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一世界读后感【10篇】

文/海中的鲨鱼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记作业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一问一世界读后感(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问一世界读后感 篇一

很喜欢杨澜在开篇的一段话:当你为了一个理想去奋斗,而且经历过挫折的时候,我认为你对整个世界的理解,会更深一步。.。.。.是的,这是人生非常宝贵的财富,一个人经历过很大的欢喜,也经历过很大的挫折,但是他还是能够站起来,重新回到要做的事情上来,我觉得这是对一个人很大的考验,我体会很深。

《一问一世界》是杨澜入行20年的传记作品,立体展现杨澜20年非常媒体生涯,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杨澜和杨澜眼中的时代真相。在本书中,杨澜回顾了自己从1990年到20xx年的生命跨越和岁月流转;她与基辛格、克林顿、布莱尔、老布什、李光耀、韦尔奇等高端人物的交往秘辛;她如何在人生每个节点自由潇洒地转换;她对“赢”的重新理解和体悟;她的20年非常媒体生涯和她眼中的传媒江湖……真实呈现她的“阳光二十载”:与电视偶然结缘、离开央视、出国留学、创办阳光卫视、《杨澜访谈录》、申奥形象大使……杨澜对自己20年媒体人生的审视与展望:以提问为生的她,对“赢”有了新的感悟;对“女性”有了理性的界定;对“问”有了执著的回归。

确实,我喜欢杨澜,是因为她有种独特的气质与魅力。虽然这本书是杨澜和朱冰一起著作的,但我更多的是关注杨澜的经历与建议,也许这就是一位你所钦佩的人对你的影响。自从收到这本书后,我就喜欢在静静的夜里,坐在床上,认真地阅读每一章节的内容,因为只有在夜里时,我才能静下心来,体会书中内容。我喜欢慢慢的阅读,只有那样我才能感受到她的体会与经验,读后也会想,当在自己遇到这中情况,我会怎么办。杨澜用自己一步一步走来的事实激励着我前进。

书中摘录了很多杨澜采访成功人士后的真实感触,每个成功人士的背后都有不愿言及的心痛,在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她对真实人性的探求。书中还有很多对传媒行业的回顾和对前景的展望,浅读几章节就有如此多的感慨,我想这本书还是值得去品读的。

杨澜确实是一位传奇女士,她是一位融合了东西方知性美的女性,她用她的人文观看待世界,发掘人性的真善美。我之所以钦佩她,不是因为她华丽的成功,而是因为她一路走来,面对人生的态度,还有应对各种问题的灵活应变,在适当的时候懂得选择。她所获得的一切不是靠运气,而是她朝着坚定目标,不懈地努力获得的。

不管你走上了哪条职业大路,首先要对得起自己的心,只要认定了就不要在行动的时候后悔,坚持不懈的努力是实现梦想的必要条件,豁达的心态是享受追梦的静心剂。长江后浪推前浪,杨澜固然是一个成功女性的典范,她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一个值得每个女人学习的人。我们要自勉。

问一世界读后感 篇二

《一问一世界》是有杨澜和朱冰著作的,但其中收录的多是杨澜的经历与成长。我关注杨澜时她已经离开凤凰台,在上海台工作。但是从几年前的“杨澜访谈录”,到现在的“天下女人”,她用人文观看待世界,发掘人性的真善美,无时无刻不散发出一名成熟女性的魅力。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更加了解了杨澜传奇的一生,更从中学习到了一名成功女性背后所要付出的努力。

一、懂得选择,懂得放弃,选择了就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好。1994年,杨澜放弃了红极一时“正大综艺”,选择了远渡重洋去哥伦比亚大学进修。而正是这一次再度学习的经历,为她之后的主持事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让她在面对希拉里、克林顿这些站在世界之巅的人时能够从容应对。现在的我们,何尝不是常常站在选择的十字路口。我们要做的就是即使再难也要自己做出选择,学会放弃;否则,拖沓到要别人帮我们抉择时,不管结果是什么都是痛苦的。只有做出自己的选择,然后尽力去做好当下的事,才能让自己的人生每一步都走得踏实稳当。

