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背景
在这个金钱为尊利益至上的时代,还有艺术创作者能够选取这样很有可能注定亏钱的题材去进行创作,这样的电影还有人愿意拍,有人愿意演,有人愿意投资,有人愿意看。我觉得在这摆烂的时代里,能够有这样的一个视角,让我们回到现实去关注那些被遗忘者,本身也是时代的某种进步。
关于电影本身
电影并没有出彩的剧情,剧情就平淡如水。这水就寻常的像你能在河沟里看到的那样,你倒在罐子里,它就是罐子的形状,你倒进碗里,它就是碗的形状。就是这种压抑当中的稀松平常,让人能够感受得到。平常的相处当中,究竟什么才是珍贵的,什么才是值得珍惜、怀念、铭记。
镜头语言非常丰富,酸甜苦辣样样俱全,即便是没有什么观影习惯的人,也能够从画面的对比和分割中感受那种不用说也能体会到的苦。但即便这么多辛苦压到两位主角身上,导演和编剧还是没有让传统意义上的嚎啕大哭来让演员向观众宣泄感情,而只有在男主角失去女主角的那一瞬间,才哭喊出了声音。这种平淡当中的压抑以及持久之后克制的爆发,让人在观影过程中五味杂陈。
关于意义
这个电影让那些本来从不可能被记住的群体,能够有一个代表的符号留在这个世界上,他们或许卑微,或许软弱,或许渺小,但他们存在对这个世界依然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他们有过自己的生活,有过自己的良善和爱情。虽然并不伟大,也没有什么干柴烈火或者疾风暴雨那样的恢宏之美。那不就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柴米油盐之后还能久处不厌的令人羡慕的生活吗?或许生活给你的牌并不如你想象的那么美好。但即便在困厄之中,你愿意把生活过得更好,并为之努力,日子也是会随着你的努力有所改善。就像电影里马老四从原来的家徒四壁,到娶了媳妇之后愿意养鸡、盖房子、养猪。虽然他们的日子看起来也还是苦,但这种肉眼可见的向好变化,是不应该被忽视的。
我认为这苍白的文字无法描绘那随电影情节起伏的情绪,毕竟有些东西是难以言说的。其实在看这部电影之前也在网上刷到过几个片段,直到真正完整的看到这部电影,眼泪夺眶而出,觉得胸口发闷,压抑,确实emo了好一阵子……
马有铁被他哥哥当驴一样使唤,当作免费劳动力,但却不会计较,一码归一码,对蝌蚪、燕子、驴、鸡都怀抱了怜悯和善心。贵英被家人打骂嫌弃,生活以痛亲吻他们,他们却报之以歌,没有随波逐流,心底的善良也没有被磨灭。苦难没有放过他们,即使他们用力的生活。让我痛哭流涕的是,有铁和贵英太苦了,苦了一辈子。后来他们在一起了,从春天到秋天,新房子刚住没多久,有铁说好要给贵英买电视机呢,后来电视机买了,却是烧给贵英的。
电影里没有刻意煽情的桥段,有的只是一些再平常不过的对话。让我动容的是这些话里,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存在的意义的回应,“我看到你对驴都那么好,就觉得你是个好人”,他们俩对彼此的依赖是一份沉甸甸长在地里、印在手背上的麦粒,是一个让来让去舍不得吃的鸡蛋,是自己只有50块钱也想买给她的大衣。我想导演一定是自己亲身经历过这些农村的日子,才把这些真实的生活呈现出来,让我们这些观众看得心碎。
“啥人有啥人的命数,麦子也一样,它也有它的命数呢。”有铁跟贵英两个人相互依靠,便是彼此生命中光一般的存在。我亲眼目睹了他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就连电影的色调都暖了起来,可随着贵英的失足落水,刚要幸福的生活也就戛然而止。
虽然他们生活很苦,但依旧还在顽强地生活,希望每个人都能在苦难中生出一朵花。电影很好看,但我想应该没人生来就愿意吃苦,苦都是生吞下去的吧。苦难从来不值得被歌颂,值得歌颂的是从苦难中脱离出来的自己,善良又淳朴的麦子,怎么就要被带锈的镰刀宰割呢。
有金、有银、有铜直到有铁。从贵重到廉价,似乎预示了马有铁和几个哥哥截然不同的悲惨命运。直到遇见了她,曹贵英,给他的生活带去了一丝希望与温暖。人们都说他们俩很“般配”。
