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

文/风飘过

  复习方法:同学们边看图边看讲义进行复习。小编整理了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助到您。

  中国地理区域地理考点总结

  一、我国自然地理重要界线

  1. 地势三级分界线:第一二级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第二三级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2. 季风非季风区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3. 内外流区域分界线:北段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

  4. 干湿区的界线:

  (1)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分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3)半干旱区与干旱区分界线: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5. 南北方分界线:秦岭-淮河。

  二、我国三大自然区区域差异和季风影响

  1. 三大自然区区域差异

自然区

地形

气候

人类活动及其利用方向

东部季风区

平原丘陵

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

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广泛深刻,是我国主要农耕区,以粮食生产为主,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副业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高原盆地

大陆性显著,太阳辐射较强,日照较长

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小,畜牧业为主,合理发展绿洲农业

青藏高原高寒区

高原

高寒,风大,太阳辐射强,日照长

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弱,畜牧业为主,适当发展农、林业

  2. 三大自然区内部差异及成因

自然区

主要差异

因素

东部季风区

南北差异

热量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东西差异

水分

青藏高原高寒区

垂直差异

海拔高度

  3. 季风对我国降水量的影响

  (1)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降水量的时间分布规律:集中在夏秋季节(5-10月),南方雨带到来早退得迟,雨季长,北方相反。

  (3)夏季风强的年份,易出现南方干旱北方洪涝的灾害;夏季风弱的年份,则相反。

  三、我国三个经济地带区域形成原因及区域协调发展

  1. 三个经济地带的形成原因

经济带

自然因素

经济因素

社会因素

东部经济地带

面向大海,具有开放性和便利的海运。气候湿润,雨热同期,利于作物生长。地势低平,利于开发

产业结构相对优越,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程度较高,生产力水平较高

人们思想观念较开放,有较强的竞争危机感和紧迫感。经济起步早,有良好的社会经济基础,经济结构较优,国家政策优惠

中部经济地带

距海远,长期处于较封闭状态。多属于干旱区和高寒区,海拔较高,极不利农业发展

乡镇企业不发达,生产力水平较低,经济发展速度相对迟缓

人们思想观念较保守,竞争危机感和紧迫感较弱。经济起步晚,经济结构不很合理,对外开放较迟

西部经济地带

  2. 区域协调发展:东部发挥沿海优势,建设高科技开发基地,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化农业,充分发挥技术创新优势,加强传统工业基地的技术改革,大力开拓新兴产业,发展外向型经济。中部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建成能源和原材料基地,大力发展农业,建成商品粮基地和农林渔副业生产基地,加强东西向运输通道建设,发挥桥梁作用,扩大对外经济贸易。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重点抓好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加强牧区建设,发展林牧业,加快科教发展和人才开发,积极发展有特色的优势产业。加强东、中、西部经济交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形成各具特色的经济区和经济地带。

  四、我国水土流失问题

  1. 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黄土高原、太行山区、长江流域、华南丘陵等。

  2. 原因:

  自然因素:降水多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冲刷作用强;地形坡度大,坡面物质松散;植被覆盖率低,削减降雨、径流能力降低;土质疏松,抗蚀能力低。

  人为因素:毁林开荒、轮荒、开矿、不合理开采,破坏了植被,地表抗蚀能力降低,加速水土流失。

  3. 危害:土地贫瘠,农业低产;河流含沙量增加,泥沙淤积,河床抬高,防洪能力差;水库淤积,降低畜洪和供水效益等等。

  4. 治理:工程措施(打坝建库、平整土地、修基本农田、抽水灌溉)、生物措施(植树种草)和农业技术措施(深耕改土、科学施肥、选育良种、地膜覆盖、轮作套种)三者结合。退耕还林还草,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五、我国荒漠化问题

  1. 荒漠化严重地区:西北、华北、东北等干旱半干旱地区。

  2. 原因:

  自然因素:深居内陆,气候干旱、地表松散物质、大风吹扬等。

  人为因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等。

  3. 危害:破坏防止风沙前移及抑制地表起沙的机制,加速了草原退化和沙化进程,使沙化土地连片发展。

  4. 治理:人与自然的协调是荒漠化防治的核心(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防治体系),因地制宜,退耕还林还草,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是荒漠化防治关键,健全完善的治理实施系统和科技进步是荒漠化防治的基本保证,营造“三北”防护林体系(生物固体)是荒漠化的有效措施。