二、一切都不会是偶然发生,功课很重要。一个好的主持人不论何时何地都要有话题,有问题。细心挖掘被采访者的每一个故事,用共鸣感烘托气氛,在遇到尴尬问题时才能让对方感受到你的诚意,耐心回答。同样我们需要真诚对人,在言语对话之间就能增加情感交流。杨澜在访问世界级名人时,时常放弃手稿,顺着对方的思路问下去。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学会不用自己的条条框框约束别人,发展自己随机应变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三、团队的力量十分重要。在“杨澜访谈录”上海工作室成立之初,正因为有曹景行等一行人,先进的思想,优良的策划,才能让结合了东西方知性美的杨澜在浦江之边尽情绽放。在一个团队之总,可能抛头露面受尽鲜花与掌声的只有一小部分人,然而荣誉并不是第一位的,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用自己的能力去成就事业,才是最值得我们思考和努力的。承认别人的贡献,接受别人的监督,“1+1>2”的效应是在和谐的合作氛围下才能达到的。谨记这一点,我们才能在人生之路上走得更轻松。

杨澜是一位值得每一个想成为睿智优雅的女性的人学习的榜样,《一问一世界》更是一本值得我再三阅读与学习的书。

问一世界读后感 篇三

最近,终于趁着假期,把之前买的《一问一世界》看完了,看完《一问一世界》后,我有了很多的启示和深思。

对于杨澜来说,某种意义上,世界是用来问的……在这本书中,杨澜将告诉你——她从1990到2010年的生命跨越和岁月流转,与基辛格,克林顿,布莱尔,老布什,李光耀等高端传奇人物的交往,又如何在人生每个节点自由潇洒地转换,以及对“赢”的重新理解和体悟,20年的媒体生活。

生活大致平静,心中总有波澜。作为一名中国女性,她是一名出色的CEO,是一个优秀的主持人,是一个好妻子,更是一个好女儿,好媳妇,还是孩子的好妈妈……我欣赏,欣赏她在工作出色的同时把家庭经营得如此温馨和谐,采访了数百位世界政要和各界风云人物的同时还的中国公益慈善大使,创建了中国第一个以历史为主题的卫星频道的同时担任北京申奥形象大使和上海世博会形象大使……这一系列的头衔,不得不说,她很厉害,很优秀,以至于是我,甚至更多女孩学习的榜样。

这本书总共包括六个问题,他们基本涵盖了访谈嘉宾集中的若干领域:国际政治,商业,文化,娱乐,女界,体育,这一个个问题,串联着深刻的印象,成为21世纪第一个十年我们共同的记忆。一直都觉得,交际也是一门艺术,谈吐更是这门艺术的灵魂。如何把自己的知识更好的告诉给更多人,这需要每个人的知识结构内化以及睿智的判断与选择,好比教育,更像教师,这引起的的一个反思,如何做个有特色的老师?如何在保持自己个性风格的同时又能兼顾到学习对你的热爱与尊敬?如何把课本上的知识像陈鹤琴老先生说的“活教育”一样引出来?特别是西部那些贫困山区的孩子,国家及领导又如何出谋划策做到东西部统一?真教育,好教育,活教师是陶行知老先生一生的教育追求,我们应该思考,学习,更应该行动。

一直在问自己,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人类对于自我和世界的认知,似乎一直在发问。有时候,人的好奇心,无药可救。一沙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最后,留下了一个问题,值得自己思考:生命有无数的可能性,我的梦想还在沉睡,为什么不把它唤醒?

