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这次记作业为您整理了《世界是平的》优秀读后感【优秀3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朋友送了我一本书,《世界是平的》。当时我就笑着说:一直以为世界是圆的呢?如果有一天我们走散了,还期待着能在世界的某一个角落重逢呢!世界咋又成了平的呢?那可不一定能再找到彼此了。
朋友力荐,我将信将疑,但还是开始了我的阅读历程。这本厚厚的书400多页,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封面题目下面赫然印着:21世纪简史。再仔细看封面的最上端还印着:《纽约时报》《商业周刊》、亚马逊图书排行榜第一名,2005年英国“FT/高盛”财经书大奖得主。初识,觉得这是一本历史学间或经济学的书,真的不知道我这低配置、小内存的大脑能否兼容它里面的文字和内容。抱着试试看的想法翻开,扉页中间仅有的一行小字吸引了我:读一流书,做一流人。也许这就是朋友力荐我读此书的原因吧。好吧,试着做一回一流人。
从作者的再版前言,到IBM大中华区董事长及首席执行总裁周伟焜撰写的序,我逐字逐句认真阅读,这本2006年再印出版的“旧书”中竟然有这么新奇的内容?“世界为什么会是平的?”“是怎么变平的?”带着诸多疑问,我开始觉得自己的大脑似乎可以与之兼容了。
书的第一章节《当我在睡梦之中》有40多页,可我只读了10几页,就觉得激动得不行了。我这急性子,是必须要把心里的这份新发现、新收获一吐为快的。在这十几页书里,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向读者描绘了他发现世界是平的时的惊异、激动、甚至恐惧。我笨笨的脑袋瓜现在仅仅只能浅层次地理解他的意思。他告诉我们世界全球化经历了三个伟大时代,仅仅读了一遍,但这三个伟大时代的时间节点和特点却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第一个时代从1492年持续到1800年,全球化1.0版。这一阶段肇始于哥伦布远航开启新旧世界间的贸易,讲述的是国家和实力的故事。1.0本版本下,主要的问题是:我的国家在全球竞争中处于何种地位?我如何走出国门,利用我国家的力量和其他人合作?
第二个时代从1800年持续到2000年,可以称作全球化2.0版。这一时期,推动全球化的主要力量是跨国公司。在这个时期让我们看到了全球经济的诞生和成熟。2.0版本下,主要问题是:我的公司在全球竞争中处于何种地位,它有哪些机遇可以利用?我怎样通过我的公司同他人展开合作?
第三个时代从2000年开始,我们进入了新的纪元,全球化3.0版。推动这个时代的独特动力是个人在全球范围内的合作与竞争。处在这个时代的每个人都会问:在当今全球竞争机会中我究竟处在什么位置?我可以如何与他人进行全球合作?
站在世界的高度去解读这三个伟大的时代,不难看出,人类在经济、贸易、科学、科技、电子技术、数据传输、软件开发、符合运算等的推动下经历着、前进着、繁荣着。世界在由原来的圆的渐渐变为平坦的。平坦到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全球化的某一端。比如,当你成功申请注册了一个微信个人公众号并且开始原创发文时,你就已经处在了全球化的某一端。随着它的被关注度的提高,你或许会和这个世界上任意角落的一个人或团体产生关联,或许那将推动你才能、智慧的全球化、世界化。我不知道举的这个例子能否恰当的解释托马斯的理论。但至少,我现在是这么理解的。
聪明的中国领导人说,要给每一个中国人出彩的机会。鼓励每一个中国人为自己而努力,为自己精彩的梦想而奋斗!亿万个中国人的梦想相互辉映,光耀中华,怎能不是一种壮丽、一种壮美、一种壮观?而我们在这个平坦的世界上与别人近在咫尺,触手可及。全世界都会知道我们中国人!老康在吃晚饭时告诉我,他正在整理上报一些有特长的普通人的详细信息。对该项工作的目的和意义我不妄加揣测,我却强烈地感到:只要你足够优秀,只要你坚持自己,就会在某一时刻脱颖而出!世界离我们真的并不遥远!