  六、我国长江、黄河的综合治理问题

 

长江

黄河

资源优势

丰富水力和淡水资源,较大的通航能力

较丰富的水力资源和重要的灌溉系统

开发利用

建造大型水电站,南水北调,兴建河港

兴建水利工程,发挥发电、防洪、灌溉的综合效应

存在问题

流域内水土流失加剧,湖泊面积萎缩,中游“荆州”多洪灾

泥沙淤塞,凌汛多发,时常断流,洪涝严重

治理措施

营造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禁止砍伐水源林,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兴建三峡水利工程,截弯取直工程等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种草植树,修筑梯田),轰炸冰坝,加强流域内水资源的宏观管理和调配,疏浚河道,加固大堤等

  七、我国的农业发展

  1. 我国的商品性基地和农业生产基地比较

基地类型

分布地区

商品粮基地

九大基地:太湖平原、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鄱阳湖平原、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江淮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

商品棉基地

五大基地:江汉平原、冀中南、鲁西北平原、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黄淮平原、南疆

油料

作物

基地

花生

温带、亚热带的沙土和丘陵地区,山东产量最多

油菜

我国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主要分部在长江流域

糖料

作物

甘蔗

台湾、广东、福建、四川、云南、海南等热带、亚热带地区

甜菜

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等中温带地区

出口商品基地

太湖平原、闽南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2. 农业中、低产田的存在原因及综合治理:

  (1)存在原因:自然方面,气候、地形、土壤、水源是农业生产的四大制约因素,我国自然条件差异很大,某些区域自然条件恶劣,形成了一些不利于农业耕作的中、低产田,如涝洼地、盐碱地、风沙干旱地、水土流失地、红壤贫瘠地等。人为方面,不合理的生产活动(植被破坏、大水漫灌等),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农业生产条件日趋恶劣。

  (2)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安排农业活动,依靠科技,改造农业不利因素

  八、我国的工业发展

工业基地

发展条件

工业中心

工业部门

地位

辽中南基地

丰富的资源,便利的交通

沈阳、大连、鞍山

钢铁、煤炭、造船、化工

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

京津唐基地

丰富的资源,统一的电网,便利的交通,紧靠能源基地

北京、天津、唐山

钢铁、化工、机械、纺织、食品、采煤、冶金、陶瓷

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沪宁杭基地

工业基础雄厚,丰富的资源,技术力量雄厚,统一的电网,发达的交通

上海、杭州、南京

轻型及精密机械、轻纺、电子、化工

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珠江三角基地

靠近香港东南亚,多侨乡,利于外资发展工业

广州、深圳、珠海

家用电器、服装、食品、玩具等加工工业及制造业

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九、我国交通建设与区域发展

  1.交通建设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青藏铁路、南昆铁路、南疆铁路等建设,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加速区域开发,使资源得到更充分利用,促进生产规模、原材料供应范围和产品销售市场的扩大,加强区域间联系,促进经济、科技和文化交流,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防安全。

  2.重大交通工程建设面临的困难及解决措施。

  近年来我国在西部地区建设的重大交通工程,如南昆铁路、青藏铁路等均面临自然和社会经济方面的双重困难。自然方面:青藏铁路建设面临冻土、生态环境脆弱和因环境特殊投资过大的三大难题。西南地区面临地势高差大,地形复杂多样(横断山区山河相间,山高谷深,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多峰林、溶洞、暗河),气候湿热,地壳活动频繁,多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等困难。社会经济方面:经济基础薄弱,沿线人口稀少等问题。

  中国区域地理南方与北方知识梳理

  第一节 北方地区

  ★复习要点:黑土地和黄土地(东北高原、黄土高原);稠密的铁路网;重要的工业区(环渤海工业带辽中南、京津唐);北方人民的生活;脆弱的生态环境与综合治理。

  一、自然地理概况

  (一)位置和范围

  1.位置:大部分位于35°N-50°N和105°E-135°E之间;其相对位置为渤海、黄海以东;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

  2.范围: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分,甘肃、宁夏的东南部,江苏、安徽两省北部。

  (二)地形和土壤

  1.地形: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主要位于第二、三级阶梯;

  2.主要地形区:主要地形区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辽东丘陵和山东丘陵等。

  ★地质灾害:多火山,如长白山地区、太行山地区等。

  2.土壤:黄土(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地区,土质疏松)和黑土(东北地区,土壤肥沃)

  (三)气候和植被

  1.气候: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大部分属于半湿润地区,但黑龙江沿岸和长白山地地区为湿润地区。常伴有寒潮、低温、洪涝、春旱等自然灾害。

  ■(思考:气候类型成因?)

