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红楼梦读后感1500字【10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记作业给您最好的朋友。
红楼梦,一部从从小便耳濡目染的名著。儿时,不愿品儿女情长,懒得念胭脂红霜,导致最后只记得雍容华贵的服饰,精致奢侈的屋舍,还有宝玉黛玉等几个名字。学时,只粗粗了解个别内容,无耐性、心思品读原著甚至影视剧,自然无法从旁物表象中触及到那种怜惜赞赏、感叹哀伤,所以浑浑噩噩学了半生,依然不知作者何以痴,痴所何,更谈不上解其中滋味。
第一次知道红楼是四大名著之首时,心中犹豫片刻——不解其有何资质能被称首,但也没有任何质疑之念头。红楼似一深不见底之潭水,人人可见,人人可品,至于了解之深浅,所见之奥秘,因人而异。
如今,我算是粗略了解了完整了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小说前半部分除了黛玉及甄家的悲惨遭遇外,其余皆是洋洋洒洒的权势之便及尊贵和谐。后半部分读到探春出嫁那一节时,我便管不住自己的眼泪了。“原应叹息”中,看似高贵无比的元春背负着家族的兴衰使命,忍受着与亲友分离的孤寂,身处的是不得不独自面对权势纷争的险恶情境。迎春安分守己,与世无争,最后却落得个替父还债,委身嫁人的下场,这样一朵恬静的春花被残忍折枝,却也无处伸张,只能在无尽的苦痛中郁郁而终。探春聪慧能干,纯真率直,在王熙凤因病放权时积极改革,欲使贾府如活水般运转起来,可在那个男儿无能的环境中,她哪有时间哪有机会一展身手呢,最后还不是被权势利用,就那样被随便拿来赠予强兵以求和解,不知等待她的是多少悲苦与折磨。探春远嫁当日,只有平时咋咋呼呼的生母赵姨娘泪流满面,这或许就是作为探春生母的小人赵姨娘的唯一善意,也是探春命途中该有的唯一牵挂吧。惜春,不问世事,一心只求清净,想要逃避那个纷繁杂乱的环境,但生于其中,长于其中,难以获得真正的清净,最后贾家衰败,惜春流落街头,以化缘为生,算是完全解脱了,可能偶尔想起贾府的种种,但落叶飘零,风过无痕,静静地平凡地活着,所到之处未尝不是片净土。
四春及红楼中的其他的女子都是那个时代的牺牲品。一朵朵娇艳美丽的鲜花,被上天赋予生动美妙的灵魂来到世上,但无论当权者,还是小姐、丫鬟,命运皆由不得自己,她们坚强悲壮地开满“大地”,任凭风吹雨打,除宝玉外无人怜惜,最终无奈凋零,鲜嫩的残瓣随泥淖深陷渠沟。“寒潭渡鹤影,冷月葬花魂。”黛玉的映射晴雯是芙蓉花仙,清纯明媚,而前世为绛珠仙子的黛玉似能掌管万花或为万花之命叹息,所以才有“葬花”一举。之前黛玉因无法确定宝玉是否为知己而以泪洗面,后面宝玉受命在外,众花渐渐凋零,黛玉哭的是心疼,是牵挂,是悲伤,是无奈,是惋惜,是无助。.。.。.
众女子中,除了机敏聪慧、纯真善良、主动追求幸福的小红,也只有宝钗和袭人似乎有一个好一些的结局,但仔细一想,名利为重、处事圆滑、八面玲珑的她们,在那万物皆散的时候,素来怜惜女子的宝玉都没能深情地望她们一眼,这其实是再寒心不过的了,她们属于尘世,也能存活于尘世,无关清洁。
湘云,黛玉的反面。对于不尽人意的世事,我们要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要么委曲求全,以乐观求一生机,电视剧版湘云的结局刚好证明了这一点,家族衰败,她不得不用仅有的乐观委身于钱权风月之地,此时的湘云肉身虽在,但灵魂却不复当初,空持一具躯壳在尘世中摸爬滚打,人静时再默默拭泪。这何尝不是映射着我们?想跟爱的人平淡清净地生活,想以琴棋书画为伴,却不得不追求钱财物质,权利名誉,攀比、心机、虚荣渗透了生活,这是乐观?!
对于小说中的男人,我实在不愿为它们任何一人敲写一字,人类所有的恶习,人性所有的弱点都在它们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现实中红消香断无人怜,但在理想世界中,我们可以努力一点,赏习黛玉的才华,怜惜善良可爱的人,待到飘零那日,做到无所谓风向,不叹息过往,足矣。
近段日子,闲着无事,找本书打发时间,却不想,又翻到了《红楼梦》又一次被它吸引了。
很心疼黛玉,“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的大观园,在她眼里却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场所,在清幽的潇湘馆里,她过的却是“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直到“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纱窗湿”的凄凉长夜,她所期望于宝玉的,不仅是“男才女貌”相当的 “如意郎君”而且是在茫茫尘俗之中可以“谐隐”的“知心”者可最后她含恨而死,那句没有说完的话,“宝玉,宝玉,你好。.。.。.。.。”包含了多少惨痛的含义。
对于黛玉这个人物,她的思想感情,她的幻想与追求,她高出流俗的“行止见识”看她所写诗词的字里行间 ,让我深深的感到,这是一个高洁美好的人,同时,我感她之所感,爱她之所爱,和他同忧同乐,同笑同啼,他的悲剧,让我再一次感到回肠荡气,惊心动魄。
这本书注定是女性的悲剧吧!
