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触动心灵的风景优秀作文【5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栀子花开了,在盛夏恬静地笑,想起了那个夏天,那个默然绽放的身影,那道触动心灵的风景。
院子里的花,拥拥挤挤,吵吵嚷嚷,无不明艳,无不晃眼。也是,如此多的花,如若不灼灼夭夭,定会被挪至墙角。
也曾买过一株默然的,一树葱茏,卖花的人信誓旦旦地说,定会开花。我挪出一片阳光充足的地方,憧憬着春天它的花,是如火的红,还是深邃的蓝。
是那样快,春天便来了。它,应该早已迫不及待了吧?腊梅花开了。迎春花开了。水仙花开了。桃花,杏花,梨花的花骨朵儿已经结了满枝了。我的手像梳子一样,把它的叶冠梳了个遍,却一个花骨朵儿也没有。
已是暮春。我边走路,边踢着石子。我最重视的综合评测表上,老师除了“尚可”二字,再无他言。是因为我上课时总是沉默吗?是因为我总爱坐在后排低着头吗?是因为我总小心翼翼,不像其他同学那样与老师玩耍亲昵吗?可我上课的认真,作业的工整,默默的努力,老师难道看不到吗?
回到小院,准备看看那盆不开花的花有没有在春天将尽的时候绚烂一回。可目力所及,哪里有那一树葱茏。心,一沉。它被搬到了墙角,与杂草枯藤混迹一处。空缺处填的是一盆杜鹃,开得明艳,风头正盛。那嫣红的花瓣,张扬的笑,刺痛了我的眼。
春天的尾巴扫过去了,转眼,便是五六月份,是所有的花都在抽枝长叶,无暇开花的时候。一日,走进小院,一股香气将我抱了个满怀,拂过我的脸颊,像少女的手,像母亲的吻。并不浓郁,但宁静悠长。从鼻子钻到心里,绕了个圈,又打了个结。像轻纱,像薄雾,像低语,像呢喃,像一个没有结局的故事。
原来,竟是角落里的它。它,原来是一株栀子花。
这才注意到它。它瘦了,皮包骨头,阳光并不慷慨,它细如柳条的枝扭曲着,这里一折,那里一拐,硬是碰到了一缕阳光。整个栀子花树,一边皱在墙边,叶子黄得几近透明;另一边极力伸展,像一只手臂,向着光的那方,在期盼,在渴望。
这干枯、羸弱的栀子树,竟开出了令我期待已久的栀子花。有的是含苞待放的,花骨朵裂了一个小口,香气就从那儿漏了出来。盛开的栀子,边缘还渗着一点儿青绿,中间是纯白的,像晚礼服上的缎带,每一朵花,是热烈的,也是含蓄的,绽出一片灿烂的白。那洁白的花朵与那灰枯的枝干,像垂暮的青衣穿上了花旦的水袖,干枯开裂的指尖点上了豆蔻,我以为一树繁盛会将它压垮,可它用毫无绿意沉淀的叶,满是节瘤的枝,垂到地上又硬是咬牙抬起头的茎,撑起了一片芳华。
或许是因为这满庭芳香,栀子花又被搬回了原来的位置。阳光爱怜地抚摸它,清风贪婪地嗅着它的清香,没有人忽视,我只看到,人们为它们的一树霜雪所惊艳;我只看到,栀子花开,开在邻家姑娘的发梢。
醉在花香里,我不由笑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人们为栀子所倾倒,是因为栀子在角落里顽强生长,不去抱怨命运;是因为栀子在绝境中,却无比馥郁芬芳。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与其抱怨逆境之苦,抱怨努力不为他人所见,不如努力让自己开出花来,让自己满庭飘香。待我一树花开,自会有人为我鼓掌。
栀子花,白花瓣,在夏日里,在晴空下。原来这就是触动心灵的风景,香满庭院,花满枝桠。
时隔两年了,那一幕依旧在我心中重现,那伟大的母爱!
