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书籍的读后感【5篇】

文/李娟娟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这次记作业为您整理了教育书籍的读后感【5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教育类书籍读后感 篇一

今日读过《爱的教育》一书。《爱的教育》是西班牙文学家亚米契斯写的一部儿童小说,它是一部对儿童开展传统美德文化教育的书。此书主要是写一位十二岁的男孩儿安利柯校园内里一年的成长历程。

《爱的教育》记叙了一年里安利柯校园内和家中的所闻、所闻、所感,根据一个个短故事、根据一件件事儿、根据老师和同学们的会话、根据教师对同学们的文化教育、根据安利柯父母对孩子教育、安利柯父母写给孩子的信、安利柯自身写的随笔、安利柯和同学们的交往及和同学们创建的浓厚友情,细腻地描绘和描绘了大家的心理活动描写、人和人之间的爱。

《爱的教育》里的一则则小故事,让人为因素之打动,一次次眼泪弄湿眼圈。一位同学洛佩谛在上学路上见到一名低学段的同学甩脱了母亲的手,摔倒在路中间,眼见一辆汽车就需要轧到他了,洛佩谛义无反顾地冲过去把他救了出去,自身却悲剧碾伤了脚,以致于使脚骨裂,落了个终生残废。也有一位同学在一艘即将下移的船里,把生的希望交给他人,让一位小女孩到了救生船,自身却被海面吞没了。一位叫卡隆的男孩儿,一直帮助他人。也有一位克洛西家境贫困,却热爱学习,拥有坚韧不拔的恒心,一直保持学习成绩优异……一个个感人小故事,一个个颇具爱心的人,同学、教师、父母、社会发展上的每一个人都充满了爱心。

《爱的教育》是一本塑造人的爱心、塑造人的恒心和自控能力的书,看过这本书你能掌握爱是什么,如何去爱。《爱的教育》是一本塑造小男子汉的书,看过这本书你能了解什么是责任,如何去担当责任,你能逐渐发展。

教育类书籍读后感 篇二

有个小男孩,是意大利市立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从十月份四年级开学第一天开始到第二年七月份,他将自己在校内校外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写成了一本日记。日记里有他所敬爱的先生们,有他日日相处的同学们,有他的严父慈母,还有许许多多让他非得用笔记下不可的人儿们。漫步在他用质朴纯真搭建的文字世界里里,总是能感觉到纸页间渗溢的温情暖意。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触人心弦,洋溢着儿童的天真与童趣,教孩子学会为人处世,学会对祖国、对家乡、对同胞、对父母、对师长、对同学以及周围所有人的爱与尊重。著名文学家,也是本书的翻译夏丏尊先生就曾说,在第一次读此书的日译本时,流着泪读了三日三夜才读完。就是后来翻译时,还时常眼眶湿润,他这样解释自己的这番泪水:"除了人的资格外,我在家中早已是二子二女的父亲,在教育界是执过十余年的教鞭的教师。平日为人为父为师的态度,读了此书好像丑女见了美人,自己难堪起来,不觉惭愧得流泪。"

《爱的教育》这部被公认是有名的儿童读物,处处都书写着一个儿童视角中的缤纷世情,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感,社会之同情,皆有呈现。不过,与其将它当作是儿童读物,不如作为普通读物。因为无论是父母还是教师,读了这本书,一定都会有所感悟,甚至可能像夏丏尊先生所预料的那样,"流些惭愧或感激之泪"。

亚米契斯是一位伟大的儿童小说家。在我读来,他的文字魅力的最重要的源泉并非是曲折的情节或煽情的抒发,而是一种对于情感的探索,一种真正的真诚的开凿,这让小说之中的爱与情感以人们为载体在相互的交流中淙淙流淌,让读着的人也难免羡慕,羡慕这种流淌的畅快和深沉。

教育类书籍读后感 篇三

从《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中,我聆听到了一位慈父娓娓道来的育儿故事,找到了一个非常成功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卡尔·威特的父亲有一个基本的教育理念:那就是孩子的教育应该从学前抓起。