再看看书中女孩子的结局,青春守寡的史湘云,李纨,出嫁一年便被丈夫折磨死了的贾迎春,远嫁的贾探春,跳井而死的金钏儿,含冤而死的秦可卿和鸳鸯,撞壁而死的司棋,被强盗抢去的妙玉,羞愤而死的晴雯,。.。.。.。.一个个的都是悲剧,想起鲁迅的一句话,“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红楼梦》的悲剧能震撼人心,可能也是如此吧,看看书中被毁灭了的女孩子,外形美,心美,而且都那么的有才情。
对于这一群住在大观园的大美人,她们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女儿国,在短暂的几年中,充满了“花裙袖带,柳拂香风”之美,充满了青春的笑和泪,爱和怨,酒和诗,这些大美人们,不但容貌美,内心也美,而且美的有个性,她们互相之间豪不雷同,她们是先生生活中平常的女子,不是仙子,也不是超凡出众的女英雄,女才子,她们都是十五六岁的小姑娘,她们的一切都有着一种青春的纯洁的气息,不过也有有心机世故些的,如宝钗,探春,但依然是青春的纯洁范围之内的心计和世故,她们与黛玉不同的是,她们有灵有肉的成分,而以灵的成分为主,黛玉则是纯灵的。
书中不喜欢的是凤姐,但也最佩服 她,不喜欢她人前一套,背后又一套,铁槛寺老尼净虚为了要帮长安府太爷的小舅子抢亲,许她三千两银子。她便通过关节暗地使长安节度云光逼婚,结果迫使一对有情人双双自尽,三千两银子落入自己腰包。贾瑞动了不该动的心思,可凤姐杀人不见血,让贾瑞死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还有尤姨娘当她是一好人,感恩戴德的跟着她进了贾府,最后的下场却是那么的凄凉,而且是有苦无处诉,因为周围的人看到的都是凤姐的好。直到死后一周年,凤姐还在贾琏的跟前做戏,让贾琏又一次的为凤姐而感动。凤姐的精明干练,世故圆滑,很让人佩服,当然也让她在这女儿国里生活的如鱼得水般的自在。还有我也佩服着平儿,能在“贾琏之俗,凤姐之威”中生存下来,同时还要获得凤姐的信任,实属不易。
还有,很喜欢刘姥姥,她是出场次数不多几回的一个人物,喜欢她的率真可爱,喜欢她的淳朴善良,幽默机智,她给这个悲剧的故事带来了些许的笑声, 如二进大观园,在饭前逗大家开心的一幕,“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众人先还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一起大笑起来。她知道在这些贵妇人的面前,自己是一个丑角。扮演着属于自己的角色。
当合上书的时候在想,曹雪芹要是活到现在,诺贝尔文学奖,肯定有他的份。真的很喜欢这本书。
《红楼梦》是一部中国末年封建社会形态的百科大全书。小说以讲评领导社会形态中的四大亲族为核心图画,真实、具有活力地描画了十八百年上半叶中国末年封建社会形态的所有生存,是这段历史生存的一面镜子和缩略影像,是中国古老封建社会形态已经无可重新挽回地走向解体的真实写照。把一个个的人物写的活龙活现,有以神话故事中的女娲氏为开头引出着一故事——石块记。有以甄居士为线索着手即终了了整个儿的故事。
在很远的大洋对岸又一个国家——英国。她诞生了一位伟大的、出色的、有天授的,剧作家他就是莎士比亚。他用他一生的经历发扬了本国的独有的一种艺术方式——诗剧。那时一私人的共同体,他那时期不灭的魂灵,以各种方式表达着自个儿、充实着自个儿。正如莎士比亚与诗剧的微妙关系同样,曹雪芹及其《红楼梦》,就是我们中华人的共同体永不磨灭魂灵的一小批。
与其说他是异步伟大的著作,还不如说它是中国通史。与其说那是写权贵的生存,还不如说是当初当前局势的真实写照。从一点儿点的细节来讲,那种语言的吸引力表现出来出来,用形象具有活力的语言刻画了千千万万的人物形象。从人物的一举措不动、一颦一笑、一张一弛。一丝一一无不张显出人物的独特的地方,可谓那种语言的叙述找不出一斯漏洞。而从其中又可以看出一私人的共同体进展的问题,具体的症结,具体的人民的生计国计,无不与此有关联。这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又是一部柬书。
面前说都都是前八十回,然后四十回我觉得正好相反。从其中有很多的漏洞,例如贾稀玉在前八十回的一回中已经暗中示意到其是一悲剧人物,而到高鄂的笔下它又成了一个乐于学习又加入考试而考取举人,从一个顽童到一个好学之人,这半中腰几乎没有啥子相连,是很令人不可思议的。并且在最终又丢下已经怀胎的宝钗出家为僧。
并且据闻高鄂是由于一个前一任官吏的赞助,取续写红楼的,我觉得一个最初的心愿就不那末纯洁的人,况且也没有道理解到曹雪芹的写的《红楼梦》。是没有办法写好的。再说假想曹雪芹同样的来塑造人物是十分难的,不是容易达到的。我看见还不如留下这四十回不写,给人以遐想的空间,仍然听美妙的。
读罢红楼,心中酸酸的。不知是为了啥子。是为了荣宁二府的家破人亡?红粉美女的女人的香消玉殒?仍然入垄分子的欺世盗名?好似每种都有一点儿。但老是感到那不是所有。从一个男子的角度剖析,我豁然豁朗,这是忌妒。我在隐约当中对稀玉萌生了醋劲。说来也真是羞愧,不过有几个男的看见一个纨绔子弟的四周围没来由的搅扰招数承担不了数的美貌女子而不心酸呢?
