓满口油腔滑调。 
- 八言诗[bā yán shī]每句八字的古体诗。 
- 五言古诗[wǔ yán gǔ shī]诗体之一。形成于东汉初。每句五字,每篇句数不拘。用韵较灵活,可以隔句或每句押韵,可用平声或仄声韵,一韵到底也可换韵。不讲求对仗﹑平仄等格律。 
- 四言八句[sì yán bā jù]指旧时婚礼,新人交拜后,并坐床沿,妇女以金钱彩果散掷时所讲的吉利套语。四字一句,共八句。 
- 一言诗[yī yán shī]古诗中的一字句。 
- 五言律[wǔ yán lǜ]见“五言律诗”。 
- 七言律[qī yán lǜ]见“七言律诗”。 
- 五言试帖[wǔ yán shì tiě]科举考试中所作的五言诗。唐以来,科举考试中以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限定韵脚。其诗大都为五言或七言﹑六韵或八韵的排律。这种诗体称试帖诗。清代试帖诗,格律限制更严,内容大多为皇帝歌功颂德。 
- 谜言谜语[mí yán mí yǔ]不明不白的话。 
- 文言文[wén yán wén]用别于白话的古汉语书面语写的文章。 用文言写的文章 
- 五言金城[wǔ yán jīn chéng]南唐刘洞长于五言诗,自号“五言金城”。 
- 闲言语[xián yán yǔ]空话;谎话。 
- 发言人[fā yán rén]代表某一政权机关或组织发表意见的人:外交部发言人。 
- 五言四句[wǔ yán sì jù]1.即五言絶句。 2.指一首四句﹑每句五个字的诗体。不同于唐以后格律严密的五言绝句。 
- 十言之教[shí yán zhī jiào]传说为 伏羲 所作的十个字的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