《一问一世界》是一本好书,问出了人的本性,问出了这个世界的道理。

《一问一世界》读后感 篇四

对于名人出书,一直不屑,这世道认个字都能出书,当个主持人都能写书,唱个歌都能卖书,反正自己不求上进不是一天两天了,所以从粉丝时代到了现在的务实时期,但真是开卷有益,而且再用一次肤浅形容自己。

读杨澜的纯属等孩子练球时的无聊翻翻,无心看看。(这是西关学校办公室的书架上放的,随手翻看,感觉很好。)这一翻一看间,却又肤浅了N次。甚至感受到杨澜对女儿读书的建议和女性优雅的气质再次折服。崇拜时,抽着下巴想:要是我也理个这样的短发,是显气质呢还是显大妈呢?这就是力量!

那一句“你沉睡的梦想,你准备何时唤醒?”梦想?沉睡?唤醒?梦想?有吗?梦想中过的生活年年叹息。灯下读书是梦想的一件事,香薰入室,静静品茗是梦想中的事,为孩子整理成长故事的梦想的事,为学生整理相处点滴是梦想的事,用高超的厨艺,爱心小粥是梦想中的事,洗着泡泡浴,玩着插花,练着瑜伽也是梦想的事,可是这些都是梦罢了,偶然想一想。

而梦早已被对生活的炮灰打得灰土一脸,没有勇气和信心去深想。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想过自己的生活,想做自己的本性是越来越强烈的事情。《做你自己》杨澜在书中提到这本书,也是在无数次采访成功人士后人们所幸福的不是荣誉而自己的感受。文中有这一小段文字:张海迪在人民大会堂做报告,当时的年代,上台前领导交待把一头大波浪剪短,以保持政治敏感度。而她却在上台的一刹那,把头发一把放下来,让美丽的大波浪瞬间华丽呈现。那咱勇气是我们所没有的,所羡慕的。为何委屈,因为烦恼逢迎;为何憋屈,因为不懂争功。可是天高云淡,扪心自问后告诉自己,就做你自己,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一问一世界,极像一生一世界,这一字之差,折射了杨澜留学时的“耻辱”:她努力勤奋,认真刻苦,极具中国特色的好学生,却有一门课得了B,她和老师理论,老师说:印象中你好像没有提过问题。这就是差别。而真正的耻辱,是当老师面对中国学生,冷场无人提问时,老师拿出一美元,只要提问,哪怕是白痴的问题也可以把它拿走。这件事杨澜受到了冲击,而作为老师的我也同样震撼。我们今天还在重复着打击学生热情而举手越来越少,培养学习机器的事情。那个90年代的悲剧还在二十世纪的今天发生。

一问一世界,刚刚开始,而梦想怎样唤醒,怎样做好自己?今天认真地在儿子的小书桌旁,总结了放假以来每天发生的事情,而粗略地提出新的计划。读书是梦想,但静下心来读书,不浮躁地去读书还不是一件易事。一件件地做,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什么性格的孩子。今天认真地剪贴了电视报,觉得很有收获,也重温了喜欢的故事、哲理、人生。

《一问一世界》读后感 篇五

记忆中,一定要为故乡开出满园春。

——题记

最爱故乡的春。

我喜欢她的童真。

故乡的春像个任性又直率的孩子,说来就来。拿着筛子摇了满村的细雨,乘着清风满园的跑,一边跑还一边从口袋里掉出几朵花来。于是,整个村子都变得活泼起来了——农村没有那么妖艳华贵的万紫千红,也没有群蹀环绕的眼花缭乱。偶尔碰到几只栽倒在花田里的粉蝶,我便悄悄跑去一拢,再把手松开——那只粉蝶扑了几下翅膀,摇晃了一下又懒懒的躺了下来——外婆总说它们“饮醉”了,我捂着嘴笑,同时期待着某天自己也可以变成一只小蝶,陶醉在甜甜的花梦里。喜欢戴着外婆亲手编的小草帽,牵着她那粗糙温暖的手,趁着这春光去田里大闹一番,再从邻居伯伯家的蚕豆地里顺几只蚕豆耳朵,然后放在自己的耳朵上,说试听春天的呢喃:“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我喜欢她的纯粹。