这位父亲采取的教育方法其实也很简单,所有的父母都能够完全做到。作为德国乡村的一位普通牧师,老威特一生都过着极为简朴的生活。但是,这位乡村牧师却与别人有着不一样的思维方式。看到周围的许多人都在虚耗自己的生命,看到周围的男男女女都沉溺在酒色之中,他既感到悲哀也感到惊讶。他想,“这些人都没有运用上帝赋予给他们的智慧。如果他们有着智慧的头脑,他们的生活就会是另外一种景象。问题的根源在于,他们都没有受过很好的教育。从小时侯起,就没有人教他们如何去思考,他们也就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对此,学校是应该受到责备的,但是更应该受到责备的是他们的父母亲。假如他们的父母亲很早就把真善美的东西教给他们,从小就培养他们对于知识的热爱,他们今天就不至于过着这样可怜的生活。”正是抱着这样的家庭教育思想,老威特在儿子卡尔出生的时候就制定了一个早期家庭教育计划。老威特有一个基本的教育主张:孩子从小就是一个会思考的动物。对于他所看到的、听到的和接触到的东西,他都要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评价。如果孩子从小不能形成正确的判断,因而养成一些不良的爱好和习惯,成年后就很难改掉了。老威特的目标是在孩子还处于可塑阶段的时候,去引导和开发孩子的理智思维——“让孩子从小会正确思考”。

当儿子还在哑哑学语的时候,老威特就开始教他辨认身体器官和家中的各种用具并说出他们的名称。随着儿子逐渐长大,他可以磕磕绊绊地上下楼梯和走路之后,老威特就让他走出家门,让他能够接触到更多的新奇事物。

老威特总是鼓励儿子不断地提出问题。在回答儿子问题的时候,他又尽可能用一种讨论的方式解释清楚问题的来龙去脉。对于儿子提出的所有问题,他从来不会敷衍了事。他注意从小培养儿子对所有事物的分析鉴别能力。在平常同儿子的散步和谈话中,老威特从来不像许多父母那样,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口气对儿子说话,也不会对儿子信口瞎扯。

语言是我们思想的工具。老威特提出,要尽早地教会孩子使用母语,能够正确地发音和流利地表达。所有与孩子说话的大人,无论是父母还是家里的亲戚朋友,都应该注意自己的发音和用语,以便给孩子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在这样一种家庭教育的熏陶下,与同年龄的孩子相比较,卡尔不仅表现出一种超凡的理解力,而且还表现出一种少有的知识兴趣。卡尔给人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他具有非常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他对许多事物都有着精确的理解和完整的把握,在使用语言方面也达到了十分熟练的程度。

卡尔的早期教育当然没有仅仅局限在语言和文学方面。为了使卡尔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老威特也非常注意培养儿子在艺术和科学方面的爱好。尽管他自己不是艺术家也不是科学家,但是他总是想法激起儿子对于与艺术和科学的热情。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他经常带着儿子游览许多地方,去参观各地的艺术画廊、自然历史博物馆、动物园、植物园等。通过这种体验方式,老威特让儿子从中学到了活生生的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等知识。他让儿子学会如何去发现各种事物之间的关联性,如何去找到各种事物的最基本的原则,如何去认清各种事物的真相。

除了这些外出的参观活动外,老威特还利用身边的一些生活常识,对儿子进行系统的科学教育。他特别注意调动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养成一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习惯。同时他也设计出一些小小的游戏,让孩子可以从中了解和熟悉不同学科的知识。当然,他十分清楚自己所追求的教育目的是什么,他说“如果一开始我就告诉孩子去学习地理和物理等学科,孩子就会产生反感的心理。我尽量避免使用这一类的学科名词,是为了不要吓唬住孩子,也是为了增进他的自信心。”

正因为有了老威特对儿子的早期教育,卡尔在九岁的时候就已经掌握了许多知识。由于他的智力水平已经远远超出同龄的孩子,在还没有满14周岁就已经获得了哲学博士称号。16岁他就获得了法学博士学位,同时被柏林大学聘为大学教员。

然而,我们传统的教育理论是把孩子的正式教育推迟到“上学的年龄”。等到孩子上学之后,我们又急于把许多的东西灌输给孩子,于是,过多的学习不仅剥夺了孩子快乐的童年,而且还给孩子造成了身心上的伤害。