说到这,红楼梦里的爱情故事还真是数承担不了数。首先力推的,就是宝黛的红粉痴狂。在红楼梦里要数这两私人的爱情最纯洁了。从两小无猜,青色的梅子出马,到长大后的坠入爱情的河流。曹公简直就是向水流方向推舟,让读者觉得,世界上又一份千古流芳的爱情故事诞生了。它的显露出来是那末的天然,几乎没有人置疑过,它的显露出来是那末纯洁,一点灰尘不染。不过生不逢时的爱情就是苦痛的代表名称的词。黛玉性情里独有的叛逆和怪癖,以及对世俗的掉以轻心,令她各个地方显得特立孤行,卓尔不群。花前痴读西厢,一无避忌;不喜巧言令色,言随意至;推崇真情真意,淡泊名位利益……
种种这般,都要得她象一朵幽然独放的芙蕖,始末执著着自个儿的那份清纯,质本洁来还洁去,一如碧玉般盈澈。用一个平常的人的目光看她,最欣赏的仍然黛玉的诗情画意,灵巧秀丽聪明而狡猾。黛玉每次与姐儿们饮酒赏花吟诗做对头,老是才气逼人,艺压各种美丽芳草。不管是少年听雨歌楼上的诗情,清寒达到极点我欲仙的画意;仍然草木黄落雁南归的寂寞冷落,花空气温度柔能解语的幽情;无不表现出来出她娟雅脱俗的写诗作家气质。最长叹的是黛玉的多愁多病,红颜命苦。
黛玉的长期的境遇,注定了她的伶俜无依,而她的性情,又注定了她的寥落忧戚。纵使大观园里人来人往好不闹热,可是这处没有她可以有赖的亲人,没有她可以诉说的密友,只有风流多情的稀玉让她芳心暗许,却又老是患得患失。于是她怎奈着“天止境,何处有香丘”,伤心着“。
几世情债,几世风流,多少痴梦?尽付红楼,尽付予那似海深宅。
——题记
深夜,一时兴起翻起了枕边的《红楼梦》,将自己沉醉于书中那纸醉金迷的世界。我仿佛在朦胧中醉了,醉得深了,醉里几世轮回,仿佛置身其中。
忆黛玉
朦胧中,仿佛走来了纤纤瘦弱的少女。她站在船头,风吹起了她的发稍,带着几分柔柔的感伤。心绪因忧虑而飘零,化入绵绵的江水解不开,解不开那深锁眉睫的愁,泪顺着她的面颊无声的滑落,滴落江中,溅起几许些微的波纹。她想到了自己的母亲,那早早抛下她独自哀伤的逝去的人,泪又一次滑落。
相见时的似曾相知,宝黛之缘在相见的那一刹早已注定。就在这大观园之中,宝黛互相的情愫至此开始酝酿。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上天注定的缘分,也又拗过贾母的一语定音。
黛玉从小就体弱多病并且她常常把自己内心的痛苦放在心里,不说出来在贾府中常常默默寡闻。因为她多猜疑,并把愁放在内心的性格,和宝玉给黛玉的时间实在太少了,使她与宝玉的爱情也无法长久。她与宝玉无法长久的在一起,是因为自己的自卑心理。她有爱情,可她只放在心上,无法让宝玉真正的理解。黛玉的心太细腻,而宝玉体会不到。黛玉悲哀只能用诗来寄托自己的精神。记得她的《葬花词》:“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花依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读完后就是万箭穿心的那种窒息感,那种肝肠寸断的刺痛。
其实曹雪芹对黛玉,是充满怜爱与惋惜的,“两弯胃眼眉,一双含情目。娴静时似娇花照水,行动处如弱柳扶风。”在他们看来,当今社会更需宝钗这样贤静庄淑的人。而在我看来,她却是在柔弱中带着几分刚硬,似翠竹一般不屈、刚毅。她在金陵这个灵秀之地,绚丽的绽放,又在金陵这个腐朽之地,无声地凋落。上天注定她最终要离开,或许,在她看来,腐朽的贾府已无她的容身之处,倒不如回到太虚幻境,继续做自己的绛珠仙子。这应是她最好的选择。
千年绛珠,降临人世,只为报那滴水之恩但却因此流尽了此生的泪。郁郁而终,不得善缘。回首红楼,辈兮、梦兮、忧兮、叹兮。
品宝钗
如果说黛玉是一种茶,那她必定是一杯不染俗尘的清新的菊花茶,而宝钗她属于那种浓郁的苦丁茶,让人一口难忘,只有品过后的丝丝回味才能令人领悟她的真谛。
她,一个富有心机的女子,因哥哥犯事得贾家周旋,又因要进宫选秀而来到了这繁荣杂乱的大观园,值得庆幸的是她,好似一茱出水的芙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并没有将自己埋没在一群俗不可耐的庸枝俗粉中,她,心思灵巧,用她独特洞明的眼光品评着这个繁荣沉辱的世界,但她并非似林黛玉般的流于外表,将自已的感时伤怀流露在外,她只是深埋于心底,也许正因为她比黛玉更深谙世事吧,因此她深得大家喜爱。
但大观园中的女子,总逃不过悲惨的命运,黛玉因情愁饿香消玉损,而她,却嫁给了一个自己并不爱的人,贾宝玉。
当她看着自己所爱的人为了别人忧伤心碎,日渐消瘦时,她又是何等凄哀,终究宝玉因思念而遁入空门,而她,独自留下,流泪悲伤。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真真假假,似假似真,让人琢磨不透。美黛终损水,可知当时一怒摔玉只为伊人。焚稿时,有谁知道黛玉心中的苦楚,泪洒了一遍又一遍,宝玉却还蒙在鼓里。终那个眼里常有泪水的绝代女子,最终含恨而去。而宝玉最后知道了真相,伤心欲绝,最终看破红尘。
再去看王熙风,她果敢、泼辣、阴毒。她收受银两,逼死年轻情侣,逼死尤二姐,犯下的罪行着实不少。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王熙凤是一个标准意义上的女强人,她将贾府上上下下的事务处理得有条不紊,几乎没有出过乱子,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当家人的角色,而且最后王熙凤身患重病,还要处理贾府事务,最后被所有亲人背弃,死得也确实可怜。贾府的丫鬟们也是构成红楼梦的重要元素,虽说是丫鬟,却也都是气质出众,富有才情的雅女子。袭人鸳鸯、晴雯、妙玉,哪一个不是令人倾倒的女子?