春天的故乡仿佛沉淀进了一个绿色的梦。家乡不多植柳,但有着大片大片的竹林。我家后面就有一大片翠绿的竹林,我常和哥哥在春雨过后拿着小锄头去挖笋。小笋芽儿渐渐地,浅褐色中泛着微微的绿,挖出来了之后还能当做“武器”,想象着自己是江湖武林高手,和哥哥大战三百回合。玩累了便拿回去,又作一道大餐。而竹叶儿只是静静地在我们头顶观望着。记忆中,外婆为我们做了一次竹筒饭,翠绿的竹筒里装着晶莹剔透的米,鲜嫩的豆和脆脆的笋。清新的绿里有一种春天的味道。而春雨往往在春意最浓的时候降临。秘密的织,细细的织,像一张网,笼住了这满村的生机。偷偷地在春雨中伸出了舌头,才惊喜地发现:春雨是甜的!远远望去,这雨还透着淡淡的绿呢!难道是春雨染绿的叶子吗?我总是托着下巴定定地看着雨丝斜斜地飘: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我喜欢故乡的春。即便离开了故乡却依然念念不忘。

只是,这样的春又还有几年?

那晚看到母亲与外婆打电话,隐隐看见她那微皱的眉,有种不好的预感。

“老家要拆了。”终于还是听到了那句话,母亲努力用最平静的语气告诉我,但转身还是忍不住潸然泪下。外面是一场小小的雨,轻轻地贴上玻璃,汇聚,又慢慢地淌下。

今年的第一场春雨。我默默地念着。

因为挂念,开学前回了一趟老家。春还在,不过不像从前一样了。家门前的那座老桥拆了,竹林被砍到了很多,有些干脆一头扎到河床底下再不肯抬头。只有砖缝里蓬勃生长的草儿坚定地当着“护春使者”。

再美好,也终会有变迁的一天啊。我只能一次为安慰,但愿我记忆中的春天未变。若这一切都是已定,那我也只能携着这份记忆,慢慢地向时间长河的那一头走去。

我会一世怀春,愿梦里,也能为故乡开出满园春。

问一世界读后感 篇六

喜爱杨澜很多年了!虽然说不清具体的理由,只觉得她很厉害,很有名,很有气质。正好有一年去张掖出差,在书店看到杨澜的《一问一世界》这本书,一眼就被书封面上身着白色礼服的杨澜吸引住了,(不怕大家笑话,我后来还真的有去找布料找师傅帮我量身订做同款呢!只可惜因为种。种原因受限,师傅遗憾的告诉我只能类似,无法同款!唉!)她手拿话筒,低头沉思,那静静的眼神,再加上飘逸的衣襟,感觉很美,一种很有内涵的美。再看封底,杨澜穿着一袭黑色长裙,身段高挑,眼睑低垂,旁边有几行小字:一沙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再渺小的个体也能折射出宇宙的大义。这些图片再加以文字,一下子击中我“伪文青”的内心,毫不犹豫,因为杨澜,我买下了这本书!

在后来很长一段时间的旅途中,我都将这本书带在身边。它已经从最初被封面和名字吸引,变成了对它的内容爱不释手。这不是一本深刻而严肃的教课书,相反里面更多的是活生生的人与一些看似琐碎实则折射出人性的细节,它由种。种真实的故事串联而成,让一个行外人了解到了一个优秀电视传媒人的眼界及思想。