在传统的教育学观念中,孩子智力的早期开发被忽略。由于不重视学前的家庭教育,使得孩子上学之后不堪重负。最新的科学研究证明了这样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念,即孩子早期的学前教育将决定他今后一生的道路,因为孩子早期得到的印象是最持久的。如果家长忽视了孩子早期智力的培养和开发,将会给自己的孩子造成一生的智力缺陷。科学的教育观念应该是,孩子的家庭教育开始得愈早,孩子的身心方面今后就发展得愈好。

美国著名的医学心理专家史迪思博士提出,孩子的早期教育最好从两岁或三岁开始。“两岁或三岁是孩子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父母应该抓住这个关键的时期进行孩子的智力教育开发。如果耽误了幼儿的早期教育,将是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父母应该做的是尽早唤醒孩子的知识兴趣,因为这种兴趣将会伴随孩子的一生。让孩子在知识的游戏中获取健康成长的养分,而不是让孩子在那些毫无意义的游戏中浪费时间。”

我们总是强调不要过早地对孩子的心灵施加压力,不要过早地限制孩子智力的发育。其实这是一种极大的误解。孩子需要父母的正确引导需要尽早的智力开发。只要我们从两岁或三岁开始就注意培养孩子的知识兴趣,让他们的大脑得到不断的锻炼,就像他们的其他身体器官在平时得到锻炼一样,他们就会从早期的知识活动中得到一种快乐。当身心都得到了同步的发展之后,这样的孩子往往会表现得非常快乐和健康。事实上,卡尔·威特的父亲早就在推行这样的科学新发现了。在传统教育学理论统治着整个学校教育活动的时候,这位谦恭的德国乡村牧师就对自己的儿子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早期教育。在我们今天逐渐认识到家庭教育必须先于学校教育,而且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的前提下,老威特的教育实验自然就引起了世人的关注。这本书为所有的父母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家庭早期教育的范本。

当然,我们不能放弃工作,把时间全部花在孩子的早期家庭教育方面。不过我们做父母的只要让家庭生活愉快和睦,注意引导孩子的兴趣和行为,就可以使孩子在智力上和道德上健康成长。做父母的只需牢记老威特所说过的一句话:“尽早教育你的孩子,但是需要你去身体力行。”

教育类书籍读后感 篇四

寒假里,让我收获最大的是:我看了一本很好看的书,这本书你们一定是知道的,对啦!就是《爱的教育》。作者是意大利的亚米契斯,写的是一个名叫安利柯的一个小男孩的故事。

里面的故事情节非常精彩,首先,我非常喜欢他写的比喻句。从阅读第一页起,这本书给我的印象就非常深刻,因为他的比喻句和其他方面都很好,所以我下定决心要慢慢“品尝”这本书的“味道”。

当我看到67页的时候,我就发现67页和69明显不同,我还发现1至67页写的是介绍,而69页和422页是写教育和告别的。说到这里我不由自主佩服作者的条理性非常清晰。

每当我看到非常精彩的章节时,奇怪的是,只要我闭上眼睛,就能浮现出画面,好像我也融入到里面去了,我猜可能故事内容太精彩了吧!当我准备不看时,可我一看到一点内容就想继续往下看,唯有妈妈叫我,要成书呆子啦,我才从故事情节中被“救出来”。于是,我自言自语说:“也许,这就是书的魔力吧!”

这是我读过的最好的一本书,这本书,我用了三天空闲时间看了两遍。每一件事的结尾,都会有小男孩的父母或姐姐写的评语。有一次,我看到一个关于军人的评语,我就立誓绝不嘲笑军人。还有一次,我被一条关于母爱的评语深深地感动了,我就再一次立誓,绝不让父母为我们而早离开。

看完了这本书,我深深的被感动,我流了几滴泪,一滴是为军人而流的,一滴是为母爱而流的,而另一滴是为可怜畸形儿童流的。

又要和大家说再见了,这本书启发了我:即使你学习再好,但没有孝心和品德,也是没有用的。

教育的书籍读后感 篇五

教育问题一向是困扰着社会的大问题,由于此刻大多数的家庭都仅有一个子女、所以,对子女的成长问题格外关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每一位都期望子女成为人才,如何使这一切成为现实。《英才怎样造就的》汇集了王教师多年的教育实践的体会,给我们这些教师供给了宝贵的经验。读了王教师的这本书之后,深深地被王教师的教育之道和形式方式所折服。