闭上眼,合上了书,我的眼角禁不住泪水的肆意漫延。自古多少的爱恨离愁,自古多少的悲情恨意,任留下多少的泪水,亦无法掩饰伤感的情愁。
《红楼梦》,一本好书,一段情愁,一席好梦……
《红楼梦》作为国学经典,引得无数学者为之“折腰”,出了许多的“红学家”。今天,我便也来当一回这红学家,谈谈我读红楼的感想。
首先,我觉得这本书并不只是单单一本爱情小说所能概括。作者为写此书,寒窗几十载,对医药、园林、建筑、书画、诗词、烹调、服饰、花草、古董等,都有所研究。整部书对研究探讨青朝风俗民情很有帮助,它仿佛是当时生活的小百科,无所不包,无所不有。怪不得至今还有许多红学家专门研究此宝。此书所现之人情世故,官场是非,在今天都屡见不鲜内涵之深,可真谓看一遍两遍不少,读十遍八遍不多。对于我精读此书是对吾之文学素养起巩固、提高,以致于升华之用,大有相见恨晚之情。
其次,这也是一部悲剧,我细读一些中外文学名著,大凡流传下来的,几乎无一例外全是悲剧。从卡西莫多到宝玉,从羊脂球到阿Q,以致于今日泰坦尼克中的杰克和露丝,都是悲剧人物。正义战胜邪恶只能在动画片中存在,没有哪朝哪代的赞歌流传下来。特别是中国的《水浒》、《三国》、《红楼》都遵循着开业艰难后,强劲攀升,接着平稳走势,最后直线下跌的原则。这又恰与工商管理硕士MBA教程中所描述的一般产品发展规律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人生的规律又仿佛与此紧密相连。一种文明当其跃上顶峰就必将走向衰亡。的确,照现在的环境发展,人类终究有个尽头,难道这是宇宙亘古不变的定理吗?难道这是继柏拉图哲学中“事物模样的精神模式或抽象模式一定”理论之后,又一种新模式。待以后
第三,我以为程伟元、高鹗的续写不成功。虽基本符合上面的曲线原则,没有生搬硬套强加于前文之嫌,但终究是焊接产物。他俩根据原作的暗示,追踪前80回的情节,完成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恋爱婚姻悲剧,安排了其他一系列人物的命运结局,使《红楼梦》成了一部完整的书,从而推动了《红》在社会的传播,扩大了它的影响。可是,后40回写了宝玉中举和家业复兴,违背曹雪芹的原旨;在人物描写和情节构思方面有一些歪曲和庸俗的笔墨,和曹雪芹的原著有很大距离,近来又有人写了后40回,竭力鼓吹完美,但再怎么样也只能阿里基斯追乌龟,红楼梦的后40回将是一个永远的迷。
第四,也就是《红楼梦》鲜明的人物形象。就拿王熙凤这个给人印象最深的人物来说,她“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爽利,心机又极深细”,目光四射,手腕灵活日理万机,指挥若定。宁国府秦可卿的丧事,特意邀请她去主持操办,她一去就看出宁国府的五大弊端,并提出一整套治理整顿措施。王熙凤威重令行,旁若无人,形成“脂粉须眉齐却步,更无一个是能人”的局面。这位王夫人的内侄女争强好胜、追慕虚荣,具有很强的权势欲。贾府这位年轻俊俏,素有“凤辣子”之称的女当家伶牙俐齿,处处讨贾母、王夫人的欢喜,曲意奉承,插科打浑,无所不至。总之,王熙凤是一个集漂亮、聪明。能干、贪婪、狠毒于一身的复杂形象。作者还按照生活的逻辑,表现人物,阐发主题的需要,对众多的辅助人物作了精心的安排,使每个辅助人物不但具有自身的意义,而且能体现出多方面的意义和作用来。刘姥姥三进大观园就是这方面的一个范例。刘姥姥的一进大观园安排在小说的第六回,当时情节尚未充分展开,作者借刘姥姥这一辅助人物,从社会最底层这样一个视角,来写贾府的显赫气派。通过刘姥姥这样一个乡下的穷老婆子的眼睛,写出了凤姐的虚骄、矜持。刘姥姥第二次进入大观园的时候,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三人之间的关系正处在微妙的阶段,贾府在表面上正处于繁花似锦的时期。作者将刘姥姥和贾母这样两个地位悬殊的老太太作了巧妙的对比。贾母趁此机会极大的满足了自己的优越感;刘姥姥则为了讨得一些封赏,心甘情愿的出乖露丑,充当老爷太太、少爷小姐的笑料。刘姥姥第三次进大观园时,贾府大势已去,刘姥姥救了巧姐。这样,刘姥姥无意中成了贾府盛极而衰的见证人。
最后,还是说说它的艺术成就,鲁迅曾经指出:“总之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鲁迅所谓的“都打破了”指的是“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以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红楼梦》没有把人物写某种思想或性格的化身,更没有把人物当作说教的工具。作者以细腻的笔墨展现了生活本身所固有的生动性、丰富性和复杂性。《红楼梦》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单线结构。它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恋爱、婚姻关系为中心线索,同时展开贵族大家庭的其他人物、事件的描写。在紧紧抓住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恋爱、婚姻悲剧的同时,展开广阔的社会环境描写,从而写出了产生这一悲剧的社会根源。