  2.植被:华北以落叶阔叶林为主,东北地区以寒温带针叶林为主。

  (四)河流和湖泊

  1.河流: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嫩江、图们江、鸭绿江、辽河、永定河等。

  ★水文特征:水文特征南北差异大;水量北丰南少、水位季节变化南大北小、汛期北长南短、含沙量南多北少、结冰期北长南短。(思考:为什么是这样的水文特征?)

  (提示:水量大小和水位季节变化大小主要取决于流域内气候因素特别是降水量的多少、降水强度、降水季节变化和气温高低;汛期取决于降水量多少、雨季出现时间和长短(外流河)或气温的高低(内流河);含沙量多少取决于河流流经地区的植被覆盖状况、土质状况和地势状况;结冰期取决于河流流经地区纬度的高低。)

  ★(提示:思考黄河和松花江流域凌汛现象出现的河段和成因分析。)

  2.湖泊:兴凯湖、长白山天池、镜泊湖、松花湖、洪泽湖等。(提示:天池的成因?)

  (五)资源

  1.矿产资源:大庆油田、中原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大同煤矿、朔州煤矿、抚顺煤矿等;本溪铁矿、鞍山铁矿;招远金矿。

  2.化学资源:长芦盐场(思考:长芦盐场晒盐的时间和有利条件?)

  3.其他资源:东北地区土地和森林资源丰富(提示:思考其成因?)。

  二、人文地理概况

  (一)农业

  1.主要农产品及分布

  (1)粮食作物:冬小麦(华北)春小麦(东北)水稻(长白山地灌溉地区和黑龙江沿岸)。

  (2)油料作物:花生(华北);

  (3)糖料作物:甜菜(东北)。

  (4)经济作物:棉花(华北)谷子(黄土高原)大豆(东北、华北)高粱(东北、黄土高原)等

  (5)纤维作物:亚麻(东北)。

  (6)水果:苹果、葡萄和梨(华北和辽宁)桃、杏和柿(东北)等;

  (7)畜牧业:山地放牧业和家禽圈养

  (8)水产业:海水养殖和海洋捕捞。

  2.耕作方式和熟制:旱地农业为主;华北(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东北(一年一熟)。

  3.在全国农业的地位: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和林业基地,农业机械化程度高;黄河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最大的棉麦产区;黄泛区是全国最大水果带。

  4.农业生产条件(提示:运用农业区位理论和北方地区概况,理解分析)。

  A.有利条件:①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气温高,降水多,雨热同期,水热配合条件好。②平原广阔,土层深厚。东北地区,黑土肥沃,人均耕地多,宜农荒地多。③黄河中下游地区农业生产历史悠久。

  B.不利条件:①东北地区,热量不足,生长期短,受寒潮影响大;西部受风沙影响大。②黄河中下游地区春旱、夏涝突出;水土流失和盐碱化严重。

  ☆思考:试评价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地区农业生产条件有哪些?

  (二)工业

  1.工业带(区):环渤海工业带,其包括:辽中南和京津唐工业区;陇海-兰新线工业带。

  2.工业特点:工业基础好,重工业突出。

  3.工业发展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1)存在问题:①高科技产业发展不足;②生产技术落后;③环境污染严重;④工业产品类型单一;⑤淡水资源不足。

  (2)解决措施:①积极发展高科技产业;②加强技术改造;③防治污染,保护生态环境;④增加产品类型;⑤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4.工业发展条件:①农业基础好;②铁路网最稠密,交通便利;③矿产资源、水能资源、森林资源丰富。

  (三)风俗习惯、民居和民族

  1.人民主食:面食(东北,华北:盛产小麦,以面食为主;黄土高原:则以小米为主);

  2.传统民居特点:东北地区注意防寒保温;黄土高原特色民居窑洞;