那天,我放学回家路上路过一个小巷,那时太阳都还没下山,天空依旧是碧空如洗,但和早上相比,却要暗淡的多。我哼着当下最流行的歌,一蹦一跳的走过小巷,但在刚过小巷的一瞬间,我听到了接连不断的狗叫声,接着又是一声声的猫叫。这犬吠与往常的不同,更像是在发出对弱小动物的轻视与驱逐声。而那猫叫也不同往常,更像是凄凉的乞求声。我不由自主的往后倒退,看到的一幕却让我惊讶不已。
一群凶狠的狗堵在小巷入口,准备痛打“落水猫”,领头的那只狗背对着我,虽看不见样子,但我却能想象它现在的神情。两边的墙壁无情的把小巷尽头那只纯白色毛的猫关在了尽头,无路可逃。那猫守在窝边,对着前方正缓缓向前的狗群做出撕咬的动作,完全不让任何狗接近窝边。后来,我隐约从那窝里看到几个纯白色的小脑袋,正摇头晃脑,四处张望。狗群看到那几只小猫,兴奋地“汪汪”直叫,却惹得那只猫更加愤怒。终于,狗群向那只猫扑来,在它背上又抓又咬,可那猫就是不愿离开,也反过来对狗群展开攻击。但毕竟狗多示众,那猫很快就败下阵来。我实在看不下去,扔了几块石头,把狗群吓跑了。
那猫却只是胡乱舔了舔自己的伤口,便快速回到窝里,挨个舔舔几个小猫摇晃晃的小脑袋,便休息了。
我往回走着。太阳也快下山了,它那分外的强光从树梢喷射下来,将白云染成了血色,将青山也染成了血色。天空中的白云流动的越来越快,一旁的栀子花传来一阵阵香气,从远处也传来清脆的鸟叫声。
我愤怒狗群欺负弱小的猫,但我更多的是感慨,感慨这伟大的母爱,感慨这宁死也要保护孩子的母爱!
只能在荒山,只能在荒山的沙地上,只能在荒山的沙地上的曝日下,亲身感受,体会着数十年在这恶劣环境里坚守的不易,我才能坐下来,用一颗敬畏之心和一支笔,来描摹他那高尚的身影。
他是一个感动我的人!
怎样称呼他呢?植树人?农夫?或是……?不,我不想用这些冰冷的名字称呼他,也不想给他贴上生硬的标签。他有名有姓,不过鲜为人知,他就是艾力泽·布菲。
他生活在一座人迹罕至的荒山上,没有人和他交流,他无法用深沉的嗓音表达自己的感受;无法享受和妻儿共同生活的快乐;也无法像其他老人一样无需劳作,安享晚年。如此辛苦为哪般?非他人所迫,只因他坚持着一个信念——植树造林。
这位叫做艾力泽·布菲的老人,一直坚持做自己想做的事,日子虽清苦,依旧快乐的生活着。
善积小流,终成江河。勤作不倦,累累硕果。
二十多年的坚守,使他奇迹般的造就了一片森林,建设了一个乡村,造福了一万多人,成就了一方水土。
二十年啊!一个人的人生能有几个二十年啊!从寒冬到酷暑,从黎明到傍晚,他默默坚守着。在严寒下也许他曾经想过放弃;在黑夜中,也许他曾经默默流泪;在早上的床上,也许他曾经放下梦想……尽管这条路走得如此艰难,他仍然选择坚守。用二十年,将一片荒芜换了新篇。
就在我们身边,也有很多“艾力泽·布菲”。
每天早上,环卫工人的身影就出现在空旷的街道上,不辞辛苦,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在教室里,老师的身影站在黑板前,燃烧了自己,照亮他人;疫情当头,爱国之士站在抗疫一线,用生命筑就防线。不只是他们……无数人都在付出,都在坚守。
每当想到他们,我都会想到艾力泽布菲老人造的那片林,那片已经从幼苗长成大树的林。
这个世界需要艾力泽·布菲这样的人,需要大家一起努力,把荒山用森林覆盖,把我们的家园改造,建设的更加洁净,美好。这份坚守,虽是孤独的,是寂寞的,却是值得的。
我永远都不会忘记他的,是他,触动了我的心灵。