其实,关于红楼梦中可论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我才刚究出些皮毛而已,但碍于自己阅历浅薄,知识贫乏,无奈只得就此搁笔。
读《红楼梦》是在姐姐的影响下开始的,半白话半文言的文字,我并不能完全理解,但还是陶醉于书中文字间流露出的真情,感慨万分我刚刚接触《红楼梦》一书时,便被那些惠质兰心。优雅。纯洁的青春少女迷住了。于是,我开始做一个梦,一个由绚丽到凄美的梦。梦越深,情越浓。越难以自拔;梦越深,梦中的红楼就越发的凄美。可是当梦醒了,心也就碎了。眼睁睁地看着一朵朵绚丽的四月花的枯萎和凋零。
梦初
贾府是一个冠冕堂皇的外表下充满了污浊丑陋的封建大家庭。在这里有美丽的女儿国,而贾宝玉是这个红楼女儿国里唯一的的男性。而在这个小小的红楼女儿国短暂的几年中,却充满了青春的笑和泪,爱和怨,诗和酒。贾宝玉在这里享受了很有限又难得的自由。
噩梦
噩梦,是宝玉和他表妹林黛玉,表姐薛宝钗之间的爱情纠葛。黛玉是世外仙妹寂寞林,性格中有几分叛逆,宝钗是山中高士晶中雪。是当时社会贤德媳妇的标准。在爱里,贾宝玉坚持了自己的选择,可娶谁做妻子,却一点选择的权利也没有,只能听从父母长辈之命。黛玉,最后是含恨而去的凄凉结局。可她和宝玉的爱情却超越了一切,是灵魂的永恒。
贾府里还有一群少女少妇。被父母送牢狱般宫廷的贾元春,悲观绝望少年出家的贾惜春,跳井而死的金钏。她们都是薄命的,注定没有好结局的人物,她们同样的美丽清纯,却又有同样的悲惨命运。
梦醒
红楼一梦,恍如梦一场。《红楼梦。》是封建社会的噩梦。书中,女性地位是那么的低下,命运是那么的悲惨,她们去又那样的不屈不挠。我对她们又敬又爱,她们又悲又愤,我更对那些丧失人性和尊严的男人深恶痛绝。梦醒了,只觉得她美,美在真挚,美在精神永存,可剩下的却是残花落尽的枝头空留余香阵阵。
《红楼梦》这一篇细腻而婉约的诗篇,是对女性的颂词,也是女性的噩梦。虽然我没有太了解书中耳朵意旨,但《红楼梦》却让我认识了封建家庭的生活和封建社会的腐朽。
红楼梦读后感作文800字二
《红楼梦》以上层贵族社会为中心图画,极其真实地,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全书规模宏伟,结构严谨,人物生动,语言优美,此外还有一些明显的艺术特点,值得后人品味,鉴赏。
小说作者充分运用了我国书法,绘画,诗词,歌赋,音乐等各类文学艺术的一切优秀传统手法,展示了一部社会人生悲剧。如贾宝玉,林黛玉共读西厢,黛玉葬花,宝钗扑蝶,晴雯补裘,宝琴立雪,黛玉焚稿等等,还表现在人物塑造上,如林黛玉飘然的身影,诗化的眉眼,智慧的神情,深意的微笑,动人的低泣,脱俗的情趣,潇洒的文采这一切,都是作者凭借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艺术素养培育出来的,从而使她在十二钗的群芳中始终荡漾着充满诗情画意的特殊韵味,飘散着东方文化的芬芳。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真实地再现了人物的复杂性,使我们读来犹如作品中的人物同生活中的人物一样真实可信,《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说不得贤,说不得愚,说不得善,说不得恶,说不得正大光明,说不得混帐恶赖,说不得聪明才俊,说不得庸俗平凡,令人徒加评论。不仅贾宝玉,林黛玉这对寄托了作者人格美,精神美,理想美的主人公是如此,甚至连王熙凤这样恶名昭著的人物,也没有将她写得全是坏,而是在可恶之中交织着某些可爱,从而表现出种种矛盾复杂的实际情形,形成性格迷人的真实。
作者善于通过那些看来十分平凡的,日常生活的艺术描写,揭示出它所蕴藏的不寻常的审美意义,甚至连一些不成文的,史无记载的社会习惯和细节,在红楼梦里都有具体生动的描绘。
《红楼梦》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方面的卓越成就,不仅在国内成为中国小说文学难以征服的顶峰。而且在国际上也受到许多国家学者的重视和研究,有法国评论家称赞说:曹雪芹具有普鲁斯特敏锐的目光,托尔斯泰的同情心,缪塞的才智和幽默,有巴尔扎克的洞察和再现整个社会的自上而下各阶层的能力。
红楼梦读后感800字高中水平
红楼梦是一本很好的书,下面小编整理了红楼梦读后感800字高中水平,欢迎阅读!