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伟大的、繁荣的、平坦的世界。祈愿托马斯所担心的、恐惧的那些反和平的力量不会给这个时代带来伤害,祈愿平坦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能平坦的生活!
感谢这本书带给我的强烈震撼!感谢让世界变得平坦的那些人!
还有更多的、未知的秘密藏在书中,我想:探索其中的奥秘,真的不失为一种有意义的业余消遣,是生命和心灵的另一种滋养。
我很确定以后还会写关于这本书的读后感,所以一开始我就确定题目为《世界是平的》读后感一。期待,新的收获!
全球化已经是很多年前的名词了,全球化这个进程一直没有停歇,从这个名词诞生前直到如今,以至今后都会进行下去。现在,全球化的脚步已经踏遍了世界各地,已经让所有人的生活在不经意间发生着变化。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等都在冲破各种壁垒,铺平全球化的道路,让世界更加平坦,让所有的竞争公平化,让所有的国家、公司、个人站在同样高度,让所有的机遇均等。
中国在这场革命中,举足轻重。当然还有另外的两个国家,印度和俄罗斯。这三个国家让世界变得更平坦。这三个国家一共拥有约30亿人口,占了世界上的一半。低廉的劳动力让这三个国家参与其中,并且站在国际舞台和欧美日同台竞技。墨西哥人的守护神雕像、埃及人的传统斋月灯笼、阿迪达斯运动鞋都可以看到“MADE IN CHINA”的字样。世界巨头纷纷在这里设置工厂,这是企业人力资源的一个法则,哪里有最低廉的劳动力企业就去哪里。
面对这种情况,怎么增强自我竞争力?改革开放、 WTO的加入已经把我们推到了国际竞技场,如何在这片土地上立足?人才是首要问题,这是转变此局面的关键。印度之所以大包大揽IT行业,因为在全球化的初期就培养出了一大批计算机精英。我们也应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和品牌,大量的人才需求迫在眉睫。
全球化,利用IT 、通讯设施和机场等基础设施使得全世界更有效的联系起来,中国人在短短10来年时间从没有电话到传呼,再到手机的巨变;记得2001年,电脑下载的速度经常是4KB,2007年,200KB已经是家常事了。中国在这方面基本上没有成本沉没问题,很快站在了国际舞台,有人说这是一匹狼,正在与狼共舞。
再看看中国,基本上所有的机场都在扩建,由于经济的快速增长,频繁的国际交流,航空业的竞争和革新从未间断过。全球化实际就是国际化,就是标准化、统一化。航空业由于行业特殊性,很早就统一了标准。在这个平等的条件下,唯一突显出的优势,就是劳动力成本,空客、波音、庞巴迪都入驻中国,看准了这个平坦的条件。类似的公司不胜枚举,对于这些技术型的工作的外包,给我们带来新的机遇,但不应只看到带来了一定数量的就业岗位,更应该将这些转化成自己的知识,并创新出新的科技,不断超越这些世界巨头。
高新技术的应用,使得我们具有了多重身份。我们站在银行的自动存取款机前,排队取钱。在你取钱充当银行顾客的同时,你已经在给银行打工,本来应该是银行工作人员的职责被你和提款机替代了;博客在这个时代,已经不是新鲜事物了,高技术设备的普及,使得博客们更是随心所欲,特别是处在各个专业领域善于发现事物的人们,用自己的手机、相机拍下或录下了身边的新闻,我们不难发现,报纸上、网站上越来越多的新闻是摘自博客或论坛帖子。它使得每个人都站在了世界的前沿。
机遇垂青有准备头脑的人。想让自己永远保持很强的竞争力。所以必须不断地吸收新知识,特别在电脑方面与自己工作和业余爱好有关的新技术、新软件;。不断地夯实已掌握的技能本领;。不断地学习了解世界的新动向和潮流;。不断地了解同行业的发展状况。不然,自己随时有可能在平坦的竞技场上站不稳。准备好自己,随时迎接新的挑战。
世界是平的,世界是平等的,世界是平坦的,但是,地球还是圆的。
初看,开篇讲述的似乎只是全球化的问题。“我”因采访之故,去到印度软件公司Infosys。在和首席执行官南丹·奈利卡尼交谈中,偶然听来一句话:当今世界的竞技场已经被夷为平地。这仿佛漫不经心的一句话,却如同墨西哥的蝴蝶轻轻扇动了下翅膀,引发了“我”一场思想与行动上的暴风雨,促使“我”为了验证它而一路东行,将一个被软件和网络所联结、由外包撑起、信息畅通八达、产业纵横交错的世界,徐徐展开在读者面前。这个世界,地球上的各个知识中心统一到了一个单一的全球网络中,人们在越来越多的工作岗位上互相竞争和合作,机会也越来越平等。