电影其实有余华的《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中那种质朴的爱情,妻子落下病根动不动尿裤子,丈夫没房没钱万人嫌,但这样两个被人群抛弃的人,却能彼此真诚地互相扶持,让人感慨。吵嚷的城市,汹涌的人流,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也许是物欲掩住了发现爱、欣赏爱的目光。我们似乎太过计较利益得失,关系、感情都需要权衡利弊,其实真诚才是“必杀技”。
马有铁与曹贵英两个人在一起日子依旧十分艰难,拼尽全力却只能如此。房子要从晒砖头开始一砖一瓦自己垒起来,一年的好收成只能卖3700还要交1700的种子化肥钱……看到这里时我想到曾有一位同学问我:“为什么外卖小哥不能认真读书实现阶级跃迁?”当时的我非常震惊和不可置信,似乎外卖小哥之所以“沦落”至此是由于他们不够努力读书而实现阶级跃迁,颇有些何不食肉糜的讽刺意味。这让我又想到凯旋师妹曾经汇报过的一篇文献,高权力感的个体总是倾向于认为低权力的个体拥有更多的选择,最终导致高权力感的个体对低权力的个体产生更多的责备。人们总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可有些人一出生便在罗马。世上有人住高楼,有人在深沟,有人光万丈,有人一身锈,而所有止于唇齿的静默与深情,爱意与怨怼,怀念与悔恨,最终都会悄无声息匿于人海,掩于岁月,隐入尘烟。
种麦子的时候,马有铁对曹贵英说“你看,你像是把脚印种进地里了”,她说“可不能种进地里,种进地里就哪也去不了了。”可是就当他们日子一点点变好,许下了一收麦子就进城的诺言,曹贵英却离开了。她没有把脚种进泥土,却真的一辈子都留在了这里。“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只找苦命人”,曹贵英死了,马有铁生命中好不容易出现的一束光,又消失了。“如果我从未见过光明,我本可以忍受黑暗。”马有铁无法继续没有曹贵英的生活,最终选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或许这部影片存在的意义就在于——我们需要见识更深重的苦难,如果无法伸出援手,知情也是一种救赎。
近期深圳疫情爆发隔离在家,看到全网都在看《隐入尘烟》,我好奇地点开了爱奇艺,引入眼帘的场景,瞬间把我带入了童年的农村生活。
电影里有个片段,大家都说:他这一辈子只吃过这一个鸡蛋,就是为了压下农药的苦,看到这儿,就好像是拿了把无形的刀在扎心,隐隐作痛,却又深深的无力感。
如果贵英从未出现,有铁会一直是那个有铁,一头驴,一块地,就是她的一切。后来,贵英来了,她就像是一道光,照亮了有铁的生命。
在写满辛酸贫瘠的日子里,即便历经各种磨难,嘲笑的冷眼,即使生活在尘埃里,有铁有了桂英之后,依然看到了生的希望。
有铁在贵英手上印上小麦花,用孵化小鸡的纸箱照亮四壁,一砖一瓦搭建自己的家。贵英拖着残疾的身体,怀揣热水,在他回家的路口等到被黑暗和寒冷吞噬。
如此淳朴而入骨的爱,从不需要千言万语,往往最真的感情就像铁一样牢固,像鹰一样温暖。但悲剧就是把最好的东西撕碎给我们看。
这一切都在贵英失足落水之后戛然而止。
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不曾见过光,光亮了,又灭了。
有铁撕掉墙上的喜字,挂上贵英生前结婚时唯一的照片,卖掉了所有粮食,还完债,放生了跟着自己大半生的驴,最终尘归尘,土归土。
网上一直刷着:全剧不说苦却苦出天际,全剧不谈爱,却爱到骨髓里。有人说这不是爱情,但比爱情更伟大,到底是不是我们这代人弄脏了爱情?
这个电影是真实的,对电影的反馈也是真实的,没有在农村待过的,可能会说:到现在哪有这种故事啊!这是不是在故意卖惨?
我小时候也是在农村长大的,虽然不是在北方但农村这样的故事真的有很多。这个电影能火,我想他的出现就是提醒了我们,要珍惜我们的幸福和快乐。
因为这些真的来之不易,特别是这几年,尤其觉得大家都不容易,明天有意外不知道哪个先来,唯有珍惜现在,珍惜现在所有的每一份感动,每一份快乐和幸福。
通过这个电影也让我感受到别人的喜怒哀乐,看到有铁和贵英那么用力的活着,再看看自己,真的幸福太多了,不要轻易抱怨生活,努力向前看,心存善良之心,对他人多点耐心和仁慈,因为每一个人都不容易。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感受身边的小确幸,感恩所拥有的,同时也记得善待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