一天早上,我来南拳玩。静静地躺在草坪上真好!这时,许多可爱的小蜻蜓飞了进来。其中一个正飞过我的头顶。我看到蜻蜓是黑白的。它看起来如此不同和美丽。其他的蜻蜓都是红黄相间的,但只有它……越想越入迷。终于灵机一动,呵呵!我想出了一个主意:抓住它,回家享受它。
我花了很大力气,终于抓到了蜻蜓。然后,在妈妈的帮助下,我把蜻蜓绑了起来。那一刻,蜻蜓的翅膀拼命的耸动,拼命的挣扎,仿佛要逃离“魔法”,可我还是一点都没有感动。
蜻蜓跟着我回家了。看它快死的样子,我给它虫子吃,它不为所动;我弹钢琴,它耷拉着耳朵不同意;我逗乐了他,他瞪着我。奶奶说:“算了吧!让它在屋里飞,抓蚊子吃!”第一,不放心。我看着蜻蜓太可怜了,就把线剪断了。
没想到这样反而更疼。蜻蜓挣脱线的时候,可能是因为太开心了!它立刻飞进了光槽。我一看就慌了:光槽里热得要死!最后,我支起三张凳子,往灯槽里看了看,找了半天,也没找到蜻蜓影子!我的天呐。我顿时惊呆了,连它的尸体都没有找到。我开始后悔我不该,不该为了一时的快乐折磨一个脆弱的小生命。
心里愧疚极了,一个人冲出了家门。抬头一看,我看到了蓝天,它是如此的广阔无垠,仿佛你可以在里面做任何事情。对了,蜻蜓也可以飞到这里,应该是很舒服的,但是我太自私了,把我的快乐强加在蜻蜓的痛苦上,让它们失去了自由和生命。我沉浸在悲痛之中,内心动摇了。
从那以后,我看到了小动物,我再也不会和它们一起玩了。我再也没有这样做过。他们都和我们一样活着。从此,我懂得了热爱生命,珍惜生命。我学会了关爱生命,尊重他人。
翻开心灵的影集,往事千篇,历历如薄云飘荡于天际。那一叶,不动人心,使人心弦微漾。
人生,人生。畅而喻言,就是人的一生。这篇交响曲所谱写的往事,心事,趣事,皆夹杂在其中。
每当触碰心间的那扇大门的时候,不免使人动情,真,美散发的瞬间,让人心絮沉浮。据说在释迦摩尼寻试地域之时,一位杀人如麻的强盗请求他将他带离此地,释迦摩尼翻看了他的前世,每一刻无不伴随着血和杀戮。但有一次,他看见一只小昆虫从自己的身边经过,想去踩死它,却又移开了脚,佛为他的这一行为感动了。流下了眼泪,为他洗去了前世的罪恶,他得以超生。
一件小小的事,极易彰显一个人的个性,当此时,触动,感染的便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心,却足矣影响一代人。
林则徐虎门销烟,抗击英军,抵制鸦片,为民族做出巨大贡献,如果没有林则徐的大义凌然之举,可能,中国早已被鸦片蚕食殆尽。
他的翻然义举,诠释了中华民族高尚的节操,那就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的确,一瞬间的事,可以改变一个人,也可以使一个人的灵魂得到升华。
在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上,一只小鸟不小心飞进球场,被高速飞行的网球击中坠地死亡。一瞬间,击中小鸟的运动员丢下球拍,奔向小鸟,俯身跪地,双手合十,表示忏悔。
一件微乎其微的小事,显示了网球运动员的高尚品质。
人生有很多发生在一瞬间的事情,有的蕴含着人性的真善美,有的则诠释着一个人高尚的操守,诚问,在这一刻,你可曾悟道这些哲理。
触动心灵的瞬间,其实也便是自身个性的一种表现,自身价值的一种体现,个人品质的一种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