《一问一世界》是一本既具锐度又有温度的作品,杨澜亲述她从1990年到2010年的生命跨越和岁月流转:与电视偶然结缘、离开央视、出国留学、创办阳光卫视的失败与艰辛、十年《杨澜访谈录》的台前幕后、担任申奥形象大使等。书中还透露了她与基辛格、克林顿、布莱尔、老布什、希拉里、李光耀、韦尔奇等高端人物的交往。杨澜充满智慧,敢于挑战一切。她每一步都走得踏踏实实,每一步都充满挑战性;她对员工的关心真诚,处理事情的大气、豁达;对待工作的敬业专注,她的风度,她的气质,她的才学,她的睿智,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作为女性,作为母亲,杨澜身上的很多很多都让我自叹不如。但是,拜读过此书,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她对职业理想永不懈怠的追求精神。梦想,这个字眼虽然令人神往,但它却总是和现实大相径庭。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够始终坚持自己的梦想,并把它付诸现实。

问一世界读后感 篇七

对于杨澜来说,从某种意义上讲,世界是用来问的。

《一问一世界》汇聚了杨澜和上千位名人的思想精华,每个问题都能让人洞开视野,解决困惑。书中摘录了很多杨澜采访成功人士后的真实感触,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杨澜对真实人性的探求。书中还有很多对传媒行业的回顾和对前景的展望,浅读几章就感慨颇深,我想这本书是值得去品读的。

“生命有无数的可能性,你的梦想还在沉睡,为什么不把它唤醒?”杨澜有种独特的气质与魅力,她充满智慧,敢于挑战一切。她每一步都走得踏踏实实,每一步都充满挑战性,她对待工作的敬业,她的才学,她的睿智,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她对理想永不懈怠的追求精神让我感触最深。梦想这个字眼虽然令人神往,但它却总是和现实大相径庭。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够始终坚守自己的梦想,并把它付诸现实。

少年时有梦,这不足为奇。承载梦想还需有足够的勇气去接受困难,承受失败。假如有了梦想而不去坚持,那是悲哀的。不管岁月如何流转,杨澜心中一直珍藏着这个梦。为了实现自己的梦,她一直努力着。一路走来,她承受更多的是艰辛,失败和忐忑。她所获得的一切不是靠运气,而是她朝着坚定目标,不懈地发奋获得的。她积极应对人生的态度,还有应对各种问题的灵活应变,在适当的时候懂得选取,是她一步步实现梦想的基石。因为有梦想,所以坚守,所以执着。

不要被现实消磨掉梦想的光辉,要让梦想的光芒一直照耀着我们前行的道路。坚持不懈的发奋是实现梦想的必要条件,豁达的心态是享受追梦的静心剂。别整天把自己搞的很忙,每天无论多忙也要给自己一点思考的时间。杨澜问出了一个世界,也许我们并不能像她那样的优秀,但至少,我们能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用问来探索,来提升自己,向着自己的梦想前进。只要敢于尝试和坚持,不放弃,即便梦想再遥远,也总会有到达的一天。

问遍世界,看到自己。

问一世界读后感 篇八

《一问一世界》是由杨澜和朱冰著作,走进杨澜的世界,感觉自己的心门瞬间打开……每当沉浸在《一问一世界》中,总是让我思绪渺渺……

她荣获过国家公益慈善领域最高奖——中华慈善奖;

她被推选为“能推动中国前进,重塑中国形象”的新时代女性代表;

她创建了中国第一个以历史文化为主题的卫星频道——阳光卫视;

她采访了数百位世界政要和各界风云人物,被誉为“中国的华莱士”;

她曾在北京申奥形象大使和上海世博会形象大使……

她就是杨澜,众多的鲜花、掌声、光环环绕着她,然而杨澜所经历的坎坷同样是我们所不能想象的,这其中展现着女性的力量与伟大。

在这本书中,杨澜告诉了我们如何在人生每个节点自由潇洒地转换,告诉了我们凡事要做好准备,一切都不会是偶然发生的,功课很重要。告诉了我们团队力量的重要性以及她对“赢”的重新理解和体悟。