曾经,我只是一块顽石。
曾经,父母哀我之愚劣,怒我之不肖。有诗为证: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
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庶务,愚顽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上诽谤!
我敬我的父母,我怀念他们,但我不爱他们。我更爱我的姐姐元春。
当我还很小时,我与元春姐姐同住在祖母身边,刻未相离。姐姐比我大十多岁,她有时严厉,有时仁慈,象一个真正的母亲似的,抚育着我。当我三四岁时,姐姐已口传教授了我几本书,识得了数千个字。她为我而骄傲,我因她而欢心。然而,姐姐终究还是离开了我,被送入皇宫深院。
当时我好想我的姐姐。每每地,被父亲杖责疼痛时,别的孩子往往喊的是妈妈,而我喊的是姐姐。
其实,在别人的眼里,我的家庭是非常幸福的。我的大伯贾赦是一等将军,世袭的荣国公;
我的父亲贾政是工部员外郎。虽然我很顽虐,幸而我的祖母非常地宠爱我,她总是将我从父亲的杖责下解救出来。我爱我的祖母。母亲总是很忙!忙着那打理不尽的家务,忙着应对妯娌们的嫉妒。大宅门么,总是如此!直到我表哥贾琏和母亲的内侄女王熙凤结婚后,母亲才轻松多了。她将管家的重任交给了二嫂。
母亲希望我同我的表姐薛宝钗结婚。她是母亲的妹妹的女儿,她家里是世袭的皇商。母亲说这是金玉良缘。
我不愿意。我知道母亲并不在意我同意与否,可我实在是不愿意。
薛宝钗长得很美,人又聪明,学问又高。而且她从不卖弄她这些优点。在生活中,她安分,从时,孝顺。长辈们都喜欢她,同辈们都敬服她。“她是完美的大家闺秀。”大家都这样说。
可我就是不愿意这门亲事!因为,我懂得什么是爱情------
在这个寂寞的,肮脏的世界里,唯有我的爱可以带给我生存的欢乐和情感的休憩。我看不惯我周围的一切。伯父贾赦强夺民财,欺淫弱女;
哥哥贾琏投机取巧,无所不及。我的贾珍哥哥是宁荣两府的房长,他虽然袭侯位,掌家族,但干的事哪一件我瞧得上?连冷子兴(母亲陪房丫头的女婿)背地都说他“只一味高乐不了,把那宁国府竟翻过来了”。奴才们也跟着狐假虎威,横行四乡。
我也不喜欢我的父亲。大家总说他“自幼酷喜读书,为人端方正直”。可在我的眼里,他是一个没才干的男人,不称职的父亲。他若是有才干,会在放外任时,任李十儿胡作非为吗?他若是有才干,我们家会乱到这种地步吗?就连呤诗作赋时,他都没一句好词句!偏偏还喜欢同一帮文人清客们交游------看到我稍显才才华,他就打击我;
遇到我胸怀不快,他不仅不闻不问,还要严加指责。他对我的关心连我的丫环所能做到的也不如。他只知愚忠愚孝,也要求我那样做。
我受不了这一切。我不堪忍受这一切。我以拒绝科举功名的方式,在我心中抵制着这片乌烟瘴气。虽然我有时也不得不与薛蟠,冯紫英等来往(他们总比贾琏的奸俗强一点,在我的心里),大部分时间我都躲在大观园里,与我的姊妹和丫环们在一起,她们比起门外的他们心灵上要干净得多。
我的心上人林黛玉是最理解我的人了。我俩就象是曾前生注定,我的每一缕思絮都牵挽着她的心绪;
她的每一滴泪珠都打痛了我的心。她是我全部的追求,她性灵才美,她知我赏我,她用她纤弱的心为我造就了爱的海洋。在有她的日子里,我曾经如此醉过------
而今一切都已成空-------
留几句警语与世人罢: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
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在蓬窗上。说甚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干陇头埋白骨,今宵红绡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
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它乡是故乡;
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红楼梦》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早在清朝嘉庆年间,民间就流传着“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是枉然”的谚语。它不及于《水浒传》的豪放壮美,也有别于《西游记》的神幻奇妙。《红楼梦》恰如潺潺不绝的细水,其细腻的情感令你读了回味无穷。