社会对教师的评价标准是你所教的学生成绩是否有好成绩,是否考上名牌学校,升学率多高,我觉得,这个结果所取决的因素很多,有教师本身的因素,有学生的因素,还有家长的因素,社会的因素。我觉得起重要作用的是教师的作用,而教师的方法至关重要的。贝尔纳说:“良好的方法使我们更好地发挥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妨碍才能的发挥。”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中绝对不能照本宣读,把知识点灌输给学生,而是以知识点为载体讲授学习的思想和方法。他的教学重点是提高学生的“学力”,即提高学生的学习本事,从目前来说学校对学生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所以,讲究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显得尤为重要。王教师在书中总结道:“适合你的才是好的”我觉得这句话很有道理。每个学生千差万别,不可能有一种统一的模式,同种方式问题方式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关键是要找到自我适合的学习技巧。

我们有些教师,都认为多做一些习题都总是好的,“熟能生巧”嘛!我不赞同这种观点,学习不等于一般体力劳动者的工作, 无休止的做题只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恶情绪,有些学生所以干脆不做作业,有些学生马马虎虎的应付一下作业,表面上完成了教师布置的作业,其实质量很差,没过几天就会忘记了。所以,“二期课改”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要求,那就是以学生为本,整个课堂教学设计紧紧围绕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本事。在那里必须强调的是,对不一样的学生要求采取不一样的方法,我们要提倡用50种方法教一个学生,而不能用一种方法教50个学生。

与提高学生成绩相关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思考”。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说明,学习和思考都很重要。善于思考是一个优秀人才必备的素质。我们有些学生作业一大堆一大堆的做,晚上熬夜不睡觉,但成绩却不尽如意,原因之一就是没有思考,只是机械地完成任务。我觉得在学习中,不仅仅应做题时思考,并且在解题后进行反思和总结,也就是说,“思考”应当是贯穿于整个学习的过程的,作为教师有意义地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切忌越俎代疱。在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提高这个环节十分重要,好的问题能促使学生思考,对问题做进一步的分析,从而,掌握事物本质规律性的东西。除此之外,还能够留一些课外的思考题,拓展同学的思维空间,也有利于学生的今后发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内因,作为教师,我们应当认识到,教学的先艺术不仅仅在于传授本领,而更重要的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当一个学生反复遭受失败的打击,他就会“无可奈何”变为差生,他对学所学的东西毫无兴趣,甚至厌恶、反感,这样的话,怎样会有好成绩呢?所以,我们应当反其道而行之,鼓励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欢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王教师在书中总结到:优秀是鼓励出来的。我觉得这句话很有道理。兴趣是最好的教教师,对学生进行适当鼓励之后,他会有成就感,他就会有兴趣,然后,他就会去钻研,渐渐地便会超过别人,取得好成绩好结果。鼓励,就是把内在的一种潜质激发出来,从而到达一种最好的效果。

教师的工作是具有技巧性的,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尊重,期望在别人心中有必须的地位,学生也是一样,甚至异常渴望得到教师的认可,我们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我是重要的,是班级团体中不可缺一的份子,而不是可有可无的一个人。作为教师还有一个异常重的技巧要掌握,那就是尽快地记住每个学生的姓名,我读书的时候,就是从这一方面确定教师对我的重视。我想,学生会有如此如此的想法。教学讲究情感互动。记住名字,看做一件小事要明白,一个教师不用看花手册,第一节课就能把学生的生字脱口而出,对学生的心理是很震撼的。你是教师,你就得用心去打动学生,学生才会尊重你,这是教育好功力之一。

经过学习这本书,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更新理念,不断地改善方法,这样才能培养出贴合要求的人才。教育是一门科学,是我们教师一生去研究的科学,我要不断地探索研究,与时俱进,成为新时代的优秀教师。

小编推荐

1.教育书籍的读后感【5篇】

2.教育类书籍读后感精选7篇

3.《麦琪的礼物》读后感【精选10篇】

4.教育类读书笔记【精选9篇】

5.水浒传读后感大全精选5篇

6.水浒传读后感600字初三作文【8篇】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