“生命有无数的可能性,你的梦想还在沉睡,为什么不把它唤醒?”这句话,我看了很多遍,每次都让我充满着力量,兴许我是一个有梦想的人,但是我还欠缺行动的能力。

正是因为梦想,让杨澜在1994年毅然离开了让她成为的央视睁大综艺节目,而飞到大洋彼岸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继续深造;正是因为梦想,让杨澜放弃在美国电视机构做主播的机会,而是毅然决定回国建立传播中国五千年灿烂文化的平台;正是因为梦想,让杨澜不顾怀孕带来的不便和危险而跑遍港澳办、文化部、广电总局等相关部门,游说每位审批者,所以才有了中国第一个定位于历史文化的专业化电视频道——阳光卫视;正是因为梦想,杨澜才具备各方面的素质而得以与全世界的各式各样的大人物斗智斗勇,因而有了了解世界的《杨澜访谈录》。无论如何,一个人没有了梦想,正如航海中没有了指南针而变得目无方向,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想法,只要有一丝实现的可能,就请你坚持到底,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奋斗。

懂得选择,懂得放弃,选择了就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好。现在的我们,何尝不是常常站在选择的十字路口。我们要做的就是即使再难也要自己做出选择,学会放弃;否则,拖沓到要别人帮我们抉择时,不管结果是什么都是痛苦的。只有做出自己的选择,然后尽力去做好当下的事,才能让自己的人生每一步都走得踏实稳当。只要认定了就不要在行动的时候后悔,坚持不懈的努力是实现梦想的必要条件,豁达的心态是享受追梦的静心剂。杨澜如此,我们亦如此。

一沙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问一世界读后感 篇九

知道杨澜是有一次在电视上看到她的主持,她高雅的气质,俊美的外形吸引了我,此刻很多电视节目的女主持人都很漂亮,但是我觉得总没有杨澜的那样睿智,之后我就在网上把她主持的《杨澜访谈录》几乎全部看了一遍,让我更加欣赏和喜爱上了她,正因她是一位博学多才,满腹内涵的女子。因此当我看到商店书架上赫然摆着杨澜的《一问一世界》这本书,一眼就被书封面上身着白色礼服的杨澜吸引住了,她手拿话筒,低头沉思,那静静的眼神,再加上飘逸的衣襟,感觉很美,一种很有内涵的美。拿起书,看看封底,杨澜穿着一袭黑色长裙,身段高挑,眼睑低垂,旁边有几行小字:“一沙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再渺小的个体也能折射出宇宙的大义。作为一个以提问为生的人,我祈望以一个个问题打开一个个世界,它可能是地理的,可能是行业的,可能是心灵的……”看看照片,再看看这几行字,想去深入了解这个如此精致的女生她精彩的人生,暑假里首先选取了这本书。

1996年,走出青涩时代的杨澜完成了她的处女作《凭海临风》,15年后,作为入行20年的回顾,杨澜在新书《一问一世界》中,亲自讲述她从1990年到2010年的生命跨越和岁月流转,从事电视行业的心路历程:与电视偶然结缘、离开央视、出国留学、创办阳光卫视的失败与艰辛、十年《杨澜访谈录》的台前幕后,节目团队的组建、人员分工配合和团队成员做节目所付出的辛酸和发奋,担任申奥形象大使等,以及她眼中的传媒江湖。书中还透露了她与基辛格、克林顿、布莱尔、老布什、李光耀、韦尔奇等高端人物过招,杨澜以及她的团队如何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何对嘉宾巧妙提问,如何精益求精地创造这个有价值的节目。

作为访谈节目的主持人,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不断地提问校但是提问难免会问及令对方尴尬的问题,比如说,她采访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前,导演和制片人都说,杨小姐你必须要问问他莱温斯基的事情。杨澜感到这让她有些为难,即使是一位离任的总统也应得到尊重,怎样去问人家这种难堪的问题?为了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杨澜做足了功课。