但归根结底,这谈论的终归是一个全球化的问题。而世界“缩小”为“地球村”,是大众早已所知的事实。
那么,盛名之下,它真的只是讲了全球化现象这么简单的一件事吗?再看才发现,促使“我”一路东行的原因,并不单纯为了验证奈利卡尼的那句话,而是“我”想要知道,为什么遇到的那些印度人会夺去美国人的就业机会,为何印度会成为美国和其他工业化国家服务和信息科技的外包地。换句话来说,是为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正在夺去美国人的就业机会,越来越多的美国产业开始被外国分解、冲击和取代。
在探究这个问题的过程中,这个问题也像一个窗口一样,向“我”展现了一个完全发生变化的崭新时代。这个时代里,各国都以不可思议的速度迅速成长进步,紧追美国步伐,向着可以预测的未来飞速发展。而处在科技前沿的美国,却囿于其领军者、探索者的地位,对未来的走向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
和促使“我”东行的原因一样,这是托马斯·弗里德曼对美国先驱者、领军者身份的自豪,也是一种隐秘的担忧——虽然他有足够的理由对美国充满信心,可是前途的未知也隐隐带给了美国人一种难以言说的压力。
那么,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我”想揭开的又是一个怎样的谜底呢?
第一章谈到世界已经发生变化。那么这个世界是怎么变化的?作者在本章给出的关键句是:你可以听见我吗?我们可以一起工作吗?
在这两个关键句里,作者并没有对主语进行限制。那就意味着,这个“你”或“我”可以是地球上任何区域、任何国度的任何一个人。而要实现这种没有任何限制的沟通,就必然得拥有某种程度的自由。这种自由首先从柏林墙的倒塌开始实现。
柏林墙的建成表面是德国分裂的象征,实质却是两种经济制度、两种意识形态以及两个超级大国为首的两个阵营之间的激烈对抗。历史曾不止一次告诉我们,固守和压制终不能长久,互通、共享才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源泉和动力。所以柏林墙倒塌的意义并不亚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对整个世界来说,都是一件值得额手称庆的大事。它的倒塌不能说实现了全球大一统,但自由市场环境已经出现,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整合、共享,却是毋庸置疑的。
Windows操作系统的建立、Web的出现和网景上市,则为这种沟通交流创造了必不可少的条件。如果说柏林墙倒塌对于清除壁垒、将各国纳入一个统一的平台作出了贡献,那么windows、web和网景则为平台建立统一联络中心和交通网络立下了汗马功劳。世界各地史无前例地紧密联系在一起。
在托马斯·弗里德曼看来,工作流软件、供应链、外包、内包、离岸经营等新型合作交流模式促使世界进一步变平,使全球变成了一个四通八达的平台。这个平台以网络为中心,全球各国、各地、各个角落则成了从平台发散出去的每一个联络点。而且这种联络点本身也实现了“自我移动”,人们可以使用一切设备随时随展开工作和交流。
线上线下也实现平坦化。原本控制软件网络的只有后台技术人员,但上传让网络从运营操作到运用都实现了平民化,社区开发软件使网络掀起一场全民参与的热烈运动。
在这个平坦的世界里,你当然可以毫不费力地询问大西洋彼岸的迈克尔、詹姆斯或者任何一个你想与之发生联系的人:你可以听见我吗?我们可以一起工作吗?
在这个时代里,没有不可能,只有你想不到的可能。你可能为远在千里的公司提供劳动获得报酬,也可能被万里之外的人夺走工作机会。对此,你是喜悦?还是像托马斯·弗里德曼一样,在喜悦的同时也感到些许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