  3.民族:汉族占绝大多数;人数较多的少数民族有:东北的满族、朝鲜族;宁夏、甘肃的回族等。

  (四)交通:铁路、公路网稠密(注意:查地图册,熟记华北和东北地区的主要铁路线)。

  (五)主要城市:北京、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石家庄、太原、西安等

  (六)生态环境

  1.东北地区:黑土流失和沼泽地(湿地)破坏。(提示:要总结其成因及解决措施。)

  2.华北平原:易受旱涝、盐碱、风沙威胁。(注意:分析其出现季节、成因及解决措施。)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注意:分析其成因及其解决措施;特别是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措施。)

  第二节 南方地区

  ★复习要点:鱼米之乡;亚热带、热带经济林木和水果;水运发达;沿海和内地的工业发展;治水与治土;南方人民的生活。

  一、自然地理特征

  (一)位置和范围

  1.位置:主体部分位于20°N-32°N和100°E-120°E之间;其相对位置位于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以东,东至东海;南海以北,北至秦岭、淮河一线。

  2.范围:长江中下游地区、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包括省级

  行政区琼、港、澳、台、粤、桂、云(滇)湘、鄂、赣、浙、沪、闽的全部和川、皖、苏、豫、陕、甘的部分。

  (二)地形和土壤

  1.地形特征:平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分布;地势东西差异大,主要位于第二、三级阶梯;东部平原、丘陵面积广大,西部以高原、盆地为主。

  2.主要地形区:长江中下游平原(我国地势最低的平原)江南丘陵(我国最大的丘陵)四川盆地(西北部有成都平原,素有“天府之国”之称)云贵高原(地表崎岖不平,喀斯特地貌广布)和横断山脉。

  ▲(思考:横断山脉大致为东西走向的成因?)

  3.土壤:以红壤为主(酸性较强、贫瘠),平原地区还有水稻土和紫色土。

  ☆(提示:注意红壤的改良措施有哪些?)

  (三)气候和植被

  1.气候:以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湿润)。常出现台风、风暴潮、伏旱和洪涝等自然灾害。

  ◆(提示:一定要总结归纳出该地气候类型的成因?该地上述自然灾害的分布、成因、危害及解决措施?昆明准静止锋和江淮准静止锋的成因及影响?“巴山夜雨”的成因?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四川盆地夏季高温及冬季温和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2.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南部沿海地区有小部分季雨林。(思考:该植被成因?)

  (四)河流和湖泊

  1.河流:长江、赣江、湘江、岷江、淮河、京杭运河、珠江、钱塘江等

  ◆(切记:勿忘归纳该地河流的水文特征?淮河洪水泛滥的成因、危害及解决措施?)

  2.湖泊:鄱阳湖(中国第一大淡水湖)洞庭湖、巢湖、太湖、日月潭等

  (五)资源

  1.矿产资源:有色金属矿产丰富,如:攀枝花铁矿(煤矿)个旧锡矿、平果铝土矿、大余钨矿、铜仁汞矿、大冶铁矿、德兴铜矿等(建议:查地图册,落实到地图上)

  2.水资源和水能资源:淡水资源丰富;水能资源丰富,水电站较多,如:长江中上游地区的二滩、龚嘴、三峡、葛洲坝、安康等;珠江水系上游也有较多水电站。(建议:查地图册,落实到地图上)

  3.化学资源:莺歌海盐场(海南)布袋盐场(台湾、东南盐仓)。(提示:查找位置,并掌握其形成的有利条件?)

  二、人文地理

  (一)农业

  1.主要农产品及分布

  (1)粮食作物:水稻(why?);

  (2)油料作物:油菜(长江流域地区);

  (3)糖料作物:甘蔗(台、闽、粤、桂、云、川);

  (4)经济林:竹、茶叶、油茶、油桐、橡胶、剑麻、蚕桑等;

  (5)水果:热带水果作物,如:柑橘、香蕉、荔枝、桂圆、菠萝等;

  (6)畜牧业:山地放牧业和家禽业

  (7)水产业:淡水养殖、近海养殖和海洋捕捞;(思考:舟山渔场的形成条件有哪些?)