了解到克林顿离任以后建立了克林顿图书馆,并在图书馆里设立展厅,展示了莱温斯基事件始末。于是,杨澜就大胆地问克林顿:“通常总统们在自己的图书馆里都会布置那些让自己感到十分骄傲的历史,您为什么要设计这样的一个展示呢?”克林顿不愧是有涵养的政治家,他直面这个问题,谈及他意在告诉后人美国党派之争的恶性发展。杨澜又问道:“您在自传里说过,在莱温斯基事件初期您一向是过着双重生活,什么时候您才从这种痛苦中解脱的呢?”这时,克林顿毫不回避地说:“正因我从小生活在一个父母离异、充满暴力的家庭里,我觉得别人不会明白我,我只有自己来处理自己的痛苦和麻烦,因此我一开始拒绝任何人进入我的空间。但是我最终决定把真相告诉我的妻子,我突然觉得我的痛苦解脱了,能够应对任何人了。”

当我一口气把这本书读完的时候,我仍然感到自己走入了一个新的世界——记者的世界、电视媒体人的世界。这本书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杨澜个人的成长历程;另外一条线索是电视传媒界的兴衰与发展历程。两条线索交织着,按照时刻顺序正叙。作为一代中国最著名的记者型主持人,我看到杨澜的奋斗与坚持,也看到很多电视传媒人、世界知名主持人对这个领域发表的观点与思想。它不是一本深刻而严肃的教课书,相反里面更多的是活生生的人与一些看似琐碎实则折射出人性的细节,它由种种真实的故事串联而成,让一个行外人了解到了一个优秀电视传媒人的眼界及思想。读完之后给我印象最深刻启示和思考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我印象很深的书中一句标题是:“世有疑惑,务必发问”

这是书的序言标题。杨澜讲述了她求学时的经历,在美国上大学,她有一种深刻的感受就是之前在国内教育体制下,让中国的学生们几乎不善于提问校而这也是让我感同身受的。我们在上课时,提问方似乎永远是老师而非学生,作为学生,我们只是理解知识,再把这些知识反馈给老师。思考—发问—思考,却是探索的过程。提问,代表着一种思考的用心性与讨论的参与度,它标志着从被动理解的过程向用心探索的过程的转变。

第二,如果想要进行跨文化对话,那么掌握一门母语以外的语言,是绝对必要的。

这个的重要性自不必言说,掌握一种语言,就为我们推开了另一个世界的大门。杨澜英文专业的背景也为她之后的发展与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掌握某一些学科的专业知识是十分有必要的。

杨澜在哥伦比亚大学读书时主动选修了社会学专业。杨澜的书中也说过,提问并非来自于无知,相反只有知道得越多,才能提出更多越有价值的问题。杨澜证明了她的看法,如今的新闻时代,早已超越了仅仅是问who,when,where,what,why就能写出一篇好报道。此刻,一个优质的报道,更多地与背景链接有关,即把一个孤立的事件放在必须时刻和社会背景的坐标上,给受众一个明白和思考的框架。而这需要比较专业的知识。能写出优质的文章,总需要有广博的知识与广阔的思考,要么是政治与经济领域,要么是人文科学领域,要么是自然科学领域。

第四,无论是不是记者,最重要的都是好奇与坚持。

“真相从不简单纯粹”,CBS主播丹·拉瑟曾对杨澜如是说。2002年获得普利策奖的艾美·高斯坦说:“成为好记者的两个特征是好奇与坚持。”不仅仅仅是记者,在任何一个领域里,好奇心引领着人们一步步接近真相,好奇带来思考,思考引起发问,发问得到答案,然后再质疑,再发问校这个反复的过程就是探索与深入地了解,只有好奇心,那种迫切的想要了解、想要知道的热情能带领我们。坚持的好处在于追求真相与探索真理的过程从不如人们所希翼的那般一帆风顺。

道理说出来的时候往往总是很简单,看似是常识一般,而我们却总善于遗忘。记者是以提问为生的人,但提问与思考,对于个人来说都是重要的,对于大多数人的好处,更多的时候,我们不是向别人发问,而是向我们自己,我们的整个生活发问校不仅仅仅是“让我问问你”,也能够说“让我问问自己”。