《红楼梦》描写了一出爱情悲剧,但它绝不仅仅是一部爱情小说,它还写出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被形象的称为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整部作品主要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故事为主线,以此呈现了一个封建贵族大家庭由盛而衰的过程,揭露了封建社会腐朽的思想文化观念,以及必然走向崩溃的历史命运。
贾宝玉是这出爱情婚姻悲剧的男主角,他从小在女人堆里生活,沾染了点“女人气息”的他曾说过:“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到女儿,我便清爽,我见了男子便觉得浊臭逼人。”宝玉身上有股叛逆精神,他鄙弃功名利禄,不愿走长辈为他安排的“学而优则仕”的人生道路,为此没少遭到父亲贾政的斥骂甚至毒打。他还深恶八股文,对所谓“君臣大义”进行了抨击。他觉得自己只有将所有人皆抛弃不理,方可过得安适愉快。这或许也是他出家的缘由之一。
讲到这儿,少不了提到位于金陵十二钗之首的林黛玉。她“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孔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黛玉出生的家庭既是钟鼎之家,又是书香之族,从书中也不难看出去她有满腹才华,《葬花吟》《秋窗夜雨夕》皆出自她手。然而盛门的背后,展现的却是无尽的凄凉和孤苦。父母相继去世,无依无靠、寄人篱下是必然的结果。她要在鱼龙混杂的贾府看着别人的眼色的生活,心中的悲戚是难以言表的。书中黛玉用了很多诗词来宣泄自已的愁绪。她所写的多是些令人感伤的词句,想到的往往是死、老、分散,以及衰败。
而与林黛玉并列于金陵十二钗的薛宝钗,言行举止恪守封建礼教,随分从时好相处,与林妹妹几乎有着截然不同的性格。艳冠群芳则是曹雪芹对于大观园中女儿宝钗最高的评价,容貌、品格、思想方面,她都胜过了大观园里其他的女儿,堪称大家闺秀之典范。
鲁迅曾说:“悲剧就是把人间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宝玉与黛玉,一个是举止洒脱的少年,一个是容貌极美的女子;一个聪慧超群、特立独行,一个学识广博、多才多艺;一个无心于名利地位,一个从不会说“仕途经济”之类的话题。但正是这样一对天生的眷侣,却被“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和贾家的衰落而割断了缘分。黛玉和宝玉的爱情,最终成了镜花水月一场空。
而宝钗,迫于腐朽的封建制度嫁给了宝玉,奈何贾宝玉结婚之后仍然无法忘记已去世的黛玉,而且两人志趣迥异,终归是同床异梦。宝玉最终还是舍弃家庭,出家做了僧人。而宝钗空有“金玉良缘”的虚名,却只能独守空房,抱憾余生,“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
最终,宝玉、和黛玉三人皆误了终生。这大概也是《红楼梦》最大的悲剧了吧。
可以说,《红楼梦》是一首赞美之歌,亦是一首叹息之歌,更是一首悲伤之歌。它赞美的是宝黛之间纯洁真诚的爱情,叹息的是衰落败坏的贵族家庭,悲伤的是红楼儿女悲苦凄惨的命运。
《红楼梦》是以梦幻开始,所有经历只不过是一场梦。虽然《红楼梦》的结局并不完美,但在我看来,这不完美,恰恰是完美的最好的诠释。一部《红楼梦》,千种儿女情。终究,情散梦醒,泪尽缘消。
一个女人,一生的眼泪,却换来一段残缺而又不完整的感情;一个男人,一生的呵护,却终究敌不过金玉良缘的流言蜚语。她,林黛玉,那个倾国倾城的貌;他,贾宝玉,那个多愁多病的身。这部文学作品,堪称文学史上的经典,也许正是因为这经典,将我这个爱文学的女孩子牢牢地锁住。说实话,我从五年级就喜欢《红楼梦》,可能那时候我年纪小,而这本书多讲的爱情故事,家里人不大同意我看它,但我觉得这没什么,每个人都会有这个过程或说都会有爱情这段经历。当倾国倾城遇上多愁多病之后,擦出了不一样的火花!
林黛玉虽然在爱情中是一个失败者,但在言行一语双关方面,却不得不令我佩服。“也亏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些!”含蓄又不减妙力的话,被她说的如此完美无瑕,不得不说,林黛玉对于文字也是别有一番研究。“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她的诗中总带着一种别致的美感,但也有一丝淡淡的忧伤在里面。《葬花吟》中“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她的孤寂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没想到,她的命运与这首词是如此的相似。只有宝玉一个知己,除了他,在这慌缪的现实生活中,还有谁能给这个洁尚的姑娘幸福呢?这一切,又岂能是她一个人能够改变的呢?所以,她终究被这黑暗的世界所吞没!可悲!可叹啊!
