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世界上的一切学问与知识的掌握也并非难事,只要持之以恒地学习,努力掌握规律,达到熟悉的境地,就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学习需要持之以恒。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高二历史学习方法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历史的学习要注意的方面
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这便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规律。生产力就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解决社会和自然之间矛盾的实际能力,是改造自然和影响自然并使之适应社会需要的客观物质力量。
生产力包括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三个主要因素。生产关系指的是人们在生产劳动中结成的社会关系。它是生产力的社会存在形式,包括产品的分配、交换和消费三个主要环节,含有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分配制度等主要内容。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第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又一基本规律。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了社会经济基础。社会上层建筑指的就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思想、观点,以及相应的制度、设施和组织的复杂体系。具体说,它指的就是社会的政治、法律、宗教、艺术、哲学等观点,以及同这些观点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的总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定的经济基础要求相应的社会上层建筑与之相适应。社会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着很大的反作用。适应于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落后的或超前的社会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历史学习方法技巧
【学习方法】
一、归类记忆法
整理、归类历史知识,可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不仅便于学生记忆,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例如,中国古代史讲完之后,可把教材内容按中央集权制度、社会经济发展、赋税制度的演变、土地制度的发展、科技文化的发展、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等进行归类。
再如,中国古代文化史内容,又可按天文学、医药学、农学、科技著作、绘画作品等线索归类。通过归类,对学生巩固知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浓缩”记忆法
“浓缩”记忆法,即把一些繁杂的内容进行概括、浓缩,提炼成几个要点,使学生能提纲挈领地掌握其重点。而如果将要点扩展,又能呈现出历史内容的原貌。
例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可“浓缩”成如下要点;
背景:帝国主义国家在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中所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加剧战争危机。
时间:1914~1918年。
经过:(1)三条战线。即:东线、西线、南线。(2)五大战役。即:马恩河战役、马祖尔湖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
性质和后果:是帝国主义间掠夺性的、非正义的战争。它给交战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例二,美国独立战争的发展线索,主要抓住六点:(1)爆发:来克星顿枪声。(2)建军:第二届“大陆会议”决定成立大陆军。(3)建国:《独立宣言》发表。(4)转折:萨拉托加大捷。(5)胜利:约克镇英军投降。(6)和约:英美签订和约。
三、串线记忆法
通过串线,使同一类型的历史事件或同一人物在不同时期的活动,按历史发展的线索,呈现于学生面前,便于学生理解和巩固。例如,中国古代史中赋税制度的演变可整理为:
(1)春秋时期鲁国的“初税亩”。
(2)西汉的“编户制度”。
(3)北魏的租调和徭役制。
(4)隋唐的租庸调制。
(5)唐后期的两税法。
(6)明后期的一条鞭法。
(7)清朝实行摊丁入亩,征收地丁银。
再如初中《中国历史》教材中有关李大钊的主要革命活动的内容散见于第二册和第三册部分章节中。教学时,我按时间的先后把它整理为:(1)领导新文化运动;(2)领导“五四”运动;(3)创办《每周评论》。宣传马克思主义;(4)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5)参与组建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6)1927年在北京英勇就义。
高二历史知识点记忆方法
一、复述记忆
时间、地点、事件是历史基础知识的关键。为了记住这些知识不少同学采用机械记忆方法,一般收效不大。培养对历史事件有节奏地复述,是提高记忆力良好的捷径,因此,培养有节奏地复述是很重要的。
如:在学习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时,只要对19世纪末以来资本主义自身出现的一系列新的经济、政治模式发生的重大变化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资本主义国家一度出现“相对稳定”有了充分的记忆,才能从根本上认识:主要帝国主义国家以提高发展科学技术为依托,以垄断为生产组织形式,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主要的目的,建立的资本主义的现代经济模式所取得的发展。但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并未由此而消失。这些知识的记忆要点是:(1)1929~1933、(2)事件是“《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柯立芝繁荣”,这样将历史知识分解复述记忆,更能使我们记忆犹新。
二、图示记忆
利用图示或提纲,可以化繁为简,连横合纵,有利于提高空间识记能力。在课文知识点构成较多的情况下,如果依据各点整理笔记,可能会出现密密麻麻一大串知识要点,反而不易──记清。而纲要图示正好可以补其不足,扬其所长。纲要图示的特点是利用图像结构,概括要点知识。如:《殖民体系的崩溃和第三世界的兴起》,阐述了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胜利,以及新兴的非洲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作用。依据这些相关知识可构建为以下提纲:
通过对殖民体系形成原因的回顾和对殖民体系崩溃原因的分析,能提高我们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的认识;殖民体系的形成是人类历史发展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是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而出现,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变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与它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规律。
这种图示是将教材中贮存的大量知识信息,进行精心提炼,加工浓缩,将提出来的知识要点,以单词、短语、符号等信号表现形式,不仅依照知识纵向联系,而且注意知识的横向关系,交错关系。通过科学的编排,组合成大小不同的系列直观视觉图像。视觉信息表现知识内容,图像体现整体结构,有严密的内在逻辑联系,并体现信息的流通传导过程。用在教学上,可以改变以语言听觉刺激为主的教学传输形态,转变为以图像视觉刺激为主的传输形态。
显然,绘制和使用纲要图示图要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浓缩知识点,表现以单词,短语,数码等信号。浓缩的知识点应该根源于课本,否则,就成为无本之源。浓缩的过程是知识的精炼过程,知识的再组合过程,不是简单的浓缩,而是本质的东西,知识点之间要反映史实逻辑发展的脉络。
(2)在制作过程中需用最简明的文字或符号按各知识点之间的科学性、逻辑关系建立起一个系统化的方框图表,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每一章节的纲要信号图像一棵根、茎、叶具全的大树,既枝叶繁茂,又枝干分明,次要知识以主要知识为核心,自然地和谐地展开,
(3)科学编排:纲要图示要求各知识点之间有内在联系,形成完整的系统。化繁为简,有利于在短时间内,高效率的把握,并达事半功倍之效果与融会贯通的目的。
三、时间记忆
在复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把握好时间概念,对于掌握历史知识同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课文中每一个重要的历史年代都联系着丰富的历史内容。把年代与时间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形成鲜明的、生动的时间概念。例如,1840~1842年,它既是中英鸦片战争的开始,也是清政府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第一次较量,又是中国历史由古代史进入现代史的转折时期。更是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时期,即由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开始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在学习中把特定的历史事件和历史时间联系起来,可以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