  2.耕作方式和熟制:水田农业为主;一年两熟或三熟;

  3.在全国农业的地位:重要的商品粮(成都平原、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鄱阳湖平原、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桑蚕(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成都平原)糖料作物(台、闽、粤、桂、云、川)油料作物(长江沿岸地区)棉花(江汉平原和长江三角洲)黄麻、亚热带作物(海南岛和西双版纳)出口农产品(太湖平原、闽南三角、珠江三角洲)和淡水渔业产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和珠江三角洲);(查地图册,落实其位置)。

  4.农业生产条件(提示:运用农业区位理论和北方地区概况,理解分析)。

  A.有利条件:①气候:以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少雨),雨热同期,水热配合条件好。②地形、土壤和水源: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河网密布,既灌溉便利,也有利于淡水养殖;四川盆地紫色土肥沃;横断山区,森林资源丰富,树种多,人类影响小,利于发展林业生产。③农业基础:长江流域农业生产历史悠久,生产水平高。

  B.不利条件:①气候:旱涝灾害频繁,江淮地区伏旱期,气温高,降水减少,蒸发旺盛,易对水稻生产产生影响;南部沿海地区夏秋季台风影响很大。②土壤:长江以南地区为红壤分布区,土壤酸性强,土质黏重,不利于种植业的发展。③地形地貌: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崎岖,土层薄,地表水缺乏,不利于农业发展。

  ☆思考:试评价长江中下游平原和珠江三角洲农业生产条件有哪些?

  (二)工业

  1.工业带(区):长江沿岸工业地带(如:沪宁杭工业区)南部沿海外向型工业地带(珠江三角洲工业区、闽南三角工业区)西南地区综合性工业区和环北部湾经济圈。

  2.工业特点:工业基础好,轻重工业都比较发达。

  3.工业发展条件:①农业基础好;②铁路、公路、内河航运和沿海运输密切配合,水陆联运条件好,交通便利;③矿产资源、水能资源、东南沿海地区缺乏煤等。

  ★(提示:归纳总结沪宁杭和珠江三角洲工业区工业生产条件、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分别是什么?长江沿岸工业地带和南部沿海外向型工业地带工业生产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补充:(1)西南地区综合性工业

  A.优势:水能、矿产、农林牧资源丰富;

  B.表现:该地区已形成综合性工业基地,钢铁、电力、有色金属冶炼、机械、煤炭、纺织工业发展迅速。

  C.主要工业中心:重庆、成都、攀枝花、贵阳等。(提示:通过查找地图册,归纳各工业中心主要工业部门生产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补充:(2)环北部湾经济圈发展的区位优势:①地理位置优越;②海洋运输便利;③资源丰富;④劳力廉价且丰富;⑤巨大的互补空间。

  ◆补充:(3)南宁发展的区位优势:

  A.地理位置优越,南宁地处我国大西南出海通道;其面向东南亚、背靠大西南,是直接进出东南亚各国的“水陆门户”、“桥头堡”。

  B.交通条件优越,海洋运输和铁路交通便利;

  C.资源条件优越,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

  D.劳动力条件优越,劳动力丰富且廉价;

  E.与周围国家和地区互补空间大,且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建成,为南宁提供了良

  好的政策条件。

  (三)风俗习惯、民居和民族

  1.人民主食:大米

  2.传统民居特点:注意通风散热,以南北朝向为主,瓦房屋面较陡

  (四)交通

  传统-船舶;现代-船舶、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便利(注意:查找地图册,进行落实)

  (五)主要城市:上海、南京、广州、深圳、杭州、福州、武汉、长沙、重庆、成都等

  (六)生态环境及治理

  1.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旱涝灾害频繁。(注意:归纳该灾害成因、危害、整治措施)

  2.低山丘陵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注意:归纳该灾害成因、危害、整治措施)

  3.红壤:

  (1)特点:含铁、铝成分较多,有机质少,酸性强,土壤黏重。

  (2)改良措施:增施有机肥料、补充熟石灰以改变土壤的酸性,种植茶树、油茶树、杉木、马尾松等耐酸性经济林木以抑制土壤流失等。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相关文章:

1.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2.区域地理知识点归纳

3.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

4.重要地理命题规律区域地理

5.区域地理亚洲知识点总结

小编推荐

1.2023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考点总结大全

2.2023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

3.感恩老师高二作文七篇

4.观察日记四年级作文300字(10篇)

5.游记四年级作文开头与结尾10篇

6.游记四年级上册单元作文500字10篇

7.秋游四年级上册游记作文10篇

8.童年趣事作文350字13篇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