林黛玉在文学史上算是一个成功的女性,但不免会有些弦外之音,有人说林黛玉尖酸,刻薄,会使性子,有心计,不仅如此,我们更要注意的她的出生,她的背景,自从来到荣国府,没有一个真心的朋友,唯一的一个却承受不了封建社会的压力。我觉得,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不亚于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当然,每个都有每个自己的优点。
当我再次翻开这本《红楼梦》时,每个主人公给我带来了不一样的感悟,但唯一不变的是那个倾国倾城的林黛玉和多愁多病的贾宝玉。
那个时代的女子,悲哀在没有话语权,不能做自己的主,都是男子做主,只有男子才能拿主意。未出嫁时靠父亲,兄弟,叔父,你的嫁娶是他们挑选,他们说了算。遇到个好的,自会替你谋划,挑选,像探春,如果不好的呢,只为钱财或为别的,鸳鸯的兄长,迎春的父亲,就连巧姐差点被卖,也是舅舅,贾芸等在撺掇邢夫人,邢夫人也不知底细。
虽然薛蟠胡闹,但起码还是男子,不至于让薛姨妈,宝钗等让人觉得无可依靠,后又有薛蝌料理。就如凤姐如此能干,还只是打理家里边,家外边都是贾琏去走动。湘云如此豪爽的人,也只是只能由叔叔做主自己的嫁娶。湘云把宝玉叫到跟前说:如果老太太忘了,你要记得时常找人来接我。
从这里开始喜欢她,喜欢她的勇敢,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勇气说出这样的话,(有点示弱撒娇的感觉,但又不是)直接就说我需要你时常来接我。而黛玉和宝玉,每每话到嘴边就是说不出来,一个怕多心惹恼,一个怕情理不容。宝玉病了,宝玉的丫鬟让黛玉去劝劝,黛玉不去,觉得现在不是以前小时候了,该避避了。而黛玉的心思,上无母亲可做主,下的丫鬟也说不上话,就是凤姐薛姨妈开玩笑也不是当真,也不会去揽。
同样无父母,湘云豪爽,在贾母面前大笑大说,会说出:“如果老太太忘了,你要记得时常来接我”就是老太太忘了,她也谅解,也不猜疑,然后让宝玉记得。不知是不是因为唯独黛玉的是爱情,才这样吃醋,敏感,使性子,容不得别人,除了黛玉,也没有写哪一个女子的爱情。尤三姐爱而不得都刚硬自杀了,黛玉两次病重都是因为听说了宝玉娶亲,还都是自己故意寻死,第一次发现是误会的时候,马上就好了。
如果黛玉和宝玉成亲,黛玉是不是就会爱惜自己多一点也不可知?但那就不会是绛珠草还泪,不会是悲剧,不会是薄命司。宝钗会想不到她与宝玉的亲事会要了黛玉的命吗?还是她终究只听哥哥母亲安排,可她平时也是个替母亲哥哥拿主意的人呀。贾母为何会说我也没心肠了。
魏了翁曾言:“多少醉生梦死,转首总成埃。”翻阅这厚重一本《红楼梦》,又何尝不是红楼一梦,妄如烟。
此书只是着意于闺中,故叙闺中之事切,略涉于外事者则简,不得谓其不均也。此书不敢干涉朝廷,凡有不得不用朝政者,只略用一笔带出,盖实不敢以写儿女之笔墨唐突朝廷之上也,又不得谓其不备。诗曰: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谩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正如现代红学家周汝昌所言:《红楼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部古往今来、绝无仅有的“文化小说”。如果你想要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特点特色,最好的——既最有趣味又最为捷便(具体、真切、生动)的办法就是去读通了《红楼梦》。……《红楼梦》是一部以重人、爱心、唯人为中心思想的书,是我们中华文化史上的一部最伟大的著作。《红楼梦》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代表性最强的作品。
《红楼梦》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盛极而衰时代的特征。《红楼梦》最突出的艺术成就,就是“它像生活和自然本身那样丰富、复杂,而且天然浑成”,它把生活写得逼真而有味道。它所描写的不是“洞房花烛、金榜题名”的爱情故事;而是写封建贵族青年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恋爱和婚姻悲剧。小说的巨大的社会意义在于它不是孤立地去描写这个爱情悲剧,而是以这个恋爱、婚姻悲剧为中心,写出了当时具有代表性的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其中又以贾府为中心,揭露了封建社会后期的种种黑暗和罪恶,及其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通过家族悲剧、女儿悲剧及主人公的人生悲剧,揭示出封建末世危机。这正是清王朝的醉生梦死。
在这庞大的家族中,何尝不是处处存在这样的醉生梦死?
《紫檀香祭英雄无泪》着实能更好的给我们阐释何为醉生梦死。这首歌由琉璃仙作词千草仙谱曲,千叶琉璃演唱。曲中有这样的一处旁白:“这世上醉生梦死的,有两种人。”一种人沉迷于灯红酒绿、色相红尘之中,然而他们的精神却无比清醒。而另一种人则不同。他们无时无刻不冷静自若。凡事都在他们的掌握之中。他们醉生梦死的是精神。他们越是活的清醒、看得透彻,心里就越是痛苦迷茫。越是追求完美,就越是与目标背道而驰。比起前者,后者自然更加痛苦。因为前者至少是个人。而后者已经是魔物了。
花好月圆人团圆
细读这红楼,岂不是并没有一个明白人了?在这醉生梦死的贾府里,算得上人的,估计就是那两位声色犬马的贾琏,贾赦了。贾琏者,捐得一官,不务正业,好色纵欲,纨绔弟子堪比行尸走肉,贾赦者,虽有将军之职,却无将军之风。同贾琏可谓是志同道合了。这样的人,在社会中只得以醉生梦死,惹人耻笑罢了。
要说看的不明之人,便是这些醉生梦死的人。而成为魔物的,似乎是看得过于明白的人了。果真是应了一句聪慧过夭,林黛玉,贾宝玉,妙玉,薛宝钗等这些悲剧人物的下场,何尝不是“得益于“他们对于这个社会的清楚认知与厌恶,在旁人眼里,他们的行为,举动都与常人有异,性格更是可见一斑。他们渴望的是完美自己的内心世界,让自身周围的环境能受到自我的掌控。奈何他们只是极为少数,活动无非限制于大观园,改变无非逃离不开儿女情长,这样的局面,几次的抄检大观园,自然可以让他们彻底绝望。那些不服气的,以死告终(晴雯),那些放弃的,落魄不堪(宝钗)。这样的魔物,在这样的世界,怎能长久?
正如好了歌所唱道: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或许,可知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好,便不了;若是好,须是了。只怕这醉生梦死在当今还苟活于好些人心中。不然,怎会有酒馆中,离歌笑的挥笔题下醉生梦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