从书中我发现光环的背后是近乎吹毛求疵般地追求卓越,是不断地在工作和家庭之间寻求最佳的动态平衡。在央视《正大综艺》工作三年后,在大家看来春风得意的时候,毅然决定远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求学,学习国际事务专业。这种勇气与魄力,非一般的女生能比。透过哥大学习,培养了她国际化的观察视野,更加专业的新闻素养,更加纯正地道的英语,建立了国际化的人脉关联,开始了她幸福的婚姻生活,在事业上给她诸多支持的老公——吴征。记得以前看过一期采访吴征的电视节目,谈到他们夫妻二人创业初期,杨澜对于电视节目的那种纯粹,甚至有些单纯的执着,吴征都默默地支持着。当杨澜建立的阳光卫视最后出现财务危机的关键时刻,吴征为了给妻子一个电视梦,透过自己娴熟的资本运作方式,最终让杨澜的梦想没有破灭。读到那里,我从心底佩服这个外表看起来有点胖、有点憨的男生。正如书中所说,决定一份感情品质最好的方式,就是看情感中的两个人是否有机会成为更好的自己。

杨澜游刃有余地平衡着事业与家庭的关联,事业上,她是资深媒体人,家庭中,她是幸福的太太,两个可爱孩子的妈妈,她凭借着聪慧成为了精致的女生,演绎出了她精彩的人生。

《一问一世界》读后感 篇十

对于杨澜来说,从某种意义上讲,世界是用来问的。

《一问一世界》汇聚了杨澜和上千位名人的思想精华,每个问题都能让人洞开视野,解决困惑。书中摘录了很多杨澜采访成功人士后的真实感触,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杨澜对真实人性的探求。书中还有很多对传媒行业的回顾和对前景的展望,浅读几章就感慨颇深,我想这本书是值得去品读的。

“生命有无数的可能性,你的梦想还在沉睡,为什么不把它唤醒?”杨澜有种独特的气质与魅力,她充满智慧,敢于挑战一切。她每一步都走得踏踏实实,每一步都充满挑战性,她对待工作的敬业,她的才学,她的睿智,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她对理想永不懈怠的追求精神让我感触最深。梦想这个字眼虽然令人神往,但它却总是和现实大相径庭。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够始终坚守自己的梦想,并把它付诸现实。

少年时有梦,这不足为奇。承载梦想还需有足够的勇气去接受困难,承受失败。假如有了梦想而不去坚持,那是悲哀的。不管岁月如何流转,杨澜心中一直珍藏着这个梦。为了实现自己的梦,她一直努力着。一路走来,她承受更多的是艰辛,失败和忐忑。她所获得的一切不是靠运气,而是她朝着坚定目标,不懈地发奋获得的。她积极应对人生的态度,还有应对各种问题的灵活应变,在适当的时候懂得选取,是她一步步实现梦想的基石。因为有梦想,所以坚守,所以执着。

不要被现实消磨掉梦想的光辉,要让梦想的光芒一直照耀着我们前行的道路。坚持不懈的发奋是实现梦想的必要条件,豁达的心态是享受追梦的静心剂。别整天把自己搞的很忙,每天无论多忙也要给自己一点思考的时间。杨澜问出了一个世界,也许我们并不能像她那样的优秀,但至少,我们能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用问来探索,来提升自己,向着自己的梦想前进。只要敢于尝试和坚持,不放弃,即便梦想再遥远,也总会有到达的一天。

小编推荐

1.一问一世界读后感【10篇】

2.国庆见闻三年级作文300字【精选10篇】

3.描写春天三年级作文300字【精选10篇】

4.元宵节作文三年级【精选10篇】

5.春夏秋冬【精选10篇】

6.金陵十三钗观后感【精选10篇】

7.《追梦赤子心》观后感精选10篇

8.青蛙军团爱地球作品读后感精选10篇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